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特点及干预
2022-04-27黄秋间
黄秋间
摘 要:幼年时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及时纠正和维护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使幼儿从小就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培养幼儿健康、有进取心的心理素质,为幼儿日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为教学目标,让幼儿在学习的同时,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干预策略
引言
健康的意义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它还包括理智和道德完整性。幼儿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阶段,而由于幼儿的想法极其不成熟,自我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水平较低,还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现阶段幼儿教师需要加强对幼儿心理健康领域的教育,维护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为了更好地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本文将针对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特点及干预展开进行探讨,并提出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现内容如下。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当中,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优势。心理健康知识存在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开展教育工作期间,教师可以对其中的人文性、思想性充分加以应用,从而对幼儿作出更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人文内涵进行挖掘,是将幼儿综合能力提升的前提条件,同样,这样幼儿能够对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接受,对心理素质、良好品质作出培养的关键因素。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各个学科教材中都富含着众多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只有教师通过对素材合理运用,才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实施,在素材中选取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案例,进而指导幼儿正确的看待生活、认识世界。而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能够达成寓教于樂的目标,转变以往枯燥、乏味的"说教式"、"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确保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当中,以此来保障幼儿日后能够健康成长、发展。
二、幼儿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行为特点
在实际的幼儿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每位幼儿的行为表现都大不相同,部分幼儿表现的自信心较差,不愿和同伴交往,不敢发言,常常一个人坐在小椅子上发呆;有的幼儿不说话,整天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自闭的倾向;有的幼儿在家长过度的宠爱和娇惯下,自我中心意识很强,事事都要求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稍不如意就大发雷霆、撒泼哭闹,常常和同伴发生矛盾,不会分享、合作;有的幼儿在家长的过度保护和呵护下,做事畏首畏尾、无所适从;有的幼儿在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中穿梭来往,缺乏应有的游戏时间,使幼小的心里产生了厌学情绪,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焦虑、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现象。上述种种表现反映了幼儿已经出现了心理问题,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已经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基于幼儿心理理论的有效干预应用策略
(一)改变教学方式增加分享意识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在以往的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老师并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发展规律,学习需求,没有创设积极、高效的语言教学情景,甚至出现了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敷衍了事。基于此种情况下,不仅导致语言活动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无趣,还大大降低了幼儿学习语言的热情。随着教育教学的创新改革,素质教育的实施,让越来越多的老师逐渐认识到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选择,才能更好的对起到积极的引导,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语言教学活动是提升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有趣的语言活动中,可以让幼儿更好的投入到这个集体环境中,学会与其他同伴进行分享,进一步提升其认知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感。在日常教学中,科学化、合理化的开展对幼儿的语言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拓展视野,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使他们将自己的独特情感表达出来。
(二)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提升道德修养
在幼儿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更好的提升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当今社会对人们的素质要求在不断的提升,而幼儿园阶段正是塑造综合素养,提升道德思想的关键期,所以,教师要适时的为幼儿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让幼儿在充满爱的教育环境中熏陶,在日常的生活中习得经验,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幼小的心灵应在良好的引导和教育中得以升华,为了让幼儿能够更深入的了解提升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比如幼儿教师可通过播放视频资料,故事情境模拟等方式,来对幼儿提供案例分析,例如,学习雷锋的故事,让幼儿体会奉献的伟大和助人为乐的精神;再例如经典故事《孔融让梨》,传颂中华美德,让幼儿在经典故事中懂得礼仪孝道。教师应鼓励幼儿在家长的协助下多多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利用实际行动来唤醒幼儿的大爱精神。
(三)趣味性教学活动推进幼儿心理健康
幼儿自身充满童真,其学习主要依赖于自身的兴趣,幼儿的注意力会受到自身感兴趣的活动与游戏的吸引,而如果内容让其不感兴趣,即便教师严格开展教育工作,幼儿也难以因为威严而注意力集中展开学习。换而言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幼儿兴趣投入高度重视,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渗透于各种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当中。幼儿的思维方式不同于成人的思维方式,所以教师不应该从成年人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和偏好来制定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例如,游戏教学是最受幼儿欢迎的教学方法之一。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游戏,让幼儿不仅能享受游戏,还能通过游戏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通过游戏活动来增加孩子的心理健康效果。教师在策划游戏时,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喜好,只有对游戏活动表现出足够兴趣的孩子才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游戏活动必须将教学内容与儿童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例如,在讲"四个好朋友"的故事时,让孩子们分别扮演小白兔、小公鸡、小黄狗和小虎斑的角色,并让他们使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礼貌用语进行表演,如果那个小朋友没有正确运用礼貌用语,就代表该幼儿的游戏结束,剩下的幼儿继续玩。通过游戏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孩子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对部分自闭症儿童有良好的教育效果。F07B13B5-EC7D-47ED-BDF6-C76A74D96049
(四)设置运动游戏课堂促进健康成长
运动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身体免疫力,培养幼儿良好的运动意识,为幼儿未来的成长提供不同的能力。幼儿健康地成长,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还关系到社会与国家的发展。所以,幼儿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着重探究的内容。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置运动游戏的课堂,为幼儿构建良好的运动环境,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例如,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进行我是小小传球手、小猪回家、小熊过桥等运动游戏的方式,同时赋予活动的规则。通过形式多样教育方式,帮助幼儿进行正确的运动,让幼儿在运动中保障自身的健康成长。幼儿在进行小组竞赛游戏的活动中,有利于提高运动的积极性,构建小组集体的意识,从而有助于提高运动的潜能。教师在幼儿运动的互动游戏中,需要运用平等的语言方式,引导幼儿进行正确的竞技,构建幼儿公平、公正的运动精神,提高幼儿的精神品质。教师还可以每学年开展运动会,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们参与体育游戏的趣味性,以发展幼儿整体的运动能力,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五)家园合作提升幼儿心理健康水平
家园合作能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教育效果。幼儿园与家庭加强沟通,教师与家长增强交流,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才会得到不断提高,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才会得到极大改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计划才更富有针对性、实效性、目的性,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才会得到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才会大幅度提质增效。在家园合作中,家长、教师、幼儿园等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都能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各自的优势都能充分发挥作用,并在合作互动中形成优势互补的良性循环,这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提升将产生极大的推动力。
四、結语
综上所述,为有效提高幼儿心理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进一步发展,幼儿教师应逐步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帮助幼儿形成积极情绪。另外,幼儿教师还要客观地解决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丹.幼儿园教师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探讨[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9,(5):72.
[2]翟佳. 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特点及干预[D]. 河北师范大学, 2014.
[3] 吴小妮.融合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与特殊幼儿互动研究——以成都市A幼儿园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21.
[4] 李燕燕, and 桑标. “亲子互动中游戏参与方式、情感交流和儿童心理理论的关系.” 心理发展与教育 22.1(2006):6.F07B13B5-EC7D-47ED-BDF6-C76A74D96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