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10年中国知网源赛前训练研究文献综述

2022-04-28吴若玲

当代体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负荷监控运动员

吴若玲

通过梳理中国知网核心期刊上近十年国内赛前训练的相关研究,掌握赛前训练的研究新进展和热点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和文献依据,助力提升赛前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对相关文献归纳梳理后得出以下结论:(1)板块训练模式是近些年新兴的训练课模式,相比于传统周期训练模式,更强调对专项训练内容的选择性与排序。(2)负荷安排是赛前训练的关键要素,赛前减重训练已成为常规方法,但不同运动项目具体如何实行减量模式还需进一步研究。(3)生理监控是赛前训练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大部分依旧集中于血常规监控方法,无损伤、高时效的监控手段以及对大脑信息的利用有待进一步研究发现。(4)有关心理能力、智能方面的竞技能力赛前训练缺失。(5)高原训练是赛前训练中较为常用的特殊环境训练方法。

1 文献检索

文献来源类别为中国知网的核心期刊。在中国知网的北大核心、CSSCI、CSCD中,以“賽前训练”为主题,时间范围设置为2011年至2020年这十年进行检索,得到约60篇文献。对文献样本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类,分为六个专题:赛前训练结构研究,赛前训练负荷安排研究,赛前生理、生化监控研究,赛前某一竞技能力训练研究,赛前特殊环境训练研究,赛前营养物质补给影响研究。本文将从这六个专题展开阐述。

2 赛前训练结构的相关研究

训练结构是指“运动训练要素间相对稳定的关联所形成的训练整体构架,其核心要素由时间要素(训练周期)和空间要素(训练内容、训练负荷及训练方法手段)组成”(骆学锋等,2011)。将研究梳理为表1。

3 赛前训练负荷安排的相关研究

运动负荷是决定竞技状态形成的关键因素(周铁民等,2016)。减量训练法已成为各个运动项目比赛前普遍应用的训练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维克多勒·弗拉基米洛维奇·希扬(2020)通过俄罗斯国家队柔道项目实验验证赛前训练最后阶段适当降低有氧训练量不会影响负面影响。

根据减量的趋势,减量模式一般可分为直线式、指数式、阶梯式三种,不同模式的作用效果不同(刘俊一,2015)。目前研究普遍认为快指数减量模式相比于其他的模式效果更好,在重要比赛前一般安排大周期非线性减量训练计划,但对不同运动项目如何实施赛前减量训练计划与手段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卜建华,2013;刘俊一,2015)。

在减量训练期前,多会施加一个大强度或加量训练期。林丽雅等(2015)对全国运动会男子游泳运动员实施赛前9周训练监控,前6周进行以无氧能力训练为主的大强度训练,训练总量下降30%,结果运动员无氧能力提高,同时有氧能力得到保持。我国赛艇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队员的奥运赛前训练分为6.6周的加量训练强化期和2.4周的减量训练适应期,强化期稳定技术,适应期调整竞技状态(曹光强等,2020)。

为了更准确地评价训练负荷,廖元金(2013)结合蹦床专项运动的特点,建立了新的蹦床训练负荷评价方法:训练强度=(每天网上所做动作的难度分值之和/每天所做动作个数)×100;训练量=网上所做动作数量。

4 赛前训练生理、生化监控研究述评

利用生理生化指标是现代训练监控的核心环节(严小虎等,2011)。国内学者对运动员赛前训练时不同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各项数据变化反映出身体机能的状态,判断运动训练安排是否科学、负荷是否合理,以保证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监控运动员的血常规指数的研究,目前已成为常用的赛前训练监测训练效果方法。

4.1 血液生化指标监控

血红蛋白(Hb)、血清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和血清睾酮(T)四项生化指标为主要的、最常见的赛前运动训练监测指标。适用于多数专项训练,在为期4~8周一个赛前训练周期里,运动员的血红蛋白指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血尿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这一趋势说明训练负荷产生有效的刺激作用,机体产生适应性变化(赵钟晖等,2011;郭黎等,2011;王洪涛等,2013;邵威等,2015;李超奇等,2015;曾远生,2018)。当血红蛋白在整个训练期间维持在一个较低的状态,甚至在赛前达到全年最低,结合其他训练、生理数据,表明身体机能状态不佳甚至训练过度(武斌等,2013)。

肌酸激酶水平对训练强度对机体的刺激程度更敏感,通常只能反映近2-3天的训练强度(郭黎等,2011)。例如女子自由式摔跤的训练方法向男子靠拢,负荷较大,肌肉急性拉伤等受伤较多,以及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都会造成肌酸激酶水平明显升高(郭黎等,2011;曾远生,2018)。

血清睾酮水平在波动之后在训练最后阶段明显升高,说明经过训练的调整机体状态得到恢复,是大赛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赵(严小虎等,2011;赵钟晖等,2011;郭黎等,2011;邵威等,2015;李超奇等,2015;曾远生,2018)。

4.2 心率监控

王建军等(2013)通过运用Zephyr团队心率遥测系统测试的方法,在赛前周训练课对20名足球运动员实时监控,发现不同位置队员之间的心率负荷具有鲜明的位置特征,因此团体运动项目应根据不同位置特点等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王惠等(2013)对12名男子赛艇公开级优秀运动员进行研究发现,6周的赛前高强度的训练并未导致运动员平均心率有明显变化,最大心率也是先上升适应后下降,推断可能是有经验的老运动员在持续性大强度训练下,进一步调动心脏功能的潜力。

4.3 血乳酸监控

血乳酸的变化与动用的能量系统的比例有关。不同运动项目、不同训练方式、不同个体的血乳酸指标差异较大。

4.4 脑电监控

张日辉等(2013)用ThoughtTechnology公司的生物反馈仪记录10名女子拳击运动员的脑电,进行停训期和赛前大强度训练后的对比实验,研究发现赛前大强度训练后诱发脑电慢波指数增加明显,脑电波δ/α的U型变化曲线可能是中枢疲劳的一个特征变化。

郑晓等(2015)研究发现跳水运动员脑信息熵值变化与运动成绩成负相关关系,并借助于SOM神经网络,对运动员的训练、脑、心理等指标的定量描述及相关处理,构建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模型,可以监控运动员的训练适应状态,预测比赛成绩。

4.5 其他无创指标监控

常规的血液生化指标监控虽然已成为常见的运动训练监控手段,但存在有创伤性以及时效性偏差等缺点,因此无损伤的、时效性高的检测手段成为研究者的研发目标。严蓓等(2013)研究发现运动员唾液slgA浓度与训练量和强度有着大致相同的变化势,对避免过度训练有一定意义。通过使用PeriFluxSystem5000激光多普勒血流監测仪对运动员进行微循环血流储备能力测试,张昊楠等(2017)发现微循环血流储备能力的变化特点与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并且对训练后机体疲劳反应更敏感。

5 赛前竞技能力训练研究评述

通过生理生化指标检测,林丽雅等(2016)推论赛前综合强化力量训练可以有效提升优秀曲棍球运动员的不同部位的肌肉力量。并且李钊等(2016)发现在不同训练水平的人群中,分期力量训练的效果大于或者等于非分期力量训练。

战术训练是技战术对抗性项群的训练重点。邹市明的战术训练主要通过条件实战、教学比赛、录像分析等实现(张庆文等,2011)。

运动性心理疲劳对赛前情绪有一定影响(湛慧等,2015),应在赛前对运动员进行一些心理强化训练,帮助其舒缓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钟丹,2013)。

6 赛前特殊环境训练研究评述

国内这类研究主题以高原环境下的训练为主,我国有青海多巴、云南呈贡等多个高原训练基地,可以充分利用低大气压和低氧分压所引起的高原缺氧和运动缺氧双重刺激,来提高运动员的耐缺氧性能力,提高机体耐乳酸能力(张敬军等,2013),并使红细胞数量增多,增强肌肉中的线粒体效应等(蒋秋艳等,2017)。但高原缺氧环境下训练也可引起骨骼肌组织丢失、肌肉萎缩等负效应,因此应适当安排力量训练(蒋秋艳等,2019)。

高原赛前训练主要可分为平原准备阶段、高原适应阶段、高原训练阶段及平原训练阶段(丁晓云等,2016;蒋秋艳等,2017)。马拉松运动员朱晓琳备战伦敦奥运会赛前的平原准备训练以80%无氧阈强度以下训练课次最多,以提高耐力为高原训练做准备;高原训练阶段80%-85%无氧阈强度区域训练课次安排最多,训练量占45%,在缺氧环境下进一步挖掘机体潜能(张敬军等,2013)。

7 赛前营养物质补给研究评述

运动员代谢速度快,营养物质消耗大,需及时补充营养帮助机体恢复。分离乳清蛋白的摄入可以明显提高运动员赛前训练阶段的抗氧化系统能力,激活运动员的免疫机能(李文华等,2015)。孙红梅(2014)对茶多糖进行了三项研究发现茶多糖干预可促进摔跤女运动员赛前训练期血红蛋白合成等多方面影响。安玉香等(2012)研究发现常温高湿环境下马齿苋复合溶液对运动员体成分和内环境的调控作用。

8 研究结果

(1)训练结构的核心要素由时间要素(训练周期)和空间要素(训练内容、负荷及方法手段)组成,不同专项、不同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安排存在明显的个性化差异。板块训练模式是近几年新兴的训练课结构模式,相比于传统的周期训练模式,板块训练模式更强调对训练内容、手段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与排序。(2)负荷安排是赛前训练的关键要素,减量训练法已成为各个运动项目比赛前普遍应用的训练方法。根据减量训练的负荷变化节奏可分为波浪型、平稳型等;根据减量的趋势,一般可分为直线式、指数式、阶梯式等,目前研究普遍认为快指数减量模式相比于其他的模式效果更好。不同运动项目在赛前训练阶段具体如何实行减量模式,还需结合各专项特点进一步研究。(3)国内学者对运动员赛前训练时不同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各项数据变化反映出身体机能的状态,判断运动训练安排是否科学、负荷是否合理,以保证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监控运动员的血常规的研究,除此之外,还有心率监控、血乳酸、脑电波监控及其他无创指标监控等方法。(4)高原训练是我国马拉松、竞走等运动项目赛前训练中较为常用的特殊环境训练方法。在我国青海多巴、云南呈贡等多个高原训练基地,可以充分利用低大气压和低氧分压的刺激,来提高运动员的耐缺氧性能力和机体耐乳酸能力等,但同时也需要避免肌肉萎缩等负面效应发生的可能。(5)赛前训练运动员代谢速度快,及时补充多种不同的营养帮助机体各方面的恢复与机能提高。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

猜你喜欢

负荷监控运动员
3项标准中维持热负荷要求对比分析
我最喜爱的运动员
MIV-PSO-BP神经网络用户热负荷预测
生如夏花
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
GPS/DR/GIS技术在基于GSM—R列车监控系统中应用
运动员
侦察兵
思维擂台赛
Sports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