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部编版语文教材插图的特点和运用

2022-04-27李明尚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文本教材课文

李明尚

语文课程不仅包含工具性特征,更兼具人文性特点。就基础教育阶段而言,以熏陶或潜移默化等方式来展示语文课程魅力,促进语文素养形成,显得迫切而必要。《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根植教材,要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着眼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初中语文教材在选文编排时,常在课文中间插入图画,其内容与形态多样,在增添文本趣味性同时,也为语文实践提供了可视化等诸多便利。课文插图中蕴含丰富教学价值,值得我们在教学中认真总结,以深挖其中教学资源,凸显教材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启发与引导作用。本文以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为例,谈谈课文插图的特点和运用。

一、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插图的特点分析

(一)课文插图具有广泛性特征

在对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的整体梳理过程中(见下表1)我们发现:在初中三个年级6本教材当中,共计收录了141篇正式课文;在所有课文当中,总计有80篇课文在编排中配有插图,占据了所有141篇课文总数的57%以上,意味着初中阶段半数以上课文采取“图文混排”方式,体现插图在该阶段教材中的广泛性使用情况。这其中,七年级35篇课文配有插图,总计53幅插图随文呈现,插图课文占全部课文总数(46篇)比例高达76%。在初中所有80篇插图课文中,有的课文插图不止1幅,整个初中阶段共有142幅插图出现在不同体裁课文当中,充分体现插图在初中语文课文中的广泛性与普遍性特征。

(二)课文插图具有灵活性特点

部编初中语文中的课文插图除了具有广泛性特点,在内容上也兼具灵活性特征。根据其呈现方式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①人物类图。即以人物肖像或人物特写为内容的插图形式,常见于作者画像,人物特写等,如仅七年级上册教材的课文插图中就使用了朱自清、老舍、泰戈尔、冰心、鲁迅、海伦.凯勒、毛泽东、郑正铎、安徒生、康拉德.劳伦兹等名家名人肖像,透过作者画像拉近与学生距离,以增强学习亲切感,促进交流。②事物类图。此类插图常用以诠释教材文本所要表达的事物,以帮助学生随文理解。如七年级下册课文《阿长与<山海经>》中选用的“《增补绘像山海经广注》中的‘帝江’‘刑天’插图”,课文《短文两篇》中所选用的“赵孟頫书《陋室铭》”等;③景象类图。这类插图多出现在景物描写或古诗文等题材当中,以风景画卷,展示文本意境内涵,如八年级上册课文《与朱元思书》中选用的黄公望作品“《富春山居图(局部)》”插图,《苏州园林》选用的摄影作品“拙政园秋色”、《唐诗五首》中选用的董其昌作品“《山水图》局部”等。④故事类图。这类图多出现在小说、记叙文等文体当中,以图像展示课文中的局部情节,让学生在插图引领下增强文章的研读兴趣,提升文本的学习吸引力。如,八年级课文《社戏》中选用的漫画插图,生动再现了乘船看戏的场景;而课文《<庄子>二则》中《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篇则选用一幅庄子与惠子在濠河桥上指鱼辩论的插图,淡化了课文本体的晦涩,形象诠释文中内容,吸引学生主动探究。

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插图的运用策略

对于插图的概念,《辞海》的解释是指那些“插附在书本报刊当中”,对正文内容起到补充说明或体现艺术欣赏等作用的图形图示总和。对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插图,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有过形象的描述,他认为课文“插图绝不是可有可无无的装饰与点缀”,“好的插图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能起到“增强课文感染力,加深读者印象”等重要作用。纵观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其课文当中的插图广泛存在,课文插图形态灵巧多样,使得我们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不可无视它们存在,要在不断实践探究中总结其运用规律,发掘其教学价值。以下就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课文插图教学策略展开探究:

(一)以图致趣,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教学引导,对语文课程在学科认知、语言语感等方面建立起了初步基础,形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也构建起基本的学科自信。但初中阶段语文与小学相比,选文体量更大、学习难度更高、教学涉猎更广,这就要求该阶段学生在学习中要保持热忱,需要在内在动机促使下,在语文学习中投入更多参与,以此完成“小升初”角色蜕变,实现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目标。课文中的插图呈现教材文本相关内容,体现“图文互现”的内在教学逻辑,有助于学生摆脱对“语文即文字”“语文是枯燥乏味的文字教学”等刻板体验,通过生动有趣的图像感知,吸引学生在课堂上更加关注,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增强他们的探究欲,从而提高主动学习意识。

以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学为例。教材随文配有一张插图,描绘了花木兰身着戎装,手握长弓,眺望远方,与她身后的骏马共同组成一幅战场英姿图。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依据课文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等文字描述,在插图中找出木兰在市场上采购的物品,以此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增强主动探究精神。再如,以七年级上册课文《狼》教学为例。本课插图描绘的是一个男人手拿长刀,面向一头狼的情景。教学之前,教师可让学生先观察课文的插图,借助问题,诸如:图中描写的是什么场景?这个人为什么要拿刀面向狼?他和狼之间的斗爭,到底是谁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等导入课文教学,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生主动探究,自发主动地去探究课文文本内容,体现了插图的策略运用对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启发。

(二)以图助思,拓展语言思维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尚处于形象思维见长阶段,而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学则需要学生在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中得以锤炼,以适应现阶段语文教学要求。脑科学关于“左右脑分工理论”认为:人的大脑左右两半部分拥有不同功能,左脑负责语言、概念、符号等抽象思维内容,右半部分大脑则负责对感知、图形、视觉等形象思维方面信息处理。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插图,通过图形与文字之间紧密关联,将直观的图形与抽象的文本之间进行互动,帮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展开联想或进行假设,以刺激左脑逻辑抽象思维的积极参与,从而激发语言思维产生,提升语言理解与文体感悟力。

以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文《古代诗歌四首》中《次北固山下》教学为例。该诗的领句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其中的“平”“正”二字之妙,历来为众人称道。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诗句与课文插图相互比较阅读,来感受诗中意境,体会本诗用字精准。学生通过观察课文插图,以图中江景画面,想象到江面开阔无边壮观景象,借助岸边草木绿意盎然春景,自然领悟诗中春潮初涨,江水浩渺无垠之壮丽景象,进而增强了对诗句“潮平两岸阔”中“平”字内涵的深切感悟。透过图中江面开阔,江中船帆高耸而立画面,联想到春风和煦,日高风平,深切感悟诗中“风正一帆悬”中“正”字之妙。借助课文插图,通过图形信息传递,辅以个人联想与合理想象,让学生在品咂诗中炼字巧思与意境深妙中拓展了思维,提升了语言感悟能力。

(三)以图促识,增强文本理解

与文字相比,图画具有更为直接的信息传播效率。借助课文中的插图,可将晦涩的文本表述转化为直观可视的视觉符号,有助于学生在图形感知中获得文本关键信息或核心意义表达,从而促发高效率的语言感知环境营造,由此丰富了学生的语言信息获取途徑,增强了学生对课本文本内容的深度理解,进一步发展了语言理解能力,激发语文教学的深度学习与深层思考。

以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为例。本课课文插图是一幅叶圣陶先生日常工作图,图中的叶老一手紧握铅笔,一手轻扶案上,若有所思,老花眼镜静置于书案一旁。学生们在观看本课课文插图时,瞬间感受到叶老学不厌精、工作认真投入、慈祥亲和的人物性格特点,这张图片胜过千万语言,是图形素材给予读者的真实感受,结合课文图画,有助于学生对本课文本教学的深入理解与探知。再以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为例。课文插图共有两幅,其中一幅是以残破的中国圆明园为背景的雨果伏案书写画面,另一幅则是雨果低首沉思的个人肖像。学生在阅读本课插图过程中,能深刻感受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时所犯下的滔天大罪,真切领悟到作者雨果虽出生法国,却丝毫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在以控诉的方式揭示英法野蛮行径同时,体现了他对抗邪恶、无比正义与大无畏的英勇气概。

(四)以图育美,发展文化审美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高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借助于语文教材中课文插图的丰富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文化艺术熏陶与感染中增强对美的理解和认知,发展优秀品格,提升语文审美情趣和品味修养,是高效的途径。

以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中《登飞来峰》教学为例。课文插图选用著名书法家、教育家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启功在书法方面造诣颇高,在古文研究方面也独树一帜,本诗“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既是诗人王安石以诗抒臆、借诗言志的绝佳体现,也与启功在书法界的崇高地位与品格修为相得益彰,让学生在古诗诵读与书法作品鉴赏中,感受艺术精妙,在情操品行方面也得以默化熏陶。再以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老山界》 教学为例,本课插图是一幅简笔画,描绘了崇山峻岭之间,红军战士手举火把,排着长队,在陡峭的绝壁之间,不惧危险,翻越老山界的壮观景象。学生们在阅读本图时,不禁对英勇无畏的红军战士肃然起敬,对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的英雄们充满了感激,倍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内心自觉形成当下认真学习,长大后为国为民奉献个人价值的深切情怀,体现课文插图对学生道德情操培养的激励作用。

(五)以图促用,促进语言运用

听说读写等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是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因此,借助教材中课文插图教学资源,将教学设计与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结合起来,以此锤炼学生的读写能力,凸显课文插图对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价值,可作为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实践中,应重视课文插图对语言情境构设、语言想象空间拓展等方面的教学应用,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图像中丰富语用素材,高效组织语言运用教学。

以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文《阿长与<山海经>》教学为例。本课多处提及《山海经》这部作品,如果学生在课文学习之前,对《山海经》不做了解,很难深入理解课文意义。教师可在课文教学前,组织学生观看《山海经》作品,引导学生研讨作品内容,分享自己在阅读中感触最深故事,在提升学生口头表达、阅读能力同时,进一步增强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再以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论创造性思维》教学为例。本课采用了一幅四项图形选择题为插图,结合读者的选择,展开对创造性思维重要性的论证与探究。教学中,我们不妨先请学生对课文中的插图选项进行选择,并讲述自己的选择理由,然后结合课文内容,以“我看图中四个选项”为题,进行分组讨论。讨论过程中,学生可自由表达观点,对所要表达观点畅所欲言,最后,基于个人观点形成一篇不限字数、题目自拟的议论文章。此举,不仅有助深入理解课文主旨,锻炼口语表达,也在习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总之,课文插图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部编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插图广泛存在于初中各学段当中,并在图形内容上呈现灵活多变形态,对提升语文教材教学价值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实践中,可通过插画灵活生动特点,吸引学生注意,以激发学习兴趣、拓展语言思维、增强语言理解、提升文化审美、促进语言运用,从而全面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能力,丰富与健全语文核心素养形成。

猜你喜欢

文本教材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教材精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