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探析

2022-04-27谷敏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探究性支架探究

谷敏

“活动·探究”单元是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以新闻、演讲、诗歌和戏剧为主题,以“活动任务单”和“任务说明”为学习要求,在八、九年级每学期安排一次的训练。教学时教师需要以设计探究性活动和实践性活动为重点,而常见的探究性活动有统整式、比较式、讨论式、导图式等;具体教学中采用哪种类型,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设计,以确保探究性活动有价值、有成果,学生能够收获满满。

一、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探究性活动

在“活动·探究”单元教学中,阅读是“活动·探究”实施的起点,单元教学的落脚点在提升能力,这样设计活动就是教学的关键所在。设计探究性活动需要对相关“活动·探究”单元的任务目标进行分析,根据任务目标的不同要求再与常见的探究类型特点进行匹配,设计出能够切实解决探究问题的活动方案。

如八年级上册的“活动·探究”单元是新闻学习,梳理分析该单元的学习任务目标,主要应完成:认识新闻的基本特点,新闻作品导语的特点,新闻作品结构的特点,学习新闻采访的方法与步骤,新闻写作实践。这些任务目标需要借助教材提供的单元学习资源、材料开展探究活动,不同的任务目标及学习材料,适合探究的方法也不一样。认识新闻的基本特点,就需要在消息、特写、通讯等新闻作品中提取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总结。首先在真实性上,是所有新闻作品的前提和关键,无论是消息、特写、通讯,还是新闻评论,离开了真实性,新闻就失去了生命。其次,新闻的“六要素”的体现即“何时、何地、何人、何做、何故、何如”的表达也是基本要求。在不同新闻体裁中,“六要素”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时间要素上,消息和特写都十分讲求时效性,以现场直播为最佳;通讯和评论对时效性的要求比起消息就偏弱一些,通讯的深入采访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完成,评论通常需要视相关新闻事件传播与发酵的情形才做出适当的反应,自然也需要时间上的等待。在人物与事件要素上,消息只是快速客观地报道所发生的事,与事件有关的人物顺势出现在消息中;新闻特写是提取新闻事实中最吸引人的关键片段,集中突出新闻事实和主题;通讯则要求生动具体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主要人物;新闻评论是根据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人物,还有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观点和主张,阐述道理等,这些都适合开展统整式探究活动学习。新闻作品导语的特点、新闻作品结构的特点,需要从不同作品中提取相关信息进行比较,适合开展比较式探究活动学习。新闻采访的步骤往往是一个团队合作完成的,适合开展讨论式探究活动学习。写作消息需要列出消息的要素方面的内容,适合用导图式开展探究活动学习。

二、依据活动类型搭建活动支架

教师设计探究性活动时,还需要根据活动类型搭建适宜的学习支架,如统整式探究活动适宜表格式支架等,这样来帮助学生在开展探究性活动时能够找到抓手或路径,保证探究性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值得注意的是,学习支架的搭建针对性强,需要教师认真研读开展探究活动所运用材料的特点和学习任务目标,寻找二者之间的结合点进行支架设计与搭建,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支架对探究活动的帮助。

如八年级下册的“活动·探究”单元是学习演讲,其中在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这一任务目标中,比较适合的探究类型是导图式,编者安排承载这一任务学习的材料是《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一文。很显然,这一类探究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提供思维导图做学习支架比较合适,但思维导图的类型有很多,具体用哪一种还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文本内容,设计出贴合这一文本内容学习的思维导图,即观点与材料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图。教师以其中的一次重要抉择为例,左侧列出系列“观点”:扶植年轻人,安国奉献、甘为人梯,呼吁融入集体、实现价值;右侧给出支持这一“观点”的材料:引用比尔·盖茨、李素丽的话,列举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培植年轻人的事实,列举王安、苹果、雅虎、因特尔、比尔·盖茨的创业事实,形成了对这一抉择的论证。学生举一反三,选择其他自己认为很重要的抉择,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最后,综合多张思维导图,就能够很清楚地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三、结合学情特点确定具体探究点

真正的探究活动的设计,支架还属于面上的工作,必须具体到探究点的确定,才能从是否适合自己班級学生的学习角度来考虑设计是否成功,换言之,确定了探究活动的探究点才抓住了设计的关键所在。而探究点的设计,常常需要考虑班级学生的学情,如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思维特点等都是值得教师关注的重要因素。

如九年级上册的“活动·探究”单元是诗歌学习专题,相对于古诗词,现代诗因为具有不拘泥于格式和韵律、更加自由并适合表达真情实感等形式方面的特点,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文体,最突出的原因莫过于形式的自由灵活适合青春期学生的心理追求。有鉴于此,教师设计探究性活动时,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是将关注现代诗的形式结构上的表达作为一个探究点,组织学生在阅读、诵读本单元新诗尤其是《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诗中,注意体会诗句转行的特点。转行在现代诗中与断句往往结合在一起用,目的是营造出视觉上(或整齐或错落)的美感。《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诗中,转行的运用很突出也很特别,由三句组成的一节诗中无论是第一句还是第二句出现的转行,造成了整体上共四节诗的排列形式在趋于整齐中略有区别,这一点,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图示体现出来,就能够看出作者追求的是整齐中的错落美。二是探究生活中的点滴感悟以新诗表达出来的适宜形式。这一探究活动具有一定的开放意味,先要让喜欢新诗的学生向全班推荐自己喜欢的新诗(不限于课文中学习过的),说出推荐的理由;教师以《乡愁》为例,引导学生欣赏创作特色,组织学生探究《乡愁》创作中适宜自己运用的范式,找准一节诗中最关键诗句的构成,关注诗中一些有含义的词语在运用上的创新特点,再以“今天啊”开头仿写一节;最后,学生展示自己平时写得最惬意的短小新诗,并谈谈自己捕捉灵感、选择恰当形式的经过,启发其他同学捕捉生活中的感悟并选择适宜的新诗形式进行记录,互相交流。

四、因课制宜搭配探究活动类型

虽然说“活动·探究”单元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中只安排了四次,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探究性活动类型以统整式、比较式、讨论式、导图式居多,但这些活动类型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互相搭配运用,也可以配合其他类型的探究性活动(如分析式等)运用,使探究活动更深入,学习结果更明显。

如九年级下册的“活动·探究”单元是戏剧学习,其每一项任务目标的完成,对于学生来说更具有综合性要求,因而更需要教师在设计探究性活动时,结合所学内容巧妙搭配不同类型的探究性活动。在阅读剧本中,不可让学生像阅读其他文本一样一读而过,而需要针对阅读剧本中的具体内容分别提出阅读要求: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戏剧冲突适合统整式探究;品味人物语言,揣摩台词含义适合比较式探究;关注舞台说明,设想舞台表现适合讨论式探究;而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则适合分析式探究。在准备与排练中,也不是将拟演出的剧本拿过来直接就能够搬到舞台上,相反还需要做许多幕后的探究性活动:负责编导的人员,需要合作完成适合演出的细化的剧本,从作品主题、演员特质、演出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对原剧本做出适当的调整,这适合统整式探究;演员需要记背台词,揣摩表演时的动作、神态和语气等,还有不同角色之间的配戏等,这些适合讨论式探究;还有剧务方面的筹备,既要根据剧情设计、准备,又要根据条件(班级)做变通等,这些说明,多种类型的探究性活动,在“活动·探究”单元不同内容的学习中,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互相配合才能体现学习效果的。

总之,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活动·探究”单元学习中,对探究性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根据所学内容和学情进行精心设计,为学生学习提供最适宜的学习支架。

猜你喜欢

探究性支架探究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