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2022-04-27甘维英
甘维英
【摘要】如今素质教育的内容越来越完善,这使得小学教育必须探究新型的教育模式,才能顺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当中,教师积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并在使用过程中获取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能够让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本文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对“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概述、意義和策略方面展开粗浅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
在我国,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小学数学的教育目的不再是简单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而是需要教师在让学生数学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能让综合素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无数教学实践表明,小学数学教师选择何种教学模式,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模式,值得小学数学教师尝试运用该模式来开展教学。
一、“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概述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近些年比较热门的话题,其主要是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搭建知识结构。但自主学习并不是说班上学生各学各的,而是要让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得到充分调动,促使班级每个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到数学探究中,并在课堂中进一步增强合作交流。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懂得自己主动学习求知的核心,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来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学生自主对学习策略进行设计的活动。
二、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当中学会合作,让学生懂得一些与他人交往的技巧,从而让学生之间交往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2.有利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过去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单独讲解,学生在台下被动接受知识,这不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也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较为淡漠。但在教学中采取新型模式,就能够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在课堂中更多的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可以得到充分体现,这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的定义是学生在学习当中逐渐形成的数学应用、交流能力等,这些能力可以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更好的适应。小学数学教师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不但要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使得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三、教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策略
1.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数学教师在课堂中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需要让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彰显。因此,教师需要主动摒弃过去落后的“灌输式”课堂教育,在课堂中,采取新型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能够适当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梳理与总结,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重点与难点的内容。同时数学教师指导学生归纳与整理众多的数学信息知识,让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有深入的理解,有助于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当学生出现错误的学习方法时,教师需要及时纠正,避免学生一直用错误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此外,教师需要注意,在课堂中需要给学生预留足够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自主思考,以此让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使得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举例,在讲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这一课,数学教师首先让学生思考以前学习过的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与正方形等图形的定义和特征;然后向学生出示一个圆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圆有什么特征,学生思考过后可以有自己的判断想法,教师再结合学生想法来进行教学。教师让学生先进行自主思考,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有初步认识,且有利于后续掌握更深层次的知识。
2.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在课堂中,首先可以合理的组建学习小组,可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使得小组内可以更好的进行合作学习,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在组内合作中获得自信,学习差的学生可以在互相帮助中取得学习进步。教师给每个小组学生设计明确的学习任务,向学生详细说明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法、评价标准等,使得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有明确的目标,鼓励小组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避免小组进行盲目性学习。最后教师能够对各个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科学评价,教师在评价之前应当听取其他小组对该小组的见解与评价,然后教师再综合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组评价来给予最终评价,并对取得进步的小组学生给予适当奖励,使得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中取得成就感。举例,在进行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变换 》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让小组学生互相讨论,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以此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当中懂得平移、旋转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让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有效发展。
3.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
数学教师应当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有真切的智慧感悟。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创设开放化、活动化的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使得学生可以在情境中进行摸索和自主探究,从而对知识进行再次发现与创造。教师在课堂中给予学生足够多的机会来进行知识探究,让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实践,以此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举例,在教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应用》单元的有关知识点时,教师不妨向学生创设走进银行的情境,提问学生“如果陈杰存入银行 1000 元钱,银行的年利率是 0.65% ,他存一年有多少利息?二年呢?五年呢?”,教师指导学生一步一步进行自主运算。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可以被吸引到课堂学习中,也让学生在自主运算当中学会探究,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稳步提升。
总之,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对我国的教育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采取科学的教学模式,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采取“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思考时间,组建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创设情境,以此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显著增强,使学生能够懂得合作探究学习,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罗宏伟.小学数学自主互助与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J].学周刊,2021(23):2.
[2]邱玲侠.自主学习课堂翻转—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数理化解决研究,2020(14):38-39.
[3]史恩德.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互助,合作探究”模式应用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