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里的智慧(一)
2022-04-28妙妙柚
在以前,书信是人们远距离沟通的重要媒介,它除了传达信息,表达情感,还能承载许许多多的智慧……妙妙柚整理了一些关于书信的小故事,一起来品读吧!
叶圣陶虚心改病句
1979年,陕西岐山县蒲城中学语文教师谭军,在教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一课时发现文中有一个病句:“乡亲……又从船梢头拿出咸菜和豆腐汤之类的碗碟来。”
课后,谭军就给叶圣陶写了一封信,提出在“咸菜和豆腐汤”之前应该加上“盛有”或“装着”一类词语。信是寄到《人民教育》编辑部托转的。大约10天以后,谭军就收到叶圣陶的亲笔回信。叶圣陶不但欣然采纳了谭军的建议,并且当即告知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希望课本再版时加以修改。后来,中学语文课本再版时在“咸菜和豆腐汤”前加上了“盛着”二字。
妙妙柚:谭军老师勇于指正,叶圣陶先生虚怀若谷,两人对青少年认真负责的精神都令人敬佩。叶圣陶先生虚心改病句的行为也正是身为编辑的妙妙柚学习的榜样呢!
成语缩脚巧指点
1934年,赵景深先生翻译的一部十四册《格林童话》在北新书局出版。书局有位青年叫高培基,勤奋好学,深得赵先生赏识。一次,赵先生去书局时发现小高正捧着《成语词典》研读,于是主动指点。事后第二天,小高收到赵先生的一封信:
劳苦功□一马当□自力更□
罄竹难□迫不得□水落石□良莠不□模棱两□通力合□见多识□奔走相□捷足先□恩将仇□积少成□新陈代□
不耻下□洁身自□
大煞风□一往情□
舉一反□披星戴□横七竖□重见天□
这是一封成语缩脚信。即每条成语中隐去第四字,读时把隐去的字连起来,就是信的全文:
高先生:
书已出齐,可作广告登报。多谢!
问好。
景深
三月八日
妙妙柚:当勤奋好学的青年遇上费心指点的先生,不进步都难啊!这么用心又有趣的先生,真是可遇不可求,希望高培基多多珍惜,再接再厉!
此稿抄错三个字
有一文抄公,专事剽窃他人作品。某日又窃得精短散文一篇,原文照抄并认真校对后寄给某刊,果然得以刊发。不久,这位文抄公收到一封读者来信说:“喜读华章,不胜感慨。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其中错了三字,深以为憾!”
此人看罢大惊,忙将原作寻出逐字逐句细细核对,却是一字不差连标点也准确无误,总不知错在何处。他又细阅来信,见信末括号内尚有一行文字:“此稿抄错的三个字,是在题目与正文之间!”
妙妙柚:哈哈,你看出是错了哪三个字吗?如果你没发现,妙妙柚偷偷告诉你:是作品的署名。这个文抄公剽窃他人作品,用上自己的名字,才被读者讽刺抄错了三个字……
不知是“否”不是“否”
某人想吃杏,当地买不到。他修书一封,托老丈人购买。老丈人接信后,横看竖看不明白。原来,此人写字龙飞凤舞,极难辨认,尤其是“杏”字,看上去好像是“否”字。
老丈人爱婿心切,到处打听哪里有卖“否”的,结果谁也弄不清他要买什么。后来揣测字形,买了一筐杏寄去,并附上打油诗一首。诗中写道:
“贤婿来信要买‘否,急得老汉满街走。
买了一筐小黄杏,不知是‘否不是‘否。”
妙妙柚:关于写字潦草或写错别字的笑话大家一定看过不少,好在这个老丈人歪打正着,买到了女婿想吃的“杏”。但见到老丈人的信,想必这位女婿也要好好练练自己的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