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防病莫大意
2022-04-27霍寿喜
霍寿喜
暮春晴日的早晨,寒意明显,上班、上学的人们都会多穿一些衣服;而到中午回家路上,艳阳高照,热气扑面,气温常常达到或接近30摄氏度,人们在艳阳下或进家后脱掉外套,都是正常的举动。如果能及时加衣,对健康并无妨碍;但倘若过于贪凉,在室内不注意及时加衣,则就不能适应忽冷忽热的气象变化,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临床证明,暮春时节患感冒的人数并不因为气温的升高而减少。这当然与暮春多变的天气有关,但中午的“随便脱衣,不及时穿衣”也是主要的诱因。以北京为例,四月中旬的午后最高气温可达25摄氏度,而室内常常只有18摄氏度左右,如“脱衣后不注意穿衣”,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受寒感冒。具体脱衣后何时穿衣,可能每个人的体质和耐寒能力有所差异,时间长短也有所不同。最省心的办法是:遵守“春捂”法则,脱衣后几分钟内,若无强烈的热感,就应该及时加衣(等到凉意明显时穿衣就已经晚了);对于那些在路上就因热而脱衣的人来说,走进家门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手里的衣服穿上。
在气温经常发生骤变的暮春,哮喘的发病人数也明显增加。气温骤变对人体是一种刺激因素,可以影响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哮喘病患者(多半是儿童)对外界气温突变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就容易发病。有资料表明,当日平均气温在21摄氏度左右时,哮喘最容易发作。
空气湿度的变化对哮喘发病也有影响,湿度过高或过低对患者均不利,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5%左右。我国幅员辽阔,春季气候差异较大。但一般来说,南方地区暮春的湿度相对较大(雨日也较多),过高的湿度可影响人体体表水分的蒸发,为促进水分的排出,人体只能通过加快呼吸频率来代偿,结果加重了气道的阻力,容易诱发哮喘。而在我国北方地区,暮春时节湿度很低,雨水也较少(此时段最容易发生山林火灾)。过低的湿度可使呼吸道黏膜干燥,气道上皮细胞损伤,上皮表面的纖毛运动障碍,影响气道的排痰排异功能,也能加重病情。
暮春时节最容易感染的眼疾是红眼病,医学上称作“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其致病原分别是细菌和病毒。红眼病常在高温高湿的雨季发作、流行,很具高温高湿特征的江淮梅雨,自然是红眼病的温床。所以,暮春时段应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如游泳池、影剧院、网吧等)。要尽可能地不揉眼睛,尽可能地勤洗手,避免接触传染源。
暮春时节还要注意预防青光眼。青光眼是指眼内压异常升高,超过了眼睛所能忍受的最高限度,以致造成视神经损害及视野缺损,最终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一组疾病。研究表明,青光眼一般在冷锋通过的24小时内发作。所以,在暮春时节也要注意防范降温天气,青光眼患者尤其不能马虎大意。
暮春多风沙,要注意预防沙尘直接伤害眼睛。在吹沙天气下,人的眼睛与沙尘空气直接接触,最容易产生一些刺激症状和过敏反应。沙尘可直接引起眼睛疼痛、流泪,如不清除沙尘,或用手揉眼睛,均会引起细菌性或病毒性眼病。所以,在沙尘天气时应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最好能使用防尘、滤尘面罩,起码也要戴合适的眼镜,以保护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