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境引情 以情启思 以思促行*
——论情思教育视域下的高中政治“时事开讲”教学活动
2022-04-28谢玉香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实验中学
谢玉香|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实验中学
高中思政课比较难教的原因,既有教材内容政治性强、学理性强、专业名词多、抽象难懂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又有教和学的方法单一,存在重灌输轻启发、重育分轻育人、重理论轻实践,忽视思维品质培养、忽视学科素养提升、忽视核心价值引领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因此,作为一线的高中思政课教师,笔者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结合教材内容以及高中生的阶段性发展特征,讲好思政课,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下,笔者以情思教育理论为指导,开展高中政治“时事开讲”教学活动,探索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和终身发展的课堂教学路径。
一、什么是情思教育视域下的高中政治“时事开讲”教学活动
(一)情思教育的核心要义
情思教育是陈洪义老师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情思教育是针对教师中习惯‘育分’,疏于‘育人’,造成课程育人功能发挥不足而提出的一种教育主张。它以立德树人为标,以课程育人为径,融通教学与德育体系,探索形成育人与育分同向接力的课程综合化实施模型。”[1]情思教育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它注重育人与育分结合,注重情感与思维结合,注重课内与课外结合,注重引情、启思和助行的结合。
(二)情思教育视域下高中政治“时事开讲”教学活动的内涵
本文所说的“时事开讲”是指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以情思教育理论为指导,让学生评论时事并在评论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它聚焦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增强学生对社会的理解和参与能力,助力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情思教育与高中政治“时事开讲”教学活动的内在契合
1.情思教育与“时事开讲”教学活动的目标指向一致
“情思教育关注‘人’,服务‘人的成长’,分别从人的‘情感’培育、‘思维’生成、‘行为’培养来彰显教育的社会价值和实践意义。”[2]也就是说,情思教育本质上是从人的本身看教育,强调学生的情感、思维、行为协调发展,它的核心追求就是要实现学科教学向学科育人的转变,使学科教学真正回归教育的本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时事开讲”教学活动让学生实现“教学做合一”,在活动中掌握政治学科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使思政课真正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可见,二者的目标指向都是立德树人,都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情思教育为“时事开讲”教学活动提供行动指南
基于情思教育的教学主张以育人来育分,实现育人与育分的统一。学科教育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有效联结学科内容与社会生活,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与国家进步,以更好地理解生活、热爱生活,厚植家国情怀,成为有感情、会生活的人。情思教育为“时事开讲”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理论指引。“时事开讲”教学活动要求学生选择课外的社会重大时政热点作为话题和教学情境,以课本知识作为依托,运用学科知识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使知识与生活产生关联,让知识成为获取方法、形成能力和品格的载体,最终帮助学生实现情感与理性、理论与实践、育分与育人的统一。
3.“时事开讲”教学活动为情思教育提供实践路径
情思教育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等问题,提出要营造情思交融的教育场境,引情、启思、促行,实现育分不忘育人,强化本能,发展素养。情思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需要借助学科教学扩大实践的路径。“时事开讲”作为一种基于“情思育人”理念的高中政治教学活动,能为情思教育提供一种指向学科课程融通的实践路径,能为情思课程理念、课程内容以及课程方法的系统突破提供一种有益的尝试。实施“时事开讲”教学活动,目的是探索“情思政治”课程的实践路径,以期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以及亲和力、感染力。
二、情思教育视域下的高中政治“时事开讲”教学活动的操作范式与实施策略
情思教育视域下的高中政治“时事开讲”教学活动,选择最近发生的国内或国际重大时政热点新闻,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政治学科知识进行分析与解读,然后在课堂上向老师和同学展示与分享学习成果。其具体操作范式如图1。
图1 “时事开讲”教学活动的操作花式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高中政治“时事开讲”教学活动要高效开展,可以运用以下几个策略。
(一)做好宣传,营造氛围
“时事开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是得到学生的拥护与支持。那么,教师要怎样做,才能激发学生对“时事开讲”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热情,积极参与活动呢?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做好活动的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此,教师可以先在班级里展示历届学生“时事开讲”教学活动的优秀案例,并请优秀的代表到班级里介绍“我与‘时事开讲’共成长”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时事开讲”教学活动的乐趣与意义。然后,教师再从社会发展需要、个人能力素养提升、高考学习需要、时事热点的重要性等角度去分析时事的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为活动的开展奠定情感基础。
(二)指导分组,选定主题
教师安排科代表组织班级学生以4~6人为一组,自由分组,先抽签决定参与活动的顺序,然后科代表做好登记,并把顺序表张贴在教室里显眼的地方,让每一组学生都清楚自己的顺序,以便提前做好准备。随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去选择近期发生的重大时政热点,讨论确定小组活动的主题。
(三)理论支持,在做中学
教师先指导学生做好小组分工,并到“学习强国”、新华网等平台去搜索相关时政的文本与视频资料;接着,让各小组一起整合、筛选收集到的资源和素材;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分析选用教材的哪些结构化知识对时政主题进行解读;最后,鼓励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做好展示课件。在学生准备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理论指导,让他们在每个环节都能得到相应的指引与支持。学生在做中学,在准备的过程中提升各种能力与技能。例如,学生利用互联网、图书馆搜索资料,有助于提升信息搜索、整合的能力,而在阅读各种文本的过程中,又能提升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提高对学科基本知识进行结构化理解,并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又如,学生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能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包括课件制作、文字表达、视频剪辑能力以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四)鼓励分享,在教中学
教师鼓励学生小组派代表或者轮流站上讲台,用15~20分钟给全班同学作时事评论,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教师要鼓励更多的学生克服心中的障碍,勇于站上讲台,跟大家分享学习心得,主动成长。“时事开讲”教学活动的展示分享是按照“确定主题—创设情境—情思交融—情智共生”的情思教育逻辑来推进的。开讲的学生先以视频或文本材料作为导入情境,激发大家强烈的政治认同意识与文化自信,达到情思交融;接着进一步引导大家去进行学理思考。在听开讲学生娓娓道来的同时,其他学生一起实现了情智共生,构建了以大概念为核心的结构化知识体系。学生在“时事开讲”教学活动中实现了“教学做合一”,他们在做中学,在学中教,在教中学,实现了知识、能力与素养的提升,享受了一段“情思行合一”的奇妙时光。
(五)多元评价,总结提升
教师先任意选择两个学生,让他们分别对此次“时事开讲”教学活动进行点评,分享自己在这一过程中的学习收获。然后,再请开讲的学生对自己以及小组成员在此次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分享自己在整个过程中学习或体验到的学科知识、能力素养与情感认同。最后,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以使活动达成“教学评一体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这样更能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进而发掘他们的亮点与潜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每个班级每周安排一次“时事开讲”教学活动,活动的主题,学生可以自行商量,也可以询问任课教师,活动的方式也可以是各小组各有特色。一个学期结束,由全班学生通过匿名投票,选出最佳的三个小组,并给予奖励。
三、情思教育视域下的高中政治“时事开讲”教学活动的价值分析
学科知识是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基础。“时事开讲”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学以致用,即运用所学的学科知识去分析时政热点。它有利于学生在“做任务”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即在做中学,还能够让他们有机会做“小老师”去“教”其他学生,即在教中学,促使他们在“教”会其他学生的同时,把必备的学科知识弄清楚、弄透彻,并做到融会贯通,做到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相结合、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例如,在进行主题为“中国航天”的“时事开讲”教学活动时,对“科技要实现自立自强,需要企业与政府形成合力”进行分析,学生就要注重学科知识的综合性,构建以“企业”和“政府”为核心的结构化知识体系。这就有助于学生实现以教带学,在“教”会别人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提升自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一)以境引情,培养政治认同素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个核心素养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政治认同是核心素养的核心,因为它涉及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人的政治方向问题。那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呢?笔者认为,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针对性和亲和力。
“时事开讲”教学活动需要学生自己去选取最近发生的重大时政热点作为主题去展开分析。他们在查找、收集各种素材的时候,就会自觉地关注到相关的时政话题,关注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各个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例如,在进行主题为“大国担当”的“时事开讲”教学活动时,学生通过列数据、播视频、展示文字与图片等方式,生动地展示了中、美两国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态度与做法,尤其讲述了中国在疫情面前展示的对人民、对世界的担当,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这深深地震撼了全班同学,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生活在中国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学生在给大家创设真实情境的同时,引领大家发自内心地认同我们的国家,认同中国共产党,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了家国情怀,坚定了“知党恩、跟党走”的信念,培育了政治认同素养。
(二)以情启思,提高科学精神素养
科学精神就是指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指导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它是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能力的体现,也是达成其他三个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条件。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师就要关注如何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使其提高辩证思维能力等关键能力,拓展视野,并能运用历史的、国际的眼光去看待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在实践创新中增长才干。
“时事开讲”教学活动要求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对国家、社会发生的重大时政热点进行解读,这有助于他们独立思考,从多个维度去分析社会问题,提升认识社会的能力。例如,学生在进行主题为“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时事开讲”教学活动时,先抛出一个问题让大家思考:“在全球疫情冲击以及国际贸易壁垒增多的背景之下,我们国家为什么还要举办第四届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口博览会能对我国经济带来哪些积极影响?”接着,他们从进口博览会对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即促进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给世界分享中国发展红利,展示大国担当,向世界展示中国坚定对外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信心等几个方面给大家详细分析。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己去推导、演绎与解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充分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与获得感,从而激发其学习政治的热情,以情启思,情理相融,最终助力学生提升深度学习的品质,提高科学精神素养。
(三)以思促行,提升公共参与素养
公共参与素养是其他三个学科核心素养的行为表现。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就是要增强其公德意识、法治意识和参与能力,使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正确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时事开讲”教学活动不仅能引导学生针对社会热点问题作出理性思考和较为深刻的逻辑论证,增强思政课的理论性和思想性,而且强调实践性,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体验与思考,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理解生活,并在解决真实问题的深度学习中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然后以思促行,提升公共参与素养。例如,学生在进行主题为“整顿‘饭圈’文化,理性追星”的“时事开讲”教学活动时,提出:学校、家庭、相关机构要增强文化教育吸引力,帮助青少年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形成抵制不良文化影响的自觉与自律;青少年也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是非观,培养文明上网习惯,尤其在“互联网+”时代,要提升自身对媒介信息的评估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思辨能力、批判能力和反思能力。“时事开讲”教学活动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思考、质疑与批判,提高自身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提高作为公民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
综上,在高中思政课中开展情思教育视域下的“时事开讲”教学活动,是笔者大胆进行的教学探索。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教学做合一”,坚持情感、思维与行动相融合。在笔者教学的班级中,“时事开讲”教学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并不断总结、提炼其中的教育思想。路漫漫其修远兮,我愿与一众同人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