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04-27付怡纯刘春腊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组团村落河北省

付怡纯, 刘春腊

(湖南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1)

0 引言

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1].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所形成的传统村落,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信息[2].然而在乡村城市化、城乡融合的大背景下,由承接产业转移带来的环境的破坏、城市对人口的巨大吸聚作用、传统生产方式及生活观念的转变,使得传统村落的风貌特色正在遭受破坏.为有序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这不仅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使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自2012年至今,已陆续推选出5批共计6819个国家级传统村落[3].

对于传统村落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传统村落文化[4]、传统村落自身价值[5]、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6]、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7]、传统村落景观[8]、传统村落空间形态[9]、传统村落空间分布[10]等方面开展研究.对于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特征、某些要素与空间形态的关联性分析、空间形态演变、空间形态保护等方面[11].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阅读法、实地调研、比较分析法等定性方法,此外空间句法、GIS方法、形态学分析等也逐渐被引用.

作为当地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河北省传统村落蕴含着丰富的自然文化内涵,对其开展研究对于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加快河北传统村落振兴具有积极意义.目前对于河北省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研究多限于个别区域的个别村落[12],研究角度多以微观为主[13],且研究方法多以定性描述分析为主.基于此,本研究从整体视角出发,通过Google Earth和ArcGIS 10.2技术平台,引用图谱表达方法等定性分析方法、热点分析方法等空间分析工具、多样性指数等定量分析方法.首先分析河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其次对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类型进行划分,分析各类型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并从不同层面进一步分析河北省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均衡特征;最后分析影响因素.以期为河北省传统村落保护提供参考,丰富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理论研究,助力乡村振兴.

1 研究区域概况

河北省位于华北地区,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3°27'至119°50',北纬36°05'至42°40'之间,地处漳河以北,东临渤海,内环京津,西倚太行,北靠燕山,面积为18.88×104km2.河北省是中国唯一兼有平原、丘陵、山地、草原、高原、湖泊、海滨等多种地貌的省份,同时农耕文化、边塞文化、游牧文化和山岳文化百花齐放.特殊的自然地理背景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沿革为河北省传统村落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文化环境,至今已有206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占入选总数的2.13%,入选数量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的排名为第12名.第一批至第五批入选数量分别为32、7、18、88、61个.河北省传统村落分布于9个地级市、29个县(市、区)、94个乡镇,在各地级市中,邯郸市拥有传统村落44个,邢台市40个,石家庄市53个,张家口市52个,保定市12个,唐山市2个,承德市、衡水市和秦皇岛市各1个[3].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本研究以Google earth和ArcGIS 10.2为技术平台,首先通过Google earth逐一标记206个传统村落的地理坐标位置,描绘村落形态轮廓线并获取航拍卫星图,在此基础上应用 ArcGIS 10.2对所得河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进行关联,建立河北省传统村落地理信息数据库.行政区划矢量数据来源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ASTER GDEM V2全球数字高程数据、道路、河流等矢量数据来源于地理空间数据云平台.

2.2 研究方法

2.2.1 核密度分析法

核密度分析是测度局部密度变化、探索空间热点的有效技术[14],可以计算出每个输出栅格周围的点要素密度,以呈现其空间集中与离散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2.2.2 图谱表达方法

“地学信息图谱 ”是按照一定指标递变规律或分类规律排列的一组能够反映地球科学时空信息规律的数字形式的地图、图表、曲线或图象[15].本研究通过选取典型村落来绘制河北省传统村落形态图谱,以清晰直观地描述各类型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特征.

2.2.3 热点分析方法

热点分析是辨识空间集聚特征的典型方法,可以根据空间局部聚集度识别热点区域和冷点区域[16].其计算公式如下:

2.2.4 形态多样性指数

多样性指数是基于信息论建构的度量系统结构组成复杂程度的指数[17].不同学者基于不同学科构建了生物多样性指数[18]、景观多样化指数[17]和文化多样性指数[19].为分析形态多样性,在Shannon信息熵基础上,提出形态多样性指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pi为区域中i类形态的传统村落在全部传统村落中的比重,n为传统村落形态类型总数.H的高低反映传统村落形态的均衡程度.当各形态类型村落比重相等即p1=p2=…=pn=1/n时,H达到最大.按n=6计算,H最大值为1.792.此处,形态多样性指数反映了河北省传统村落形态的多样性.

3 结果分析

3.1 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

如图1所示,河北省传统村落整体上呈现南多北少、西多东少的分布特征.传统村落大部分集中在西部太行山一带,只有少数分散分布在北部燕山一带,河北平原上传统村落数量很少且主要位于冀中平原,坝上草原地区则鲜有传统村落分布.从各市域情况来看,总体上存在着4个传统村落高密区和1个次密区,高密区为邯郸市、邢台市、石家庄市和张家口市,次密区为保定市.从各县(市、区)情况来看,河北省传统村落多集中在5个密集区的部分县(市、区),邯郸市的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磁县、涉县、武安市,邢台市的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沙河市和邢台县,石家庄市的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井陉县,张家口市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蔚县,保定市传统村落分布较为分散均匀.

图1 河北省传统村落核密度分析

3.2 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类型

司徒尚纪在《广东文化地理》中,将广东农业聚落形态划分为组团状、自由状、阶梯状、长条形、丁字形、弧形6种类型[20].本研究从河北省传统村落地理信息数据库中提取村落形态轮廓数据,结合三维航拍图进一步分析村落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参考司徒尚纪[20]的方式划分河北省传统村落形态类型,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村落形态绘制平面图谱.河北省各类型传统村落形态及特征如表1所示.

在各类形态的传统村落中,组团状传统村落占比最高,弧形传统村落占比最低.在206个传统村落中,有组团状村落100个,自由状传统村落46个,阶梯状传统村落32个,长条形传统村落13个,丁字形传统村落9个,弧形传统村落5个.由于石家庄市井陉县小作镇卢峪村已整体搬迁,故不做研究.

3.3 传统村落空间形态集聚特征

在对河北省传统村落的形态类型进行识别与划分的基础上,通过热点分析方法探讨各形态类型传统村落的空间集聚与离散情况.对河北省每个10 km×10 km格网单元内的传统村落进行计数并进行热点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从各地市情况来看,保定市和张家口市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较为统一,以组团状为主;邯郸市和邢台市的传统村落形态稍显复杂,以自由状、阶梯状和组团状为主;石家庄市的传统村落形态最为复杂,涵盖了组团状、自由状、阶梯状、长条形、丁字形和弧形6种形态,其余地市传统村落数量较少,不存在明显的集聚特征.

从各县(市、区)情况来看,张家口蔚县、邯郸武安市和峰峰矿区一带、邢台沙河市和邢台县、石家庄井陉矿区一带为组团状传统村落的热点区域;邯郸磁县、石家庄井陉县、邢台内丘县和邢台县为自由状传统村落的热点区域;邢台沙河市、邯郸涉县、石家庄井陉县为阶梯状传统村落的热点区域;长条形、丁字形、弧形传统村落数量较少且相对分散,长条形传统村落和丁字形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石家庄井陉县,弧形传统村落无明显的集聚特征.

3.4 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均衡特征

采用形态多样性指数来进一步测度河北省传统村落形态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复杂程度与均衡程度.从省域整体尺度来看,河北省传统村落形态多样性指数为1.378.从地市尺度来看,5个密集区内的传统村落形态多样,多样性指数较高,由高到低分别为石家庄市(1.615)、邯郸市(1.477)、邢台市(1.186)、保定市(1.119)、张家口市(0.501);衡水市、承德市、唐山市和秦皇岛市的传统村落数量稀少且形态十分单一,多样性指数均为0.从省域整体和传统村落密集区两层面综合来看,河北省传统村落形态多样性指数偏大、水平较高.

表1 河北省传统村落形态图谱

如表2所示,在县(市、区)尺度,将有传统村落分布的29个县(市、区)依据形态多样性指数划分为5个等级,形态多样性指数在0、0~1.0、1.0~1.2、1.2~1.5、1.5~2.0等4个等级的县(市、区)数量分别为14、8、3、2、2,数量分布呈梯形,表明在县(市、区)层面,河北省传统村落形态多样性水平梯度明显,层次分明,但多数县(市、区)村落形态多样性水平较低,形态统一.

3.5 影响因素分析

3.5.1 自然环境因素

(1)地形地貌.基于DEM数据提取出河北省各形态类型传统村落的高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河北省传统村落平均海拔为549 m,不同形态的传统村落海拔高度存在一定差异.组团状传统村落平均海拔为584 m;自由状传统村落平均海拔为459 m;阶梯状传统村落平均海拔为517 m;长条形传统村落平均海拔为709 m;丁字形传统村落平均海拔为446 m;弧形传统村落平均海拔为538 m.总体来看,各类型传统村落整体海拔高度由低到高依次为丁字形传统村落、自由状传统村落、阶梯状传统村落、弧形传统村落、组团状传统村落、长条形传统村落.

图2 河北省各类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热点

不同形态传统村落的坡度如图4所示.河北省传统村落的平均坡度为5.152°,各类型传统村落按照坡度由小到大排列分别为组团状传统村落、丁字形传统村落、自由状传统村落、弧形传统村落、阶梯状传统村落、长条形传统村落,其平均坡度分别为3.038° 、4.564° 、6.820 °、7.290° 、7.939° 、8.038°,其中组团状和丁字形传统村落的平均坡度小于河北省传统村落平均值.

综合高程和坡度分析结果,河北省组团状传统村落多分布在高原盆地地区,这些地区中间凹陷,地势平坦,水源丰富,且四周围以高山,为传统村落提供了天然的屏障.自由状传统村落多分布在中低海拔丘陵地区,这些地区地形较为破碎,便于抵御外来侵扰.阶梯状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中海拔山地地带,这些地区高度落差大,形成大规模的旱作梯田,因此建筑也随等高线拾级而上.长条形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山麓地带,这类区域地形狭小,且坡度较大.丁字形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中低海拔浅丘地区;弧形传统村落多分布在中海拔山区.

(2)河流水系.对河北省主要河流作缓冲区分析,并统计位于河流5 km缓冲区范围内的各形态类型传统村落数量,结果如图5所示.由图5可见,78%的丁字形传统村落、53%的组团状传统村落、40%的弧形传统村落、39%的自由状传统村落、38%的长条形传统村落、19%的阶梯状传统村落位于河流缓冲区5 km范围内.说明受河流影响较大的传统村落为丁字形传统村落和组团状传统村落.临近河流意味着拥有充沛的水源,在为农业灌溉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村落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与天然的保护带,这都为传统村落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自然基础,因此在河流附近更易形成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大规模组团状传统村落以及被河流分割的丁字形传统村落.

3.5.2 社会环境因素

(1)道路交通.河北省公路四通八达,形成了以石家庄市为中心,以高速公路、国道为骨架,以省道为脉络,东西通达、贯穿南北、深入城乡的公路网络,从整体上看冀西南地区较其他地区交通较为发达(见图6).对道路网做缓冲区分析,发现有55%的组团状传统村落、46%的长条形传统村落、44%的丁字形传统粗村落、40%的弧形传统村落、39%的自由状传统村落、34%的阶梯状传统村落位于道路网周边1 km缓冲区范围内.

表2 河北省传统村落形态统计及多样性指数

(2)中心城市.利用邻近分析方法确定各传统村落与最近城市间的距离,并统计各形态类型传统村落与其最近城市的平均最邻近距离,以深入分析中心城市对传统村落形态的影响.经过比较,各类型村落的平均最邻近距离由小到大依次为组团状、丁字形、长条形、阶梯状、自由状、弧形,说明其受中心城市的影响也依次减小.

综上所述,组团状传统村落、丁字形传统村落和长条形传统村落受道路走向、中心城市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一方面在交通较为发达(见图6),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地形往往较为平坦,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这都有利于传统村落的集聚发展,因此较易形成大规模的组团状传统村落;另一方面,道路走向对于传统村落形态的塑造作用显著,因此在交通发达的地区,更易于形成丁字形、长条形等形状的村落.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河北省传统村落呈现南多北少,西多东少的分布特征,总体上存在着4个传统村落高密区和1个次密区,且集中分布在5个密集区的部分县(市、区).

(2)将河北省传统村落划分为组团状、自由状、阶梯状、长条形、丁字形、弧形 6 种类型,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村落形态绘制平面图谱以归纳形态特征,其中组团状传统村落占比最高,占比近50%,弧形传统村落占比最低.

图3 河北省传统村落高程分布

图4 河北省传统村落坡度分析

图5 河北省传统村落与主要河流的位置关系

图6 河北省传统村落与交通路网的位置关系

(3)通过热点分析方法分析各形态类型传统村落的空间集聚情况,在地市层面,保定市和张家口市的传统村落形态较为统一,邯郸市和邢台市稍显复杂,石家庄市的传统村落平面形态最为复杂;在县(市、区)层面,蔚县、武安市、峰峰矿区、沙河市、邢台县、井陉矿区等地为组团状传统村落的热点区域;磁县、井陉县、内丘县、邢台县为自由状传统村落的热点区域;沙河市、涉县、井陉县为阶梯状传统村落的热点区域;长条形传统村落和丁字形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井陉县,弧形传统村落无明显的集聚特征.

(4)采用形态多样性指数测度河北省传统村落形态在不同空间尺度的均衡程度.从省域整体和传统村落密集区两层面综合来看,河北省传统村落形态多样性指数偏大、水平较高;但各县(市、区)传统村落形态多样性水平差异较大,水平梯度明显,层次分明,多数县(市、区)形态多样性水平较低.

(5)海拔、坡度、河流水系等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河北省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内部因素,道路交通、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等社会环境因素是影响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外部推力.

4.2 建议

河北省传统村落的分布与空间形态是多重因素塑造的结果,不同形态的传统村落反映了不同的自然环境、经济交通等信息,因此,应当在充分认识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及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创新保护思路,整合优势资源,实现对传统村落的动态保护,助力乡村振兴.

(1)连片成区,推动区域整体性保护.在对河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形态特征、各地区形态多样性水平进行识别的基础上,遵循地域临近性、行政区划一致性、空间形态相对一致性等原则,对传统村落进行区域划分,实施分区保护,并对同一区划内的传统村落统一制定整体发展方向,编制保护发展规划,同时整合区域内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产品的联合开发,实现对传统村落的连片成区保护.

(2)因地制宜,打造示范典型.针对不同形态类型、不同资源禀赋条件的传统村落,重点打造一批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试点村、示范区等,积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结合不同地域的地脉和人文生境特征、传统村落形态多样性水平,因地制宜,研究制定差异化保护政策,探索多样化发展路径,创新投融资手段与管理经营模式,创造不同地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特色模式.

(3)挖掘特色,实现个性化发展.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的传统村落多数地理位置偏远,仍以第一产业作为村落的基本产业,对于此类村落应充分利用地形地势、河流等自然资源优势,走生态农林的路线,发展特色种养与农林产品加工业,同时在有条件的地区将农业林业用地景观化,使其成为优势景观资源,留住并延续村落活力;对于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较大的传统村落,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交通优势,挖掘特色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从而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带动传统手工业发展,提升乡村吸引力.

猜你喜欢

组团村落河北省
“快递阿姨”组团送快递
喜欢组团捕猎的恐爪龙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社会力量如何“组团”——蓝田推行“六融六共”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