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渗透,情怀培养

2022-04-27苗西霞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情怀

苗西霞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行,初中化学教学也开始受到重视,尤其是传统文化教育得到重视以后,化学课堂也成为渗透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價值也开始得到凸显。新课程改革以后,国家越发重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学势在必行,实际上化学与传统文化早在我国古代文明中便存在密切关联,因此教师需要以此为切入点对学生的爱国情怀进行培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初中化学 爱国情怀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4.026

如今初中阶段的学生均出生于21世纪,也就是人们常说的“00后”,而大部分“00后”均为独生子女,父母长辈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这也导致他们未完全树立集体观念和国家观念。同时,现阶段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初中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却十分匮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精神也是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初中化学教材中包含许多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教师应通过渗透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培养,引导他们将自身的命运与国家系在一起,将推动祖国发展作为学习的动力,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一、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意义

学生的思想观念在迈入初中阶段后会逐渐趋于成熟,因此需要在这一阶段对学生的爱国情怀进行培养。化学从表面上来看会给人一种距离感,但其实化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与人们的生存息息相关的氧气,许多化学反应均是在有氧气的基础上发生的,像生活中经常看到的铁生锈、水果腐烂等均是化学反应的过程。但同时,对化学的利用不当也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危害,如“地沟油”“瘦肉精”“毒奶粉”等事件,甚至还有一些与法律背道而驰的人利用化学知识制作毒品。因此,初中化学教师需要从源头入手,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让他们意识到正确使用化学的重要性。

爱国主义教育能够使学生健康的成长和发展,初中化学教师需要将化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进而推动学生的发展。首先,初中化学教师应在教学中介绍我国古代的化学成就,以此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其次,应在化学教学中有效渗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最后,应在化学教学中为学生讲述我国科学家的伟大事迹,用科学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二、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策略

1.挖掘我国古代化学成就,培养学生民族自信

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应深入挖掘我国古代的化学成就及建设历史,将化学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心,进而使爱国主义教育取得理想的效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进而踧踖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在教学“金属材料”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教材中呈现的两张图片:东汉晚期的“马踏飞燕”以及后周时期的“沧州铁狮子”,它们均是我国古代冶金的重要成就。这时教师可以继续向学生介绍“司母戊大方鼎”,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用于商朝后期的王室祭祀;春秋晚期制成,至今依然无比锋锐的“越王勾践剑”,都可以体现出我国古时在冶金领域取得的成绩。讲到“炼钢炼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我国冶炼生铁技术的发展史进行了解,我国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期便开始锻铸铁,汉代时我国的炼钢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与西方各国相比提早了将近两千年。

在教学“走进化学世界”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古代的各种瓷器,还可以让学生对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进行了解,我国造纸术使人类文明挣脱了枷锁,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让学生对我国古时利用化学取得的成就进行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氧气”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平龙认》这本古代奇书,在此书中首次提到了对氧气的认识;在教学到“铁和硫酸铜的反应”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的“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进行了解,其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再介绍早在西汉时期,当时的人民便发现了铁可以从某些含铜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铜,我国是首个使用湿法冶金的国家。

在教学“人类的重要营养物质”的相关知识时,讲到糖类和油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古时人民发酵酿酒的视频,并向学生介绍夏商时期我国便掌握了发酵酿酒的方法。通过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对我国古代的化学成就进行了解,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优良精神有所体会,还可以让他们感受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以及对人类文明做出的伟大贡献,进而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被激发出来,有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2.介绍我国科学家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

现阶段的初中化学教材中提到了很多国外科学家,而对于我国科学家,大多数只是提及了名字,因此教师需要多向学生介绍我国科学家的优秀事迹,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基础,选择一些科学家的伟大事迹,重点对其化学科学研究精神及爱国精神进行讲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继而通过科学家自身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为推动国家的持续建设而做出努力。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化学工业的开拓者——侯德榜,即“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他自小便十分热爱祖国,且学习非常用功。侯德榜在“卢沟桥事变”时,日本人威胁其与他们进行合作,侯德榜果断拒绝,在美国留学八年后回归祖国建立了当时水平先进的永利碱厂,并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打破了美国想要垄断世界制碱业的计划。以此让学生了解侯德榜在推动国家发展上做出的伟大贡献,并以他的爱国精神为基础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探究精神,使学生以促进祖国发展为学习动力,积极投入到化学学习中,进而对学生的爱国情怀进行有效培养,使其将来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有效利用化学家的故事,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科学精神被激发出来,同时还可以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学习科学家身上的优良品质,了解我国的化学发展史,使学生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出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3.课堂引入化学插图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应有效整合并分析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与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利用各种直观的插图来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在保障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和爱国主义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化学,进而有效促进其将来的学习和发展。

例如,在教学“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相关知识时,讲到铁的冶炼,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古代人民冶铁的图片,并讲述我国钢铁冶炼的历史进程,使学生明确当今世界中我国的钢铁生产量名列前茅。以此让学生意识到化学的重要性,在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同时,对他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他们树立坚定的信念,为我国未来的持续发展而努力,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4.合理把握化学教学时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只有把握住教学的最佳时机并有效利用,才能有效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如《延禧攻略》是一部很火的古装剧,很多学生十分喜爱这部剧,经常议论剧中的剧情,化学教师便可以由此入手把握住最佳的教学时机,挖掘剧情中的化学知识,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如剧中有一个片段是嘉嫔为了害愉妃,将珍珠粉换成了贝壳粉,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对贝壳粉和珍珠粉的化学成分及结构特征进行探索,并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运用化学知识分辨贝壳粉和珍珠粉的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还有一个片段时魏璎珞将制造的冰鉴献给富察皇后解暑,古代没有冰箱,那么她是如何制造冰鉴的呢?以此来开展热效应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早在周朝时期,当时的人们便发现了冰吸热制冷的原理,并发明了冰鉴,不仅可以保存食品,还可以散发冷气,与现代冰箱的功能具有共同点。而当时冰的主要来源为藏冰,《左传·昭公四年》中记载,冬天时人们会将冰块藏在地窖中,夏天取出解暑,汉代时,朝廷每年都会在盛暑时期举办赐冰仪式,将藏冰赐予朝廷中的大臣解暑。而制冰技术则出现在唐朝末期,那时的人们在生产火药的过程中开采了许多硝石,他们发现硝石在水中溶化时会吸收热量,导致周围水的温度会降低至结冰,这时人们便掌握了制冰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聪慧。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对我国化学的发展史也有所了解,进而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5.引用古诗进行新课导入,开展爱家乡的教育

初中课堂的教学质量及学生在课堂上收获的成果,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内容,若教学内容不合适,那么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化学学科和语文学科,引用古诗进行新课导入,开展爱家乡教育,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如此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熟悉的诗句来激发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学习到化学知识,还可以感受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而实现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相关知识时,讲到“碳酸钙”,教师可以将学生从小便学过的《石灰吟》引入到课堂中,对学生开展爱家乡教育。首先,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写下这首诗,并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其次,让学生了解开发和利用家乡的石灰石、大理石等矿山资源为国家经济带来的效益和经济发展,激发他们的爱国意识,并引入新课向学生介绍“碳酸钙”是矿石的主要成分,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来;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碳酸钙的性质、作用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进行梳理和总结,让学生深入理解碳酸钙具有质地密、硬度大等特征,并进一步认识生石灰与水反应后会形成熟石灰,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熟石灰在接触二氧化碳后会形成碳酸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等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课堂氛围更加生动活跃,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和了解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6.挖掘化学中的环保教育,强化学生历史使命感

近些年,我国的化学技术进步非常快,对我国的多个领域都有积极的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化学的发展和应用会产生许多废弃物,环境会受到极大程度的危害,环境污染问题日渐加剧。因此,初中化学教师需要结合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社会中存在的环保问题为着手点,让学生对化学知识中涉及的环保元素内容进行学习。

在教学“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以及过年时的传统习俗进行讨论,在学生激烈讨论后,教师再进行总结,每组学生都提到了过年会放烟花,这时教师就可以提问“放烟花时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对人体有危害吗?”进而向学生介绍,燃放烟花会产生SO2、CO2等有害的化学物质,不仅会对自然环境带来危害,同时还会使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影响,其中二氧化碳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而全球变暖的现象便是二氧化碳过多导致的。挖掘化学中的环保教育,并以此为基础渗透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天人合一”中就提到人类要崇尚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由此可见,在我国古代的思想中就已经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将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与化学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文化,还可以让他们重视保护环境,进而主动思考自己作为一名接受祖国教育的初中生,可以为保护祖国的自然环境做些什么?对目前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又能提出哪些建议?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同时,为了强化传统文化的融入效果,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工厂中进行学习和参观,让学生学习教材中沒有的知识,并亲身感受祖国这些年的进步与发展。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工厂的周围废水、废气排放情况进行调查和了解,意识到这些有害物质对环境带来的污染;也可以让学生对日常生活进行仔细观察,比如有些人洗完手后没有拧紧水龙头、离开教室后不关灯等。以此让学生意识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

总之,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需要教师的长期坚持,应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学习情况,有意识、有计划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也调动起他们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自身的化学学习水平,将来为国家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李高峰《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爱国情怀培养微探》,《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年第21期。

[2] 于防震《论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考试周刊》2018年第74期。

[3] 何朝晖《初中化学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析》,《教师》2017年第19期。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情怀
章太炎诗中的忧国忧民情怀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没有情怀的司机不是好交警
少女情怀总是诗
黑白情怀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