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轻简高效生产技术(四)露地结球甘蓝优质轻简高效生产技术规程

2022-04-26张兆辉田守波郭凤领朱凤娟陈春宏

中国蔬菜 2022年4期
关键词:垄面结球甘蓝

张兆辉 邰 翔 田守波 郭凤领 朱凤娟 陈春宏*

(1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庄行综合试验站,上海市设施园艺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405;2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设施园艺研究所,上海 201403;3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64)

针对我国露地结球甘蓝生产用工量大、生产效率低、农机与农艺融合程度低等问题,总结了优质轻简高效生产技术,包括集约化育苗,机械化耕整地、起垄、移栽、水肥管理、辅助采收等,并针对耕整地质量差、起垄不规范、移栽不标准等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结球甘蓝简称甘蓝,又被称作洋白菜、圆白菜、包菜、包心菜、莲花白、卷心菜等,在我国各地普遍栽培。据统计,我国结球甘蓝年种植面积约90 万hm2(杨丽梅 等,2020),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长江中下游(湖北、江苏、湖南等)、西北(陕西、山西、宁夏、甘肃等)、华北(河北、河南、山东等)、华南(福建等)地区(赵景文 等,2019;杨丽梅 等,2020)。近年来,随着结球甘蓝产业的高速发展,用工难、用工贵已成为制约该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生产中存在的用工量大、生产效率偏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亟需通过轻简化、机械化的手段来解决(管春松 等,2019)。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以“优质、轻简、高效”为目标,总结出露地结球甘蓝优质轻简高效生产技术规程,通过农机设备与农艺技术的相互融合,以期为露地结球甘蓝轻简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1 品种选择

根据我国南北方的气候差异,选择适宜当地气候特点、消费需求和茬口要求的优质、抗病、抗逆、丰产、耐贮运、商品性好的品种,以满足结球甘蓝周年栽培、周年供应和产品类型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可选用露地结球甘蓝的主推品种及我国自主选育的抗病、耐抽薹、耐裂球、耐热、耐寒、品质优良的甘蓝新品种(图1),如中甘628、中甘828、中甘56、中甘1305、京甘4 号、京甘5 号、西园秋丰、西园冬秀、春秋婷美、苏甘65、争春、沪甘158、丽丽、旺旺、美貌、绿宝石、奥奇娜等(杨丽梅 等,2021;尚庆茂,2022a)。

图1 不同品种和类型甘蓝

2 茬口安排

不同露地甘蓝主产区,由于地域、市场、气候等因素的差异,其茬口安排呈现区域化的趋势。例如:①长江中下游地区。秋茬于7 月底至8 月初育苗,8 月底至9 月初移栽;越冬茬于8 月底至9月初育苗,9 月底至10 月初移栽;春茬于12 月中旬至翌年1 月初育苗,1 月底至2 月初移栽。② 云贵地区。越夏茬于5 月底至6 月初育苗,6 月底至7 月初移栽;越冬茬于9 月初育苗,10 月中旬移栽。③甘肃等西北高原。春夏茬于3 月初至3 月中旬育苗,4 月初至4 月中旬移栽;夏秋茬于6 月底至7 月初育苗,7 月下旬至7 月中旬移栽。④ 河南、河北等华北地区。秋茬于6 月底至7 月初育苗,7月底至8 月初移栽;春茬于1 月中下旬育苗,3 月初至3 月上旬移栽。

3 地块选择

选择地势较高、土壤疏松、肥力中上等、排水通畅、利于农机具进出作业的田块,并配备水肥一体化设备,前茬作物以非十字花科蔬菜或水稻、玉米、大豆等为宜。

4 播种及育苗

4.1 穴盘选择 生产中多选用128 孔或105 孔的PS 吹塑硬质穴盘,规格为长54 cm、宽28 cm、高4.0 cm。另外,选用洋马全自动移栽机进行移栽时,则需选用与之配套的128 孔专用标准化可蜷曲育苗穴盘,规格为长58 cm、宽30 cm、高4.5 cm,以满足后续全自动移栽的需要。穴盘使用前应进行淋洗或消毒处理(尚庆茂,2022b)。

4.2 育苗设施及消毒 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育苗条件、育苗茬口等,选用玻璃温室、日光温室、连栋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进行育苗。设施消毒采用高温闷棚法,即在夏季选择连续晴好天气,密闭育苗设施,连续高温闷棚10~15 d(天)。

4.3 基质配置 选择洁净的混凝土地面,将草炭和珍珠岩按照1∶1 或2∶1 的体积比进行混配,搅拌均匀后备用,基质含水量以“手握成团,松手即散”为最佳。育苗基质亦可参照《甘蓝类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规程》(尚庆茂,2022a)的要求进行配制。

4.4 精量播种及育苗管理 生产中根据育苗数量或规模,选用半自动精量播种机2BSCX-450 型(常州市风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或2BXP-1000 型(常州市风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2YB-500-GT 型(浙江博仁工贸有限公司)等全自动精量播种流水线进行播种,每穴1 粒,深度0.5~1.0 cm,单粒率不低于97%,空穴率小于2%。精量播种及苗期管理(图2)可参照《甘蓝类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规程》(尚庆茂,2022a)。

图2 甘蓝集约化育苗

5 整地、施肥及起垄

5.1 深翻 根据结球甘蓝生产茬口的需要,在前茬作物结束后人工清理田间植株残体和杂草,可直接进行深翻作业,亦可采用灭茬机将田间植株残体和杂草进行灭茬旋耕,之后采用51.5 kW 以上拖拉机配带四铧犁,或44.1 kW 大棚王拖拉机配带深松旋耕机DMSS-145 型(上海康博实业有限公司)进行深翻,耕深40 cm 以上,深翻后晒田5~7 d(天)。每年宜进行1~2 次深翻。

5.2 机械化施肥 采用机械化施肥有利于实现甘蓝轻简化生产,在耕整地、起垄作业前使用2FZGB 系列有机肥撒肥机(山东天盛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撒施幅宽6~10 m),每667 m2撒施有机肥500~1 000 kg,可每年撒施1 次,亦可2~3茬撒施1 次;同时使用拖拉机配带离心式施肥机(撒施幅宽可达8~12 m)或使用起垄+施肥 +铺滴灌管+覆膜一体机进行施肥,每667 m2撒施硫酸钾型复合肥(缓释型,N-P-K 为26-6-10)30~35 kg,施肥时拖拉机从田块一侧开始撒施,以保证施肥均匀。

5.3 耕整地 使用29.4 kW 以上拖拉机配带灭茬旋耕机(耕幅145 cm),或44.1 kW 以上拖拉机配带旋耕机(耕幅230 cm 以上)进行旋耕及土地平整,灭茬深度20 cm 以上,旋耕深度15 cm 以上,碎土率≥60%,根据地块的平整度旋耕1~2 遍。使用灭茬旋耕一体机可以实现一次性灭茬旋耕(图3),使田块更加平整、细碎,既满足了后续机械化作业要求,也大幅度提高了劳动效率。

图3 灭茬、旋耕

5.4 起垄 田块旋耕平整后起垄,此时的土壤含水量宜保持在15%~30%,要求土壤细碎,起垄高度15~30 cm。起垄时采用44.1 kW 以上拖拉机配带起垄施肥铺滴灌管覆膜一体机进行复合式作业(图4),实现轻简高效生产。起垄、覆膜后垄面平整,土壤细碎,耕深20 cm 以上,碎土率≥60%,垄顶面的平整度精度 ± 2 cm。根据不同品种结球甘蓝对株行距的要求及不同地区结球甘蓝的生产实际,起垄作业主要分为以下模式。

窄垄:主要采用起垄施肥铺滴灌管覆膜一体机或起垄机(单垄、双垄)进行起垄作业,每个垄面铺1 条或2 条贴片式滴灌管(壁厚3.0 mm,贴片间距30.0 cm,见图4),垄面宽70~85 cm(可调),垄底宽100~120 cm,垄高15~30 cm(图5-A、B)。

图4 起垄机和滴灌管

宽垄:采用起垄施肥铺滴灌管覆膜一体机或起垄机进行起垄作业,每垄铺2 条贴片式滴灌管(壁厚3.0 mm,贴片间距30.0 cm),垄面宽125~140 cm,垄 底 宽150~170 cm,垄 高15~25 cm(图5-C)。

图5 起垄模式

对于面积较小的地块或山地,可采用手扶式起垄铺滴灌管覆膜一体机(图4)进行起垄作业,垄面宽80 cm,垄底宽110 cm,垄高15~25 cm。

6 机械化移栽

当结球甘蓝幼苗三叶一心或四叶一心时(苗高8~12 cm,苗冠直径3~6 cm)即可移栽,要求幼苗叶色浓绿、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长势整齐一致(图6)。

图6 适合机械化移栽的甘蓝幼苗

根据不同甘蓝品种的特性及生产实际需求,尤其是依据品种所需的株行距选择适宜的移栽机,可采用自走式或拖挂式移栽机(图7)。采用双行移栽机进行移栽时,栽植深度以比穴盘苗基质的上缘高0.5~1.0 cm 为宜,如井关乘坐式移栽机PVHR2型〔井关农机(常州)有限公司〕适宜垄面幅宽70~90 cm,株距30~60 cm,行距30~50 cm;洋马全自动移栽机PF2R 型〔洋马农机(中国)有限公司〕适宜垄面幅宽70~85 cm,株距26~80 cm,行距45~65 cm。采用四行移栽机进行移栽时,如意大利四行移栽机OVERPLUS4 型〔吉峰农机(成都)有限公司〕适宜垄面幅宽125~140 cm,株距≥21 cm,行距≥32 cm。采用移栽机移栽效果好,株距标准一致(图7),漏栽率≤5.0%,栽植合格率≥95.0%。

图7 机械化移栽及移栽效果

7 水肥管理

结球甘蓝各个生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如在幼苗期需要较多的氮,莲座期对氮的吸收达到高峰,同时开始吸收较多的磷和钾,因此根据结球甘蓝生育期追施不同类型的水溶肥,可以满足不同生育阶段的需肥要求。采用水肥一体化设备(图8),结合灌水精量增施水溶性肥料,生育期内共追肥3~4 次,即苗期、莲座初期各追施1 次中量元素水溶肥和大量元素水溶肥,莲座中期、结球期各追施1 次大量元素水溶肥,配施微量元素水溶肥及硼肥(表1)。通过水肥一体化精准施肥,既实现了轻简化水肥管理,又可有效补充钙镁肥,预防结球甘蓝因缺钙造成的干烧心,同时快速提供氮磷钾和微量元素,使钾供应充足;对缺硼的土壤补充硼肥,有利于减少包心不实的情况。

图8 水肥一体化设备

表1 露地结球甘蓝追肥类型及用量

8 病虫害防治

结球甘蓝主要病害有霜霉病、软腐病、菌核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甜菜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等,防治原则为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并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主要通过采用无人植保机(图9)、动力喷雾机及臂展式植保机等实现植保环节的轻简化,与人工背负式喷雾器相比,不仅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可以达到统防统治的目的,防治效果好。

图9 无人植保机

8.1 农业防治 合理安排轮作茬口,可与非十字花科蔬菜或水稻、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作物实行两年以上轮作;选择抗病品种和无病种苗;做好生产田块的清洁工作,及时清除、处理植株残体和杂草;生产中合理施肥和灌溉。

8.2 物理防治 可采用杀虫灯、黑光灯等或昆虫性信息素、黄板等诱杀害虫。

8.3 生物防治 可利用天敌或信息素防治害虫,如利用丽蚜小蜂防治蚜虫;利用赤眼蜂防治小菜蛾、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采用甜菜夜蛾性诱剂+诱捕器诱捕夜蛾类害虫。

8.4 化学防治 采用生物农药或化学农药防治时,应严格按照国家农药管理条例的要求执行,具体施用方法或施用量均参考农药的使用说明。

9 采收

甘蓝结球紧实后即可采收,采收标准宜依据不同市场需求而定。采用辅助采收运输平台或运输车进行辅助运输,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甘蓝采收机进行采收(图10、11)。

图10 山地辅助采收运输

图11 采用甘蓝采收机进行机械化采收

10 核心技术

10.1 耕整地技术 耕整地是指利用机械化方式或措施对田块进行耕地和整地,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机械化耕整地作业既可单项进行,也可以采用一体式复合作业机具一次性完成多项作业,一方面提高了作业效率,另一方面降低了生产成本,尤其是劳动成本,也为下一步起垄、移栽等作业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条件,有利于结球甘蓝的增产稳产。

生产中采用拖拉机配带灭茬旋耕机或旋耕机进行旋耕及平整土地,灭茬深度达20 cm 以上,旋耕深度达15 cm 以上,碎土率≥60%,地块更加平整、细碎,满足了结球甘蓝轻简化生产的要求。

10.2 起垄技术 起垄既有利于建立规范化的沟厢标准,又可以满足后续机械化移栽的需求,利于实现农机与农艺技术的融合,提高结球甘蓝幼苗的移栽效率,降低劳动成本和劳动强度。

10.2.1 土壤及起垄要求 田块旋耕平整后、土壤含水量保持在15%~30%时开始起垄,起垄高度15~30 cm,要求垄面平整,土壤细碎,耕深20 cm以上,碎土率≥60%,垄面的平整度精度 ± 2 cm。

10.2.2 窄垄模式 采用起垄+施肥+铺滴灌管 +覆膜一体机或单垄、双垄起垄机进行起垄作业,垄面宽70~85 cm(可调),垄底宽100~120 cm,垄高15~30 cm。

10.2.3 宽垄模式 采用宽垄(单垄)起垄机进行起垄作业,垄面宽125~140 cm,垄底宽150~170 cm,垄高15~25 cm。

10.3 机械化移栽技术 目前,结球甘蓝生产中移栽环节仍以人工为主,移栽效率低、用工量大、成本高,通过机械化移栽技术的集成与应用,有利于实现结球甘蓝的高效轻简化生产。

根据不同甘蓝品种的特性、所需株行距以及生产实际需求等选择适宜的移栽机具。采用双行移栽机时,栽植深度以比穴盘苗基质的上缘高0.5~1.0 cm 为宜,适宜垄面幅宽70~90 cm,株距26~60 cm,行距30~50 cm;采用四行移栽机时,适宜垄面幅宽125~140 cm,株距≥21 cm,行距≥32 cm。

10.4 水肥一体化技术 水肥一体化技术有利于提高水肥利用率,实现水肥管理环节的轻简化。生产中根据结球甘蓝不同生育阶段对水肥的需求,采用水肥一体化设备进行精准施肥,整个生育期追施3~4 次不同类型的水溶肥,可快速提供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营养,有利于改善结球甘蓝的品质。

猜你喜欢

垄面结球甘蓝
甘蓝家族中的“颜值担当”——羽衣甘蓝
变色的紫甘蓝
覆盖防草布的蓝莓树施用有机肥技术
“两化一结合”有机旱作农业技术成果展示(四) 旱地马铃薯凹形垄面集水“双减”机械化栽培技术
花生播前种子如何处理?
烤烟栽培地膜覆盖技术要点
不同春化和授粉前处理对不结球白菜抽薹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耐热早秋甘蓝润夏一号栽培技术
不结球白菜根肿病抗性鉴定方法的研究
结球生菜的趋避栽培模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