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人体面劳动的相对困境与实践路径

2022-04-28朱中原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

朱中原

摘  要:体面劳动是社会主义劳动的本质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基石。寻不到体面职业、守不住体面岗位和干不好体面工作是体面劳动的三大现实困境。西方思潮的冲击、狭隘观念的误导和惯性思维的束缚是造成体面劳动陷入相对困境的重要原因。“守正新思想、固牢安全感”“纠偏价值观、增强获得感”和“革新旧思维、激活幸福感”是重建体面劳动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体面劳动;相对困境;劳动教育

中图分类号:B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2)01-076-05

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把青年培养成为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体面劳动是青年劳动者永葆劳动热情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基石与保证。重建青年人体面劳动是当下亟待解决的实践课题。

一、体面劳动的相对困境

体面劳动是指劳动者自觉自愿地为满足社会需要而尊严、体面地参与创造财富的劳动过程。“体面劳动可使劳动者更加自主地掌控自己的劳动,对劳动本身的价值具有了新的认知,由谋生存转变为谋自我实现,由活着变成体面地存在着。”[1]“体面劳动不仅是客观的评价,还包括主观的感受。”[2]它蕴含客观事实和主观感知两方面。当下,错误的主观认知已经把体面劳动推向了较为尴尬的困境之中。

1.体面职业寻不到

“何谓体面? 体面大体而言即荣耀,不体面即耻辱。”[3]对体面职业的认知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似乎公众心中有一个标准,即稳定、高薪和清闲。职业分类纷繁复杂,大致可分为管理类职业、技术类职业、创新类职业和体力类职业等。伴随着政治不断民主化和管理日渐法制化,管理类职业的光鲜日益消减,中薪窘境相对凸显。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机制的革新,技术类职业的低薪困境得到缓解,但工作业务日益增多,清闲大幅减弱。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的开放,创新类职业薪酬暴涨,但稳定性和安全感难以保障。随着市场的调节和用工荒的恶化,体力类职业的工资薪酬大幅上扬,但劳动负荷普遍较大。从职业入口角度来看,管理类职业和技术类职业一般门槛较高,普遍需要较高学历。体制内的管理类职业和技术类职业都需要入门考试,体制外的管理类职业和技术类职业大都需要相关从业经历和成熟经验。从职业选择心理来看,创新类职业高薪、清闲但不稳定,具有挑战性和风险性,并不普遍适用于所有求职人群。创新创业的较低成功率往往会吓退很多心理脆弱和家境单薄的青年人。随着幸福观念和休闲意识的深入人心,这种偏执观念不但没有改变反而愈加严重。在经济巨变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职业的整体稳定性在逐步下降,薪酬待遇高低不齐,清闲程度普遍减弱,青年求职者寻觅到完全心仪的体面职业愈发困难。

2.体面岗位守不住

在同一个职业范畴内,不同岗位之间的职责和薪酬差别会很大。不同人对体面岗位的理解有所不同。职业岗位不外乎分为管理岗位、一线岗位和后勤岗位。管理岗位多是权力和职责相统一,拥有管理权限,也负有管理责任。一线岗位大都清贫而辛劳,需要坚守与奉献。后勤岗位费心费力,工作细琐繁杂,需要耐心隐忍。从权力占有和资源分配角度来看,大多数人都把管理岗位看作体面岗位的代名词,认为管理岗有权,可以分配资源。有些管理人员眼高手低,或在原地踏步后灰心丧气、不思进取,或在盲目攀比后以权谋私、以身试法。有些一线技术人员不甘清贫,或在转岗后荒废专业、蹉跎度日,或在晋升无望后另攀他枝。从劳动负荷和岗位薪酬角度来看,很多人都认为体面岗位应该清闲、高薪,也让人高看与羡慕。有些一线普通员工不负重荷,或在转岗失败后辞职走人、另寻前程,或在涨薪无望后牢骚满腹、消极怠工。有些后勤人员心态浮躁,或在心理失衡后性情大变、脾气暴躁,或在心灰意冷后态度消极、工作懈怠。在快节奏与高效率的职场中,岗位职责的整体要求陡然升高,职业忠诚和敬业态度却普遍下滑,越来越多的青年劳动者投机取巧、消极怠工,企图通过钻营晋升和谋求高薪来改变职场处境和薪酬待遇,甚至广投简历、频繁跳槽,妄想通过频繁变更工作来获得体面的岗位和得到他人尊重,结果只能是枉费心机、徒劳无获,到头来反而失守已有的岗位。

3.体面工作干不好

“劳动者有了工作及其收入,他的各种物质和精神需求才能得以满足。”[4]体面工作弥足珍贵,不同的人对珍贵的理解却有所不同。很多人认为体面工作的珍贵就在于责任轻、付出少、收获大。其实,工作之体面既在于工作的有益性,更在于工作的有趣性。前者体现为工作对社会和他人的有用性,即利他性;后者既表现为工作的清闲有趣,更表现为有益工作带给劳动者的精神满足。利己的劳动者很难把已有的工作做得体面。从职业心理和工作范式角度来看,内心平静、范式科学才能干好工作。有些管理类人员只喜务虚、不爱务实,他们眼光朝上,只想开会落实,不愿亲身实践;只想指挥大家干,不愿自己带头干。有些技术类人员只想体面,不想工作;只想转行政岗管理人,不想钻研技术服务人;只想轻轻松松守正,不想费尽脑汁创新。从职业态度和价值选择角度来看,勤奋上进、无私奉献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有些普通员工只管工作、不爱学习,他们只想按点到岗上班,不想刻苦努力学习。有些后勤人员不讲奉献,只想投机取巧。求真务实和勤奋上进是做好体面工作的底线要求。体面工作不等于不工作,反而应该是更高效的工作。越来越多的青年劳动者职业心态浮躁,或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或因循守旧,纵使工作很体面,但很难干好。

二、相对困境形成的原因

1.西方思潮的冲击

“体面劳动是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与实践形态”。[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劳动创造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劳动是人的类本质,即作为社会人这一类群组织整体上所具有的本质属性。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它与资本主义的区别在于具有公有制基础上的更为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劳动精神是最本质的社会主义精神,社会主义公民的劳动自觉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实践保障。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外资的引进和西方思潮传入我国,崇尚私人利益、轻视劳动价值的思想开始滋生蔓延。随着市场经济改革大幕的拉起,重视市场交易、轻视生产劳动的唯市场论思潮开始兴起。这在青年劳动者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他们崇尚和追求资本暴利而忽视生产劳动,丢弃劳动精神而热衷于物质享乐。久而久之,不仅会轻视体力劳动,也会轻视其他普通劳动,甚至无视各种体面劳动。

2.狭隘观念的误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价值的整体观点和根本看法,可以影响和左右人们的行为选择。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强调利己,信奉通过个体奋斗来实现个人价值。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以集体利益为尊崇,强调利他,提倡通过个人奉献来实现社会价值。随着改革开放后西方价值观的传播和渗入,青年人的价值观开始日益多元和逐渐异化。劳动观是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诞生以前,中西方的先贤们尽管思想与学说迥然有别,但几乎都无一例外地鄙视劳动,由鄙视劳动而鄙视劳动人民。”[6]资产阶级认为劳动的价值在于创造美好生活、满足自身需要。这种狭隘的劳动观是利己主義价值观在生产领域的典型体现。伴随着资产阶级利己主义价值观的渗入,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劳动观也会受到影响而动摇甚至发生扭曲。随着职业变换和人才流动的日益便捷化,青年人在选择职业时仔细甄别、精挑细选原本无可厚非,但对工作岗位挑三拣四、挑肥拣瘦,就与社会主义的劳动精神背道而驰了。劳动者挑剔工作和岗位是错误的劳动幸福观作崇,只会使得劳动者在不断选择中错失体面劳动的机会。给负荷轻、薪酬高、有面子的职业打上体面职业的标签,以及把环境差、时间长、工作累的岗位定义为低端岗位的做法不仅会误导青年,更会贻害社会。误读体面的错误认知和轻视劳动的不良风气既会导致青年心态浮躁、眼高手低,又会消融青年人的劳动自觉,造成人才断层。

2.惯性思维的束缚

为了保持心理的稳定感和安全感,人类思维具有天然的惯性特征。在急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因循守旧的思维惯性往往会束缚创新的手脚。当前,经济发展变快、职业选择增多,职业忠诚已然成为雇主最看重的职业品格,成为岗位能力的第一要求。“树挪死、人挪活”的传统思维还在束缚着青年劳动者。轻率辞职、频繁跳槽成为他们率性耍酷的表征,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反而被认为是僵化保守。产业发展繁荣、职业分类增多,普通岗位人才紧缺已经成为最普遍的难题,高薪长假都难解困境。“只求人前光鲜、不顾背后心酸”的陈旧面子思维依然在青年劳动者脑中根深蒂固。逃离工厂、靠拢中产成为创新创业的宣言,坚守一线、任劳任怨却成为颜面扫地的事情。“体面劳动追求劳动的公平公正,不允许在劳动过程中出现人格歧视和地位偏见,保障所有劳动者的人格平等和社会地位平等。”[7]然而当前,社会急速转型,职场文化浮躁,厌烦基层、渴求逆袭成为普遍的职场心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封建思维依然深深地影响着当代青年,职务等级、管理级别成为自己向人吹嘘炫耀的资本,专心工作、潜心钻研成为被嘲讽的事情。资产积累迅猛、利己主义抬头,坐等收租、不劳而获成为一部分青年人的想法。“公利虚幻、私利至上”的思维依然长期困扰着劳动者,不服外派、拒绝加班成为青年劳动者的职场口号,奉献社会、成就自己成为陈词滥调的迂腐。错误的思维方式一旦形成惯性,就会长期影响和约束年轻劳动者的心智,加剧形成体面劳动的相对困境。

三、体面劳动的实践路径

1.守正新思想、固牢安全感

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就是利他。社会主义价值观强调劳动价值,倡导体面劳动,社会主义劳动观认为劳动具有利他属性,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衡量体面与否的标准是社会价值;资本主义劳动观强调劳动具有利己功能,只有富裕与否,没有共富之说,衡量体面与否的标准是物质财富。前者属于新思想,后者属于旧观念。不能守正新思想,旧观念就会死灰复燃。一旦推崇资本的旧观念,人们就会迷失劳动初心,误解体面劳动,丧失劳动自觉。没有了劳动自觉,工作岗位就会岌岌可危,人们也会失去安全感。因此,必须守正新思想、固牢安全感。既要继续倡导社会主义自觉劳动的主流价值观,不断激活劳动者特别是体力劳动者的劳动自觉,又要坚决抵制西方拜金主义对劳动者特别是青年劳动者的渗入和腐蚀。既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体面劳动的社会风尚,不断提升劳动者特别是青年劳动者“劳动者最美”的自豪感和“奉献别人、快乐自己”的幸福感,又要坚决抵制西方虚假平等的双标宣传,防止职业歧视和享乐主义对青年劳动者的诱导。

2.纠偏价值观、增强获得感

价值能给主体带来客观获得,价值观能给主体增加主观获得感。“人们劳动动机的伦理价值越高尚,劳动者就越感到体面。”[8]社会主义劳动者的获得感既奠基于客观实在的实体获得,也依赖于主观评价的价值观优化。虽然社会主义的利他觉悟一直优于资本主义的利己思想,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不会受到后者的侵蚀,也不意味着这种优势不会减弱甚至消失。事实上,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一直受到西方价值观的诋毁和围殴,也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迷乱和偏离。没有了价值自信,体面劳动就会发生异化,劳动者就会对强度大、薪酬低、环境差的劳动产生厌倦、厌烦甚至厌弃,会对薪酬高和有面子的岗位大力推崇、热切追捧,普通岗位带给青年劳动者的获得感就会大打折扣。因此,纠偏价值观不仅至关重要而且迫在眉睫,我们必须时刻注意纠偏青年人的劳动价值观,增强青年人的劳动获得感。既要倡导劳动平等论的主流价值观,大力夯实青年劳动者“劳动给人尊严”和“劳动使人平等”的劳动观,坚持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人,又要纠偏“劳心者治人”和“劳力者治于人”的差异劳动观,防范收入歧视、职业歧视和岗位歧视,谨防错误的价值观误导人。既要弘扬劳动幸福论的社会价值观,逐步提升青年劳动者“劳动使人幸福”的认知和“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坚持用高尚的价值观激励人,又要纠偏“苦干不如观看”和“能干不如会说”的劳动负累论,防范质疑奉献、歧视劳作和贬低创新的不良风气。

3.革新旧思维、激活幸福感

人生幸福的来源不仅在于物质的富足,更在于灵魂的安宁。劳动使人幸福的原因不仅在于劳动能给劳动者带来物质财富,更在于劳动能满足社会需要并以此带给劳动者精神慰籍。幸福感的获得不仅依赖于客观的幸福程度,也依赖于主体的认知能力和觉悟水平。“体面劳动的实现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标志”,[9]社会主义的体面劳动并不体现于职业的光鲜和岗位的高贵,而在于劳动者自觉自愿地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劳动,并以此获得幸福。“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人民服务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也是无产阶级价值观的根本体现”。[10]一些基层岗位和一线岗位的劳动者受制于旧式思维的惯性而认知不到劳动的体面,自卑地认为工作低人一等、薪酬差人一截,从而可能迷失劳动自觉。因此,打破劳动者的思维惯性在当前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在革新旧思维、激活幸福感上下大力气。既要打破传统思维,破解青年劳动者辞职、频繁跳槽的实践难题,又要培育新型择业思维,助力青年人提升自我、理性择业。要坚持守正才能创新,坚持先守正后创新;既要打破陈旧面子思维,化解青年劳动者好面子、爱攀比的务虚思维,又要培育新型体面思维;要助力青年人求实创新、争先创优,坚持先争先后晋位;既要打破封建差异思维,纠正青年劳动者货有价格、人有贵贱的等级思维偏见,又要培育新型平等思维;要助力青年人平等待人、团结协作,坚持先协作后共进;既要打破个人幸福思维,纠偏青年劳动者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错误思想,又要培育社会幸福思维;助力青年劳动者服务社会,坚持先奉献后幸福。

“体面劳动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11]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期盼和职责。保障体面劳动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关键举措。虽然目前保障体面劳动可谓困境重重,但多是源于主观认知偏差的相对困境,因此未来依旧可期。只要我们在守正新思想、纠偏价值观和革新旧思维等方面花心思、下大力,体面劳动就一定会普遍被重现。

参考文献:

[1]何云峰.从体面劳动走向自由劳动——对中国“劳动”之变的再探讨[J].探索与争鸣,2015(12):53-58.

[2]吴立保,任严超,邱章强.大学生体面劳动赤字及其发展性对策研究 [J].教育发展研究,2015(19):27-33.

[3]贺汉魂,许银英.马克思劳动正义观视域下体面劳动的基本内涵及其当代实践[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34-41.

[4]冯小俊,韩慧.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我国劳动者体面劳动的实现[J].中国劳动,2015(6):38-41.

[5]贺汉魂,王泽应.马克思体面劳动观的伦理阐析[J].道德与文明,2012(3):23-30.

[6]袁杰.劳动之于人的马克思主义本体意蕴观[J].社会科学家,2014(5):24-27.

[7]张华.新生代农民工体面劳动的伦理审视[J].社科纵横,2016(10):98-102.

[8]黄云明.体面劳动的主体伦理观念前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87-90.

[9]倪雄飞.小微企业与体面劳动:困局与法律路径[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720-726.

[10]李晓兰,李爽.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内涵及其实践路径研究[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9(6):54-57.

[11]杜德省,蒋锦洪.体面劳动: 走向当代的马克思劳动观[J].云南社會科学,2014(2):26-31.

On the Relative Dilemmas Deriving from Youth's Decent Work Expectation and Practical Solution

ZHU Zhong-yuan

(College of Marxism, Anhui Business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Wuhu, Anhui 241000, China)

Abstract: Decent work is not only the essential feature of socialist labor, but also lays foundation for socialist construction. Three practical dilemmas of decent work include difficulties to find a decent job, to stay a decent job and to make achievements at such a job. Major causes for the dilemmas can be found from the impacts of Western thoughts, the misleading narrow ideas and the shackles of inertial thinking. Keep new ideas and enhance the sense of security, correct values and enhance the sense of achievements, and innovate old thinking and activate the sense of happiness are practical approaches to regaining decent work.

Key words: Decent Work; Relative Predicament; Socialism; Labor Education; Cultural Construction

编辑 朱荣华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
孩子的劳动教育应从家庭教育中抓起
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课堂
新时期幼儿劳动教育研究
“动”与“不动”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浅谈劳动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