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团化办园模式下的管理实践与思考

2022-04-28王晓璐

早期教育·教研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管理实践

【摘要】近年来,集团化办园已不再陌生,也成为许多地区实现区域学前教育质量优质均衡的优先选择。作为一所有着70年办园历史的老园,从单体园到园区化管理直至如今的集团化办园模式,幼儿园通过文化培育、制度自信、课程孵化、队伍建设、资源盘活等具体方法,实现集团化办园模式的效能提升及各园区的可持续发展,逐渐积累了属于本集团生态化治园的管理模式,以期为具有相似管理模式的幼儿园提供经验参考。

【关键词】集团化办园;管理实践;治园经验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22)03-0011-04

【作者简介】王晓璐(1981-),女,浙江宁波人,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幼儿园园长,高级教师。

宁波市集团化办园以政府政策为导向,优质示范幼儿园带分园的模式,形成“资源共享、以强带弱、共同发展”的学前教育集团[1]。笔者所在的宁波市第二幼儿园于2017年与宁波市第一幼儿园、宁波市闻裕顺幼儿园以及宁波市启文幼儿园成立了宁波市海曙区集团化幼儿园。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小区配套幼儿园必须办成公办园或普惠园,已有小区‘配套园必须移交给当地教育部门或行政部门,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政府此举为区域内集团化办园创设了有利条件。我园管理的3所幼儿园均为小区配套公办园,隶属同一街道,均为12个班级规模。

本文所指的集团化办园模式,特指以优质核心园带领几所新建园的集团化办园模式。只有学区内所有成员园皆带有优质核心园的某种特质或元素后,才能增加社会民众入家门口好园的信心,形成对教育集团品质的认可[2]。那么,如何让不同园区对核心理念的呈现方式、落实方式、成果转化都各具特色,展现出不同的生长样态?集团化办园的效能如何实现?如何体现集团化办园模式下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走在教育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众多集团化办园模式下的一员,我园从2017年开始探索集团化办园模式下的管理策略。

一、集团化办园模式的研究方法与策略

(一)文献研究实地走访,逐渐积累前人经验

虽然有园区化的管理经验,但面对新园开办、园所递增的趋势,面对从未接触过的集团化办园模式,对幼儿园来说是发展、更是挑战。2017年,接到成立集团化的任命,园务会开始检索大量关于集团办园的文献资料,找到了一些看待集团化办园、集团化办园管理模式的新视角、新思路。例如,合作共生模式、三化式管理、项目式引领等集团化管理方法。幼儿园还专门前往杭州、南京、深圳等地探访集团化办园的幼儿园,实地感受、积累前行者的经验做法。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走访,也启发管理者去思考并形成适合本园的做法。

(二)行动研究案例研判,以行为主以解为辅

在集团组建、管理实践与集团发展的全过程中,笔者所在幼儿园提倡将集团化办园模式下日常运作中的困难、问题、经验以案例的形式进行记录、分享和研判。从集团园长到每个园区的负责人的案头均有一本园务日志,用来记录每日发生的管理故事,并形成制度化的交流对话机制,在不断的碰撞中,产生管理的智慧火花、拓展管理的方法空间,形成管理的举措机制,以行为主以解为辅,行进一步,解亦进一步。

(三)多维视角质量评价,促管理可持续发展

集团化下的幼儿园发展,不是同质化和复制化。幼儿园的文化、课程、教师发展等都与儿童的发展密切相关,要因园、因儿童而发展,呈现出既有集团的“神”,又有幼儿园的“形”[3]。因此,在集团化办园模式下,集团园所逐渐形成了多维视角的质量评价,通过“幼儿、家长、教师、学术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议事会”六方评价,及时全面地倾听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如南京师范大学学术机构对理念引领、整体环境创设的指导评价;社会各界人群的教育议事会对资源促课程发展的支持研讨;幼儿评价对儿童本位游戏内容的设置等。这些评价为集团动态化运行提供了最原始而真实的依据,确保了各园所建设的生命力,助力各幼儿园在神形兼备中不断提升质量。

二、集团化办园模式的管理实践与成果

(一)集团办园彰显优势,合道而行方向明晰

建立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是实施集团化办园的关键所在。自2017年成立教育集团以来,幼儿园提出了以“文化共识、制度趋同、资源共享”为管理机制的核心与实践探索。幼儿园文化的传播是集团化办园模式下教育活力激发的灵魂;制度建设是集团化办园模式下教育活力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教育资源的分享交流是集团化办园模式下教育活力生长的方法。

1. 文化共识:幼儿园文化与传播

幼儿园在传承中求索,逐渐形成了具有“为美好人生奠基”为愿景的思想识别体系,努力描绘宁波市第二幼儿园儿童部落的精神长相、气质禀赋、品格境界,找准办园、育人定位:滋养“乐动、乐说、乐学、乐群、乐创”的本真儿童;培育“固本守基、求真务实、爱智合一、集群合力、幸福奋斗”的本真教师;润泽“理念认同、助力发展、合作共生”的本真家长等。全体教育者力求让幼儿园鲜活适宜的办园文化,形成一种无须提醒的思想自觉,而这种思想自觉的形成,则需要通过集群的、不间断的碰撞、争鸣、反思、实践、提炼等具体的载体得以识别与烙印。

例如,在开展课程研究、熏习课程文化的氛围中,践行常态化教育智慧分享。打破传统的课程研究及文化宣讲模式,营造课程研究人人都有话语权的专业氛围。有准备的聊:无论是政治学习、教研活动、科研活动、家长会等,必有一个教育智慧的交流环节,积极践行为做法找说法,为想法找做法。只有通过专业发展,拥有专业精神,才能让教育更有质量。即时生成的聊:户外自主游戏时间,在走廊偶遇一位大班孩子,孩子向我發起了牢骚:“园长妈妈,幼儿园的手环太多了,我都搞不清楚了!”我回应道:“那你觉得怎样可以搞清楚呢?”于是,我与孩子聊起了关于手环的话题。

中午就餐时,我与同桌的教师们聊起此事,引发了大家的探讨:有的教师从幼儿年龄特点分析了手环颜色与实际场地标识匹配的问题;有的教师应和自己班级的孩子也有这样的问题;有的教师则积极想策略探讨如何去解决孩子所提出的问题。更令我欣喜的是,中午教研时分,保教主任将餐桌上的话题带到了教研活动现场,推动问题解决,将问题融入课程研究。看似随意的聊天却能产生许多奇思妙想,为教师、孩子、家长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策略。

通过诸如此类的课程文化的即时交流、传播,笔者欣喜地发现:教师们倾听儿童的需求与儿童的聊天多了,教师们闲暇时聊课程中的儿童故事多了,教师们与家长聊儿童成长中鲜活的素材多了。同时,对儿童语言和行为等的辨识与把握、对课程主动的思考力也在悄然生长,这不正是文化共识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发生着的作用吗?!相反,一所“一言堂”和各自为政的幼儿园产生新思想的可能性就降低了[4]。

2. 制度趋同:幼儿园制度与执行

面对多园区、多人员的管理,完善制度与提高制度执行力是需要思考的一对关系。这几年中,幼儿园不断建立和完善《集团章程》、行政管理、教育管理、保健管理、安全管理、人事管理等系列制度,推出“jing文化”儿童部落精神手册,通过“敬”畏儿童、“净”化心灵、“静”心教育、“竞”相绽放四个篇章,构建儿童部落境域光明的氛围,三园区在集团各项制度的引领下,确保了各园区工作的有序运作。

制度自身的完善是进入有序执行的前提,同时制度只有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执行才有最深厚的根基。提高教职员工对制度的认同感和执行力,才能维护制度执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最终形成一种遵守制度的良好习惯,永葆制度执行的活力。每年集团会利用各种问卷、座谈、沙龙等形式,收集教职员工对制度与执行实践的反馈意见:哪些制度认同度高,哪些制度存在问题。通过调研的形式,将制度与执行作为关联紧密的一对关系去思考,修订下一学年的制度。制度管理,打破以往“人管人”的框架,实现“制度管人”的管理方式,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人员的执行力。

3. 资源共享:幼儿园资源与运用

面对集团化管理与运作的挑战,积极思考如何盘活资源、运用资源,赋能管理。每年将各园区的人力资源、环境资源、物质资源进行梳理,挖掘家长助教团、员工匠人团、草根导师团等人力资源;盘活幼儿园园内外环境资源;汇编园区物质资源库。经过梳理汇总,系统地建立集团文化,创建资源共享实践体系。

(二)文化培育适性发展,和而不同和谐生长

集团化幼儿园中,每个园区有其自身的特点。秉持和而不同的管理理念,宁波市第二幼儿园提出了“适性发展,培育多样性,激发集团化办园模式下和谐向上的教育活力”的教育主张。各幼儿园追寻让每一个孩子、教师、家长、幼儿园均能适性发展,其内涵是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天赋潜能与不同个性,促成其个性化发展,最终获得群体的和谐发展。

1. 提出“儿童力量”转变教师儿童观

在课改意识的浸润下,感触最深的是这几年来教育者的儿童观发生着转变,不断地相信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和沟通者,不断地相信儿童的游戏一定是释放天性而富有乐趣的,不断地相信童年一定是拥有本真而蕴含意义的,不断地相信儿童的发展一定是精彩无限而又各不相同的……幼儿园通过征集儿童想在幼儿园做些什么的愿望,采用课程、项目、教育活动的形式,欣赏、呵护、唤醒儿童的原动力,以期让集团中各园区的每个孩子在幼儿园的三年中,释放声音魅力、社交原力、生命活力、创造强力、关爱恒力。

例如,中秋主题活动中,因为一位孩子说天上的玉兔掉到幼儿园里了,全园师幼开展了一场寻找玉兔的搜索行动。全园师幼用各自的创意诠释与众不同的小兔,有自己装扮、有表演歌唱、有学小兔跳、有带实物兔子、有绘画作品等,在这样的氛围渲染下,你会惊喜地发现儿童部落里许多同题异构、同材异思的儿童的想法、作品、痕迹在不断地生发;你会惊喜地发现教师努力地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宜的发展平台,让儿童遇见美好且不同的自己!

2. 看见“个体差异”铸就成长共同体

每个人有天生的优势、不足与可能性,作为一名管理者必须看见这些师资差异,铸就成长共同体,激发团队的活力。

(1)构建扁平化交互式管理机制

幼儿园园长班子团队既分工明确,又交叉重叠,既发挥特长、专业优势,又尝试轮岗管理,构建集团化管理团队扁平化交互式新型管理模式,从而有效提升管理队伍的综合能力。在这个团队中,尊重管理层个体差异甚至是“冲突”,既承认了“你”,也承认了“我”;反对“我”和“他”的割裂,追求“你”“我”“他”的相融,但同时又不消解彼此。只有这样,管理队伍之间才能达成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做到互相体悟和负责。同时,在这种扁平化交互式的工作状态中,个体水平和能力在合作与配合中又得以提升和强化[5]。

(2)打造1+N专业成长共同体

根据教师研究兴趣点与生长点,形成抱团研究项目的专业成长模式。每学期结束前,幼儿园开展下学期行动研究项目的申报与组团,在园方提供主要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充分鼓励教师发挥优长、打破园区屏障,开展创造性的研究。幼儿园对教师申报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支持其专业多元发展。例如,集团年段组开发“小酋长爱劳动”主题活动;集团教科研部门聚焦儿童游戏问题开展思维导图研究;集体信息宣传部研发自媒体部落之音,传递儿童力量;集团环境教研组开展儿童作品的社会影响力研究等。这些研究均源自对“儿童力量”在幼儿园文化创建中的求索,教师们抱团研发出N个基于对“儿童力量”研究的子项目,让一所老牌园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3)形成人人都是教育首席的氛围

幼儿园每年对新入园的幼儿家庭做一次人力资源摸排,从父母到祖辈亲属,经過梳理汇总,建立家长人力资源库,并将教育主体分为三大类:母职教育、父职教育、祖辈教育,有侧重地形成分层式教育联盟并融入课程,提倡人人都是教育首席。

母职教育——让“游戏部落课程”充满温情。游戏部落课程中融入母性教育资源,妈妈们开设烹饪小课堂,传递插花艺术,更有温馨快乐的故事团互动表演……让孩子感受母职教育带来的爱与善良的美好品质。父职教育——让“阳光部落课程”散发阳刚。幼儿园阳光部落课程融入父亲的教育角色,阳光宣讲、运动助教……无论是性格熏陶还是情感教育;无论是知识习得还是道德品质的锤炼,都能传递给孩子自信、勇敢、独立的正能量。祖辈教育——让“生活部落课程”传承礼尚。挖掘祖辈群体身上富含的实践经验和社会阅历,邀请他们参与各种助教活动,如农耕部落的种植项目;清明节、端午节的做青团、包粽子体验活动;宁波童谣PK赛、传统游戏体验会等。通过一系列祖辈助教活动,我们从孩子身上看到了孝敬长辈、弘扬礼仪的自觉行为。

3. 追求“美美与共”彰显同质异格园文化

笔者带领团队在传承中思变、在传承中创新,构建以“儿童部落文化”为气质禀赋的集团化办园模式下的幼儿园核心文化,以儿童本位出发,实践推进儿童部落课程,努力践行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归儿童的生活、生存、生命的状态。同时,课程设置遵循课程目标尊重儿童生命成长;课程内容源自儿童生活环境;课程组织考量儿童学习特点;课程评价倾听儿童真实想法。一个既传承优良传统又兼具現代生命力的儿童部落课程体系已逐渐建立起来。在儿童部落课程引领下,每个园区的课程既一脉相承,又个性发展,深入开展“1+X”园本课程模式研究和实践,努力探寻不同园区不同的园本课程建设。如青林园区的“游戏部落课程”、五江湾园区的“阳光部落课程”以及西成园区的“生活部落课程”。文化培育适性发展,让不同园区对核心理念的呈现方式、落实方式、成果转化都各具特色,展现出不同的生长样态。

三、集团化办园模式的思考与展望

有研究指出,集团化办学应避免集团各园同质化所带来的活力下降和组织自封闭、内循环的问题[6]。过度的集团完全统一,将会削弱园区的个性化发展与创新意识,相反,过度的园区自主发展,也会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出现管理壁垒。此外,对于集团教育资源共享化造成的质量稀释、资源的过度开发及重复浪费、对接管理不当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与改进。

因此,如何在实践尝试与理性思考中,既体现融合共生,又释放各显其彰的境界,是集团生态化治园管理模式应继续追求的理想状态。

笔者坚信,只要我们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汇聚集团教育合力,激发集团教育活力,一定能让一种适宜的集团化管理文化,更好地回应让每一位儿童都能上家门口好园的呼声。

【参考文献】

[1] 郑庆文,谢文澜,何海波,干颖栋. 政策驱动视角下办园的困境与出路[J]. 动漫界.幼教365(管理),2018(07).

[2] 姜臻,刘天子.集团化办园的现实选择、价值定位和实践模式——基于民办园转型普惠园背景下的思考[J]. 教育科学研究,2020(10).

[3] 赵彩侠,纪秀君,魏海政,任朝霞. 集团化管理,让“一园好”变“园园好”[N].中国教育报,2021-08-01(001).

[4] 虞永平. 拓展幼儿园课程的空间和可能 [J].幼儿教育导读(教师教学版),2021(08).

[5] 徐来潮.校长的诗与远方,走向“和合共生”——浙江省湖州市第四中学教育集团校长领导力探索[J].中小学校长, 2017(02).

[6] 张建,程凤春.名校集团化办学中的校际合作困境:内在机理与消解路径——基于组织边界视角的考量[J].教育研究, 2018,39(06).

本文系宁波市优质办园幼教专项课题“儿童部落精神文化引领下的课程管理实践”(课题编号:YYJ07)的阶段性成果。

通讯作者:王晓璐,172408935@qq.com

(责任编辑 张付庆)

猜你喜欢

管理实践
关于中国绩效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探析
PLC软件工程化的管理实践
浅议“看齐”文化的构建
以企业公民理念为导向的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实践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简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实践
“直面中国管理实践”的内涵与路径
管理哲学的本土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