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文化常识题解析及备考指导

2022-04-27李秋华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常识解析试题

李秋华

文化常识是近几年高考必考题,而且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在文言文阅读的第二题,内容涉及古人称谓、古代官职、天文历法、地理名胜、科举教育、宗法军事、法律宗教、风俗礼仪、饮食服饰、官室器用、音乐书法、文史典籍、目录辞书、语言文化等众多方面。高考命题时侧重于考查考生熟悉的古代文化常识,但因为高考古代文化常识题要依据文言文阅读材料来设题,因此难免有生僻、偏难的题目出现。

不少考生一看到文化常识试题中有生僻、偏难的题目,或者自己觉得生疏,马上就心慌意乱了。其实,文化常识题不难,原文语境有答案。只要我们多加记忆,勤于积累,熟练运用以下四种方法,就能够快速准确选择正确答案。

一、回顾联想法

试题考查的文化常识,大部分是以教材为依托的,解答时一定要仔细回想语文课本(尤其是文言课文的注释)和历史课本所学的知识和相关常识。同时还可以回忆自己读到的相关书中是怎样说的。回忆看过的电影,旅游参观时导游的相关讲解以及古代的风俗习惯等进行联想,从而做出相应的辅助的正误判断。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第11题

【试题错项表述】D项: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

【文本语境】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

【解析】D项前半句对“庶务”的解说准确,我们可以联想到词语“富庶”“繁庶”,“庶”就是“众多”的意思,根据文意也可推知,庶务不是专指朝堂急务,是指国家众多(各种)政务。亦指这些事务的经办人员。所以后半句“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理解不对。

2021届某校高三第二次大联考第11题

【试题错项表述】D项:妻子,现代是指男女结婚后,对女方的称谓。文中指妻子和儿子。

【文本语境】敬业与之奇、求仁、宾王轻骑遁江都,悉焚其图籍,携妻子奔润州,潜蒜山下,将入海逃高丽,抵海陵,阻风遗山江中,其将王那相斩之,几二十五首,传东都,皆夷其家,中宗反正,诏还勣官封属籍,葺完茔冢焉。

【解析】解答此题,只需认真回忆平时所学知识,“妻子”应指“妻子和儿女”。

二、语境辨析法

有些文化常识生疏,但既然出自这篇文章中,与文章的语境应该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把所给文化常识重新放到语境中,根据文章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断所给的解说是否符合语境,即是否前后文意贯通,与全文所讲的意思有无矛盾的地方,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Ⅱ卷第11题

【试题错项表述】C项:部曲,原指古代豪门大族和将领招募的私人军,文中是指部队的编制单位。

【文本语境】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秋八月,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解析】部曲的意思如下:1.古代军队编制单位;2.借指军队;3古代豪门大族的私人军队,带有人身依附性质;4.部属,部下。根据原文语境,把部曲解释为部队的编制单位,前后理解起来不通顺。文中的“部曲”应是第四个意思,部属、部下。“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的意思是祖逖率领自己的部属一百多人渡江。就本题而言,即使不知道“部曲”的意思,根据语境也能推断出C项。

2021年江苏扬州市期末考试卷第11题

【试题错项表述】D项: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文本语境】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

【解析】根据语境“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意思是:按规定陈登云应当提升为京官,却屡次被宫中扣住不下发,所以陈登云才“移疾归”的。很显然,该项前半句“移疾指官员上书稱病”的说法是可以的,但是后半句“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说法,就不符合文本语境了。根据文本,陈登云只是因为“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才上书称病要求退休的,由此可推知该选项表述有误。

三、词义推断法

试题中的文化常识词语可通过对构成词语的语素及其结构方式的分析,或联系相关成语,剖析语素内涵,解读词义,借此推断题目的正误。

2021年全国高考乙卷第11题

【试题错项表述】B项:抵极刑,抵刑即处刑,抵极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体示众的极端刑罚。

【文本语境】鄃令裴仁轨私役门夫,上怒,欲斩之。殿中侍御史长安李乾祐谏曰:“法者,陛下所与天下共也,非陛下所独有也。今仁轨坐轻罪而抵极刑,臣恐人无所措手足。”

【解析】“抵极刑”,极刑即死刑,抵意为达到,意即达到判处死刑的地步。没有尸体示众之意。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Ⅰ卷第11题

【试题错项表述】B项: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

【文本语境】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思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解析】殿试,顾名思义就是在金銮殿上考试,皇帝是肯定要见的,而实际上殿试就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又称廷试或者御试,是科举考试中等级最高的一次大考。殿试中的前三名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

四、选项表述推敲法

所谓选项表述推敲法,就是要努力从选项本身的表述中发现问题,找出答案。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各选项表述的正误,不能光依据平时对该词语的理解,更要依据是否合乎上下文语境的内容。

2021年全国高考甲卷第11题

【试题错项表述】C项:闰月,农历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

【文本语境】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

【解析】根据语文课本和历史课本的相关知识可知,“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错误,应为某月之后的那个月。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Ⅲ卷第11题

【试题错项表述】A项: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

【文本语境】时永嘉太守谢毅,赦后杀郡人周矫,矫从兄球诣州诉冤。扬州刺史殷浩遣从事收毅,付廷尉。彪之以球为狱主,身无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与州相反复。

【解析】同一个官职分管的职权范围要留心。根据语文课本和历史课本的相关知识可知,“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说法错误。太守不负责掌管军事和科举,太守的职责是“治民、进贤、决讼、检奸,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总之,高考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逐年扩大考查范围,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法,更要拓展知识面,注重积累。鉴于此,在今后的学习特别是高三复习备考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一线穿珠法

不计其数的古代文化常识就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如果有一根线将它们穿起来,就能使其系统化。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如记忆古代文化常识中的人物,可以以人物姓名为一条线,穿起人物的字、号、谥号、称谓以及与之相关的典籍。如白居易的称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被后人誉为“诗魔”和“诗王”,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新乐府运动的创作纲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歌”“行”均属于文体。白居易在杭州刺史任内,主持疏浚六口古井,修筑西湖白堤。

二、归类联想法

识记古代文化常识,要进行必要的归类联想,即由一点展开相似或相反的相关联想。如识记科举制度这方面的知识点时,可以联想到汉代实行察举征辟制,隋唐开始实行科举制,明朝正式将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再比如官职任免升降,擢、陟、升、拔、提、迁等词语表示升官;谪、黜、贬等词语表示降职;革、削、免、罢、废、夺等词语表示革职、罢职或停职;放、出等词语表示京官调任地方官。“乞骸骨”表示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像这样把各个相关的知识归类整理,方便记忆。

三、立足教材,紧扣教材

高考中对古代文学常识的考查大多与教材内容相关,很多考查点都能从语文教材所选课文中找到关联。对教材中涉及的文言文、古诗词课文及其注释,课文作者简介及其作品介绍等,需要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立足教材,紧扣教材,是我们做好复习备考的关键。如福建省厦门市2021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第11题A项:黜陟,指官吏的升降、罢免。文中的“黜陟之课”是指升降、罢免官吏的考核规章。很显然,本项是正确的。联系 “罢黜”一词,“黜”应指降职;结合《出师表》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一句,可知 “陟”应指升职。

四、加强针对性训练

古代文化常识不能只靠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理解與灵活运用。可制作小卡片,强化记忆;也可同学间互相出题,互相考查,提高解题能力等。另外,对于平时做过的古代文化常识题,尤其是那些做错的题,注意收集、整理、积累,这样高考备考就轻松多了。

总之,高考古代文化常识题既考查识记能力,又考查根据文本推断能力,所以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做好积累工作,有效把握复习方向,掌握答题技巧,这样才能提高解答古代文化常识题的正确率。

猜你喜欢

常识解析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靠不住的常识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睡梦解析仪
近视600度以上,这5条常识务必知道
电竞初解析
相机解析
回归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