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分享,助力幼儿深度学习

2022-04-28熊凌燕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螺丝刀螺母螺丝

熊凌燕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途径,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深度学习是我们一直追寻的目标。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游戏后组织有目的、有实效、有质量的分享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实现游戏的延续,在分享中互鉴经验,架构新的游戏经验,还可以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帮助幼儿不断地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以主题活动“认识工具”为例,孩子们对收集到的材质、大小、形状不同的螺母和粗细长短各异的螺杆有了浓厚的探究兴趣,他们积极主动地整合已有经验。在分享和交流中,教师帮助幼儿梳理、扩展、提升经验,将幼儿引向深度学习。

材料:常见的各种螺丝、记录表、记号笔。

现场:在与螺丝的第一次接触中,孩子们花了较多的时间来观察和比较。有的孩子将放在一起的螺丝,按大小分类;有的孩子将螺丝两两比较,比粗细,比长短;有的孩子拿着螺丝一个个认真观察,并用图标记录下了自己的发现。

提问:今天在游戏过程中发现了什么?你们看到的螺丝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分享:孩子们带上自己的记录表,交流着发现,螺丝有大有小,有长有短;螺丝顶端有的是横线,有的是十字线;螺丝的颜色不同,有的是黑色的,有的是银色的;有的螺杆自上而下都有螺纹,有的是一半光滑一半有螺纹。

追问:螺丝有这么多不同的地方,你还见过其他不同的螺丝吗?我们可以用它玩什么游戏?

回应:我想给螺丝找一样大小的朋友;我想将螺丝按大小排排队;我想用螺丝摆造型……

思考:游戏分享——把握现状,指引方向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科学领域中提出:成人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游戏初期,教师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螺丝的秘密。之后,通过游戏分享,不仅让幼儿对螺丝的结构和特征有了完整的认识,也帮助教师更全面地把握幼儿的游戏现状,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为进一步推进游戏奠定基础。

材料:在原有螺丝的基础上,孩子们收集了更多不同直径、不同造型的螺丝。

现场:有了初次观察比较螺丝的基础,孩子们再次接触螺丝,大胆尝试以螺丝为材料玩起了游戏,有螺母和螺杆的配对游戏,有螺丝的建构游戏,有按照规律排序的游戏,有的还玩起了角色扮演。

提问:你们都玩了哪些游戏?是怎么玩的?

分享:通过教师播放游戏视频和展示现场照片,孩子们各抒己见。例如:我用螺丝和螺母玩了找朋友的游戏,小的螺丝就要找小的螺母,粗的螺丝找粗的螺母,不然,它们不可能拧在一起配上对;我和小小一起用螺丝搭了坦克、士兵和大炮,玩了打仗的桌面游戏;我找了粗的螺丝,两头拧上粗的螺母,组合成迷你杠铃,可以锻炼我的手指力量;我用大小不同的螺母,叠放成旋转楼梯,可以从下往上走,也可以从上往下走。

追问:请将你们精彩的游戏故事画下来。你们还想用哪些材料和螺丝一起变出各种造型?

思考:游戏分享——“说”“画”结合,经验生成

游戏分享作为一种过程性评价,能真实地了解幼儿“在哪儿”,还可以“往哪儿去”。在分享过程中,教师借助“说”和“画”来体现幼儿游戏过程中的“思”。在介绍中,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不同的螺丝游戏及玩法,如配对、建构、排序等,并通过“画分享”(即游戏故事)让幼儿自然地走向深度学习。如哪些材料和螺丝一起能变出各种新造型等,不仅立足于解决幼儿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也致力于幼儿新经验的生成。

材料:螺丝,纸板,有孔的积木、盖子、勺子、木片、瓶子、螺丝玩具、十字螺丝刀、一字螺丝刀等。

现场:孩子们分组,自主选择想要探索的材料后开始了新的尝试。他们有的将材料重叠,有的将材料一个一个连起来,有的将不同材料进行组合,有的还用上了螺丝刀。

提問:你今天用了哪些材料?有什么新的玩法和发现?

分享:我用了瓶子和木片变的大炮,我发现找螺丝的时候要和孔一样大才可以用;我发现当螺丝、螺母转得很紧后瓶盖就不会掉下来;我想把雪糕棒和木片穿在一起,但是发现孔不一样大,选大的螺丝就不能同时穿过两个孔,后来换成小的就可以了;小螺丝不好用手拧,我用螺丝刀很快就能够固定了。

追问: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有螺丝,能固定连接哪些物品呢?使用螺丝刀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还有哪些物品也和螺丝一样转一转就可以打开,转一转又紧密连接起来的?

思考:游戏分享——问题领航,助推探究

维果茨基曾提出:“游戏创造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在游戏中,幼儿的表现总是超过他的实际年龄,高于他日常的行为表现。”在游戏分享中,也同样影响着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孩子们在一个个问题中,尝试连接,学会固定,探究组合,并通过游戏分享,让幼儿的个别经验转变为集体的经验,共同发展和成长。

材料:日常生活目光所及的物品。

分享:孩子们一起寻找,发现螺丝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室的黑板、电视、钢琴、门窗,操场上的滑滑梯、荡桥、绳索,马路上的电线杆、路灯,家里的大小物件。看似小小的螺丝却能将大大小小的各类材料连接和固定。孩子们还发现,瓶盖、笔都有着和螺丝一样的本领:顺时针转能合起来,逆时针转会分开来。这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呢?也许我们可以开始一场有关螺旋线的发现之旅。

思考:游戏分享——追随发现,无限生成

随着游戏分享的不断持续,我们发现:

1.游戏在分享中不断生成。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我们要将游戏与分享互相融合,互为生成,通过观察,捕捉游戏经历中的教育契机,在此基础上加入新的材料,不断引发新的探索和游戏。

2.环境在分享中应运而生。在整个游戏中,幼儿前期的发现和记录、游戏故事以及后续的问题、猜想和再探索等都以板块的形式呈现,而这些板块就是主题环境中可以呈现的内容,是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的痕迹。

3.学习在分享中走向深入。每一次分享基于对幼儿游戏的观察,教师抓住关键问题引发幼儿对螺丝结构和功能的探索,即螺丝连接固定的功能,探索方向由表及里,使得学习更为深入。

在这样一个活动中,教师是倾听者、观察者、支持者,游戏分享让幼儿理解与发现、联系与建构、迁移与应用,当然,游戏的分享形式还可再灵活些、系统些、丰富些,为幼儿的学习创造更多可能。

猜你喜欢

螺丝刀螺母螺丝
治理“吃心不改”需要拧紧螺丝
出走的螺帽
无法拆下的螺丝
“永不松动”的螺母
杯沿“叠罗汉”
堪称工艺品的螺丝刀
自制磁性螺丝刀
注意贴纸下的螺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