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社会疏远动机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

2022-04-27李韵韵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类别动机初中生

刘 莹,李韵韵,赖 青

(赣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一、问题提出

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TO)宣布新冠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为应对蔓延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英国专家、学者联合发表公开信,强烈反对“群体免疫”策略,要求政府采取“社会疏远”(Social Distancing)的方法应对这一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即暂时关闭学校,取消体育赛事和公共集会等。据我国防治经验,社会疏远是疫苗研制成功并普及注射之前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有效的措施,也是降低感染率的常用方法之一。[2]对武汉、意大利和西班牙等7个城市与国家的疫情分析表明,采用社会疏远措施确实取得了成效。[3]社会疏远是指防止身体接触和互动的防护措施。[4]社会疏远动机则是指引发个体参与社会疏远的一种动力倾向。相关研究表明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青少年参与社会疏远的动机与其心理和社会健康以及人际关系有关。[5-7]由于父母要求而参与社会疏远的青少年能感受到更多的归属感。同时,拒绝参与社会疏远与故意让他人面临风险和低同情心有关。[8]

生命意义感作为个体心理健康的保护性因素,[9]是指人们领会、理解或看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并伴随意识到自己生命的目标、任务和使命,包括拥有意义和寻求意义两个维度。[10]拥有意义指个体对自己活得是否有意义的感受程度(强调结果);寻求意义是指个体对意义的积极寻找程度(强调过程)。[11]研究表明,高生命意义感对于个体的焦虑和抑郁情况有缓解作用,同时亦能提高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12-13]国外相关研究也表明,情绪抑郁、药物成瘾、自杀意念、应对个人危机与重大挫折的表现都与生命意义感有重大关系。[14]

初中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其情绪更易产生较大波动,存在焦虑、抑郁、烦躁、无聊等情绪反应,同时敏感而脆弱,易产生挫折体验和更多压力。[15]生命意义感作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个体心理健康的保护性因素,而社会疏远动机是疫情期间个体保护自己及他人生命的一种行为趋向,因此本研究推测更高的生命意义感与更高的社会疏远动机水平相关。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究初中生群体生命意义感与其社会疏远动机之间的关系。

个体生命意义感状况多样,以变量为中心的分类方式容易忽视组内群体的异质性,不利于理解初中生生命意义感的模式特征。以个体为中心的潜在剖面分析(Latent Profile Analysis,LPA)技术可基于不同特征(变量)对样本进行分类,并对连续性数据进行同质性分组,将具有相似症状特征的群体分入统一亚组,通过比较不同分类模型的拟合指数来选择最优模型,提高分类的准确性,该技术能够保证组间异质性最大化和组内异质性最小化。[16-20]以往研究中,对生命意义感的调查及干预大多采用以变量为中心的研究视角展开探究,无法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生命意义感的特点进行干预。疫情背景下,初中生的生命意义感是否具有一定的类别特征,这是本研究关注的问题。因此,本研究根据初中生的生命意义感进行分类,对同质性群体之间进行异质性分析,同时用其区分具有不同特征的群体社会疏远动机的情况,从而为心理健康工作者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教学和干预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整群取样的方法,对江西省赣州市某中学的在校初中生(初一至初三3个年级)共661人进行问卷测量,以整个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在被试完成问卷后,当场收回。剔除作答不完整和不认真的问卷后,共收回有效问卷590份,有效回收率为89.3%。研究对象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N=590)

(二)研究工具

1.基本情况调查表

对研究对象的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等社会人口学变量进行调查。

2.生命意义感问卷

采用王鑫强在2013年修订的生命意义感问卷。经王鑫强分析验证,该量表适用于中国中学生群体并且信效度良好。该量表保留了原问卷的10个题项和两因子结构,分为拥有意义和寻求意义两个分量表,各5个题项,采用7点计分,从1分(完全不符合)到7分(完全符合)。生命意义感总分及其两个分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3、0.84、0.83。[21-22]本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1。

3.社会疏远动机问卷

参考国外学者Benjamin Oosterhoff等人在疫情期间为测量社会疏远动机所编制的问卷,[5]本研究设计了9个题项。用以测量初中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产生社会疏远动机的程度,采用5点计分,从1分(完全不符合)到5分(完全符合)。为检验该问卷的测量学性能,使用LISREL 8.80对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如下:CFI=0.91,NFI=0.90,IFI=0.91,RMSEA=0.07;使用SPSS 25.0通过本样本计算出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2。说明该问卷信效度较好。

(三)统计方法

首先,通过SPSS 25.0软件中Harman单因素分析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同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初中生生命意义感和社会疏远动机的平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其次,采用Mplus 7.0对初中生的生命意义感水平进行潜在剖面分析,从二类别模型开始,逐步增加类别的数量,对比找出拟合数值最好的模型,主要以AIC、BIC、aBIC、Entropy、LMR和BLRT系数来确定最佳模型。AIC、BIC、aBIC系数的值越小,表示模型拟合越好;Entropy系数取值范围在0~1之间,越接近1表明分类越精确;LMR与BLRT系数相似,当对应的P值达到显著水平,则表明k个类别的模型显著优于k-1个类别。[23]最后,以潜在剖面分析的类别作为依据,利用SPSS 25.0对各个类别与社会疏远动机的关系进行差异性检验。

三、研究结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本研究在数据收集完成后,采用Harman单因素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将所使用问卷的所有题项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检验未旋转的因素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首个公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29.14%,低于40%的临界标准,表明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二)描述及相关性分析

初中生生命意义感、社会疏远动机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该结果表明,初中生的生命意义感的各个维度与社会疏远动机的9个指标(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

表2 研究变量的描述与相关性分析(N=590)

(三)初中生生命意义感的潜在类别剖面分析

本研究以生命意义感的10个题项为指标,将生命意义感类型依次按2至5类分别进行潜在剖面分析,随着分类数逐渐增加,AIC、BIC、aBIC数值不断减小,Entropy值在5个类别时最大。当将生命意义感分为5个类别与4个类别时,都出现个别类别比例过低的现象。根据实际情况,类别越多,可能会分散有效信息,从而造成结果的不准确,因此不具有实际意义。[24]此外,相比于2个类别,保留3个类别时的Entropy值更高;AIC、BIC和aBIC的值随着分类数目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但当从2个类别到3个类别时,AIC、BIC和aBIC指数的下降幅度最大,再次表明3个类别的模型显著优于2个类别的模型。因此,将3个类别作为最终初中生生命意义感的潜在分类。剖面模型的拟合信息如表3所示。

表3 初中生生命意义感的LAP拟合指数

(四)潜在类别的分类及命名

根据潜在类别分类结果,绘制3个类别在生命意义感的10个题项上的得分情况图(见图1)。将相同维度的条目放置在一起,即图1中题项1-5对应的为寻求意义维度,题项6-10为拥有意义维度。

图1 生命意义感的潜在类别

低生命意义感组占总体的10.5%。该类别个体在第6题“我的生活没有明确的目的”的得分处于较高水平,在生命意义感的其他题项得分均处于较低水平。中间组的个体占总体的61.8%,是三种类别中最多的一组。中间组的特征是:生命意义感总分以及各题项得分均处于中间组水平。高生命意义感组的个体占总数的27.7%,该类别个体在第6题“我的生活没有明确的目的”的得分处于较低水平,在生命意义感的其他题项得分均处于较高水平。

(五)初中生生命意义感类型与社会疏远动机的关系

为分析不同生命意义感类型初中生的社会疏远动机水平差异,本研究分别以不同生命意义感类型为自变量,以社会疏远动机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生命意义感类型的青少年而言,在社会疏远动机的9个指标(社会责任、避免他人生病、避免自己生病、封城、父母要求、更愿意宅家、朋友劝诫、老师建议、社区指令)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其中高生命意义感组的社会疏远动机水平显著高于低生命意义感组和中间组(见表4)。且事后检验发现高生命意义感组的社会疏远动机水平显著高于低生命意义感组(p<0.01)和中间组(p<0.01)。

表4 不同生命意义感类型初中生的社会疏远动机水平差异(M±SD)

四、讨论

(一)初中生生命意义感的潜在类别

本研究采用个体中心视角,使用潜在剖面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疫情背景下初中生生命意义感的潜在类别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初中生生命意义感存在三种不同的潜在类别,分别是低生命意义感组、中间组以及高生命意义感组。3个潜在类别在各项拟合指标上均表现良好,体现了初中生生命意义感所具有的群组异质性特点。

生命意义感潜在类别的结果显示,初中生普遍具有生命意义感,这说明初中生在成长经历中形成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和理解。值得注意的是低生命意义感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和行为问题,例如辍学、自残等,应是学校教师及家长重点关注群体。

(二)初中生生命意义感的潜在类别与社会疏远动机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生命意义感的不同潜类别上初中生的社会疏远动机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社会疏远动机水平在生命意义感的3个类别上逐渐增高,且社会疏远动机水平在3个类别上具有显著差异,该结果反映了初中生生命意义感越高,其社会疏远水平也越高。

高生命意义感组的个体在所有社会疏远动机水平上都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类别,低生命意义感组的社会疏远动机水平最低。该结果表明在社会疏远动机中,高生命意义感组的个体表现出更大程度的社会疏远参与度,这可能是由于高生命意义感的个体比低生命意义感的个体更重视生命的价值、更明白生活的意义从而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感受性更强,所以更大程度参与社会疏远以维持自己和他人身体健康。这预示着高生命意义感的个体在应对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时,能积极地响应国家、政府制定的相关防控措施,珍惜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关心他人的生命健康。

整体来看,初中生社会疏远动机水平与其生命意义感具有紧密的正向关联性,这表明初中生的生命意义感对社会疏远动机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初中生社会疏远动机得分最高的选项是认为社会疏远是一种社会责任,避免自己不生病的同时避免他人不生病。这反映了初中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亲社会意识。该结果与国外学者Benjamin Oosterhoff等人[5]的研究一致。而高生命意义感组在社会责任、避免自己生病、避免他人生病三种社会疏远动机的得分也高于低生命意义感组和中间组,这也表明高生命意义感的个体可能拥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在所有社会疏远动机中,生命意义感潜在的三种类别在朋友劝诫这一项得分最低。这可能是由于初中生更服从于权威。相比老师、父母等长辈的劝诫,同伴的建议对于初中生而言,信服度不高。

五、教育启示

以往研究中,生命意义感与许多积极心理因素联系在一起,[25-28]提示生命意义感在不同程度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健康。本研究中,高生命意义感也与更高程度的社会疏远动机水平相关。因此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类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健康工作者可以从生命意义感入手,通过实践干预提高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从而调节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现阶段我国已进入防控常态化时期,但疫情仍反复无常。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为生命意义感的干预和教育提供了思考,面对这一类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学校更应重视如何提高学生的生命意义感。既应满足于应激事件,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的生命教育,又需要具备可迁移性,能够作为今后日常的生命教育素材,同时为下一次公共危机应对“未雨绸缪”。[29]若学生能明白自己与他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主动寻求生命的意义,那么更有可能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迎接生命中的挑战(例如:新冠肺炎疫情)。由此,可以减少学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的自残、自杀、伤人等威胁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想法和行为。

根据本研究结果,对初中生生命意义感提出以下教育干预策略:

第一,大力加强学校公共卫生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公共卫生安全教育是疫情发生后学校防疫工作最重要的一环,是加强个人卫生防护、遏制病毒传播与感染的基本手段。[30]社会疏远作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防控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学校仍应重视对学生社会疏远的引导和培养,在公共卫生安全教育中融入社会疏远内容,向学生宣传、说明社会疏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学生社会疏远动机及行为的培养。强化责任意识,主动通过社会疏远来珍爱自己与他人的生命,激发对医护工作者等疫情防控人员用生命来防护疫情传播的感恩之心。

第二,依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推进学生生命教育。经历此次灾疫,生命教育受到公众广泛重视。心理健康工作者及学校专兼职心理教师可采用以生命意义为主题的讲座、读书分享会、心理社团活动、心理情景剧、心理电影赏析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对生命意义的相关书籍、话题进行探讨,以此干预高生命意义感和中间组学生群体,增强其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认识。另外,可在教学工作中设计一个月作为“生命教育月”,在该月以生命教育宣传手册、意义摄影展[31]等活动帮助两类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及理解。

第三,对个别生命意义感低的学生针对性开展个体心理咨询与团体心理辅导。个别生命意义感较低学生易产生生命、生活失去意义的想法,需及时进行干预。以往研究表明,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产生更多目标感和价值感,并降低抑郁水平、缓解学业倦怠现象。[23,32-33]而个体心理咨询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中常用的干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均能产生良好效果,可用于干预低生命意义感学生,以此提高该类学生对生命及生命意义的思考和理解。

六、结论

本研究基于个体中心视角,采用潜在剖面分析的方法探索了初中生生命意义感的潜在类型,得到如下结论:

(1)根据生命意义感的剖面情况,可以将初中生分为低生命意义感组、中间组以及高生命意义感组三种潜在类别。

(2)初中生社会疏远动机水平在这三种潜在类别上有显著差异,高生命意义感组的社会疏远动机水平最高,中间组次之,低生命意义感组的社会疏远动机水平最低。

(3)针对三种不同的潜在类别个体,学校及心理健康工作者可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其生命意义感进行干预。

猜你喜欢

类别动机初中生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壮字喃字同形字的三种类别及简要分析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西夏刻本中小装饰的类别及流变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