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初中地理实践型校本课程设计与实施

2022-04-26杨柳柳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研学立德校本

杨柳柳

[摘   要]文章基于立德树人的理念,以“广西的民族文化”为例探讨初中地理实践型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该课程以广西民族博物馆研学为依托,通过引导学生自主研讨、实践探究、汇报研究成果、完成课程作业等,实现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提升。

[关键词]立德树人;地理实践力;校本课程;乡土地理;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04-0079-03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

一、构建实践型校本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措施

“立德树人”要求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以人为本,主张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根据学生的禀赋,激发学生的潜能,以让学生能够主動地学习并提升学生的能力为目的,而非单纯地传授知识。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它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原理,有助于构建地理学科思维。实践活动也是学生领悟和体验现实世界中的人地关系、培养正确人地协调观、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

地理实践力包括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设计地理实践活动方案的能力、实施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等。这些能力在传统的课堂上较难得到培养,这就需要学校开发适当的实践型校本课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学校要提高校本课程质量。校本课程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它更多地关注学生间的差异与学生的兴趣,体现学校的个性,同时也可以完善课程结构。实践型校本课程的实施,能为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提供有效途径。如何实现校本课程与教材内容有效结合,如何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这将是教育工作者们研究的重要方向。

二、地理实践型校本课程的构建

为了更好地在地理实践教学中融入立德树人的理念,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南宁市三美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结合课本内容和学校的研学活动,根据我校学生的需求和能力,设计了一系列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地理实践型校本课程(见表1)。

我校地理实践型校本课程的构建一般是先由教师根据学校的研学活动安排及学生情况,提出合适的课程主题,并通过讨论确定该主题下的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方案。确定活动方案后,教师组织相应学段的学生或者研学小组开展实践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提出待研究问题,随后进行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探究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式学习,完成研究报告,进行研究成果展示。最后,教师基于课标、教材以及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和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地理实践型校本课程构建思路见图1。

三、“广西的民族文化”课程设计与实施

(一)课程设计背景

广西是少数民族自治区,每年三月三民歌节我校都会放假。笔者通过观察和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大多只对假期本身感兴趣,而对这一民族节日以及相关民族文化不感兴趣且了解甚微,他们的三月三假期安排也基本都是待在家里或者离开广西去旅游,并没有积极地参与家乡的相关民族风情活动。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以及“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另外,课标还明确指出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提倡积极开发乡土地理校本课程[1]。在课标的指导下,我校决定开设“广西的民族文化”这门校本课程,面向的群体是八年级学生。学生在八年级开始学习中国地理,在学完“中国的行政区划”和“中国的民族”等内容后,对广西的民族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中国自然地理的内容,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分析和描述广西各民族的服饰、饮食、民居、风俗等的特色。

本课程以广西民族博物馆研学为依托,将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相结合。学生通过自主研讨确定研究内容、实践探究搜集相关资料、汇报讨论研究成果、完成课程作业等环节完成本课程的学习。

(二)课程具体设计和实施

1.研学前准备

在研学前开设一节准备课,向学生介绍广西民族概况,划分研学小组,指导学生确定本组研究内容。

(1)复习八年级上册教材“中国的民族”相关内容,讨论归纳出学习一个民族的文化会涉及的内容:人口数、分布、语言、服饰、音乐、舞蹈、风俗、节日、饮食、民居、工艺品等。

(2)介绍广西世居民族的概况:有12个世居民族(汉族、壮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水族、彝族、仡佬族等),各世居民族的人口数以及分布地区。

(3)介绍研学地点:广西民族博物馆(展示博物馆平面图)。

(4)根据前面讨论归纳出的内容,将研学内容分成四个主题:民族服饰、民族语言与音乐、民族风俗与节日、民族饮食与民居。

(5)将学生划分为4个研学小组,确定小组长,并让各小组选择要研究的主题。小组讨论本组研究主题的具体研究内容,并根据博物馆平面图设计研究方案,安排组内分工。教师进行指导并帮助各小组完善研究内容。各研学小组的研究内容见表2。

2.研学过程

本次研学过程本文不再赘述。图2为学生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做研学记录。

研学结束后,研学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互联网查阅资料完善研究内容,并制作研究成果汇报课件。

3.小组汇报

研学小组根据校本课程的课时安排(如表3),分组汇报本小组的研究成果(如图3),并在小组汇报结束后组织其他同学进行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研讨,最后完成课程作业。

“广西的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见表4。

(三)课程总结与反思

本课程设计在“立德树人”理念的指导下,始终贯彻落实“实践型校本课程”的要求:通过分组研学,在考察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在研学结束后,让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并授课,在其中贯穿了情境式、训练式、游戏式、辨析式、讨论式、表演式等教学形式;课程内容和素材丰富,既有来自书本的也有来自生活体验的,既有源于研学现场收集的也有源于网络搜索的,既有学生的直接经验也有学生的间接经验。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在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小的问题,比如民族语言部分,学生所能找到的资料有限,课前准备难度较大。在课程实施后,我校地理教师对本课程的设计方案也有一些修改想法:一是可以结合音乐、美术等科目,通过学科的融合更好地推进课程开展;二是可以通过作品展的形式,展出学生的课程作业,完善课程内容。

我校所有地理实践型校本课程在設计和实施的过程中,始终贯彻“立德树人”的理念,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为主要目标。如在“广西的茶产业”课程中,学生来到万古茶园进行学习,亲自体验了茶叶的采摘、炒制等过程;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等方式,了解并分析了该地适合种植茶树的自然条件和该地茶树种植的历史、劳动力状况、交通条件、科技水平、市场需求信息、政策等茶产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了“写一份万古茶园的经济效益报告”等课程研究作业。学生在地理实践型校本课程的学习中培养了地理思维,提高了发现、研究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收获了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

同时,实践型校本课程的开设也完善了学校的课程设置,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且我校开设的系列地理实践型校本课程,大部分素材均来自本土的资源,本市其他初中学校均可参照来设置校本课程,具备一定的推广价值。

[   参   考   文   献   ]

[1]  邹邵林,李光辉,傅晖.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研学立德校本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