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悲惨世界》的探究型阅读

2022-04-27王娟娟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4期
关键词:滑铁卢

王娟娟

内容摘要:《悲惨世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雨果先生对“人道主义救赎”思想理解的不够具体深刻,尤其困惑于滑铁卢战役、小比克布斯修道院、不同环境下的越狱、形象悬殊的米里哀主教和吉诺曼先生的大篇幅叙述。为深入探究小说主题,老师引导学生比较历史与小说中的滑铁卢,将越狱的电影镜头融入小说情节,设计关于修女生活是否幸福的辩论赛,开展朗读者活动……以鲜活的情境代入法激活学生深层阅读的兴趣。事实证明,整本书阅读中的情境式阅读与交流,能让学生主动探究小说的思想主旨与艺术价值。

关键词:探究型阅读 巧设情境 滑铁卢

如果要学生谈谈《悲惨世界》印象深刻的内容,很多学生甚至没读完全书就能针对冉阿让、芳汀、珂赛特、马吕斯、沙威等主要人物侃侃而谈。可是《悲惨世界》整本书阅读仅停留在主要内容的理解上,这对解读雨果先生厚重的“人道主义救赎”思想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鼓励学生在抓住主要人物囫囵吞枣的读完全书的前提下,再和老师一起回读名著,尤其要引导学生回读那些看似游离于故事主线之外的内容,比如拿破仑的滑铁卢之战、小比克布斯修道院里的修女、巴黎无名的野孩、冉阿让和德纳第的越狱等等。这些都是《悲惨世界》的“硬骨头”,如何啃下并深深的痴迷留恋于这些硬骨头,从而更真切的感受雨果的伟大,确实令人大伤脑筋。在回读《悲惨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尝试了以情境代入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收获整本书阅读的“花样年华”。

一.发现学生感兴趣的硬骨头,交流中迸发探究型阅读的灵感

回读的过程中,我们都是提前一周约定回读的章节和交流汇报的时间,这样学生既有读书的紧迫感,也有读书交流的基本准备,还能在阅读小组内形成小规模的认识。每三周回读一部,课下的回读包括以组为单位的经典重温、朗读者、发现与困惑。课堂的回读主要以老师设计的问题和小组集中提出的问题为中心进行交流碰撞表达。课堂回读交流的题目如下:

第一部:

1.本书的主角是冉阿让,为什么要先大篇幅的写米里哀主教,尤其写了米里哀主教之前的浪荡公子生活?

2.如何认识米里哀主教与国民公会代表的谈话?

3.芳汀的美带有悲剧性,如何评价芳汀的一生?

4.芳汀爱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把孩子带到自己的身边?

5.冉阿让不去法庭可以给身边人更多的帮助和福利,那他为什么自首?

第二部:

1.雨果在《悲惨世界》中为什么详写滑铁卢战役?

2.雨果说,本书是一个剧本,它的主角是无极,人类只是一个配角。综合小说人物和情节表达你的理解。

3.救出珂赛特费尽周折,如果你是冉阿让你会怎么做?分析此时的冉阿让。

4.雨果说“什么也不信的人是不幸福的”,那么你怎么理解那些修女们?

5.德纳第夫妇为什么变得那么卑劣?

6.书的题目是《悲惨世界》,而珂赛特的结局却很幸福,对此你怎么理解?

第三部:

1.为什么第三部一开始要从“流浪儿”开始写起?

2.ABC团队有哪些人?他们各有什么性格特点?因为什么而走到一起?

3.马吕斯的成长经历有何值得关注之处?

4.这一部的最后为什么要大篇幅描写黑帮?他们有什么样的特点?体现了社会怎么样的侧面?

5.在绑架风波中,当马吕斯认出眼前穷凶极恶的德纳第就是父亲要求他报恩的那个人,他会不会因此帮助德纳第?

第四部:

1.马吕斯为什么能成为街垒战中的灵魂人物?

2.巴黎野孩小伽弗洛什是德纳第的儿子,为什么那么善良乐观勇敢?他在街垒战中的作用是什么?

3.如何理解马吕斯明明知道自己不能回报爱潘妮的爱恋却还要利用爱潘妮?

4.為什么要写德纳第的越狱?

5.写巴黎黑话的意义有哪些?

6.顽固的吉诺曼为什么最后主动照顾起受伤的马吕斯?

第五部:

1.冉阿让为什么要去救马吕斯?

2.你如何看待冉阿让放过了沙威这个情节?你认为这一情节真实可信吗?

3.沙威为什么要自杀?

4.德纳第最终得到了一笔钱而去美洲贩卖黑奴了,你怎么评价这个结局?请结合小说谈谈自己的理解。

每一部的问题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组内讨论后选择最有表达优势的题目课堂快速交流,然后在交流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读书报告文字稿,周末提交。通过观察分析课堂上的交流表达和周末的读书报告,发现并提炼学生对名著内容、主题理解不精准的问题,学生很感兴趣想写却写不出深度的问题,汇总后如下:

1.为什么要写拿破仑的滑铁卢战役?

2.小比克布斯修道院在本书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3.为什么善良正直远离德纳第的小伽弗洛什的结局是死亡?

4.顽固的与马吕斯决裂的吉诺曼为什么变成了温情的老头?

找到了这几个有味道的硬骨头,如何点燃学生深入探究的乐趣,进而理解雨果悲天悯人的思想?

二.巧设情境,暗度陈仓,渐得书卷之美

因为是有味道的硬骨头,正确深入解读才能接近雨果寸管之下的磅礴与伟大,迷恋上雨果的宽广与悲悯!接下来的就是老师做编导,搭建舞台,设计一场师生共读共成长的心灵盛宴。

1.历史与小说互为印证,领悟滑铁卢战役的精髓。

学生们尤其是男生,大都了解历史上的滑铁卢战役,教科书或者纪实文学中的滑铁卢与雨果笔下的滑铁卢有哪些不一样?滑铁卢战役中最永恒最动人的是什么?雨果为什么要写无常中的羽林军?通过学生的思考、批注、探讨与展示,小组内很快梳理出了历史与文学的不同:历史强调的是法军与反法联盟军力量的悬殊、拿破仑与威灵顿的指挥能力对比、战局的变化与逆转……历史是客观而理性的;雨果在宏阔的拿破仑统战的大背景下,特别突出的是无边的暗夜、如瀑的暴雨、哑声的大炮、鬼迷心窍的引英雄入歧途的向导、意料不到的令壮士扼腕的鸿沟、傲立战场视死如归的羽林军……文学是激越而悲壮,浓烈而嘹亮的。雨果的滑铁卢战役不仅还原了历史的真实,也升华了滑铁卢战役的高歌猛进、永远胜利的世界影响!仿佛失败是无常而有定的,无关拿破仑无关羽林军,甚至只有拿破仑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孤岛,才有了法兰西民族精神的真正崛起。失败的滑铁卢实际是一篇序幕,拉开了拿破仑孤胆对峙黑暗的“皇帝的鬼影”在世界奔跑并被追随的序幕,拉开了战争的蛀虫德纳第与战争的英雄康布罗纳之间人性对峙的序幕,拉开了战后更大的战场上饥饿、贫困、潦倒带来重重悲惨的序幕、拉开了马吕斯等年轻人与所谓理想王国的碰撞决裂的序幕……当学生心潮澎湃、畅所欲言时,阅读才有了“花褪残红青杏小”的恬美真诚!

打开相对熟悉的战争历史,也就交给了学生读懂雨果笔下滑铁卢战役的金钥匙。

2.电影镜头与小说情节相交叠,读懂“自我救赎”的人道精神。

回读过程中对“反复描写越狱”这部分内容,大部分同学都不明白的是“与法与理都不相容的越狱行为”与雨果的“人道主义救赎”有什么关系?为了更立体的感受越狱的主题内涵,我们师生一起剪辑了《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一些镜头,包括银行家安迪被冤入狱、囚徒永不瞑目的惨死、狱中权钱色的黑暗勾当、安迪雷雨夜的越狱逃跑,特别突出的就是安迪雷雨夜超越生命极限的逃跑。看到这些镜头,学生自然联想到了冉阿让因为越狱被加长刑期到19年、冉阿让在狂风暴雨中挣破镣铐爬上船桅救人的同时纵身跃入大海、冉阿让被钉进棺材逃出修道院、风雨之夜德纳第惊险的越狱等情节。电影镜头其实很多来自于《悲惨世界》小说情节,安迪的被冤与冉阿让的重判、安迪身心上的折磨与冉阿让遭受的无尽的不公平的苦役,等等情节借助电影镜头更立体更有高度的重现在读者眼前。静默与思考之后,我们可喜的发现,电影镜头已经激活了学生对小说情节的思考,他们借助镜头以更形象直观的方式去关注这些越狱行为,理解越狱带给世人灵魂的震撼、觉醒。有的学生在批注中写道,“人性不仅仅是真善美,更是抗争时的勇敢和智慧。”有的小组在课堂交流,“越是充满不公平的环境,法律越成为伪善的帮凶,冉阿让与这样的法律抗争,安迪亦如此,只有让更多的冉阿让更多的安迪出现,雨果的救赎理想才能实现。”“越是黑暗,越要向往并追逐光明;越是希望微茫,越要向着希望全力以赴,这是更具力量的人性之光!”“邪恶的德纳第只有在越狱的时候才有了作為‘人’的本真的形象!从此,他的恶悄悄隐退。”

阅读是开启心智的旅程,我们感谢雨果奉献给我们力透纸背的著作,我们也要以跨媒体阅读的方式启引学生曲径通幽,找到滋养灵魂的甘泉,让思想成长为参天之势。

3.一场辩论,拨开层层迷雾。

回读的过程中,关于小比克布斯修道院里的修女的生活修女的精神,很多同学都是赞赏甚至是崇拜的,认为小比克布斯修道院是宗教善佑人类的最崇高最圣洁的所在,生活在其中修女们是幸福的。那么雨果的《悲惨世界》为什么要写这么幸福的所在和幸福的女人?

为了引导学生再回读并理解小比克布斯修道院在小说中出现的用意,我设计了一场针对雨果为什么要写与情节没有紧密关联的修道院修女生活的辩论赛,正方立场是“小比克布斯修院里的修女生活幸福大于悲惨”,反方的立场是“小比克布斯修院里的修女生活悲惨大于幸福”,要求课堂上进行陈词、自由辩论、总结陈词三个环节,双方辩论的基本点不能脱离“修女的生活”,可以引经据典。辩论过程中双方对修院里修女的生活细节、精神面貌、人生归宿、社会影响、宗教本质等等平时没有想到没有思考的问题都进行激烈、高亢、广泛、多层面的交锋,唇枪舌剑,各不相让。“修女们以自己肉体的苦痛来替世人向上帝赎罪,精神的高尚必将带来身心的幸福感觉”,“修女们住在与世隔绝的修院里,远离世间的险恶污浊,她们内心的纯洁必会让自己得到真正的幸福”,“一周一次的静修仪式,24小时绝食跪立,这不是救赎这是自残”,“一年到头都穿着黑色的袍子,不洗漱、不见外人,身上长满虱子,这样的有肉无灵到底是宗教的附庸还是宗教本身的恶毒”……

当正方的声音慢慢弱下来,老师必须要“敲黑板”:“生命的可贵在于生命有对真善美的天然追求,修女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表现在哪里?”“当她们压抑并毁掉自己的天性而漠然苦修,她们带给世间的又是什么?”“当一种制度是以摧毁生命的本真为核心,这种制度就是不合理不公平的!”“米里哀主教特立独行的悲悯世间与自己平等的生灵,本身是与当时王朝需要的宗教制度相悖相离的。”“无形当中控制着小比克布斯修道院里的修女们的所谓的宗教信仰,只是想让人失去灵魂成为世间被人操纵的皮囊的工具,失去对人基本的悲悯的宗教不能称之为宗教。”此时,无须多言,学生们对修女的认识豁然开朗,也就理解了雨果视界下的救赎包括修院里的修女,雨果的救赎遍布人间每一个角落,雨果的伟大与透彻令人叹为观止。

一场辩论,一树花开,真可谓是真理愈辩愈明,主题愈辩愈隽永。

4.携手朗读者,我的阅读我做主

整本书阅读的核心点还是如何引导学生“读进去,读出来”。回读过程中出现的疑问困惑,究其根本,还是大源于学生精力与兴趣投入不充足,从而导致“读”的层次不高的事实。因此设计独具风格的阅读方式,启引学生回归名著,更深透的读、析细节,是非常必要的。

基于《悲惨世界》曲笔之下思想厚重这一突出特点,我设计了以“追逐光成为光“为大主题的班级朗读者活动,借此引导学生围绕重读中的问题进行交流与争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班级朗读的内容,并合作设计朗读者的演讲,演讲中要与全班同学就朗读的内容进行互动交流甚至争鸣,最终形成有独到见解的文学评论。这个阅读活动带来了我们意想不到的良好的阅读效果。

首先,放手学生去选择、组合朗读者的内容本身带来了阅读的惊喜。比如就作品中的老贵族的理解,学生能够将宽厚仁慈的米里哀主教与马吕斯顽固的外祖父吉诺曼先生这两个跨度很大的形象联系起来:都经历过富人贵族阶层腐败、奢靡的生活;都清醒的认识到职位继承制使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社会贫富差距更大的社会事实;都在自己曾经迷恋的声色犬马中看到所谓贵族们自私、虚伪、懦弱等丑恶的一面;目睹了血淋淋的社会革命对每一个生命的折射与引领,也慢慢理解了“进步的暴力便叫革命。暴力过去以后,人们就认识到这一点:人类收到了呵斥,但是前进了”这一深具雷霆之势的社会思想。

其次,围绕人物的演讲带来了富有文学味道的争鸣。朗读者对所选人物的解读,与大部分同学的阅读感悟是大相径庭的。大部分学生认为作为人道主义灵魂人物的米里哀主教,与作为旧阶层专制思想代表的狭隘浅陋冷漠的吉诺曼先生,完全是对立式的,米里哀主教是正面人物,吉诺曼先生是反面人物,二者以巧妙的对比艺术传达雨果先生救赎的主题。朗读者小组与其他同学的思想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在这样你来我往的互动式争鸣中,朗读者小组学生还举用了托尔斯泰的名著《复活》中的主人公聂赫留朵夫这个例子,以强大的思辨性让师生领悟《悲惨世界》蕴含的更高的思想境界——雨果的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已经突破了人道主义的框架,对于斗争必要性的认识已经超越了对仁爱的宣扬,让读者认识到不仅正直、正义、亲情对于身处迷途遭遇艰难的人具有救赎作用,激烈的革命对于腐朽没落的人更具有拯救作用。也就是说,对人对世界最大的救赎是以代表先进思想的革命去推翻旧的法律、旧的制度、旧的统治,使所有人获得公平、尊严、正义、自由,这样才能拯救所有受苦的悲惨的人。而这一点在光辉人物米里哀主教、灰暗人物吉诺曼先生的身上,都充分的展现出来。

最终,一场别开生面的班级朗读者活动,打开了阅读《悲惨世界》的新层面,也为大家阅读整本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高度。 这次活动也告诉我们,名著的思想是无限深厚的,站在整部书的高度,设计新的阅读方式,提供一个思维的支点,学生的阅读收获就如雨后春笋,节节生辉。

整本书阅读教学是新教材的一大亮点,有挑战亦带来阅读新机遇,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教学格局。正视整本书阅读中的难点,巧设情境,打通学生的阅读障碍,我们还可以尝试“粉墨登场”的校园剧展演,在演绎中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比如编写关于“巴黎野孩”的剧本,演绎小加弗洛什收留弱小孤儿、参加街垒战等情节,学生自然能体会到于社会底层挣扎的孩子反而有更温暖更善良更治愈的力量。

《悲惨世界》的整本书阅读,助力每一个学生身心成长。当我们走近学生,以学生的困惑为抓手,创设探究型阅读的情境,激发阅读探究的兴趣,会让求知的心灵如花般绽放,让求知的少年因整本书阅读而拥有“花样年华”!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滑铁卢
“滑铁卢”后无胜仗
聚焦S5销量却陷“滑铁卢”海马汽车遭遇资本冷遇
现金贷“滑铁卢”之后
小米的“滑铁卢”
这是不是一次国产史诗电影的“滑铁卢”?
电子书订阅模式遭遇“滑铁卢”
卢布“滑铁卢”究竟谁之殇
美国中期选举:民主党遭遇“滑铁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