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形绘神,鲜活人物
2022-04-27孟宪红
孟宪红
写人不能不写外貌。人物长相、身体、肤色、衣着、神态、姿势、风度都属于外貌描写范畴。在一篇文章中,可对外貌整体描写,也可局部描写;可由作者直接描写,也可由他人视角来描写;可单独描写,也可结合人物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可在文中某个章节集中描写,也可随作品情节发展逐步描写;可工笔描写,也可简笔勾勒。写好外貌可突出人物性格,更好地表情达意。因此我们作文要给予重视。下面以中学小说为例,谈谈外貌描写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一、紧扣个性,准确地描摹外貌
准确,就是描写的外貌符合人物年龄、身形、身份、职业、教养、习惯、经历、心境等诸多因素,这是基本要求。大众化的外貌难于取信读者,只有个性化的外貌才能给人真实感,让人印象深刻。我们要紧扣个性,抓住特征,既要能达到神似的境界,也要能准确地揭示人物心理,反映人物精神特质。
《蒲柳人家》中对何大学问的外貌描写就很准确。他每趟赶马车回来就立马逗孙子开心:他抱着孙子,用松针似的根根胡茬儿磨蹭脸蛋,逗得孙子哇哇乱叫,笑成一团。“松针”尖而硬,用来形容胡茬儿很准确,显示了何大学问的苍老,也说明他成天忙碌,无暇顾及理发,胡茬儿便成了逗孙取乐的工具,符合当时情境,表意丰富而准确。有一次赶马车回家,他愁眉苦脸,垂头丧气,眉头挽成鸡蛋大的疙瘩。对孙子的主动迎接,也毫无喜色。为何这般反常,原来是蒙疆军扣住他和掌柜,硬说是共产党,关押起来,没收了马匹,还险些丢了性命。相由心生,何大学问低落的情绪通过脸、头、眉的部位表现得惟妙惟肖。
《变色龙》中描写奥楚蔑洛夫的外貌就体现了个性。他的一件气派的军大衣勾画出耀武扬威的警官形象,军大衣的穿穿脱脱,准确、典型地揭示了沙皇走狗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丑态。在处理狗咬人事件时,赫留金举着血淋淋的手指,摆出法律依据要警官为他主持公道,他是什么反应呢?先用严厉的语气给予肯定,接着干咳一声,拧着眉头,表示要“好好教训”狗主人,为受害者索得赔偿金。这里人物神态和语言,活脱脱地描绘出一个装模作样、拿腔拿调的警官老爷形象。当最后确定是将军哥哥的狗时,他顿时满脸温情脉脉,眉开眼笑,人物趋炎附势的个性袒露无遗。
从上述描写看,作家写外貌都准确地扣住最能表现人物的特征,虽寥寥数语,但性格、神韵尽出。
二、着色点染,形象地描摹外貌
作家写人常用表色彩的词语描摹人物外貌,着色的位置可以是人的容貌,如头发、脸、眼睛、鼻子、颈脖,及人体其他外部地方:手、脚、腿、背、胸等;可以是衣着,如衣帽、鞋袜等。着色點染往往是画龙点睛,寥寥几笔见神采,显个性。着色可以多色搭配,也可单色点染。但不能随意涂抹,弄得花里胡哨,要注意色调与人物外貌和谐一致。
如《孔乙己》,写孔乙己脸色是“青白” 的,写胡子是“花白”的。前者说明孔乙己好逸恶劳,长期未经日晒风吹,且生活不佳,缺乏营养,所以脸色“青白”;后者说明他年事已高,且懒惰、邋遢,不事修饰。在酒店别人嘲笑他偷东西挨打,他争辩时的反应是脸上“涨红”,额上绽出条条“青筋”,这里写脸和筋的颜色表现出他的窘态,可见他内心感到十分羞耻。别人质疑他能否识字时,他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别人追问他为何连半个秀才也捞不着时,他显出颓唐,脸上变成“灰色”。颜色的变化,说明他心灵伤疤被戳痛时的尴尬和无可奈何的情态。文末写孔乙己打折腿来喝酒时,脸上是又“黑”又瘦,说明生活已经窘迫到难于维系生存的地步了。文章通过对人物外貌颜色的点染,形象地写出了人物的生活变化和心理反应。
三、动静结合,灵动地描摹外貌
人物外貌形态,常呈现为静态和动态,学生写人大多会写静态,其实,随着人物生活处境、心情的改变,常会出现动态变化。动静结合,能避免单调,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的形象特征,使表达更具灵动性、真实性。
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写菲利普在轮船上发现了卖牡蛎的弟弟于勒后,感觉很不安,瞪着眼看挤着买牡蛎的女儿女婿,脸色苍白,眼睛也跟寻常不一样。“瞪着眼”是静态描写,眼睛非同寻常,是动态反应。菲利普眼神的变化反映他见到于勒后的惊愕和震撼。为了确证是否是于勒,菲利普便与船长搭话,七弯八拐地打听清楚了这人就是于勒。于是难于承受失望的刺激,神色张皇,两眼呆直,嗓子变哑,语无伦次,结结巴巴。“呆直”又是静态写眼神,反映菲利普受到强烈刺激后神情已经麻木,处于失魂落魄的状态。在付牡蛎钱时,若瑟夫多给了叔叔于勒小费。母亲得知吓了一跳,骂他“疯了”,还絮絮叨叨骂着于勒。菲利普怕她没完没了地说下去,便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使“眼色”是动态描写,他怕女婿知道真相后,靠于勒寄回的“福音书”维系的女儿婚姻彻底泡汤。由此看来,在特殊环境下,神态的动静结合可以灵动地表达人物心理,也可以表情达意。
四、巧用修辞,生动地描摹外貌
为了更好地描写人物形态,表现人物风采和神韵,也可用一些修辞手法描写外貌,如比喻、夸张、摹状、对比等,以收到形象生动鲜明、表达熨帖自然的效果。
《蒲柳人家》中写何满子外貌就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用“葫芦”来形容头型,用“木梳背”形容剃的发型。这些比喻生动形象,写出了小孩子的可爱样貌。夏天顶着毒热太阳满地跑,只剩淡痕眉毛,鼻梁也裂了皮,全身像刚爬出烟囱那样脏。写眉毛、鼻子、皮肤、衣服,这是用了夸张修辞格,夸大了晒和脏的程度,生动地写出了孩子的顽皮、活泼。家里为了让他多读书,能识文断字,请了家教先生,先生古板的教育让他觉得枯燥乏味,闷闷不乐。读着书,听到树上鸟叫,就嘬嘴学,读书跑调;听到远处的纤歌声,就坐立不安,读书走神。这时先生眼睛尖得像锥子,立马伸出长杆烟袋,敲他光葫芦头,每敲一次就肿起枣子大的青包。用“锥子”形容眼睛,反映了先生目光敏锐,同时也写他的目光让孩子感觉像针刺般难受;用“枣子”形容青包的形态,突出先生体罚过于严厉。这两句用比喻兼夸张的修辞格,强化了描写的艺术效果。每次爷爷回来都要逗何满子开心,一次出外遇到变故,很忧愁,何满子不知情,很不满,对爷爷翻瞪白眼,噘着能挂油瓶的小嘴。对孩子嘴形的描写,这是夸张,形象地描写出了十分生气的样子,反映孩子的天真稚气。
《故乡》中少年闰土的手红活圆实,中年闰土的手粗笨开裂,像是“松树皮”。写前后两个时段的手是生活发生巨变的对比,写中年的手是生动的比喻,对手粗裂的状况作了强调,一双手见证了人物生活的磨难。过去被称为“豆腐西施”的杨二嫂,现在变成“凸颧骨,薄嘴唇”,两脚一张犹如“细脚伶仃的圆规”。这个比喻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艰难拮据的生活改变了人物面貌,一个惯于应酬、泼辣的下等小市民形象便跃然纸上。
《台阶》结尾这样写父亲外貌:他坐着门槛歇息,头颅埋入膝盖里,短发像刚收割过的庄稼茬,参差不齐,灰白而无生机。这里用比喻对头发形态和颜色进行了生动传神的描写,反映了父亲为筑新房的辛苦劳累,突出了父亲的衰老,也流露出“我”对父亲的疼爱和同情。
五、多法并举,立体地描摹外貌
写人只写外貌不免单调,若在写外貌的同时,辅之以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多法并举,多维描摹,人物会更具体形象,能创造出鲜明生动的立体画面。
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中有个坐席吃饭的场面写得很精彩,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就结合得很完美。刘姥姥的一句滑稽语言和鼓着腮帮、两眼直视的神态让众人发愣,之后大家开怀大笑。笑时各有精彩表现:湘云缺乏内敛,笑时的动作是喷出茶;黛玉弱不禁风,神态是笑岔了气,并伴有伏着桌子直“哎哟”的动作和语言;宝玉是贾母的宠儿,他笑得难以自抑,任性地滚在贾母怀里,贾母笑着搂住他“心肝儿”“宝贝儿”地叫;王夫人看出是凤姐的把戏,手指着凤姐笑而不言;薛姨妈笑时是口中茶喷到了探春裙子上;探春笑时是茶碗合到了迎春身上;惜春笑时拉着奶母不放,叫着要“揉揉肠子”。而丫鬟婆子们因为地位关系,她们的笑很节制,有的弯腰屈背地笑,有的蹲在外面地上笑,还有没有忘记自己职责的,忍着笑为姐妹换衣裳。这场笑,或豪爽,或矜持,或稚气,或娇情,或慈爱等等,人物神态、动作和语言融合在一起,惟妙惟肖,再现了当时热闹的场景,把贾府中人物不同的身份、地位、气质、性格和身体状况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在指导学生作文运用外貌描写时,还要告诫学生:一要典型。外貌要正确地揭示人物灵魂,要符合人物个性特征,要符合当时生活情境,要写出人物独特之处,不要千人一面。二要融入情感。外貌是客观的,但由于作者有喜怒哀乐爱恨欲等情感,不免要融入主观色彩,我们要把握准情感,注意用词分寸与褒贬色彩。三要详略得宜。描写要考虑详略,突出重点。四要注意顺序。无论是一次性的整体描寫,还是逐步展开分散描写,都要有合理的先后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