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处处皆文章

2022-04-27向阳阚桂楠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诗意心灵文章

向阳 阚桂楠

《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贯穿其间,渗透其中的是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真正认识“学生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 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观点,着力培养学生的自立学习意识,自立学习能力以及自立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是语文教学过程称为学生會学习和建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作为语文重头戏的写作就是一个培养学生价值观与塑造学生个性的过程。在此我简单说一下自己关于写作教学构思的一些看法。

(一)写作目的:为心灵的歌唱

写作之前我们必须要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写作?即缘何而作?纵观古今中外的作家,不难发现我们的写作是为自己的心灵而歌唱。就如同鲁迅先生当年提出的写作为“心灵的歌哭”。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个体,于是心灵的特殊性不可避免。根据课程标准“中小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写作的能力”,并且这种能力要求是与生活相联系。

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一篇成功的文章必须闪耀着心灵的光辉。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每年作文题目总会在高考结束后成为学术界讨论的话题。每年高考考场总会涌现许多优秀作文。总览这些优秀作文,不难发现优秀的文章中都是为心灵歌唱,为自己的情感寻找归宿的。

(二)写作素材:生活的提升

写作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是写作的境界。我们都是生活的个体,也许我们为理想而生活,也许我们为奋斗而生活,但是共同的是我们都要生活。于是,生活就成为我们的写作素材。写作教学的途径,大写作教学观主张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延伸。要引导学生在自然生活、社会生活的各种场合来寻找写作素材,以一种开放的眼界来有针对性地书写生活。写作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学会生活,获得个人的特感受的过程,是个体通过生活的经验与文本接触产生共鸣然后产生思维碰撞的过程;因此,写作教学就是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实现学会思考,学会表达的过程。

(三)如何写作:用诗意的笔触描写生活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诗意地生活,但是通过写作我们可以用一种诗意的笔触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诗意的色彩。

所谓的写作教学是交流与分享的活动,师生之间是一种互动合作交流的关系,当然其中还需要老师的引导。教师要想使学生主动参与写作全过程,必须创设一种生活情景,为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的情景,这就需要一种大胆争鸣的民主氛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学生与老师放到完全平等的位置,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尝试把生活诗意地描述出来。即使这种生活有不如意,但是在诗意的笔触下会生发出一种诗意的色彩。

(四)指导写作:师生互动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以生活文本为凭借,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环境,让学生在其中感受与理解,完成学生教师主体经验与思考的对话。传统的习作指导仅仅只是教师在学生写作前对于选材立意、谋篇布局的点拨。这样的作文指导倘若过于晦涩抽象,学生便难以高效吸收。倘若过于具体,又会限制学生的思路,使得学生习作千篇一律,缺乏创新性。教师应先指导学生通过各个感官来进行观察、分析、比较,从而全面地体验生活的多姿多彩。另外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学生写作练习的有效保障,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生活,积累大量的习作素材,这样才会真正实现作文能力与创新思维意识的双重发展。

简单的写作过程是先体验生活,然后在某个话题的触动下调动原有的生活素材,然后开始构思写作的技巧,即我们平日所熟悉的写作方法、表达方法之类。

化用前辈的一句话:世上本没有文章,只是我们去写了,也便有了作品。一个高水平的作家不是思考出来的,不是等来的,而是在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写作尝试中锻造出来的。相信自己的生活,相信生活会有诗意,只是我们还没有诗意的眼睛,拿起手中的笔,把心中最纯最美最真的感觉写下来吧,之后,你会发现生活处处是文章,处处文章都是美。因为稚子般真纯的心灵最美。

猜你喜欢

诗意心灵文章
诗意地栖居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邂逅周庄,诗意盎然
冬日浪漫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唤醒心灵
心灵小语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