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实践中的短视频运用研究
2022-04-26赖艺璇徐杰妤
赖艺璇 徐杰妤
摘 要:视觉传达以技术的发展为基础,时代的发展要求视觉传达囊括新内容。线上新媒体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将短视频运用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实践是值得尝试的新途径。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既能吸收新理念,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视觉传达;短视频;教学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饶师范学院校级教改课题“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品牌形象与CIS 设计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G-20-34)研究成果。
疫情之下,新的社会环境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变革,同样也带来了教学方式的革新。线上新媒体教学模式一跃成为当今主流教学模式之一,这一现象促使我们深入思考视觉传达的发展问题。视觉传达作为与商业体系密切相关的专业门类,在与教育结合的过程中必须积极更新其内容,保证视传学科的新鲜度。目前短视频的快速发展,成为脱离于传统视频教育领域的一朵奇葩。越来越多的专业博主,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分享相关专业知识。于学生而言,具有“速食”形式的短视频逐渐成为学生分享与发挥的平台。
一、媒体之“新”
截止到2020年12月,国内短视频软件的月活跃用户数量达到8.73亿,占整体互联网用户的88.3%,青年群体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使得短视频软件成为现象级的国民应用软件[1]。结合前人的成果,笔者认为形成此现状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八种: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愉悦、外部奖励、自我效能、社会交往、记录表达、从众心理,其中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对主体有正向影响作用。
事物变革所造成的影响往往存在两面性,短视频的快速成熟使得视觉传达模式更加多元化,但是同样也面临泛娱乐化、同质化、低俗化的危险倾向。这就需要短视频平台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用高质量内容带动新媒体的发展。
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视觉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器官,手机等电子产品皆是通过视觉进行信息传达的,且在信息交流中图像往往比文字更易于被人们接受。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即使与PPT相结合,许多重要知识点也必须以文字形式进行表述,导致授课时间长,学生难以吸收课堂知识点。而在人们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图像表现模式往往比文字更容易刺激大脑,人们幼时的学习就是从涂鸦与图像开始的。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图像技术与课堂实践的结合而得到充分发展,与短视频新媒体结合的教学,其优势在得到充分发挥后,必然会促进教学实践和创新理念的融合。
二、视传之“融”
视觉传达的本质是视觉信息传递。新媒体的发展对信息传达至关重要,不同媒体有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不同的技术支撑、不同的设计要素和设计方法。因此,视觉传达设计应包括“符号”“媒介”“传达”三个最基本的元素。确切的讲,视觉传达设计应该是指利用视觉符号、视觉媒介传递信息的设计[2]。图像化的语言能让阅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并从潜意识里激发主体对目标对象的“隐形需求”。所以视觉传达的综合性很强,它建立在平面的基础上,加入了多元的感官体验。目前传统模式下的视觉传达课程远无法有效满足新形势下市场的需求,因此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
视觉传达的专业优势在于专业本身的包容性强,其囊括的内容种类多样。首先是视觉艺术的“观看之道”,新型课堂将传统课堂的部分内容转变为短视频模式,某些具体的知识点可以通过线上的形式进行解决,并利用互动的形式对课堂进行完善。而线上新媒体的多种表现形式,也能给予学生启发和灵感,当下的数字化发展不仅带来了技术的革新,还带来了一种以视觉信息为标识的崭新的思维方式和展示方式[3]。
三、教育之“变”
从教育体系来说,传统课堂中的硬件设施已逐步得到提升,但目前课堂对线上技术的运用还不够充分,多数停留在对PPT的使用上,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仍以线下课堂为依托。知识点本身来源于生活,就必须从“从生活来,再回归生活”,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根据目前就业要求来说,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學生必须学习新媒体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课程。
观看者对静态视觉信息的疲劳催生了短视频的兴起。从如今的设计发展来看,多元化发展是视觉传达的必经之路,如今多学科相互交融的局面,使得视觉传达也必将走向综合化、系统化。
视觉传达从诞生开始,便是和科技紧密相连的。特别是在设计中,设计者往往通过各种信息传达技术来提供市场所需要的产品与服务。作为视传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将受众与消费者置于第一位。设计者以受众群体所给予的反馈为依据,以满足受众及用户的需求为目标。在视觉传达中,受众群体的好恶得到了充分尊重。设计师与受众群体的审美保持一致,首先考虑受众群体需要什么,以及怎样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受众要尽可能把自身需求反馈给发布者、设计者和媒体,以获得更好用的产品和更贴切的服务。可以说,视觉传达的本质是一个信息传递的完整的循环过程,是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
传统的视觉传达课堂往往是从教师到学生的单项传递式教学。面对学生基础不同的情况,难以利用点对点的针对性教学,基本都是采用以点对面的形式进行教学。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可以打破这一局限,形成信息的双向交互。在轻松有效的方式下,使主体能够接受并体验信息。这种讲授形式在新媒体环境下多有出现,但较多的仍是以单一的形式进行展现,讲解事例不系统,多集中于单个作品或名人。在教育模式中尽管出现了线上教学模式,但多为网页形式呈现,无法做到“即开即看”“即疑即查”,因此传统课程必须依托新时代下的新媒体进行扩充。
对于学生自身而言,新媒体的出现意味着视野得到了极大拓展。受众在短视频网站上浏览相关方向的视频,经由大数据分析,就能够提高此方向视频的推送率。伴随着各种视觉媒介的发展,学生对物象进行观看、感受、认知的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在视觉形式上形成了新的审美特征,这些都对视觉主体产生了深刻影响。由此,视觉传达与学生主体共同组成一个有机互动的整体,有利于借助视觉媒介形成一个完整的视觉传播体系。在接受知识的方式上,学生本就不应该局限于课堂。视觉传达下所包括的设计理念、审美好恶、美术素养、实践应用等相关知识,都是在未来就业中所必备的能力。视觉传达方式的变化就如同数字媒体逐渐取代了纸媒,并非因为阅读内容的变革,而是使用习惯导致的媒介方式的变革。传统教学模式通常依托于单纯的理论教学,这往往造成学生缺乏对实践的理解,而视觉传达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往往更高。在这种情况下,开放式的短视频平台有助于学生在对专业的理解基础上进行实践,同样也利于学生充分挖掘兴趣点,主动进行尝试与创新。因此只有利用新的载体适应社会需求,才能激发视觉传达专业多维度的活力。
四、结语
艺术的表现形式历来深受科技、文化的发展趋势影响,新媒体短视频的运行模式也对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随着数字媒体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广泛运用,视觉图像的应用空间得到空前拓展。随着新媒体与生活的深度融合,信息的获取不再局限于传统纸质阅读,视觉传达设计正走出“平面设计”的范畴,走向多元体系的发展路径[4]。
视觉传达教育需要适应社会需求和时代发展变革,通过多元的设计方式,推动设计的发展。因此,新时代对视觉传达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视传专业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课堂共同发展,利用线上拓展线下内容,形成课上与日常设计的联动;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相互补充;利用线上带动线下课程中学生的积极性,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热情,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熟练掌握新媒体知识的相关运用,不断完善视觉传达课堂。作为与新媒体联系紧密的学科,教师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此时的视觉传达教育正处在新时期的发展转型时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及时更新教育方法,充分利用新的媒介手段,提高专业自身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付静.以OBE理念和质量观为导向的视传专业课程教学设计[J].教育实践,2020(4):221.
[2]何蕾.视觉传达中的“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4):31-33.
[3]曾敏.后疫情时代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恒”与“变”[J].装饰,2020(6):56-57.
[4]何忠.新媒体时代的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论新媒体艺术对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影响[J].美术大观,2009(7):112.
作者简介:
赖艺璇,硕士,上饶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徐杰妤,硕士,景德镇陶瓷大学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助理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陶瓷艺术设计与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