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用眼健康行为现状调查
2022-04-27何坤夏卢海燕黄惠瑶
何坤夏 卢海燕 黄惠瑶
角膜塑形镜是通过配戴特殊设计的高透氧硬镜的方式改变角膜的暂时性形态而达到暂时减低近视度数,集方便、安全、省事,提高裸眼视力显著的一种物理屈光矫正非手术治疗方法[1]。角膜塑形镜虽然效果明显,但若患者用眼健康行为不当,亦会对效果产生影响,且存在发生角膜点染、角膜炎等并发症的风险[2-3]。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认为,提高患者的用眼健康行为能有效提高角膜塑形镜的临床应用效果,防控并发症的发生[4]。本研究调查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的用眼健康行为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1年1月-6月在我院视光中心验配角膜塑形镜患者108例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年龄≥8岁,能进行语言沟通交流,配合问卷调查,既往无眼部疾病史,近视度数≤4.50D,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年龄≥18岁,近视度数>4.50D,有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配合度差。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调查工具 (1)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年级、居住地、是否为独生子女、裸眼视力、戴镜时间等。(2)调查问卷:采用卢海燕等[5]研制的《角膜塑形术患儿用眼健康行为评定问卷》进行评价。该问卷包含用眼时间、用眼环境、用眼行为、饮食和运动、戴镜行为5个维度,共48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分别赋予1~4分,总分48~192分,分值越高表明用眼健康行为越好。总分<115分为差,115~153分为良,>153分为优秀。
1.2.2调查方法 采用面对面发放问卷方法进行调查。由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问卷内容、填写方法、注意事项等,指导其认真填写。不能完全理解问卷患者,由问卷发放人采用统一指导语询问,患者自行答题。检查有无填写不清及漏填项,指导患者及时补充后现场回收。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15份,回收问卷108份,有效回收率93.91%。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用眼健康行为得分情况,表1
表1 患者用眼健康行为得分
2.2 患者一般资料及用眼健康行为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表2
表2 患者一般资料及用眼健康行为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戴镜时间患者用眼健康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患者用眼健康行为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3
表3 患者用眼健康行为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n=108)
以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用眼健康行为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性别(男=1,女=2)、年级(≤6年级=1,>6年级=2)、是否独生子女(是=1,否=2)、戴镜时间(≤1年=1,1~2年=2,>2年=3)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级、戴镜时间是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用眼健康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
3 讨论
3.1 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用眼健康行为处于较差水平
本调查结果显示,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的用眼健康行为总分为(113.91±15.71)分,与覃子汐等[6]研究结果基本相似,表明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用眼健康行为处于较差水平。其中,戴镜行为维度得分最高,可能与患者当前处于戴镜阶段,对戴镜相关行为重视程度较高有关。用眼行为维度、用眼时间维度得分最低,与蔡佳玉等[7]、徐婷等[8]研究结果相似。其原因:可能为角膜塑形镜戴镜效果显著,使患者摘镜后与正常视力者无差异,导致患者忽略用眼行为、用眼时间等对视力的影响。研究显示[9],用眼时间、用眼行为是导致青少年儿童近视发生的影响因素,用眼1~2h后休息,尽量减少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时间,可以降低近视的发生,延缓近视的进程。因此,护理人员在对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进行戴镜行为健康教育的同时,还应加强用眼时间、用眼环境、用眼行为、饮食和运动等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患者用眼健康行为。
3.2 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用眼健康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本调查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戴镜时间患者用眼健康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1)年龄因素。8~10岁、11~15岁、>15岁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用眼健康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中94.44%患者年龄均在8~15岁之间,差异小,因而用眼健康行为差别不大。(2)性别因素。女性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用眼健康行为得分高于男性(P<0.05)。调查中发现,男性大多只重视戴镜健康行为,认为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视力已达正常视力水平,无需关注用眼时间、环境、行为、饮食和运动等是否会加深近视度数;女性较男性细心且有耐心,用眼健康行为认可度和执行力较男性高,因而用眼健康行为较男性好。(3)年级因素。>6年级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用眼健康行为得分高于≤6年级(P<0.05)。>6年级患者已经是初中生,知识储备量、行为执行力均高于≤6年级的小学生。(4)地域因素。城市配戴角膜塑形镜(51.85%)高于县城(31.48%)高于农村(16.67%),但用眼健康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配戴角膜塑形镜费用较为昂贵,选择这一医疗手段家庭经济条件均较为宽裕,且当前互联网信息交流发达,无地域上的限制和差别。(5)是否独生子女。独生子女(62.04%)配戴角膜塑形镜用眼健康行为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37.96%),可能为独生子女在戴镜的日常生活中受到家庭成员关注,逐渐养成较为良好的用眼健康行为习惯。(6)戴镜时间。戴镜时间≤1年的初戴镜者用眼健康行为得分>戴镜1~2年>戴镜>2年,原因可能为初戴镜者由于渴求摘镜、有较强的决心,治疗依从性高、行为执行力强;而随着成功摘镜及戴镜时间延长,患者用眼健康行为随之下降,与扶城宾等[10]研究结果相似。(7)近视度数。<150D、150~300D、>300D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用眼健康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为不同度数角膜塑形镜暂时性提升眼视力效果显著,白天均无需佩戴有框眼镜能满足日常学习和生活需求。进一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级、戴镜时间是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用眼健康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
综上所述,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用眼健康行为处于较差水平,视光中心医护人员应加强患者用眼健康行为的健康教育并追踪评价,树立规范的用眼健康行为,提高角膜塑形镜的配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