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医学科研入门课程教学效果分析
2022-04-27黄晓薇李少军区仕燕卢国栋姜岳明
姜 力,黄晓薇,李少军,区仕燕,康 敏,张 勇,卢国栋,姜岳明△
(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 南宁 530021; 2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系; △通讯作者)
医学科学研究指运用科学实践和理论思维,充分发挥人类的聪明才智,去探索正常人体与疾病之间的联系或规律以及揭示疾病发生机制、预防与治疗措施的过程[1,2]。20世纪80年代,金和柏建议高等医学院校应当开设医学科研入门课程[3]。医学科研入门可帮助研究生初步了解科研方法,开展科研入门的简单工作,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和治疗观,有利于实现医学生向医生的转变,完成医学研究生阶段科研工作和论文,为日后更好地胜任临床、预防、基础医学等工作打下基础。2002年开始,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为自然科学专业研究生开设了“科学研究入门:科研论文的构思、撰写和发表”系列公共课程,针对研究生在科研与撰写论文中的问题进行系统讲授,并对研究生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了改革,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4]。2014年10月至今,我们在广西医科大学博士/硕士生中开设医学科研入门选修课(30学时),每次由9名公共卫生、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学报编辑部的资深教授、专家授课,颇受研究生欢迎。为了解我校医学研究生对医学科研入门教学的认知情况,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本文对选修本课程的2021级博士/硕士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对我校选修医学科研入门的2021级医学硕士/博士生采用问卷软件(问卷星)经微信移动客户端进行调查。
1.2 问卷设计
本文结合文献和实际授课情况制订调查问卷,包括学生基本情况(性别、专业、研究生类型)、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要求、满意度等。该问卷含封闭式和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为单项选择题。
1.3 统计学方法
问卷星数据自动输出为Excel文件,由两人独立核对。我们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均为计数资料,分类变量赋值1,2,3等,以频数、构成比(率)等表示,两组或多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接受本次问卷调查的研究生有328人,其中硕士生247人(75.3%),博士生81人(24.7%);男生121人(36.9%),女生207人(69.1%),见表1。
表1 选修医学科研入门的328名医学研究生一般情况
2.2 不同类型研究生对本课程教学满意度
对于案例教学而言,88.2%的学术型硕士生认为非常有帮助,且能融会贯通,与专业型硕士生(7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选课原因中,90.8%的专业型博士认为对科研有帮助,与学术型博士生(5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3.5%的硕士生也认为对科研有帮助,与博士生(8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不同类型研究生对医学科研入门教学满意度比较 人(%)
2.3 不同专业硕士生对本课程教学满意度
由于选择本课程的研究生大部分是硕士生,且其他专业的硕士生人数较少,因此只对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硕士生进行比较。经分析可知,临床医学硕士生97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硕士生54人,两个专业的硕士生在上述5个问题的回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4 不同专业研究生对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喜好比较
本课程有10个教学单元内容,其中硕士生最喜欢的内容是“如何撰写SCI论文”(26.7%)和“如何撰写医学科研论文(含文献综述)”(25.1%)。在“如何开展基础医学研究”“循证医学与Meta分析”及“如何申报医学科研项目”3个单元内容中,各专业硕士生的喜好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82.7%的博士生是临床医学专业,其他专业的博士生较少,故只列出比率而不进行统计学分析。博士生最喜欢的内容是“如何撰写SCI论文”(18.5%)“循证医学与Meta分析”(14.8%)和“如何申报医学科研项目”(14.8%)。与硕士生相比,博士生更喜欢 “循证医学与Meta分析”“如何申报医学科研项目”2个单元的内容(P<0.05),见表3。
表3 不同专业研究生对医学科研入门教学内容喜好的比较 人(%)
3 讨论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最主要方式,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科研思维与创新能力必须要放在重要位置[5]。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增,研究生教育也获得了较大的进步。然而,研究生创新能力较弱仍然是瓶颈问题[6]。导师在带教研究生进行科研的过程中,应把“引”与“导”的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发挥研究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以完成高质量的研究课题[7]。2014年,我校首次面向研究生开设医学科研入门课程,符合高素质、创新性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医学科研基本技能,帮助学生懂得如何利用医学科研知识和技能去进行选题、科研设计、科研实施、检测指标、实验分析与讨论,为撰写科研论文尤其是SCI论文埋下伏笔。选课人数从最初的90多人扩增到400余人,是目前我校研究生颇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本调查显示,选修该课程的研究生以学术型为主,符合研究生培养目标。在选课原因中,大于90%的硕士生认为对科研有帮助,本课程的内容主要面向刚迈入研究生阶段的医学生,帮助学生从宏观角度了解、认识医学科研及相关知识。对博士生而言,由于学术型博士生已经在硕士阶段完成科学研究,并撰写学术论文,有一定的科研经验;而专业型博士生的硕士阶段绝大部分是临床专业型,无需开展科学研究、撰写论文,如今进入博士生阶段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发表论文才可达到学位要求,以致他们认为该课程对科研颇有帮助,与学术型博士的看法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授课内容上,本教学内容分别是医学科研入门绪论、医学科研的创新与创新性思维、如何从细胞与分子层面开展医学科学研究、如何撰写医学科研论文(含文献综述)、医学科研的伦理道德与实验室生物安全、如何开展基础医学研究(硕)、医学科研论文写作的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博)、循证医学与Meta分析、如何开展临床医学、如何申报医学科研项目与撰写SCI论文,与罗层等人的授课框架相似[8]。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研究生的喜好也各不相同。无论硕士生、还是博士生,最喜欢的内容都是“如何撰写SCI论文”,这与研究生的自身需求、授课教师专业的讲授水平紧密相关。在“如何开展基础医学研究”“循证医学与Meta分析”“如何申报医学科研项目”的教学内容中,各专业硕士生的喜好程度有所差异。由于选课的硕士生专业各不相同,为兼顾各专业硕士生的科研需求,授课教师结合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给予详细解释,有意识地引进本学科的新方法,以便扩展研究生知识、开拓科研思路,注意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16.6%的公共卫生硕士生喜欢“循证医学与Meta分析”,这与其在本科阶段已熟练掌握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知识有密切关系。一般而言,与硕士生相比,博士生更喜欢“循证医学与Meta分析”“如何申报医学科研项目”的教学内容。博士生大部分为临床医学专业型,医学科研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寻找证据,而证据分类又是循证医学课程的重要基石。因此,通过学习循证医学与Meta分析,教师可帮助研究生为进一步学习科研设计方案夯实基础[9]。“如何申报医学科研项目”是帮助训练研究生医学科研基本技能,为将来开展课题设计、承担科研任务奠定扎实基础,以达到培养学生具备独立科研能力的目的。对于科学研究而言,硕士生刚刚迈入懵懂阶段,博士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甚至已经开始规划未来科研计划,故更喜欢该内容。
经过8年的教学总结与经验累积,我校医学科研入门已成为一门集理论知识、科研素养和学术能力为一体的研究生课程体系,也是颇受我校研究生欢迎的一门课程。我们将不断完善医学科研入门的内容设计,融入优秀科研案例和课程思政,为培养创新应用型的医学研究生队伍提供更有力的教学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