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证据的教学:初中英语教学改进的新路径*

2022-04-28

江苏教育 2022年27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证据目标

魏 惠

提升教育质量意味着要对教学进行持续改进,而有效的教学改进一定离不开基于证据的教学指导,无论国际上的有关理论还是国内的相关实践都验证了这一点。为了探索义务教育内涵建设和区域质量提升的新路径,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承担了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基于证据的教学指导”,并与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政府、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共同设立实验项目“基于证据的区域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旨在通过两个项目的合作实施,加强学科内涵建设,促进教学优质均衡发展,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项目自2017年11月启动,初中英语项目组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教学改进”为项目驱动的核心理念和问题解决的原动力,着力在区域初中英语教学改进的实施关键环节设计和实际操作模式建构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逐步实现由项目实验试点学校到全区其他初中学校的整体推进和区域质量提升。

一、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与思考

受诸多因素影响,南京市浦口区初中英语教学质量一直不容乐观。教师队伍呈现老龄化现象,区划调整后骨干教师比例明显下降,教师职业倦怠感强、自我学习能力欠缺、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滞后。项目试点学校——大桥中学的生源以周边农村家庭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弱、英语学习意愿不强、动力不足。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职业素养和年龄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着自身专业能力和学生学习品质的提升,同时影响了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进度和区域教育教学的整体发展。

实际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为:教师难以依照课标清晰界定所教技能、知识和策略;学生难以运用恰当的学习方式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发展英语思维;学校难以依据课程目标、学情和教学材料特征设计评价任务并反馈学生的进步。生搬硬套教材、忽略教学对象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发展、学生被动学习等现象比较普遍。

根据现状和问题,如何以激发英语教师的进取精神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课程核心素养为目标,尽可能得出或确定改进教与学的措施和方法,这是项目组面临的第一要务。“基于证据的初中英语教学指导研究”的实践价值是促进初中英语学科教育的内涵发展,研究实施的过程就是教学改进的过程。从相关性和涉及范围的角度来看,教学改进领域的结构主要是以教师的专业需求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核心而形成的;从目的和结果的角度来看,教学改进是将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联结起来的系统过程,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和策略;从过程和方法来看,教学改进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需要基于现状确定改进目标,选择改进策略,并基于证据对策略的运用和改进的效果进行阶段性评估,从而循序渐进、正向循环,以更好的方法达成更好的效果。

二、“基于证据”的初中英语教学改进的实施路径

(一)改进教师的课程理解:现代教学研究理念的构建

1.从证据意识到行动研究。

从戈登·顾亚特(Gordon H.Guyatt)“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的提出,“循证”即“基于证据”(evidence-based)这一概念应运而生,随之发展出“循证实践”的概念。[1]基于证据并不意味着所有“循证实践”的研究都完全取决于证据,也不意味着所有证据都会对“循证实践”研究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证据的种类、包含的要素以及在实践研究中的具体运用。

国内学者陈秋怡将证据的种类分为四种:描述性证据、研究性证据、情境性证据和受众性证据。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提出证据的三大要素:一、信度,即证据质量要高,是可靠有效、基于事实的,而不是凭空捏造的;二、效度,即证据相关度要高,是与实践内容相关的,而不是信手拈来的;三、可行性,即证据应适用于实践对象和实践情境,不能生搬硬套。证据的三大要素与证据的四大种类相吻合,并贯穿于每一类证据之中,是作为现有阶段最佳(best available)证据的必备要素。[2]在“互联网+”时代,教育正经历着全新的变革,“基于证据”的理念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新趋势。什么是“基于证据”、基于什么“证据”、如何运用“证据”这三个问题贯穿了项目研究的全过程。“基于证据”的初中英语教学改进的过程,就是项目团队和学科教师在双向、合作的行动研究中不断寻找证据、选择证据、运用证据的过程。

2.从“基于经验”到“基于证据”。

基于证据的教学指导是教学研究范式的转型,它与传统教研方式的区别在于“基于证据”而不是“基于经验”。“循证”就是不断发现证据、分析评估证据并寻找更为真实可靠的证据。戴维斯(Davies)强调,在政策研究中运用证据时,要全面搜集所研究的政策主题领域中的相关文献,对这些文献进行整理和综述,在此过程中发现证据,按照政策所属领域的专业和标准对证据的信度、效度和可行性这三大要素进行分析和评估,确保证据的可靠有效,并针对现有证据中三大要素的不足之处进行重构,寻找更为真实可靠的证据。[3]基于此,我们从区域整体的角度,遵循“关注发展、系统思考、增加价值、协同合作”的基本原则,逐步开展现状调查、原因分析、方案设计、方案实施以及评价改善五个关键环节的行动研究,并在试点学校英语教学改进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基于个案分析思考并探索:以学科教研组建设激发教师群体合作精神,以创新集体备课的内容和方式促进教师的行为改善,以持之以恒的合作方式来改进教师职业生活的品质。

(二)改进教师的教学设计:“单课式”备课转向“单元教学目标”设计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时期,课程目标从关注三维转变为关注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整体性决定了教学设计不是一个个割裂开来的知识点,而是将知识结构化、情境化、意义化的一个个单元。[4]《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单元是承载主题意义的基本单位,单元教学目标是总体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应根据高中学段的课程结构和总体目标,以及各单元的主题和教学内容,制定各单元的具体教学目标。《课标》突破了过去在教学中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隔的模糊认识与实践,促进它们在同一过程中融合、升华,并形成学科核心素养。[5]

然而,大部分初中英语教师还未能认识到单元目标是落实课程总目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路径,目前基本上是按“单课式备课”方式,以语用功能和知识结构为依托制定课时目标。但由于课时目标缺少单元主题意义的引领,教学任务游离于主题情境之外,教学活动呈现碎片化特征,教学目标的撰写仍然按“三维目标”模式,逐条分割且表述过于笼统、泛化,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思维的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养成。[6]因此,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理论架构,研究如何设计可达成、可操作、可检测的初中英语单元教学目标是改进教师教学行为、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重要任务。

(三)改进教师群体的合作方式:“基于证据的教学改进”模型建构

1.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改进操作性过程建模。

初中英语教学改进关注的是一个始终不变的主题——“质量”,所致力的是有变化的教与学的行为、表现及效益,是一套研究如何提升学科教育质量和学生英语学业成绩的专业干预体系。也就是说,教学改进是有系统的,针对实验对象,强调“有处方效力”,改进的过程应该有系统化的步骤。因此,“基于证据”改进初中英语教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在分析数据和案例的基础上,建构具有可行性的、可持续的基于问题解决的操作性过程模型,包括教学分析、教学改进、原因分析、方案设计、方案实施和结果评估六个方面。[7](见下页图1)

图1 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改进操作性过程模型

2.基于教学改进的专业指导能力建模。

作为课程最主要的实施者,教师的教学改进离不开教学研究,教学研究的过程离不开专业人士的引领。在基于证据的教学改进过程中,项目团队尤其是教研人员承担的重要角色就是教师发展的指导者,专业化指导是质量提升的一个潜在的生长点。以项目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的视角,“基于证据”的初中英语教学改进体现的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套系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在指导教学改进的系统过程中,需要针对改进的目标,通过甄别、分析、选择、评估,建构可操作的持续改进的专业指导能力模型。[8](见图2)

图2 基于教学改进的专业指导能力模型

(四)改进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的组织方式:从“整齐划一”到“情境应用”

教育的重要性要求教育研究必须是基于证据的,要建立在证据充足有效的基础之上,同时,教学实践的复杂性决定教学研究要更注重情境性证据。

“基于证据”的初中英语教学改进的研究与实施过程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中有针对性的方案设计和有效的方案实施是关键环节。对于主要的实施者学校而言,实施就是要做好改进管理。不同类型的初中学校需要根据各自发展愿景和英语教学实际,运用适切的策略,保证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地。

方案设计的内容应该关注不同情境下数据的支撑、应用和价值引领,方案推进的思路和方式应该由学校个体到区域整体,方案实施的步骤由一般的流程到系统化流程,措施选择由单一到配套。从特殊性、适当性、合理性的角度,需要建构有效落实改进任务的“N+1”学校组织模式。其中,“N”代表不同的学校采取的多种不同形式的措施,包括对英语学科组的管理制度、阶段内要达成的标准以及相关保障系统等;“1”是指校本化的研修体系,主要帮助英语学科教师解决因缺少知识、技能带来的问题,同时辅助其他干预措施落地,间接解决其他相关问题。

三、“基于证据”的初中英语教学改进的实践成效

1.建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新样态。

坚持英语学科育人的目标,根据不同类型初中学校的特点和学生英语学习需求,更好地进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探索,彰显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切实解决宏观课程内容设计与微观课堂教学实施之间的矛盾,使国家课程能够成为真正有效落实在课堂中的“课程”。根据区域初中教育发展需求、初中学校英语教学条件和学生英语学习差异,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积极探索校本化英语特色课程的创新实践,以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构建基础性英语课程、拓展性英语课程、研究型英语课程体系,促进课程目标的可达成、可操作、可评估,为区域内初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提供行动指南。以英语课程标准为基准,加强对英语课程实施各个环节学习活动的设计,开展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类递进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深度学习,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建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体系。

强化单元在英语教材中的地位,明确单元目标承接课程目标和课时目标的作用,帮助教师重新认识什么是单元,引导教师整体设计并规划单元学习的内容和进程。构建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体系,聚焦“为什么而教”,深度契合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英语新课程理念;在素养目标下以“教什么”的视角,对单元主题和学科知识的价值再做判断,把英语语言知识作为形成英语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理念的内容载体,将细碎的知识点转化为结构化、体系化、生活化的知识,继而从教学目标与内容内在统一的角度选择教学方式,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同时,针对学生在各个级别应达到的综合行为表现,对应课程标准中的具体目标和学业质量要求,关注学生在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之后的学习结果,即“理解了什么”“能表达什么”“会做什么”,从而解决“能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体现单元主题意义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成长变化和核心素养进阶发展。

3.建构初中英语特色课程操作范式。

坚持协同发展理念,根据英语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学校和地方资源,开发校本化英语特色课程操作范式。以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主题为引领,进行课程内容的横向组合和年级的纵向衔接,充分发挥英语课程的集群效应,促进英语课程与学校文化的融合,提升初中英语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建立促进教师成长的区域教研共同体,创新英语教研的内容和形式,推行“联片教研”“网络教研”,实现合作探究、同伴互助、共同成长;依据英语课程标准和具体学情,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通过主题研讨、课型研究、案例分析等研修活动,为教师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提供操作层面上的指导,为学习目标的达成和评估提供标准参照,保证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促进区域内学校英语课程实施水平的全面提升。

4.建构英语教学评一体化资源平台。

促进网络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有机融合,以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满足不同类型初中学校英语教师的需求,缩小城市、乡镇、农村之间的英语教育水平差距,实现校际资源的共建、共享。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针对学习重点、难点,围绕单元教学的主题语境和核心问题,设计目标明确、内容短小精悍的教学活动;以微视频的形式,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以学习状态的可视化跟进学生的学习状况,让教师看得见学生认知和思维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以可视的形式评价自身和他人在英语学习上的变化;以多元评价和综合指标全面衡量学生的英语学业质量,及时诊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不断寻求教学改进策略,为区域英语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数据支撑;基于数据评估学校对预设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英语教学改进的实践成效和薄弱环节,为区域教育行政制定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政策和措施,为英语教师改善教学行为、促进教育公平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化指导。

四、结语

在阶段性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对“基于证据”的初中英语教学改进项目的指导性和区域推进的策略进行深入理性的思考,对指导教学改进视角的适当性、改进流程的合理性和各个环节措施的可接受性进行客观的评估,对区域范围初中英语教学的整体改进进行更大样本的实践检验。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持续的教学改进,如何针对学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个性化需求,持续开展以实际问题驱动的循环型论证的行动研究?如何对学校已取得的碎片化成果进行筛选提炼、整合优化,形成可供区域层面推进的系统化经验?这是今后进一步开展初中英语教学改进、实现初中英语学科可持续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证据目标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
手上的证据
家庭暴力证据搜集指南
手上的证据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