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初中革命题材类课文教学
2022-04-27曹蕾
曹蕾
初中革命题材类课文包括革命英雄人物的作品和反映其生平事迹的作品,还有反映不同历史时期革命传统、革命精神的作品。这些课文对于培养学生的革命情怀、形成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时,需要避免因革命而唱高调,还要努力消除学生与文本的隔阂,通过确定具有鲜明价值导向的教学目标,创设还原历史的情境,引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体验情感,使学生深受革命传统、革命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一、确定具有鲜明价值导向的教学目标
革命题材类课文突出的特点体现在文本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说白了就是高举革命旗帜。这在和平年代的学生看来,幸福的生活使他们难以理解革命者曾经经历的一切。正因为如此,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革命精神的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为之牺牲、为之奋斗才得来的。但这样的认识不是简单地贴标签让学生记住“革命”这一词语,而需要借助不同类型的革命题材类课文的深入学习,挖掘文本中独特的价值取向,让学生从中感知、体会、领悟革命者的人格、品质、精神,并成为影响学生精神成长的积极因素。
如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表现抗美援朝战争的通讯,选取了三个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例子,既各自独立又珠联璧合,层层深入地展现了志愿军战士的性格、胸怀和品质,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行为和英雄思想,让“最可爱的人”成为影响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教学这样的革命题材类课文,教师既需要站在作者的立场上寻找创作原动力,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战士的英雄气概一直在激励着我。他们的英雄事迹是这样的伟大,这样的感人,把我完全感动了”,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抓住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的表现,或痛击侵略者,或救助朝鲜儿童,或期盼早日回国,从中挖掘最能影响学生价值观的革命传统、革命精神的教育因素。以此来确定课文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感受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学习志愿军的高尚品质,陶冶自己的情操。
二、创设还原真实革命历史的教学情境
革命题材类课文,因为时代的差异感,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对文本所描写的人物和所描述的社会常常有隔阂,主要是对人物的行为表现不理解,对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缺乏了解,加上传统教学习惯在看待革命英雄时总是那么高大、完美。有时即使借助教师给出的一些背景资料或人物简介,但多数时候呈现的都是抽象化、平面化的东西,学生阅读文本时,还是容易产生游离在文本之外的感觉。对此,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采取创设情境的方法,努力在还原历史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带来一种“触之也温,即之可亲”的效果。
如《纪念白求恩》是一篇革命题材类课文,作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课文号召我们学习的对象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战士。教学这样的课文,如果仅仅让学生搜集白求恩的事迹材料,学生所能呈现的多是简历式的介绍性资料,像极了一张年代久远的发黄的照片,几乎承担不了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的作用。对此,教师可借助还原策略,创设动态、立体的生活情境,让当年的白求恩来到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受到白求恩的所言所行,进而真正认识白求恩。有位教师给学生呈现了白求恩的一些信件:白求恩在信里谈到自己1938年的工作状况是“去年我共行军3165英里,其中有400英里是徒步穿行于山西、陕西和河北三省。我共做了762个手术,检查了1200名伤员……”还有在写给聂荣臻司令员的“永别信”中,强调“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够多做贡献”,谈及身后事的安排,言辞恳切,真挚动人。这些材料真实地体现白求恩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能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白求恩作为一名国际主义战士的崇高追求和内心世界。
三、开展引发个体情感体验的探究活动
革命题材类课文教学绕不开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但语文课堂上的革命思想教育切忌灌输口号似的内容,让学生滑行在文字表面,无法领悟革命题材类课文所蕴含的独特价值与高尚情操。因此,教師需要设计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根据文本特点,或感情朗读,或揣摩文字,或比较句式,让学生沉入文本,在字里行间与作者一起体验、产生共鸣,以此来传承与发扬革命传统。
如教学《最后一次讲演》,这篇课文是根据闻一多先生在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的即席演讲整理而成的,既是一篇唤起民众觉醒的号令,又是一篇爱国斗士的宣言。闻一多先生的演讲,感情强烈,经常借助肢体动作(捶击桌子)表达无比的愤怒;在发表这一演讲的当天下午,闻一多先生就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在这样的课文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演讲文本中的语言特点,设计感情朗读和尝试演讲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选择合适的声音表达,品味语言的冲击力、召唤力,体验演讲中所传递的爱恨情仇,共鸣于其中的浩然正气,感佩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直击反动势力的凛然正气。学生借助比一比、评一评等活动,探究闻一多先生在演讲现场的情感高峰体验,逐渐走进那一刻的闻一多心中。
总之,在初中革命题材类课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避免说教,让革命传统教育自然融入文本的语文要素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