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助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设的策略探究
2022-04-27刘明
刘明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意义分析;融合策略;探索研究
引言
在新课程、双减等政策的不断推行下,各阶段、各学科出现了教学改革的热潮。站在小学数学学科的角度,建设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之一,能够帮助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手段的意义分析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是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的体现。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意义非凡。第一,可以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教材内容实现互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第二,改变了传统黑板板书的课堂教学方式,节省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第三,为学生课前预习提供了思路指导课参考,让他们知道如何预习,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让课前预习脱离了形式化。第四,为学生呈现直观的知识推演过程,化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为具体的动态表达,吸引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了他们在课堂的热情。第五,作为信息技术应用的一种,微课以短小精悍、内容凝練的优势为学生课后碎片化的复习提供了帮助,实现了知识的内化。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助力的具体方案探究
1、在课前预习中引入信息技术,做好高效课堂的准备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要围绕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主要内容进行突破。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条件和必要准备,传统的课前预习方式为,老师口头像学生布置预习的任务,学生则完全依赖教材的内容来进行。大多数学生都是把教材的文字读一遍,没有认识到哪里是简单了解一下,哪里优势重点的内容,预习没有方向、茫然无措,造成这种预习或者形式化,或者成效不高。而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提前进行课件的编排,发放给学生,将教学的重难点明确,为学生指引预习方向,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能力,从而发挥预习的效果,为高效的课堂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例如,在进行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除法》这一课的教学时,老师在进行课件的制作中,就要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掌握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学会试商,并能够熟练应用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那么,作为预习阶段,老师可以通过动态的影音视频,让学生用眼睛、耳朵等感官来体验分苹果的活动,建立除法意义以及竖式表示过程的初步印象,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推动他们自主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会将难以理解的内容标记出来,带到课堂上作为向教师提问的重点内容,这就是预习的作用所在。通过借助信息化的课件,让学生收获更加高效的预习效果。
2、推动课堂教学信息化,优化教学方法
数学学科抽象性、思维性较强,而小学生生理发育的阶段性特点却是认知不足、看食物停留在表面、大脑比较简单,而且耐性不足、定力不够,这在进行数学学习时就出现了一些矛盾点。因此,运用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单一和死板,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来将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简单、具体地表达出来。这样,课堂教学会更加具有活力,学生们地热情共同推动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例如,在进行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这一课时,学生对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几种图形能够辨认出来,但是如何将其图形本质特点转化为理论性的表达对他们来说较为困难。那么,教师在进行课件的制作时,就要充分调动互联网的资源优势,搜寻优质的教学课件来作为参考,学习别人的教学经验。在课堂上,借助信息技术,用简洁、易懂的语言来向学生进行概念的总结,也可以播放有关图形特点的儿歌,用学生容易接受且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迎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课堂效果。
3、在课后复习中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数学知识的强化提升
小学生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在课堂上已经掌握的知识,可能在课下又突然忘记了,这就需要通过复习来进行知识的巩固。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制作微课以供学生课后复习进行参考,摘取教学的重难点,进行方法的一步步引导,可以帮助学生迅速进行课堂的回忆,并形成强化的再认知,真正做到知识的内化。
例如,教学完《测量》这一课后,老师在进行微课制作帮助学生复习时,内容要围绕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重点讲解,并搭配上对应的具体物体长度表达,帮助学生加深对不同长度单位的理解,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
参考文献
[1]辛志英. 调整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质量——小学数学创新教育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20(5):1.
[2]高峰, 宋永尚.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方法探索[J]. 进展:教学与科研, 2020(2):2.
课题名称:《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
课题编号:XJY20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