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癌PICC置管患者相关性血栓早期筛查及预防护理的文献汇总分析

2022-04-27吕金波

临床护理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血栓量表筛查

吕金波

肺癌是国内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统计资料显示,2019年我国新增肺癌患者约78万例,肺癌死亡患者超过55万[1]。临床中超过90%的肺癌患者需接受化疗,而PICC置管是化疗建立静脉通道的重要途径。文献报道[2]显示,PICC置管能避免反复穿刺,保证血管完整度,但也易诱发相关并发症,其中静脉血栓发生率超过14%。临床针对肺癌PICC置管相关性血栓多采取抗凝药物治疗及预防护理,但不同护理方案干预效果各异,为改善预防效果需对护理证据进行总结。本研究汇总、评论肺癌PICC置管患者相关性血栓早期筛查及预防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文献收集

1.1 检索策略

研究人员根据研究主题“肺癌PICC置管患者相关性血栓早期筛查及预防护理”确定文献检索关键词,中文关键词包括“肺癌/肺癌化疗”、“PICC/PICC置管”、“血栓/静脉血栓/上肢静脉血栓”、“危险因素/风险评估/早期筛查/预防护理/治疗”,英文关键词包括“Lung cancer/lung cancer chemotherapy”, “PICC/PICC catheterization”, “thrombosis/venous thrombosis/upper extremity venous thrombosis”, “risk factors/risk assessment/early screening/preventive care/treatment”;文献检索数据库来源包括中外数据库、指南网,其中中文数据库或指南网有中国指南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外文数据库或指南网有美国指南网、OVID(JBI)、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RNAO)等。

1.2 文献筛查

本研究根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对检索所得文献进行初步筛查。纳入标准:文献使用语言为中文或英文;文献研究对象为肺癌PICC置管患者;文献研究内容包含肺癌PICC相关血栓发生危险因素、风险评估/早期筛查、预防护理等;文献包含结果指标有PICC相关血栓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PICC护理质量评价、PICC规范护理培训评价等。排除标准:研究主题、内容重复文献;文献内容或结论与临床实际出入大。

1.3 文献质量评价

1.3.1评价流程 文献质量评价遵循“独立评价-结果比较-差异结果重审-确定最终结果”的流程,研究人员3人1组,参照相关标准或要求独立评价文献,并对3人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如结果一致,则将其作为最终结论,如不一致,则由专家论证会重审,并将重审结果作为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1.3.2评价工具 (1)证据总结、临床决策类文献评价:在评价证据总结、临床决策类文献质量前,通过对文献全文阅读、分析,确定原始文献类型,进而选用相应标准或工具评价文献质量。(2)临床指南类文献评价: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系统Ⅱ(AGREEⅡ)实施评价,包括范围和目的(3条目)、参与人员(4条目)、严谨性(7条目)、清晰性(3条目)、应用性(4条目)、独立性(2条目)6个领域,共23个条目。采用Likert 7级评分法,从非常不赞同到非常赞同7级,分值1~7分;领域得分为领域内条目分数总和,根据领域可能最高分值百分比确定推荐级别,如<30%则不推荐,≥30%则推荐,且百分比越大,则推荐系数越大。(3)系统评价类文献评价:采用AMASTAR 2量表实施评价,量表共有11个评价条目,涉及前期设计、数据提取重复性、文献检索全面性、文献发表期刊、文献纳入排除清单、纳入研究特征、纳入文献科学性、纳入研究科学的应用、总结方法适用性、发表偏倚可能性、利益冲突的解释说明,采用字母a~k对上述条目进行标识,每条目对应3选项,即否、不清楚或不适用、是,对应分值0分、0.5分、1分,总分0~11分,根据评分划分文献质量,<5分为低水平,5~8分为中等水平,>8分为高水平。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一般情况汇总,表1

表1 纳入文献一般情况

本研究中调查人员检索美国指南网、OVID(JBI)、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RNAO)、中国指南网、中国知网等中外数据库或指南网得到合格文献18篇,包括证据总结类文献2篇,临床指南类文献4篇,临床决策类文献2篇,系统评价类文献10篇。

2.2 文献质量评价结果汇总,表2~3

表2 临床指南类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纳入临床指南类文献评价的文献共6篇,包括原临床指南类文献4篇,原始文献属临床指南类文献的证据总结类文献2篇;纳入系统评价类文献评价的文献共12篇,包括原系统评价类文献10篇,原始文献属系统评价类的临床决策类文献2篇。

表3 系统评价类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3 讨论

3.1 肺癌PICC置管相关性血栓危险因素

本研究通过证据提取、汇总,得到肺癌PICC置管相关性血栓危险因素分为3类,即个体因素、医源性因素、导管相关因素。证据来源文献包括“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3]、“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临床实践指南”[4]、“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治疗指南(2019版)”[5]、田婷等[9]、刘媛芳等[11]、陈明燕等[12]临床指南或文献。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临床实践指南、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治疗指南(2019版)对肺癌PICC置管相关性血栓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性总结,将危险因素分为3类12个,包括年龄、BMI、凝血常规、内科合并症、外科合并症、血栓史、活动能力、置管史、置入装置、置管方式、置管部位、导管尖端位置,确定独立危险因素有高龄、血栓史、置管史、活动能力、置管部位、导管尖端位置(Level 1级,A级推荐)。田婷等[9]研究经Egger线性回归法分析显示,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有年龄、肥胖、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PICC置管史、置管期放疗、活动量少、感染、肿瘤分期、肿瘤转移,其中活动量少、肿瘤转移、置管期放疗3个因素存在发表偏倚(Level 2级,B级推荐)。刘媛芳等[11]、陈明燕等[12]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综述得到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危险因素有患者因素、基础疾病、血栓史、置管史、机体免疫功能、感染情况、置管技术、导管位置、导管类型等(Level 2级,B级推荐)。

3.2 肺癌PICC置管相关性血栓早期筛查

本研究通过证据提取、汇总,得到肺癌PICC置管相关性血栓早期筛查证据包括2类,即筛查时机、筛查工具。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临床实践指南指出,PICC置管后即可通过症状观察,采用血栓形成风险评估工具或模型对PICC相关性血栓进行早期筛查,以实现早发现、早干预。肺癌PICC置管相关性血栓早期筛查工具包括密歇根风险预测量表、Caprini量表、Maneval量表、列线图模型、血栓弹力图。(1)密歇根风险预测量表:国内使用较少,评价内容包括静脉血栓史、导管类型、血液炎性指标等,根据评分高低将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分为Ⅰ~Ⅳ级,其适用性、有效性仍有待研究(Level 2级,A级推荐)。(2)Caprini量表:该量表得到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推荐,且在刘媛芳等[11]、陈明燕等[12]、冯月等[13]研究中得到应用、检验;量表包含40多项评价项目,包括年龄、BMI、基础疾病、血栓史、置管史、凝血功能指标、导管类型、置管部位等,根据评分划分风险级别,0~1分为低危,2分为中危,3~4分为高危,≥5分为极高危;该量表在预防管理上存在局限性,其适用性仍需实施大样本量、多中心研究(Level 1级,A级推荐)。(3)Maneval量表:刘媛芳等[11]研究指出Maneval量表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且早期预测能力好,适用于国内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包括患者基本情况、活动、治疗、置管静脉、肢体症状5方面,分别于PICC置管前期、中期、后期实施评估,能明确不同时间段的形成风险(Level 1级,A级推荐)。(4)血栓弹力图:曾覃平等[14]研究显示,血栓弹力图能实现对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的有效评价,为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提供参考;血栓弹力图通过对机体凝血指标的检测,能实现对血栓形成过程的动态显示,其评价准确性高,潜在价值大,但操作较为复杂(Level 1级,A级推荐)。

3.3 肺癌PICC置管相关性血栓物理预防

本研究通过证据提取、汇总,得到肺癌PICC置管相关性血栓物理预防有握拳活动、握力器锻炼、手指操、微波疗法。(1)握拳活动:指导患者以最大力握拳,维持握拳状态2~4s,而后松开,每次握拳、放松时间为8~10s,重复练习,每次20组,间隔2h训练1次,每天6次(Level 1级,A级推荐)。(2)握力器锻炼: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握力状况选择合适的握力器,指导患者手持握力器,根据护士“松”、“握”口令开展活动,松、握比为1:1,以最大力握住,8~10次/min,3min/组,间隔2h练习1次,每天6组(Level 1级,A级推荐)。(3)手指操:包括“握”、“弹”、“夹”、“顶”、“拉”、“搓”6种指法,每种指法3s,每次练习3min,间隔2h练习1次,每天练习6~8次(Level 2级,A级推荐)。(4)微波疗法:借助微波治疗仪对置管侧肢体实施微波照射,照射探头置于皮肤上方2~5cm处,照射功率为20~30w,穿透深度为3~4cm,照射温度为40℃,每天照射20min左右,每天1次,连续干预2周(Level 1级,A级推荐);张洁等[17]研究证实,微波疗法能显著降低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率。

3.4 肺癌PICC置管相关性血栓药物干预

本研究通过证据提取、汇总,得到肺癌PICC置管相关性血栓预防药物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阿加曲班等。(1)普通肝素:通过皮下注射给药,注射量5000U,每8h注射1次(Level 1级,A级推荐)。(2)低分子肝素:通过皮下注射给药,注射量2000~5000U,每天1次,80~100U/kg,每12h注射1次(Level 1级,A级推荐)。(3)华法林:通过口服方式给药,剂量为2.5~5mg,每天1次,长期服用预防(Level 1级,A级推荐)。(4)利伐沙班:通过口服方式给药,每次10mg,每天1次(Level 1级,A级推荐)。(5)阿加曲班:通过静脉滴注方式给药,每次取100g加入250ml的生理盐水中,滴注时长3h,每天1次(Level 1级,B级推荐)。

3.5 肺癌PICC置管相关性血栓预防教育

本研究通过证据提取、汇总,得到肺癌PICC置管相关性血栓预防教育包括同伴教育、思维导图教育2类;证据来源文献为欧阳静等[18]、熊英等[19]、孙志贤等[20]。(1)同伴教育:由既往收治的肿瘤PICC置管患者与当前治疗患者组建教育小组,经既往患者经验传授,实现经验替代,强化患者对PICC置管维护技能的掌握,使其认识到PICC相关性血栓的危害性、风险因素、预防自护措施,全面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Level 1级,B级推荐)。(2)思维导图教育:以思维导图形式对PICC自护知识进行总结,包括禁忌、观察、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日常维护、置管肢体活动,并通过现场演示法向患者介绍PICC置管日常维护办法、相关血栓预防活动(Level 1级,A级推荐)。

4 展望

本研究从危险因素、早期筛查、物理预防、药物干预、预防宣教5方面入手,对肺癌PICC置管相关性血栓早期筛查及预防护理证据进行了总结,为临床开展PICC相关性血栓早期筛查、预防护理提供了证据支持,能降低其形成率。但研究在下述方面仍存在不足:如外文文献纳入量小、预防药物有限、早期筛查方法局限等,且未能明确各证据适用个体。同时对肺癌PICC置管相关性血栓预防护理研究进行展望。(1)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当前肺癌PICC置管相关性血栓早期筛查工具以量表为主,其适用性难以得到保障,而现有研究缺乏相关预测评估模型,后续研究可考虑根据回归分析预测法构建肺癌PICC置管相关性血栓风险评估模型。(2)中医适宜技术应用:中医将深静脉血栓纳入“股肿”范畴,认为其形成与湿热下注、阻滞血液回流有关,中医治疗强调活血化瘀、促进气血运行,对应中医适宜技术包括按摩、针灸、艾灸等,且部分措施干预效果已得到初步证实。

猜你喜欢

血栓量表筛查
英语写作评分量表研究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积极人格教育量表编制与现状调查研究
高危型HPV筛查与TCT联合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筛查方法在筛查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情况的应用价值
两癌筛查中的健康宣教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分清“红血栓”与“白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