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移动Web综合开发课程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2022-04-28倪红军周俊雯
倪红军,周俊雯,叶 苗
(南京师范大学 泰州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0 引言
课程思政是我国新时代“大思政”格局下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自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学术界对课程思政的研究逐年递增,高校也越来越重视思政教育[1-2]。目前关于课程思政的概念和内涵、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等理论层面的研究成果较多,而关于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相融合的教学实践研究、课程思政背景下课程建设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还处于探索实践阶段。本文以计算机类专业的移动Web综合开发课程为例,探索课程思政背景下课程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将课程思政目标与专业知识讲授无缝对接,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相统一,发挥出最大的育人合力[3],同时也为其他专业实施课程思政、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水平提供借鉴。
1 课程思政的内涵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国外虽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或“德育”这个表述,也没有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更没有明确提出“课程思政”的概念,但是他们一方面以社会科、公民科及历史科等课程为依托,以社会学、心理学及人类学等方面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培养[4];另一方面,致力于开发各类课程的隐性教育,在学校的专业课程中渗透职业伦理或者融入科技道德的教育环节,发挥专业课程教师的作用,在课程建设中关注和引导学生加强职业道德的养成[5]。国内学者一致认为,课程思政是一种课程观,既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所有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正确把握及对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实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6-7]。课程思政的开展不仅可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而且有利于实现立体化育人。课程思政一般由承担政治理论系统教育、综合素质培养和思政要素渗透任务的思想政治课、综合素质课和专业课构成,并承载了价值学习、价值引领和价值渗透的功能[8]。
由此可见,课程思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育人理念,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区别于传统的对思想政治理论进行深入讲解的思政课程,它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强调的是一种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即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思政资源一般隐藏在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在课程建设中梳理出来,并在讲授课程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9]。
2 移动Web综合开发课程建设现状
移动Web综合开发课程是移动Web应用开发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将微信小程序开发技术作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微信小程序的开发环境搭建、界面组件与设计、数据存储与访问、多媒体应用开发、硬件设备应用开发、网络应用与云开发等知识点。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微信小程序的项目结构与语法规则、界面组件、各类接口API的使用方法和应用场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 移动Web综合开发课程存在“重技术、轻德育”的陈旧思想,教师往往只重视课程专业知识的讲授和学生开发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课程思政德育元素的融合和职业道德情操的培养,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业课程的协同育人效应。基于此,本文将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理念相结合,围绕课程思政背景下的课程建设任务、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挖掘移动Web综合开发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专业知识、教学案例、思政素材、思政元素和思政教育目标之间的映射关系,让学生不仅要掌握开发技术,还要树立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严谨求是的科学作风、主动探索的创新能力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3 课程思政背景下移动Web综合开发课程建设实践
3.1 理清课程思政背景下的课程建设任务
课程思政背景下移动Web综合开发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把“三全育人”理念贯穿课程教学的始终,并将课程思政目标与专业知识讲授无缝对接,从而建设出更好的示范性课程资源,使其真正发挥育人的主阵地作用。
3.1.1结合课程思政理念,完善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是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基础,各课程需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学生特点和社会需求等确定行之有效的课程教学目标。移动Web综合开发课程选择微信小程序开发技术作为教学内容,并通过开发技术的学习和案例项目的训练,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微信小程序开发工程师。同时,课程应能够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的精神,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为国争光的自信心和使命感。
3.1.2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
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甄选出蕴含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面向产业需求的案例,构建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契合点矩阵,建立“教学内容—专业知识—教学案例—思政素材—思政元素—思政教育目标”之间的映射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够掌握专业和行业的必备技能,又能在潜移默化中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此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无痕”融入,达到知识目标和思政目标相统一[10]。
3.1.3依托在线教学平台,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在线教学平台是基于现代网络技术并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育方式,能有效实现教与学相结合。基于在线教学平台的教学模式由课前、课中、课后3个阶段构成,借助该平台的辅助教学功能,开展师生和生生互动,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
3.2 明确课程思政背景下的课程建设目标
3.2.1厚植爱国情怀,激发报国之志
微信小程序是我国自主开发的产品,该产品的移动开发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教师可以此案例为背景,引入我国目前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现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等内容,并以2018年美国制裁中兴事件、2019年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事件等为例,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不断开拓进取,把个人学习、工作和对事业的追求与国家民族的需要结合起来,全面提升个人素质,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3.2.2潜心钻研技能,致力打磨匠心
移动Web综合开发课程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技术类课程,学生在掌握原理的基础上需要通过不断上机练习,提升其项目开发能力。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引用一些伟人和名人的事迹案例,强调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编程能力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借助毛泽东“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经典题词,引入循环结构的知识点。通过“学生的初始能力值为1,在每天进步一点点(比如千分之一)的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后(比如365天),学生的能力值能达到多少”的示例,让学生用循环结构编写程序代码解决这个问题,以此既可以让学生理解循环结构的含义,又可以让学生明白潜心钻研技能,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惊人力量。再如,通过展示C语言之父丹尼斯·里奇编写的一段代码,引入程序代码编写规范和调试程序的知识点,告诫学生如果没有规范的编码和代码审查习惯,可能导致程序漏洞百出。以此让学生明白,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程序员,除了具备一些基本的职业素养外,还必须具备工匠精神。
3.2.3坚守职业底线,勇于协作创新
移动Web综合开发课程是一门以项目开发为主的专业课程,培养目标直接面向就业岗位,只有职业素养高、创新意识强、团队合作优和沟通能力好的毕业生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教师可以模拟软件公司的运作模式组建软件开发团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职业角色的责任、具体开发过程及岗位要求等。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向每个团队派发课程任务,每个团队按照课程任务来完成学习内容、课后作业和项目开发任务,并通过项目成果演示汇报、团队间互相评议等方式取得课程成绩。以此让学生提前感受职业底线思维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以及创新创业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并树立爱岗敬业的核心价值观。
3.2.4坚定理想信念,担当复兴大任
微信小程序开发技术是移动Web综合开发课程的教学内容,微信小程序的应用无处不在,在抗击疫情期间,微信小程序在记录个人行程轨迹、信息上报、在线学习和远程办公等方面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可以直接将这类小程序作为课堂教学案例,按照软件开发的流程来讲授微信小程序的开发技术;另一方面,教师以战“疫”的成绩来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同时,可由此展开,进一步介绍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的钟南山,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的张伯礼、张定宇和陈薇等人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崇高品德,让学生为我国科学家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增强自信,也让他们树立热爱祖国、执着追求的理想信念。
3.3 探索课程思政背景下的课程建设内容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移动Web综合开发课程建设要突出教学团队(师资)、教学内容(载体)、教学模式(手段)和教学评价(效果)4个要素,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价值意蕴,精准运用“三全育人”理念,帮助学生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责任意识和勇于钻研创新的基础上,明确自身价值和社会定位,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3.1树立“三全育人”人才培养理念,打造课程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水平是建设高质量课程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三全育人”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引下,学校组织构建一支包含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内的多学科背景互相支撑、良性互动的课程思政研究与教学团队。通过开展课程思政研讨,加强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合作交流,鼓励团队教师参加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增强教师的“育德意识”,培养和提升教师的“育德能力”,为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施提供人力资源。
3.3.2面向产业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移动Web综合开发课程是直接面向就业岗位、培养微信小程序开发工程师的综合能力训练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教师通过甄选面向产业需求、蕴含思政元素的“易学、易用、易扩展”的技术范例和“有趣、经典、综合性”的项目案例,让学生在技术范例的学习中掌握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在项目案例的学习中掌握就业岗位需要的必备专业技能,并通过技术范例和项目案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乐观向上的创新精神。课程设计围绕培育具有家国情怀、文化自信、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总体目标,以微信小程序开发技术为基础,以产业需求案例为载体,深入挖掘出“厚植爱国情怀,激发报国之志;潜心钻研技能,致力打磨匠心;坚守职业底线,勇于协作创新;坚定理想信念,担当复兴大任”等思政目标与专业知识的契合点(见表1),建设配套教材、教学视频及课后练习等课程资源。
表1 课程思政目标与专业知识契合点一览表Table 1 List of the Points of Convergence betwe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Objectives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3.3.3提高课程思政教学的艺术性,确保思政元素浸润无声
移动Web综合开发课程的全方位育人通过拓展育人维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上配套联动,实现全覆盖。该课程以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为根本,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终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课前应做好导入设计,将爱国主义教育自然地融入课程,把握好学生意识形态的主动性;在课中,采用边看视频边做案例、边做案例边讨论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对中华文明、家国情怀和职业素养等的认识,案例内容与思政元素要浑然一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后,以小组协作开发小程序项目为载体,利用项目的功能模块讲好中国故事,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3.4多层面组织教学评价,提高课程目标达成度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是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基础,一方面,针对学生在学期前对课程的期待度、在学期中对教学的满意度和在学期末对教师的认可度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学生对教师和课程的认可度、满意度;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职业素养、责任担当及期末的课程成绩等进行多维度的能力评价,掌握课程思政创新改革的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教学团队结合学生的认可度、满意度及教学目标达成度等情况分析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构建出高效、可操作性强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促进课程思政建设。
4 结束语
本文基于移动Web综合开发课程,探索出一条既融入思政元素又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专业课程建设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在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不断增强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将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深深扎根在每位学生心中。在后续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把握课程和学生的特点,通过反复实践、反馈和改进的方式,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牢牢抓住课堂主渠道的育人功能,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