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地市级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优化考量
——以宜昌市为例

2022-04-27曹蓉胡畔胡华刚徐勇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收治宜昌市公共卫生

曹蓉, 胡畔, 胡华刚, 徐勇

传染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传染病疫情严重威胁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当前部分已经控制的传染病死灰复燃、新的传染病陆续出现、突发性传染病时有发生,因此,构筑高效的区域传染病救治体系对阻断传染病传播、维护人民健康、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以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市传染病救治现状为案例,结合医疗服务承载不足、竞争性收治低效、传染病医院建设滞后、政策支持不配套等问题,从收治路径、动力机制等视角提出地市级传染病医疗救治系统优化方案,以供决策参考。

1 问题的提出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传播,人们切身感受到传染病的危害,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迫使世界各国敲响迎战警钟,也使如何科学高效救治及其消灭传染性疾病再次成为焦点话题。

1.1 传染病全球扩散与危害持久存在

当前,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不仅仅是一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维护人民生命健康权益的保卫战,更是维护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世界稳定的攻坚战。经济全球化形势不可逆转、长期存在,传染病伴随人员流动、物资流通而传播的可能性也将长期存在。传染病蔓延不仅带来感染人员倍增、医疗负担加重、人口死亡,更可以削弱一个民族的生机、带来社会混乱或倒塌。在传染病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传染病防控将消耗大量的经济社会资源,传染病防治所需检测手段、医疗技术、医疗医药产业配套将更加复杂。

1.2 加强我国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刻不容缓

世界卫生组织常规报告的23种传染病中,虽然“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及国家、亚洲各国、中东欧地区均有多种传染病发病率高于中国[1],但我国传染病患者数量庞大,2004—2013年,我国传染病发病率年增5.9%[2]。截至2018年9月,全国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患者共85万人;2019年,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约8 600万人,丙肝感染者约1 000万人,每年约33万人死于乙肝或丙肝感染导致的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结核病人呈现上升趋势[3]。手足口病、甲型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传染病疫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危重症、病死率增加,迫使我国以全国之力化解湖北之困、欧美国家更是捉襟见肘,已经或正在付出的沉痛代价直指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问题。

2 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我国地市级传染病救治体系现状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夯实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火墙,须着力研究区域公共卫生事业样本,寻找对策良方。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是世界水电名城、楚文化发祥地、交通枢纽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全市共辖五县三市五区,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 249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400多万,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超过100万,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仅次于武汉市,其传染病医疗救治主要由专科医院对口实施方案长达60多年。因此,以宜昌市传染病救治现状为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1 现有的传染病医疗救治资源和救治能力

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彰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宜昌市施行结核、艾滋病等重大传染性病种定点收治政策。全市在中心城区设有一所三级传染病医院,该院始建于1957年,以肺病、肝病、小儿感染性疾病诊治为特色,是宜昌市结核病、艾滋病、新冠肺炎的定点救治医院。医院占地3公顷,业务用房面积1.68万平方米,拥有传染病标准化病房,总开放床位600张,ICU病房11间、负压病房12间、负压救护车4辆。宜昌中心城区还有6所三甲综合医院和多所其他医院,综合医院都设有感染性疾病门诊,均无独立的传染病病区和传染病标准化病房。县市区中心医院设有感染性疾病门诊,抗疫获赠负压救护车,2020年下半年启动传染病病区建设项目。

2.2 面对新时代医疗健康发展需要,传染病救治体系有待优化

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是由传染病患者、传染病收治路径、传染病诊疗机构、传染病医疗费用保障和相关规章制度构成的结构性体制机制。当前,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中存在着竞争性低效收治、传染病医院建设滞后、医疗服务承载力不足等显性问题,也存在着动力机制隐性问题。

2.2.1 传染病医疗平战矛盾突出传染病医疗收治患者存在峰谷波动。正常时期,传染病医院因收治小众传染病人,长期处于低谷期接诊、业务稀少、资源闲置状态。综合医院因病房偏紧,对传染科住院医疗投入动力不足。而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存在着医疗资源总量供给不足、医疗资源供给与诊疗需求不对称问题。2020年3月初,宜昌市城区新冠肺炎疫情集中暴发,宜昌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确诊新冠肺炎病人398例即达到满额,其他确诊的新冠肺炎病人只能在疫情防控指挥部统筹安排下,应急转到中心城区其他三甲医院收治。未来几年,宜昌市域内传染病病区建设项目竣工后,将在应急硬件储备方面得到改善,规范运行仍存在问题。

2.2.2 竞争性收治患者弱化了传染病防治实效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在医疗信息不对称下,部分医疗机构滋生不规范接诊,擅自扩大诊疗范围,设立肝病、皮肤病、性病防治中心等。以肝病为例,80%以上的医疗单位以中医、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等收治肝病患者。分散诊疗不仅降低传染病医院的应有作用,也导致传染源得不到有效控制,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接触性传染病、潜在的血源性传染病存在交叉感染的高风险,易致传染病蔓延扩散,埋下公共卫生事件隐患。

2.2.3 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亟待提升传染病应急体系建设需要多学科协同发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证明,危重症的治疗、辅助康复、心理干预、中医中药治疗等不可或缺,部分伴有基础疾病的重大传染性疾病患者治疗更是需要学科配套。综合医院传染科具备良好的多学科配套却底子薄弱。虽然传染病医院是应对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力军和关键卫生资源[4],但在医疗市场化竞争中,医院建设滞后,存在多学科配套难题。以宜昌市传染病医院发展为例,该院经过多年的发展,急救、危重症手术、多学科诊疗、康复等综合实力仍然较弱,医院在专病专治上虽有优势,但与同城三级综合医院比较,传染病诊疗优势正在缩小,面对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存在着医院自身难以化解的供给侧矛盾。

2.2.4 传染病医疗人才吸纳乏力由于传染病规范接诊需要投入大量医疗资源,综合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传染病住院治疗建设薄弱,传染病医疗人才主要集中在传染病医院,而传染病医院却因患者忌惮传染的社会心理、医疗市场弱质地位、政府财政支持不足等诸多因素导致医疗设备更新滞后、短板效应矮化合力[5],加之专病病源局限、病源同行分流、职工绩效待遇低下,医护人员专业成长空间狭窄,出现人才难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宜昌市传染病医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85人、其中高级职称人数54人。无博士研究生,仅有硕士研究生14人,本科学历277人。存在着高层次人才少,人才队伍不稳定、技术提高慢、综合实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

2.2.5 传染病医疗协调发展亟待统筹常态化疫情时期,人民群众健康和卫生意识增强、防疫措施落实,传染病传播收缩。综合医院病源一旦减少,感染科建设动力增强,传染病住院收治自然扩大。而具有公务特质、定点收治传染病的三级专科医院病源对应萎缩、经济效益下滑、财政依赖度进一步加大。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4月份,宜昌市传染病医院总收入540.84万元,同比下降44.72%。2020年1-4月份业务收入2 969.84万元,同比下降24.24%;5月份业务恢复仅有60%左右;5月下旬,按照传染病收治标准建设的新住院大楼正式启用,其运行成本大幅增加;8月1日,因留观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1名,致全院就诊人员多日趋零;9-12月,同城其他医院恢复接诊并创历史新高,而宜昌市传染病医院因抗疫需要,普通病人稀少、病床虚位。

2.2.6 传染病医疗保障水平参差不齐传染病不同于普通疾病,特别是病程迁延、复杂的患者,住院时间长、费用高,医保限额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特别对以村镇低收入人群为主体的结核、艾滋病患者影响较大,放弃或不规范治疗,很难抑制传染病的感染率、发病率,实施传染病治疗费用医保全额支付意义重大。目前,宜昌市城区及下辖县市地方财政和医保资金情况不同,传染病结算优惠政策执行不一,同病不同保的医疗保障现状不利于传染病患者尽早治疗、全程治疗、规范治疗。

3 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我国地市级传染病救治体系优化策略

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重塑强有力的传染病防治体系,补齐公共卫生医疗机构传染科短板,整合现有医疗资源,提升传染病救治能力,政府、传染病医院和社会组织成员均应切实履行职责。优化我国地市级传染病救治体系,必须针对我国地市级传染病防治体系现状,总揽全局、统筹规划、系统推进,通过构架区域接诊信息平台和动力机制,把握传染源头,做到平时专病专治、战时盈溢合作,提高传染病防治实效。

3.1 健全党和政府主导下的多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

面对传染病全球化长期传播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巩固并发扬国内抗疫斗争成果,以此促进其他传染病防治工作,要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科学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构建党和政府领导下的卫生、防疫、医保、城管、街道、社区等各部门“防、控、治、留”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优化公共卫生事件全民工作预案[6],提高工作协同力。

3.2 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优化传染病救治体系中的智库作用

总结和汲取我国抗疫先进经验,发挥专家学者的智库作用尤其重要。后疫情时代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结合抗疫斗争中发现的问题加大学术研究与循证论证,着力研究区域性传染病救治体系可行性策略(见图1)。着力提高基层公共卫生防疫知行水平,谋划构建政府主导下的战略物质储备、推进临床医疗数字化建设进程,探讨传染病医院集中收治、其他医院盈溢分担、医疗专家轮值调度的常态救治体系,统筹城区和县市区传染病医疗救治资源、探索内生和外在动力机制建设,致力提高传染病收治实效研究等。

3.3 搭建区域接诊信息平台,完善我国传染病规范收治政策配套

依法执医、依法治医是推进公共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方略。提高患者规范化治疗的依从性,可以使传染病防控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7]。整顿无序收治传染病行为,政府应加强传染病归口收治工作决策,明确传染病归口管理要求。搭建本区域统一的接诊信息平台,实施传染病规范收治准入政策,加强卫生行政监管与整治力度,发挥好传染病标准化诊治设施优势、规范管理优势、高效诊疗优势、阻断传播优势;加强传染病患者健康管理,加大康复技术和心理支持应用,探索常规化疫情时代重大传染病患者康复治疗的地市州方案。

3.4 着力提高我国传染病医院救治能力和龙头作用

“牵牛要牵牛鼻子”,抓好传染病医院建设是健全传染病救治体系的关键环节之一。应着力推进区域传染病医院学科发展和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项目建设,加强对传染病医院各科室建设规划督导和学科带头人培养研究;发挥传染病医院人才培养基地和业务指导作用,出台地市级传染病医疗人才梯队培养与人才引进扶持政策,进一步健全人才培养及战略储备制度;提高现有医疗人员传染病防治能力,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与工作方案,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传染病疫情的承载力和应对力,化解医疗服务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8]。

3.5 加大我国传染病医疗财政保障力度

加大传染病医疗的财政投入是优化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的重要举措。传染病医疗自身发展市场动能不足,加上疫情影响,若无财政保障,差额拨款下的传染病医疗建设必将落伍。将传染病医疗岗位纳入全额保障编制,利于稳定干部职工队伍,吸纳人才,将更多的人力物力应用到医疗攻关上来,为区域内传染病医疗救治提供高质量发展后盾。由于区域公共财政资金局限,部分新立项公共卫生救治中心项目使用专项债劵、地方债劵完成,政府应据实逐步予以财政补贴扶持,加大传染病防治专项资金的拨付,以保障和顺利推进医院良性运行,切实推进传染病医疗服务能力整体升级,缓解患者医疗负担[9]。统筹域内传染病专项保障资金,统一传染病医疗报销政策,结合传染病防治特点,逐步实现传染病医保支付据实结算、全额报销。

3.6 统筹推进区域性传染病医联体建设

区域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健全领导专班、明确主体责任,探索区域内综合学科专家轮值传染病医院、感染科专家轮值综合医院的双向交流工作机制;搭建传染病医疗与科研机构联合科研攻关平台,实施资源集中和平台建设管理,探索建立适合地市级医疗应急科研管理模式,以便更好地服务区域科技防疫工作,提升临床学科的科技创新能力[10];搭建互联网多学科专家会诊平台,建立市、县传染病联合诊疗工作机制,激发互联互通医疗合力;督导区域内医院尽快建设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才队伍[11],构建以传染病医院为主体的医联体盈溢分担规范收治新格局,形成医疗资源合理利用与抗疫战略储备增长相统一的平战结合模式,提高区域内应对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实力。

猜你喜欢

收治宜昌市公共卫生
医院跨科收治患者服务模式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应急病房筹建策略
宜昌市举办中小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急腹症患者收治与防控体会
关于公安机关对特殊涉毒人员收治管理问题的研究
中国首个P4实验室:服务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我国青少年五人制足球推广研究——以宜昌市为例
公共卫生
医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