APP下载

协同视角下技术标准情报的生成机理研究*

2022-04-28吴玉浩秦世波单玉坤朱颖聪

情报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技术标准场域情报

吴玉浩 秦世波 单玉坤 朱颖聪 姜 红

(1.潍坊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潍坊 261061;2.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 长春 130022)

数据智能驱动时代,技术标准情报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资源,能否洞察缤纷繁杂的数据价值、促动其转化为技术标准情报,已成为提升标准化工作质量效益的重要落脚点[1]。这是因为,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组织所处的生产经营环境愈发复杂多变,加之各种不确定因素持续迸发,企业需要通过技术标准的稳定性来消除环境风险,而借助技术标准情报可为标准化战略决策提供支持和参考[2]。情报制胜,新形势下技术基础的进步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情报工作范式,对其广度和深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当前围绕数据价值的挖掘利用却尚不充分,信息和知识资源供需匹配的精准度也有待提升,这不可避免地导致面向技术标准的情报需求与标准化实践出现脱节。随着应用于决策服务的情报要素日渐丰富,协同便成为提升技术标准情报工作效能的重要立足点[3]。

事实上,技术标准情报生成是与数据、信息和知识紧密相关的活动,情报的搜集和利用要求诸要素之间发挥高效集成与协同,以便实现由数据到信息到知识再到情报的衔接转化过程。其中,该动态过程既是技术标准情报的广泛获取过程,亦是技术标准情报的研判应用过程。尽管这并无法彻底根除环境风险因素,但可凭借协同效应来整合和优化系统要素配置结构,进而为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赋能。究其根源,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提升取决于技术标准情报的生成效能,其实质是通过技术标准情报系统的跃迁式演化来构建完整的协同标准体系。技术标准情报作为现代社会应用最为广泛、利用率最高的情报信息之一,现有研究虽然对其展开了广泛探讨,但却多集中分析技术标准情报的重要性,探讨技术标准情报转化生成的作用机制、条件和方式的研究成果较为缺乏,尚未完全厘清“数据—信息—知识—情报”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其转化路径,也就无法充分发挥技术标准情报的决策服务作用。鉴于此,本文从协同视角切入,由生命周期演化的时间维度、场域-惯习主体关系的空间维度着手,旨在剖析技术标准情报的生成机理,以期揭示技术标准情报系统的周期延续性、主体多元性特征,为提高技术标准情报服务效能提供全新思路。

1 相关研究概述

1.1技术标准情报技术标准作为具有深远经济影响的规则,对于技术发明创新、商业交易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4]。就其概念而言,技术标准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可供共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5]。其性能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报管理效能。技术标准情报源于企业的标准化活动,指代的是记载标准化科研成果产出与实践经验积累的标准文献资料,以及与标准化有关的情报信息[6]。通过对技术标准情报进行高效合理的收集、加工、分析和利用,这既能捕捉标准化动态使技术标准的制定、实施和推广做到有的放矢,还有助于在情报服务过程中形成统一协调的技术标准体系。若要达成此目标,则不免需要依赖技术标准情报系统这一开展技术标准情报工作的有效载体。技术标准情报系统是在一定的社会信息环境空间内,为满足相关情报部门在海量标准化信息中进行精细化比对分析的需求,实现情报搜集、情报融合、情报共享、情报安全与应用、情报与决策等方面的良性互动,企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协会等情报主体与其密切相关的技术标准情报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关联,从而形成具有多样性、层次性等特征的有机统一整体[7-8]。

作为科技情报的重要分支,我国技术标准情报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以往研究主要侧重于阐述技术标准情报工作的重要性,指明了加强标准情报管理的作用,譬如推动标准化建设进程、发掘整理知识、提高产品质量及强化市场竞争力等[9-10]。然而,尽管技术标准具有重要的情报价值,但当前针对技术标准情报生成的研究成果却较为匮乏,还未明确揭示其生成结构、逻辑及规律[11]。倘若无法得知海量数据转化为情报的演进路径,也就难以制定行之有效的技术标准情报服务模式。因此,处于全新发展阶段,为了加强对于技术标准情报的挖掘与利用,有必要加强新形势下技术标准情报的生成机理研究,以便充分促进数据向信息、知识和情报的转化[12],调动技术标准情报服务的效用发挥[13]。

1.2协同学协同学思想由德国知名物理学家哈肯率先提出[14],旨在探究不同事物间的共性特征及其协同机理,即开放系统在外界物质、能量驱动和在子系统的相互作用之下,如何以自组织的形式达成时间、空间或功能上的有序结构[15]。该理论认为,自然界存有众多不同时间、空间跨度的系统,尽管其结构属性千差万别,但各系统均无法脱离整个环境而独立存在,系统之间实际上是相互影响、相互合作的。同时,每个系统均由若干子系统构成,其结构、行为和特征并不是子系统的简单加总。而且,子系统之间在一定条件下亦可产生协同作用,从而对系统整体发挥协同效应,使系统得以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状态转变。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将其引入图情领域,相关研究大多集中于资源协同配置、协同信息服务、协同信息行为和管理协同等方面,初步探讨了图书情报系统平衡稳定的具体机制[16]。

然而,尽管早期研究讨论了系统要素间的互动关系及其转化应用,但却多以结果为导向,而缺乏对转化过程和情境条件的深入阐释[17]。譬如郑彦宁和化柏林构建了“数据→信息→情报”的转化模型,却并未将知识纳入转化路径之中[18]。究其根源,技术标准情报作为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等要素的集合,倘若仅单纯关注某一要素特质或局部演化路径,这难免会割裂技术标准情报协同系统的整体性,无法完整刻画技术标准情报生成过程的全貌,所以进一步明晰要素间的转化关系便显得尤为必要[19]。因此,本文依据协同学理论来序化技术标准情报系统,整合时空协同两个层面来探究其从混沌到有序的协同转化规律,并对闪联标准这一典型案例展开剖析,以期明晰技术标准情报的生成条件和特征,为提供高效率的情报服务提供参考借鉴[20]。

2 协同转化的时间演进过程

图1 协同系统构成要素

为了从海量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情报信息、加强对于技术标准情报的开发利用,应当深入探讨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之间的作用机理,以形成协同高效的标准化工作机制。事实上,伴随着技术标准化生命周期过程的演进,由数据到情报的转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互为因果的协同互动过程,数据处理加工为信息,信息整合提炼为知识,知识激活分析为情报。基于此,本文从时间协同层面对技术标准情报系统予以分析,总结归纳其时间演化规律来明晰技术标准情报的生成机理。

2.1协同系统要素组成技术标准情报系统是由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等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彼此间的协同互动是整个技术标准情报系统形成稳定有序结构的动因。在技术标准化的不同演进阶段,各子系统经由序参量状态变化发生自组织演化,促使系统要素完成由低级到高级的跃迁演化,并凭借协同效应向外界输出能量,进而提供高效的技术标准情报服务。具体而言,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涵盖其性质、状态和相互关系等方面,旨在通过数字、文字、图像、声音等物理符号予以记载来反映事实或观察结果;信息作为事物间联系的普遍存在形式,是事物特征和状态的反映,是按照特定方式组织加工所形成的数据集合;知识是经由实践而总结得到的认识和经验,是存在于人类大脑中专业化、系统化的信息集合;情报是为解决特定问题而被活化、价值化、效用化的知识,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分析以期服务于决策。

由此可见,尽管各子系统看似独立,但其内涵彼此又相互交叉,实际上均为可被获取利用的资源。从资源价值角度来看,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之间形成了富有层次的金字塔结构[12](如图1所示)。数据位于范围最为广泛的底层,是技术标准情报工作的根本。作为序列化、结构化、数字化和编码化的事实,数据正是信息的表达方式;信息是经加工处理而得到的富有逻辑意义的数据,也是数据在信息媒介中的映射,可更为深入地描述事物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知识隶属于信息的一部分,源于对信息进行加工、吸收、提炼和评价的结果,能够揭示事物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规律;情报处于范围最为狭窄的顶端,是通过知识的传递和精炼而来,在运用知识针对性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彰显出极高服务价值。因此,随着金字塔层次结构的逐级递增,要素范畴呈现出逐级递减的层次包含关系,且由数据到信息、信息到知识、知识到情报的价值不断递进增加,最终在要素协同转化中发挥技术标准情报的决策服务功能[21]。

2.2时间演进过程分析依据协同论,在循环往复的标准化生命周期演进过程中,技术标准情报实现了随时间连续跃迁的自组织演化,在子系统的相互作用下确保了技术标准情报服务效能的最大化。遵循“数据→信息→知识→情报”的协同转化路径,使整个系统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完成由无序到有序状态的衔接过渡。在此期间,以释放数据生产力为起点,信息和知识是联结数据与情报的中间桥梁,最终转化生成为技术标准情报,呈现出“数据信息化→信息知识化→知识情报化→情报服务化”这一环环相扣、上升递进的协同运动轨迹,具体如图2所示。

2.2.1 数据信息化 数据是对标准化工作情况的客观反映,但仅以符号为表现形式的数据却并不存在任何现实意义,难以完全传达标准化内容,需要通过处理加工才能发挥其价值。因此,以满足用户标准化需求为背景,借助有序化、结构化的分析加工来搭建数据间的相互关系,可基于数据规律形成技术标准文本规范,从而为数据明确赋予标准化情境下的具体意义。具体而言,借助数据加工这一协同转化路径,组织可根据以往的标准化经验积累来对数据进行判别和筛选,通过明晰数据结构、融合多源数据来加深对于数据潜在意义的认识,并就其内涵在技术标准文本编写过程中加以充分解释说明,以便充分发挥数据价值、提升数据有用性,完成由数据到信息的转化和过渡。由此可见,加工后的信息虽源于数据却又高于数据,数据信息化可将相关数据吸收整合为技术标准文本中的基本要素,对企业的标准化决策产生实际影响。

图2 技术标准情报协同转化的时间演进过程

2.2.2 信息知识化 信息作为知识的载体,理解和解释信息的过程也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相较于信息,知识更为注重标准化经验,具有鲜明的可转移性和累积性。这意味着,知识是信息的精华所在。为了更好地感知、认识和改进技术标准性能,不免需要对来自国家、行业、地方及企业等不同层面的标准信息予以提炼加工,使其进一步升华为知识。这意味着,在接收技术标准文本的信息之后,应当依据信息的相关性和有序性对其进行综合对比和整合分析,借助所得知识来准确揭示标准匹配问题的本质,进而总结得到产品开发及其工艺流程所涉及的标准知识,为企业制定、实施和推广技术标准提供针对性指导。事实上,尽管动荡变化的环境条件可能会加速技术标准更迭,使标准信息面临过时失效风险,但知识却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且在标准化工作中不断经受实践检验,推动着信息知识化得以顺利落地。

2.2.3 知识情报化 技术标准与知识密不可分,技术标准正是显性知识的表现形式,意味着技术标准情报带有鲜明的知识属性。因此,为了激发知识对于提升标准竞争优势的促动作用,需要将技术标准知识进一步扩散传递为情报。其中,知识向情报转化的重点便是从更深层次挖掘和吸收隐性知识价值,即在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中优化知识结构、调整知识状态,促使知识达到合理配置状态,从而产出富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技术标准情报。这种以知识为组织单元的标准化活动,可在知识输出方与知识输入方的复杂知识交流中实现增值,并通过知识创新来产出高质量的情报产品。不难发现,伴随着标准化进程的推进,基于知识进行关联推理有助于捕捉被掩藏的重要信息,随即生成技术标准情报来搭建联结分析者与决策者之间的情报价值链,继而为下一阶段的情报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2.2.4 情报服务化 随着标准化业务流程的调整改善,用户的技术标准需求日趋个性化和动态化,仅单纯将知识转化为情报是不够的,还需对技术标准情报作出深入分析和挖掘,以充分发挥情报服务的决策支持功能。这是因为,从战略层面出发,在技术标准生命周期演进过程的各个阶段,不同场景下的标准化战略决策均需相应的情报服务提供支持。所以,为了提升技术标准情报前瞻研判和战略决策质量,需要多方整合情报池内的技术标准情报资源,全面审视和把握业内标准化发展态势及未来走向,据此推理得到可操作性的技术解决方案,从而消除不确定环境下的诸多风险因素。以发现和挖掘用户深层次的标准化需求为中心,通过追求技术标准情报服务创新来为整个系统的层次逐级演化赋能,可在动态进阶中真正发挥情报的“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实现情报资源的多维共享。

由上述分析可知,尽管技术标准情报系统的各子系统之间是相互紧密联系的,但其中任何一个层次均无法做到绝对排他,知识通过数据和信息来精炼处理,情报以数据、信息和知识为载体来研判分析[22]。任一层次的要素内容皆会包含其他部分,难以成为绝对意义上的单独实体。技术标准情报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同时涉及多个层次,因此应当兼顾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互动关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激活“数据→信息→知识→情报”要素之间的衔接转化,使系统在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完成由无序到有序的自组织演化,保障技术标准情报生成的效果和效率。

3 协同转化的关系空间结构

在技术标准情报工作中,以情报交流为桥梁,企业、政府、用户、高校、标准化协会等诸多主体被联结为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技术标准情报的生成和演化,正是不同情报主体围绕系统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彼此吸引、合作及协调互补中使系统产生跨组织协同效应,形成合力来满足用户的标准情报需求[23]。因此,通过分析各主体共同建构社会关系空间的自组织运动过程,可有效反映技术标准情报系统协同演化的整体态势,明晰驱动系统动态演进的能量和动力来源。

3.1协同转化场域空间的运行原理生成技术标准情报无法单纯依赖单方面的力量,单一封闭的标准化战略决策形式也无法应对错综复杂的环境变化,互通有无、资源共享,融合来自多方主体的海量数据便显得尤为必要。伴随着时间推移,为了确保在恰当的时间生成相应技术标准情报来满足用户需求,以企业为代表的情报主体便逐渐开始跨越组织界限建立联系,在空间上呈现出跨界融合、协同联动的情报互通趋势。由情报社会学的核心观点可知,技术标准情报的生成和应用离不开所处的社会条件,并随着社会的变迁发展而发展。尽管各主体专业化的分工角色有所不同,但其最终目的均是为了在优势互补、互利共生中确保情报应用的社会效果。因此,本文引入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场域—惯习”思想来解析主体间的协同作用关系,借助空间变量的关系思维对技术标准情报展开探讨,可在场域这一社会空间内明晰技术标准情报演变的发展规律[24]。

图3 技术标准情报协同转化的空间场域

技术标准情报工作需要知己知彼。为了适应新环境和标准化战略的迫切需求,在技术标准情报场域的关系空间中,分处不同位置的利益相关者基于标准化经验积累来就资本展开全方位合作,能否生成高质量的技术标准情报便取决于主体间的协同互动关系质量。通过动态调整、重塑标准化关系的空间结构来满足用户的情报需求,这一开源化、去中心化的场域空间能够充分激发情报创新动能,有助于妥善处理和化解彼此的利益冲突和分歧,在情报主体广泛参与、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达成一致共识,从而促使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在场域与惯习的交织中实现价值递增,避免情报失灵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发生,保证了技术标准情报的利用效果和社会效益[25]。运用场域、资本和惯习等核心概念,图3展示了各主体在场域内围绕资本和惯习推动技术标准情报演化发展的空间组织形式及其关系网络分布:

3.1.1 协同转化场域的主体分析 技术标准情报是不同主体在关系空间场域协同互动的结果,各组织在域内所处的位置不尽相同,则意味着其情报需求和情报行为会存在差异。为了及时获取前沿的技术标准情报,异质性主体所开展的标准化活动应着眼于战略决策现实需求,通过整合和共享情报池内的资源来弥补单一组织在情报结构上的缺陷,不断拓宽场域空间的边界外延来增加情报生成渠道。因此,作为开放式的多主体协同场域,有必要对技术标准情报生成过程中的主体关联性进行分析,以展现关系空间有序演化的协同聚合效应。如图4所示,企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协会等是场域内的主要行动者,在彼此的相互配合与相互作用中共同推动着系统的发展演化,为实现既定的技术标准情报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图4 技术标准情报协同演化的多主体结构

具体而言,企业作为技术标准情报工作的主体,是技术标准规则的制定者和落实者,在协同转化空间场域居于核心地位。根据实际的标准匹配问题来描述自身的情报需求,企业可针性地从其他情报主体处寻求资源支持;政府和行业协会通常扮演引导和协调角色,负责出台相应的政策方针来规制场域内的标准化活动秩序,并对所生成的技术标准情报质量进行监管;高校和科研院所则提供智力、教育和技术支持,并通过反馈交流来协调主体间的资源流动,为创造新的技术标准情报供给和需求打破知识壁垒;此外,其他组织机构亦可能是情报协同转化场域的重要参与者,譬如技术标准情报服务机构便承担着情报服务实施的重要职能,可提高企业标准化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由此,通过场域内主体间复杂的非线性作用完成了技术标准情报的生成和转化,并维持着整个关系系统的结构稳定性。

3.1.2 协同转化场域的资本分析 技术标准情报的生成过程具有累积性,在分析主体间协同互动关系时,还需借助资本观念来考察场域内的资本积累和再生产效应,对其功能特性予以分析。究其根源,技术标准情报场域是由社会、经济和文化等不同资本要素构成的社会关系空间,基于资本的利益交换是主体间协同合作的出发点。由于资本在场域内的分布并非是完全均匀的,占据不同位置的情报主体凭借标准化经验来争夺和积累相应资本,并在资本的融合转化中挖掘自身潜在的情报生产能力,以赢得更多战略决策选择。同时,资本利用和再生产也影响和塑造着场域结构,使得情报主体间的标准化互动更为活跃,从而不断拓宽场域空间和场域半径,所引入的新资本亦可为场域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

由此可见,技术标准情报的协同演化依靠场域内的资本变迁得以维系,资本力量制衡是生成技术标准情报的先决条件。一方面,技术标准情报场域内的资本存量越大,所催生的技术标准情报价值链效益也就更为可观。在资本作用下,嵌入标准化工作的情报吸收与扩散的速度显著加快,这有利于形成合理有序的场域秩序和规则,并可优化场域内的资源结构及分布状态,使整个场域保持较高稳定性;另一方面,场域内所累积的资本质量越高,就越能够调动情报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借助一定的链接渠道,主体所占据的位置也可得到改善,则围绕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的互动对接就会愈发精准,利益相关者之间就技术标准制定达成一致共识,这促使技术标准情报场域空间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技术标准情报生成演化的效率也随之提升。

3.1.3 协同转化场域的惯习分析 每个场域皆具有特定惯习,技术标准情报场域也不例外。惯习作为主体稳定持久的、可转移的禀性系统,可将过去与现时的标准化经验相联结。既往经验为情报主体的标准化实践提供指引,并在实践中被加以反复验证和再生产,在此过程中现时经验也可得到修正和重构。这意味着,惯习具有鲜明的建构性和创新性[26]。主体可根据惯习来采取相应的情报行为模式,以此在场域空间内动态调节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来适应并确立与技术标准情报场域相一致的行为策略和关系状态。由此,技术标准情报场域塑造着惯习,而强化惯习也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场域功能,促使技术标准情报朝着满足实践需求的方向生成演化[27]。

面临数据智能驱动时代的大变革,当前技术标准情报场域的碎片化、分散化特征愈发突出,众多外部力量趋向于经由关系空间网络介入技术标准情报生成过程,以期改造和重构传统惯习来降低环境不确定性。一方面,就惯习的结构性功能而言,情报主体在场域内会逐渐形成技术标准情报生成模式的前提设定。该设定经由惯习使主体的资源状态和行为逻辑外化于情报场域,并在特定的标准化情境中自发地认可情报场域规则,使情报场域结构体系更为明晰化、具体化,从而形成合力来生产高质量的标准情报;另一方面,针对惯习的建构性功能,情报生成惯习会促动情报场域的构建。各主体在日常标准化工作中持续累积实践经验,深入捕捉和洞悉标准化发展趋势,由此不断强化或调整自身惯习,对情报场域予以反思和重构。

3.2协同转化场域的空间组织过程布迪厄认为,实践是场域、资本和惯习共同作用的产物[24]。相应地,技术标准情报生成便是情报主体在特定场域内凭借所持有的资本,并在惯习牵引下为调节自身位置及获取特定资本而采取的能动性实践活动。具体而言,技术标准情报场域为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之间的转化衔接提供了一定场所,而作为联结资本与场域的惯习则为主体的标准化实践提供行为准则,资本则是生产技术标准情报的动力源泉。因此,场域、资本与惯习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生成高质量的技术标准情报成为可能[28]。如图5所示,加入技术标准情报场域的不同组织和个体均持有特定目标,凭借情报场域内的资本积累和惯习养成为技术标准情报演进给予有力支持,而技术标准情报生成目标的实现又为情报场域内的资本积累和惯习养成提供资源沃土和成长空间。事实上,技术标准情报的目标便是生成可采取行动的情报。以情报需求为导向,情报主体密切关注所处环境的要素特征,并预测技术标准未来的发展态势,从而针对性采取与场域规则及环境相匹配的行动策略,识别和捕捉潜在的业务机会。由此,技术标准情报场域构建与技术标准情报生成演化始终维持着较为稳定的互动关系,实现了多源和全源的关联融合,如此循环往复,联结成为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图5 基于“场域—惯习”的技术标准情报生成过程

4 实例分析:闪联标准情报工作解析

4.1案例选择为了进一步明晰技术标准情报生成演化的作用机理,本文根植于我国的技术标准情报工作实践,紧跟数据智能驱动时代发展趋势,选取闪联标准予以实例验证。闪联作为源于中国的国际标准,是以闪联产业联盟(以下简称“闪联”)为载体来组织开展技术标准情报工作。闪联联盟发轫于2003年7月,是我国标准建设产业化发展最快、成果产出最多的标准组织。其中,闪联(IGRS)标准深耕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领域,这是我国第一个“3C协同产业技术标准”,而闪联1.0所涵盖的7项技术标准之后也成为我国3C协同领域首个完整的ISO国际标准体系,有效填补了我国IT产业在ISO标准制定领域的空白。闪联标准的迅猛发展,与其高度重视技术标准情报工作密不可分。贯彻公平、开放和兼容的合作理念,闪联已与国内外众多标准组织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和合作,汇聚了大量优势科研院所和强势企业的情报资源,对其标准化工作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目前,还未有以闪联标准为研究对象的技术标准情报研究。回顾闪联标准的18年发展历程,其技术标准情报生成路径与上文分析较为一致。因此,通过提炼和总结闪联标准情报的生成规律,对于我国标准化情报工作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4.2闪联标准情报的时间协同闪联标准从准备研制到落地实施历经十余年打磨,坚持有效整合联盟资源、采撷和利用技术标准情报来参与产业竞争,是闪联矢志不渝的追求。为了构建面向未来的技术标准情报网络,培育资源共享、价值整合的联盟共同体,闪联围绕完整的标准化生命周期进程来不断提升其情报能力,从标准研制、标准运作试点、标准技术研发、标准产业化等各个方面来洞悉国内外3C产业发展态势、了解相关技术标准情报的最新动态。

就时间协同系统要素而言,业界以往普遍采用相对独立的系统来简单共享外界情报数据,其功能发挥十分有限,难以满足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市场快速发展的情报需求。在新形势下,为了避免信息孤岛、重复和交叉研发所带来的情报资源浪费,闪联统筹规划其情报流程,注重从智慧教育、智能家居、智能音频、智能家电等不同领域来整合各方资源。在闪联标准情报所绘制的战略蓝图里,数据、信息、知识与情报是浑然一体的。为此,闪联推出“普适计算软硬件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等基础性技术的普适计算平台,跨越了不同嵌入式系统的限制,将互联互通的终端设备数据整合为前后台应用服务信息,进而提炼为适用于各种终端内容、应用及服务的知识,使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信息与知识形成协同联动态势,由此确立了闪联标准情报生成的基本方向,最终生成以智能互联、资源共享、协同服务为关键特征的闪联标准情报。同时,闪联还设立信息产业协会和信息技术工程中心来推动设备数据、信息资源、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情报之间的无缝衔接,以此推动技术标准发展进而获取利益,实现情报的良性循环,闪联标准的产业化情报生态体系已然成形。

针对其时间演进过程,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新产品和应用逐渐趋于成熟,用户在使用智能物联网设备时也催生了一些新的标准需求,促使现有的闪联标准情报体系增加补充新的数据、信息和知识,随之完成新一轮时间协同进程的演化,以支持更安全可靠且具有多样性的产品、应用和服务类型。这充分契合了当前市场需求,可进一步促进3C产业发展,推动传统信息终端的调整与升级,孕育出闪联标准情报新型服务业态和巨大的市场空间。遵循“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的战略方针,通过打造与标准相配套的情报生成体系,闪联标准不仅在国内保持标准制定的前瞻性,还可精准把握行业走向和国际趋势。目前,闪联已成功注册“闪联”商标,发布各项标准近50项,推出联盟产品1 000余种,展现出强大的技术标准情报创新实力。由此可见,闪联作为3C协同标准,其最大特征正是在于将众多领域内的数据、信息和知识相联结,从技术和市场需求出发,不断推动技术标准情报的融合和升级,使闪联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极具灵活性和创新性,才能在技术、产业、产品及体制等方面节节开花。

4.3闪联标准情报的空间协同互联互通的技术标准情报无法被某家企业所垄断,闪联致力于激励成员就技术标准情报进行协同推广,以此来联合发布技术解决方案,妥善解决品牌产品之间的关联性问题。面临技术标准背后激烈的利益争夺,仅追求标准制定并非是闪联的核心目标,更重要的是在研判利用标准情报的基础上应用和推广技术标准,形成高效的标准化经验积累,以便捕捉情报机会来谋求竞争优势。

围绕协同转化场域空间的组织形式,在3C产业融合发展机遇下,闪联作为一个关系纽带,将隶属于家庭、办公、个人移动等不同领域的各方成员集结在技术标准情报场域,共同制定标准来建立完备合理的情报体系,带动联盟成员实现群体突破,并使每个成员皆可按照情报价值链在场域内找到自身定位,通过主体协同显著提升了现有技术标准之间的互操作性和易用性。具体而言,在场域内部层面,闪联标准工作组下设策略联盟组、技术组、知识产权组、认证组及市场组等不同组织机构,联盟成员分为核心会员、推广会员、普通会员和观察会员等类型,使各主体在自身最为擅长的领域参与闪联标准情报工作,凭借组织结构创新发挥技术标准情报真正的服务价值;在场域外部层面,通过北京国际科技博览会、亚洲家庭网络标准委员会、美国CES消费电子展等海内外系列大型活动,闪联注重集聚场域情报优势来凝聚情报资源,持续改进和优化标准性能,确保自身在技术方面保持领军地位。近年来,闪联这一主体开放式情报场域已陆续拓展到中国台湾、日韩及欧美等地的一些国际知名企业,例如台湾骅讯电子、意法半导体、荷兰飞利浦及韩国LG电子等大公司纷纷加盟,搭建了广泛的技术标准情报主体协同互动网络,促使闪联在亚洲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硅谷”的品牌形象也早已深入人心。

从协同转化场域空间的组织过程来看,聚焦于闪联标准产业化这一核心目标,为了避免联盟成员之间的利益牵绊影响场域内的关系状态,闪联在技术标准情报工作中尽可能兼顾各方利益,致力于打造安全可信平台和构建标准化组织运营的场域新业态。在资本积累方面,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闪联不予设置门槛。而且,闪联每年均会在ISO/IEC大会汇报标准相关的技术提案,得到ISO/IEC众多专家支持认可并通过国际决议批准立项,这对扩大闪联标准情报影响力而言意义深远,可吸引更多成员加入场域来参与闪联标准的制定工作,将其进一步凝结为生成闪联标准情报的强大资本力量。在惯习养成方面,闪联当前确立了会员级别、多样化许可条例及组织治理等场域规则,建立了一整套公开、透明的自律化情报场域运行机制,突破了主体间的组织界限隔阂,以期在最大程度上调动情报协同效应的发挥。此举为一些企业和组织的知识产权成果提供了可靠保障,专利池内所披露的技术专利数量与日俱增。而且,依赖情报成果分享机制、平台激励机制、透明化投票表决机制和争议仲裁等决策体系,在场域内形成了清晰高效的分工和协调机制,借此不断创新技术标准情报生成模式,促进闪联情报场域的和谐健康发展。

总体而言,闪联标准情报的生成与演进是整个闪联发展的原生动力,其实质是整合与协同。秉持数字3C情报协同理念,闪联以标准为纽带形成了大企业联合创新的情报生成模式,借助成熟领先的情报体系制定并推广闪联标准,大规模、深层次地开展闪联标准的情报工作并积极推进生成机制创新,踊跃开展标准化国际合作来抢占制高点,这正是闪联模式的成功之道。在加速推进标准国际化的进程中,闪联始终将终端数据作为技术标准情报生成的先决形态,并注重激发主体间的跨领域情报协同活力,顺应了技术标准情报的发展规律,恰好印证了建构在情报应用基础上的标准才能持续焕发生命力。其发展经验表明,情报要素时间协同是实现标准互联互通的重要抓手,多元主体空间协同是增强标准竞争力的有效路径,由此为闪联标准的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5 结论与启示

5.1研究结论要素融合化、交互主体化、决策复杂化深刻改变着传统的技术标准情报工作理念,并对情报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提出全新挑战。从协同视角探明技术标准情报的生成逻辑和演进规律,探索技术标准情报为标准化决策赋能的现实路径,这不仅是把握我国标准化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也是加快推进现代化标准体系建设的题中之义。本文在梳理技术标准情报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协同学理论引入标准化情境的合理性,从时间协同与空间协同两个层面入手,依次对技术标准情报的时间演进过程和空间结构予以分析,并结合闪联标准予以实例验证,深入诠释了技术标准情报的生成机理,以期提升新形势下标准化发展的质量效益,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a.从时间协同层面来看,技术标准情报的生成过程,即是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等客体要素相衔接的协同转化过程,且呈现出“数据信息化→信息知识化→知识情报化→情报服务化”的生命周期运动轨迹。伴随着技术标准制定、实施和推广的阶段性演进,在该时间协同跃迁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各要素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促使技术标准情报系统完成了序变式转化,实现由暂时有序到无序的过渡、再上升至更高层次有序的循环,由此确保了技术标准情报的生成质量,并有助于实现技术标准情报价值链的最优化。

b.从空间协同层面来看,技术标准情报的生成过程,亦是诸多利益相关者围绕资本和惯习的主体间协同互动过程。由于技术标准情报具有鲜明的多元、多源性,这就注定了单个情报主体在提供情报要素时难免产生局限性。通过建构多元协同的社会关系空间,群策群力来融合场域内多元化主体所持有的各类信息和知识资源,恰好为技术标准情报生成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不仅为技术标准情报系统的自组织演进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来源,并可使其在协同进程中始终保持高效运转,进而提升技术标准情报生成的正确性和时效性。

5.2实践启示遵循技术标准情报的生成性思维,有助于从系统的角度深入理解技术标准情报工作全貌,以此为打造多元协同、联动增效的情报服务策略提供参考:

a.情报要素层面。以支持标准化决策为导向,技术标准情报系统是由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等要素所联结而成的统一整体,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因此,面临错综复杂的环境条件变化,为了实现技术标准情报的价值链延伸,应当整合上下游资源,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情报要素的互联共享,不断拓宽技术标准情报生成渠道。同时,为了满足日趋个性化、定制化和智能化的标准化需求,还应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的支撑作用来提高技术标准情报的生成效率,解放数据生产力并不断丰富情报应用场景,以此促进情报转化利用和决策服务的有效衔接。

b.主体互动层面。为了充分释放情报主体的标准化活力,需要建立市场驱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开放融合的技术标准情报协同工作格局,就标准化持续深化主体间的全方位合作,这是实现标准化目标的重要路径。以打造高质量的技术标准情报体系为目标,确立有效的监管机制来对主体的情报行为予以监督,能够规范技术标准情报的生成秩序,在协调与配合的良性互动中提升自身的情报能力。基于主体间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可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技术标准情报的整体优势。

c.战略实施层面。立足新发展阶段,技术标准情报活动强调以战略为导向,整合标准情报和标准化战略可为企业创造独特的竞争优势。在协同理念指引下,企业的标准化战略决策需要密切关注技术标准情报动向,并对外部环境、竞争对手及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合理定位,保持积极应对不确定性因素的动态适应能力。以技术标准情报引导标准化实践,通过分析特定的标准匹配问题,基于标准化经验积累提出相应的技术整体性解决方案,能够强化标准的实施应用,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技术标准场域情报
情报
情报
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
情报
浅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的走廊排烟
深海采矿船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
场域视野下的射艺场建筑文化探析
激活场域 新旧共生——改造更新项目专辑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消防法》对消防技术标准及危险品管理适用规范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