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语专业教学融入社科知识调查研究

2022-04-28吴秋颖张廷群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社科外语价值观

吴秋颖 张廷群

(亳州学院,安徽 亳州 236800)

社会科学通常指以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及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涵盖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庞大知识体系。 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可以引导社会舆论、 提升公众社会科学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1],可见其具有很强的民族文化性质(ideology)。 其中,外语专业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属性决定了外语教育其本质是人文教育。 因此,外语专业教学融入社科知识实践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和共生力。

语言、文学、文化知识本身就不是孤立的,而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为学生思想的浸润和德育的渗透提供了鲜活、自然、丰富的素材[2]。国内外语教学没了人文性,就只具有工具性,从而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丢了“本质”,导致语言文化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德育渗透、思想浸润相割裂,无法实现外语教育内涵式发展[3-4]。在思想教育和价值观塑造方面,价值引领是核心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 在内容上也集中凸显了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特点[5]。 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发现, 外语专业教学融入社科知识实践及培育正在广泛开展, 但存在一定的难度且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本文将从外语专业教学融入社科知识实践现状和问题入手, 深入探究外语专业教学融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社科知识实践的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

一、 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社科知识研究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濡化、浸润功能,他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 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6]当前,通过检索发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社科知识相关研究在短期内受到学界高度关注, 其研究均是从近十年开始起步且在近三年逐渐增多, 也逐渐成为高校外语专业的研究热点。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与“超星发现系统数据库”,分别以“外语专业教学”与“社科知识”,“外语专业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在2010—2021 年间,国内“外语专业教学”与“社科知识”研究,仅在2020 年有4 篇相关文献发表在CSSCI 核心期刊上, 其中仅有一篇涉及在传统文化方面上, 无硕博士论文发表。 在2011—2021 年间,国内“外语专业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期刊共有43 篇,硕士学位论文8 篇,涉及的期刊和学位论文在2016 年以后均有显著增加,2020 年多达至15 篇。综上,我们可以得出:国内“外语专业教学”与“社科知识”,“外语专业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起步于21 世纪初期,目前研究呈上升阶段,详见图1、图2:

图1 2010—2021 国内“外语专业教学”与“社科知识”检索

图2 2011—2021 国内“外语专业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检索

通过对近十年的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外语专业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成果有以下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高校很有必要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根据培育的现状提出对策与建议, 引导外语专业的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7-10][9]24。 第二种观点,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发展, 外语专业教师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等社科知识的学习, 增强教师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认同感, 使教师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不移的捍卫者、传播者[11-14]。 这些理论研究成果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社科知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综上可以看出, 关于外语专业教学中融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社科知识的相关研究侧重于较为宏观的角度,多为理论探讨,多集中在现状调查,对策研究,鲜有基于微观视角的实证研究,在影响因素方面的实证研究则是凤毛麟角。可见, 对于在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社会科学知识培育这个方面的实证研究还很匮乏。

二、实证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1)当前外语专业教学融入社科知识是否存在问题?若存在,其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有哪些?

(2)根据调查结果,外语专业教学融入社科知识的培育路径有哪些?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安徽省某市应用型高校的外语专业大学生,考虑到该校英语专业人数较多,选择以英语与商务英语专业为代表, 其中女生511 人,男生149 人。 为使调查的问题更具有针对性和真实性,本研究通过一个粗线条的访谈提纲对8 位外语专业教师,6 位外语专业辅导员,10 位学生进行访谈。

(三)研究

本文以 《外语专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问卷调查指标体系》与《外语专业大学生对外语专业教学融入社科知识认知的问卷调查》作为研究工具,其中指标体系与调查问卷来自于姬喻波的硕士论文, 并根据被调查地区的实际情况,对问卷进行了修改及信效度重测。 其中问卷量表的科伦巴赫 α 系数是0.832,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问卷变量的相关矩阵分析得出KMO 值为0.864,表明数据非常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根据因子分析结果, 因子负荷范围在0.516~0.826 之间,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问卷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1~13 题,为选择题,包括学生个人信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学生社科知识普及的基本情况(时间量、内容、方式),第二部分14~25 题,李克特量表部分,主要是大学生对社科知识的认知,包含态度、方式、 功能三个维度, 其中调查问卷共投放650份,回收650 份,合格636 份,合格率97.84%。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对社科知识融入方式的认可度低,且融入方式单一

根据选择题部分的描述性统计来看,77.34%为女生,22.66%为男生。 其中大一、大二的学生为主体,占72.37%。

从社科知识融入的方式来看,52.36%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同时结合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历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社科知识。76.76%的学生认为英语专业教学中, 老师恰当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社科知识。 教学中融入社科知识方式方面的均值分别为2.80,3.26,3.15,均值不高,说明学生对教学中融入社科知识方式认可度较低。 在调查中, 笔者发现75.84%的学生认为教师应形式多样化开展教学,74.04%的学生认为教师应多互动交流,72.49%的学生认为教师应多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说明当前社科知识融入方式单一。 详见表1:

表1 学生对外语专业教学融入社科知识方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二)学生对融入社科知识认知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从融入社科知识的态度来看, 学生认为专业英语教师有必要在英语课堂上进行社科知识普及教育及适时地进行社科知识的普及对专业学习有帮助的均值分别为3.77,3.79。 纯语言知识的英语专业教学不利于德育素养的培养的均值为3.80,在课堂学习中你对老师涉及的社科知识话题很感兴趣的均值为3.64,其均值均大于3。综上,学生比较乐意接受在英语课堂上进行社科知识普及教育,对老师涉及的社科知识话题很感兴趣。 根据问卷调查,79.09%的学生对时政话题的融入感兴趣,76.26%的学生对中国优秀文化比较关注, 其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说明学生在情感与认知层面认同融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社科知识, 但通过与学生的访谈发现外语专业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 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把握。 详见表2:

表2 学生对外语专业教学融入社科知识态度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三)大学生认同社科知识培育及普及的育人功效,但育人效果一般

通过逆向题目的调查及学生对社科知识融入功效的态度均值来看, 学生认同教师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社科知识有育人的功效。其中79.96%的学生认为社科知识话题的融入激发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课堂中融入社科知识话题,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意识方面变化不大的均值为2.39,方差为1.185,说明学生认为在课堂中融入社科知识话题,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意识方面变化大, 也反映出学生对此问题认知波动较大。 同时调查显示43.44%的学生认为在英语课堂上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社科知识效果一般。 在对教师的访谈中,有的教师在访谈中说:“十分认可在英语课堂上进行社科知识普及教育, 也会在授课中融入社科知识的相关内容,但比较生硬,无法做到讲授内容与社科知识无缝衔接。 ”说明部分教师对教学社科知识的融入存在局限性, 不能准确和科学地把握社科知识, 其根源是教师对社科知识内涵的认知不清。 详见表 3:

表3 学生对外语专业教学融入社科知识功效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四)在融入社科知识的影响因素中,态度、方式与功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通过描述性统计的结果与各维度的相关表(表4)可以看出,学生对融入社科知识的态度、方式与功效之间三个维度间均存在相关关系, 其路径共有三条:(1)学生对融入社科知识的方式与功效之间成正相关 (p=0.000<0.01, 相关系数为0.807**),此为直接效果。 (2)学生对融入社科知识的态度与功效之间成正相关(p=0.000<0.01,相关系数为 0.713**),此为直接效果。 (3)学生对融入社科知识的方式与态度之间成正相关 (p=0.000<0.01,相关系数为0.556**),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但是两个变量的相关性系数为0.556**, 这预示研究意义不大。 详见表4:

表4 学生对外语专业教学融入社科知识的态度、方式与功效之间相关性分析

为了对融入社科知识的路径图进行验证,笔者以外语专业教学融入社科知识的方式、 态度为自变量,以功效为因变量,采用进入式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复回归分析, 从验证结果中得到如下结论,在回归模型汇总表中,学生对外语专业教学融入的社科知识方式与态度对功效的影响率为70.9%。 从方差分析表中,学生对融入社科知识的方式与态度对功效存在着线性关系, 且回归达到显著性水平。 其中,学生对融入社科知识的方式的标准回归系数为β=0.595,学生对融入社科知识的态度的标准回归系数为β=0.323,说明学生对融入社科知识的方式对功效的影响强度大于态度。 这也证明了融入方式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要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达到盐溶于水的效果。 社科知识的融入亦是如此。 详见表5:

表5 学生对融入社科知识的态度、方式与功效之间的复回归分析结果

四、 高校外语专业受众社科知识普及的建议和对策

(一)建设网络教育教学平台,促进社科知识融入方式的多样化

青年一代大学生熟悉信息化时代网络沟通方式, 利用喜闻乐见的网络载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信息, 这本身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15]。 鉴于时代快速发展、学生学习情境和需求不断变化, 高校要充分发挥新传媒的宣传平台作用, 建设外语专业社科知识教育教学管理平台,扩大网络宣传对大学生社科知识的覆盖面,提高网络宣传的质量和效果。 开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社科知识为主题的论坛、博客、微博,通过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线上外语专业思政资源, 有针对性地组织外语专业大学生开展社科知识培育活动, 实现思政教育的多维渗透, 促进社科知识融入方式的多样化。

(二)重视培养教师社科知识意识与能力,潜移默化中实现育人效果

作为教学的推动者, 教师是实施培育社科知识的关键,从而对教师知识体系更新、教学能力提升和语言能力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16]。 因此,针对教师目前面临的社科知识实践教学问题, 高校要重视培养教师社科知识意识与能力, 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以提高社科知识意识与能力的培训, 组建教学团队和外语社科知识平台, 并通过课前课后联动制度进行课前集体备课、课后共同反思,形成系统性与整体性的认知。 在教材内容选材编写方面, 适当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情怀的材料,让社科知识进教材、进专业课堂,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品质,把学生培养成为将中华文明推向世界的传播者, 创造性地对外传输本国文化和价值观。

(三)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践行力

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对大学生价值引领作用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17]。 在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 必须坚持在实践中进行,教育引导实践、实践深化教育。 此次实证调查中发现与姬喻波的调查发现相一致, 大学生认同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的作用,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能够使大学生把价值观的理念较好地落实到行动当中, 做到知行合一。 比如现在高校开展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及毕业实习等主题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青年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担当。

(四)尊重个体差异性,提升社科知识的育人效果

内因是新时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18]。 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因家庭背景、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民族等不同,尤其外语专业的学生因专业的特殊性, 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了新挑战。 研究发现在融入社科知识的影响因素中,态度、方式与功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尤其重视融入社科知识的方式与态度,潜移默化,避免“填鸭式” 强行融入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管理平台获取学生学习数据,通过学生反思日志了解学习情况,通过观察学生课后的日常行为判断学生是否践行社科素材中的思想价值理念[19],多渠道、多维度获取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数据,并适时因人而异进行调整改进,找到适合融入社科知识的最佳契合点,因材施教,发挥社科知识的最大育人功效。

五、结语

本文通过外语专业教学融入社科知识的调查研究, 发现目前外语专业大学生认同社科知识的育人功效,其中学生对融入社科知识的态度、方式与功效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且融入方式对育人功效影响较大,这也验证了王学俭、石岩、文秋芳等强调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融入方式。 通过与外语专业教师、辅导员访谈及学生的问卷,发现目前教师及辅导员对社科知识的概念理解和教学实践都有待提高。 外语专业教学融入社科知识的实践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且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 本研究仅对安徽省某高校开展调查研究, 样本量较小,统计分析方法也较为普遍,分析出来的结果仅停留在线性分析层面, 未来可以进一步对大学生不同需求及个体差异性开展具体的行动研究,也可通过具体的实验研究验证其对策的可行性。

猜你喜欢

社科外语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透析2019年中文社科排名靠前期刊里的大学和学者
余杭区首个“社科之家”揭牌启用
价值观(二)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人文社科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