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 导学先行
2022-04-27滕达
滕达
《壶口瀑布》是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孝感市初中语文教研员曹春莲老师执教这篇课文时,另外选取了《壶口的黄河》(肖铁)、《游壶口瀑布》(佚名)两篇美文,用问题驱动、导学先行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黄河乃至中华民族包容、坚韧不屈的精神,以及壶口带给人们的力量。
课前,教师根据学情,准确定位目标,设计了自读任务单:①上网查找关于壶口瀑布的文字和音像资料,了解壶口瀑布的基本情况;②阅读三篇关于壶口瀑布的文章,至少读三遍,解决生字词,并初步感受壶口瀑布的壮美。同时,教师还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支架,让学生明白游记类文章应该怎么读:一是明所至,即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二是明所见,即明确作者在游览途中所看到的山水景物、风土人情、历史遗迹等;三是明所感,即明确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想;四是明所得,即习得游记的语言,如绘声绘色的动词、形容词,以及拟人等修辞手法。
课中,教师根据目标,围绕《壶口瀑布》的内容设计了两个问题:①找出几处写“所见”的词句,说说哪些词句分别体现了壶口的“奇”“雄”“險”“柔”,并声情并茂地读出来;②找出写“所感”的词句,有感情地读出来,并结合学习和生活说说个人的理解。这两个问题相互关联、层层递进,明确了学生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
为了引导学生有效地解决这两个问题,教师按照“导、思、议、展、评、检+用”的步骤进行教学。展示环节,教师让学生找出几处写“所见”的词句,说说哪些词句分别体现了壶口的“奇”“雄”“险”“柔”。一名学生找到“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认为这句话写出了壶口瀑布的“险”。另一名学生认为这句话是“所闻”,不是“所见”。转述别人看到的内容究竟是“所见”还是“所闻”?学生通过讨论达成共识:不是作者亲眼看到的,而是听别人述说的内容,是“闻”不是“见”。还有一名学生找到“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认为这句话写出了壶口瀑布的“奇”。教师引导学生品读这句话,学生结合“如雷贯耳”读出了壶口瀑布的汹涌澎湃、气势磅礴。这样的对话既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交流、善于倾听的阅读习惯,又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激发了他们对黄河厚重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热爱。
学完《壶口瀑布》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壶口的黄河》《游壶口瀑布》两篇文章,还拓展阅读了清代刘龙光的《咏壶口》(黄流滚滚入壶中,九折波澜此地雄。禹治功成留缺陷,往来舟楫一时穷。)和明代刘子诚的《壶口》(西出昆仑东入瀛,悬流喷壁泻瑶琼。涌来万岛排空势,卷作千雷震地声。映日红霞浮瑞马,满天风雨起神鲸。奔腾今古宣元气,圣主当阳正待清。)两首古诗。学生通过阅读不仅对壶口瀑布的美丽壮观有了更深切的感受,还了解了与黄河、壶口相关的历史典故,激发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作者单位:孝感市楚澴中学)
责任编辑 姜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