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德育深度融合提升育人效益
2022-04-27杨宏宇
杨宏宇
跨学科研究是近来科学方法讨论的热点之一。跨学科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超越以往分门别类的研究方式,实现对问题的整合性研究。“跨学科德育”是指基于各学科已有的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及教学内容,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所涉及的德育主题为中心,对接学校德育目标和学生年段发展目标,通过“学科与学科协同,学科与实践活动整合”的主要方式开展的学科德育实践模式。
为不断改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途径和方法,提升教育质量,我校举起了"切实转换育人模式"的大旗。我们发现跨学科德育深度融合能够提升育人效益,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本文以“同心战疫”主题融合课程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分享我们跨学科德育深度融合的有效做法。
一、确立德育主题,制定跨学科德育目标
跨学科德育的设计注重多学科协同目标的达成,因此,我们确立了跨学科德育设计的基本步骤。德育主题是跨学科设计的枢纽,也是相关学科教学的统领性德育目标。德育主题的形成,要有一个梳理、提炼、加工的过程。每一个学科都有自身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又有各自德育的特色。因此,为了更好地统领目标,我们要对德育主题的适切性进行评估。一般来说,评估的依据主要是两个:其一,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比如环保、健康、传统文化、人文关怀、公民道德等。德育主题要有时代性、时效性和针对性。其二,是否适合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道德发展的要求。
2020年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的社会按下了暂停键,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这次疫情,无疑给我们每个人都上了生动的一课,让我们静下心来重新去理解生命、生活、生态、自然、社会,重新去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责任与担当。如何引领我们的学生从这场疫情危机中汲取更多的成长养分,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应对,更好地迎接未来的生活呢?构建基于疫情防控的跨学科主题融合育人课程,引领学生开展“认识新冠病毒”“致敬最美逆行者”“追踪疫情来源”三个主题研究性学习就成为了我们坚定的主题选择。学校组织所有学科教研组长共同教研、设计,每个主题以问题群的形式呈现,为学生提供了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学习成果怎么呈现等具体活动建议,激发学生在深度学习和实践创造的过程中实现学用合一。
二、构建学科知识地图,对德育主题进行再加工
所谓学科知识地图,就是围绕跨学科德育主题,将所涉及的学科以及课题,通过简要图示进行内容和逻辑的构建。学科知识地图主要是为了清晰呈现一个跨学科德育项目的逻辑架构。
当我们确定“共抗新冠疫情”这一主题后,还要将德育主题转化为跨学科德育活动的名称。主题名称要为学生所喜欢和理解,这样会增加主题对学生的吸引力,也会增加学生探究主题的热情。与此同时,要明确主题的来源以及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主题,这样既可以增加对主题的认识,也便于主题教学目标的确定和主题教学活动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一般来说,我们还需要通过连接箭头的方式,表示出各学科教学的先后顺序。对于高中生而言,生物、政治、语文、历史、英语、心理等老师们就可以协同合作,共同教研。在“追踪疫情来源——理解自然与生态,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做一个敬畏自然的人”这一主题中,我们组织生物、政治、语文、历史、英语等老师们一起设计了“追踪疫情来源”的专题研究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公益影片《大自然在说话》,研究“什么是传染病?你了解的人类历史上集中爆发的传染病有哪些?你发现了哪些规律和特点?通过这些研究,你对生态、对自然有了哪些新的看法?”形成一份研究报告,或是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发出自己的倡议。
我们基于立德育人,围绕疫情防控,结合家庭生活,以学科学习为支撑,以问题解决为驱动,开发的“同心战疫”跨学科主题融合课程,将疫情防控知识学习和国家课程学习相结合,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放在重要位置,增加生命教育、公共安全、心理健康教育和使命担当等方面内容,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抗击疫情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增强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们主动探究,深度学习,和学生们一起读好疫情防控这本教科书。
三、加强德育活动流程设计,落实跨学科德育融合
跨学科德育活动一般包括两个流程,启动阶段:主要通过一定的情境活动抛出对德育主题的初步感知,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内在需求和学习动力;实施阶段: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通过学科与学科之间的递进关系,以及学生德育认知与情感发展的把握,有序地加以落實和实施。
我们有条件的尽量根据跨学科德育的学科顺序连续安排课时,保障学生参与跨学科学习的认知、情感与过程的连续性。其次,如果条件不成熟,而且涉及的学科数量较多,影响到连续时间安排的话,也尽量能够在1至2周内有序完成。当然,往往不同学科内容在课时安排上并不能相对地集中时段,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期初根据跨学科德育总表的设计,对相关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安排,尽量以学科学习的坡度以及学生所必需的基础水平和要求为参考,进行内容进度的适度调整。
“同心战疫”跨学科德育课程共设“认识新冠病毒”“致敬最美逆行者”“追踪疫情来源”三个主题,在“致敬最美逆行者”这一主题中,钟南山院士及许许多多医务工作者的事迹,为我们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责任担当,什么是家国情怀,谁才是真正的偶像与英雄。我们组织语文、政治、美术、音乐老师们一起设计了“致敬最美逆行者”“致敬钟南山”“寻找身边的平凡英雄”专题研究活动,倡导学生们观察、思考:疫情当前,人们都在做什么?医护人员在做什么?科学家们在做什么?你和家人在做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引导学生们通过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唱一唱的形式,记录医护工作者、战疫一线英雄们的感人事迹,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敬意;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自己的感悟与决心。
四、进行跨学科德育资源的整合,扩大德育的时效性
资源,是跨学科德育的关键因素,也是推动课程教学形态转型的重要基础。跨学科德育资源一般有三类:人的资源、空间资源和时间资源。
跨学科德育设计不仅要考虑学科和师资资源,更要关注学生已有的情感、认知基础以及支持学生进行探究、体验的技能基础。比如在“认识新冠病毒,做好自我防护”的专题研讨活动中,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收看电视节目、请教家人等方式,了解现在正在发生的疫情,及时关注每天的疫情发展信息,学习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学生对“新冠病毒”的基本认知,已经掌握的网络搜索、信息收集、整理与制作PPT的能力等等,都是设计方案的预设因素。
跨学科德育凸显学生直接和间接学习的结合。因此,从社区到社会,有很多资源可以方便教师和学生们进行“现场学习”设计。通过“现场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对跨学科德育的主题有更浸润式的理解。
在时间资源的运用上,以《认识新冠病毒》为例,新冠病毒是当前全民关注的热点问题。惶恐之余,更需要清楚地认识和防治新冠,并且为有效降低新冠病毒影响做好学习和宣传。学生对新冠病毒问题既有相对丰富的感知,同时也存在诸多思维误区。开展这样一项跨学科德育项目,不仅能让学生明确新冠病毒的科学界定,了解新冠病毒的危害和防治方法,而且通过阅读与实践参与活动,能够及时将学习成果为生命健康教育做宣传,这无疑扩大了德育的时效性。所以,跨学科德育设计倡导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唯此,才能合力为学生的跨学科德育学习效果的最大化做出应有的支持和推动。
五、实现跨学科技术的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跨学科教学预设时,我们以备课组为单位,跨学科整合人力资源,由该学科任教教师、信息技术教师、美术教师等组成教学设计团队,进行集体备课。比如,学校通过语文备课组与美术备课组的联合教研,让美术教师把语文的某些教学内容可视化,让形象思维变成可视图形。让美术教师参与所有学科的联合教研,与其他学科教师一道布局思维导图,让思维导图能够简洁明了。让信息技术教师与历史学科教师一道备课,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他们用历史的眼光,辨析当下现象。历史学科引导学生从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进行思考。如何看待人类的发展历程就是与病毒和瘟疫疾病斗争的历程?在面对瘟疫的过程中封建社会的做法,资本主义的做法,我们的做法。着重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同时结合钟南山、李兰娟等榜样,进行英雄事迹教育。结合当下疫情发展实况,引导学生做一个像钟南山院士那样有学识,像一线医护人员那样有奉献的人,还要做一个有国之责任的人,更要好好珍惜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融合,让历史知识通过信息技术的处理变得可视化起来。
语文学科、生物学科以及信息技术老师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备课时预设的教学目标与学生反馈的疑难问题整合形成课堂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空间进行交流互学。教师们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开展深度学习,通过组内交流、班级交流、展示探究等环节,充分发挥课堂学习空间的作用。通过跨学科技术的融合,结合生物科普,科学认识病毒。生物学科结合疫情防疫和新型冠状病毒相关进展进行生物知识讲解。主要包括病毒的种类与特点,传染病及其预防,免疫与健康等内容,还从病毒的产生、传染途径、演变历程等方面整合学科知识进行讲授,让学生們科学地认识和对待病毒,增强学生的研究意识,树立学生的科学精神。还进一步普及预防传染病的有关知识,提高学生应对传染病的能力,学会自我保健,关注健康,关注疫情,为控制疫情贡献个人的力量。课后,教师们再把教学课件、微课等学习资源推送给学生,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查漏补缺或复习巩固。
这样的学科跨界整合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加强了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找到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以课程改革为引领的育人新形态固本强基,显现了新的活力。跨学科德育为学校扁平化管理落实提供了抓手,通过跨学科德育实践探索,它不仅成为教学常态,而且已经成为我校学科德育的新常态。我们相信,通过疫情防控这本现实生活的教科书,通过系列跨学科德育主题活动,学生们已经能够将自己的生活与自然、社会相连接,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观察、体悟、历练,学会如何与自己、与社会、与自然相处,学会在这次疫情大课中去收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