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高校推进劳动课程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2-04-26李治

河南教育·高教 2022年3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课程建设

摘 要:行业高校具有明显的专业性、行业性、独特性、专才性,这使得行业高校劳动课程建设也具有鲜明的价值意蕴、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本研究结合我国行业高校推进劳动课程建设的教学实践,从价值意蕴、理论逻辑方面探讨行业高校推进劳动课程建设的理论机理,并从积极引导主体、充分尊重客体、多元打造介体、系统构建环体等四个方面,提出行业高校推进劳动课程建设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劳动教育;课程建设;行业高校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行业高校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推进劳动课程建设是保证行业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实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行业高校与各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之间天然稳固的紧密联系,为全面推进劳动课程建设提供了无限动力和能量。这就需要行业高校深刻把握推进劳动课程建设的价值意蕴,充分理解推进劳动课程建设的理论逻辑,系统规划推进劳动课程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行业高校推进劳动课程建设的价值意蕴

(一)凭行业而立德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培养爱岗敬业的行业创新型人才是行业高校立德树人成效的具体体现。比如,部分粮食类高校在专业教学过程中,突出粮食行业技术变革史和行业人员奋斗史所呈现出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以此来激励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进而形成课堂授课与劳动课程建设的协同效应,使劳动课程建设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二)聚行业而固本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立命之本、发展之本。校企合作等多样化的劳动课程实践教学,既有利于实现改善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本科教育目标,又有利于促进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与行业最新发展方向的紧密结合。比如,部分交通类高校通过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与企业合作共建工程实践教育平台,采用在校学习和“双导师制”,创新“微学位模式”等方式,积极与行业市场和用人单位对接互动。

(三)借行业而融通

行业高校鲜明的行业性特点使其具备较为深厚的行业底蕴和学科沉淀,但其在多学科协调融合发展方面具有明显不足。因此,部分财经类高校积极开展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创新通专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既体现学科发展前沿,又融入通识教育理念,使劳动课程具备通识教育的作用。

(四)因行业而强特

作为行业高校最大的优势和竞争力,特色优势学科群为行业高校全面推进劳动课程建设,提供了丰富扎实的行业资源和强化特色的行业基础。比如,部分农林类高校在劳动课程建设中以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结合学校历史积淀和行业优势,积极强化农林行业特色、强化劳动课程特色。

二、行业高校推进劳动课程建设的理论逻辑

第一,产教融合逻辑。行业高校人才培养具有鲜明的应用型特点,劳动课程建设应充分利用行业优势,推进行业合作,实现协同育人。行业高校应主动构建学校、行业企业、行业主管部门三方共建的人才培养平台,定期安排学生前往行业企业顶岗实习,或者邀请行业业务骨干到校授课指导,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一线情况,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劳动自觉,不断提升学生的劳动素质。

第二,区域融合逻辑。行业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更为紧密,因此,行业高校要全面借助和有效利用地方区域的各类资源优势推进劳动课程建设。行业高校要善于创造性地将区域的优秀文化精华转化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肩负起参与区域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职责,将其与学校育人建设紧密融合,寻找两者的最佳契合点,进一步丰富育人载体,不断发展和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第三,高校发展逻辑。行业高校致力于培养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兼备的复合型人才,这与劳动课程建设在目标追求、路径选择、方法设定上具有内在统一性。行业高校推进劳动课程建设,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突出特色发展、提高高等教育对接行业发展精准度的重要途径。

第四,课程实现逻辑。专业劳动课程是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主渠道,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充分发挥专业劳动课程在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专业劳动课程把劳动教育同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劳动价值教育同专业知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劳动育人的方向和宗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专业劳动教育的隐性课程,与专业劳动课程形成协同效应,共同发挥劳动育人的价值。

三、行业高校推进劳動课程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积极引导主体

一是突出专业课程的劳动育人功能。高校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渗透性、生活性等特点,开发利用专业资源,涵盖校园文化、管理工作、社团活动等,探索劳动教育的新渠道、新方式。例如,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专业课程的实习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进入生产一线,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深刻领悟职业标准、团队协作、工匠精神等。二是提升劳动课程教师的育人能力。教师要从行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视角,将劳动课程建设与行业教育有效结合,提高劳动课程的教学成效。例如,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AI、V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让学生体验现代化生产的场景,感受专业技能实际操作的魅力,以此提高劳动课程的亲和力和说服力。

(二)充分尊重客体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开展劳动课程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双方是独立的、平等的,让学生充分享受在劳动教育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比如,教师在设置课程目标时,应根据劳动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分阶段、分门类、有计划、有步骤地设置课程目标。二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时,不仅要注重活动的内容、目标和效果,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喜爱程度和心理接受程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利用各种劳动工具去完成自己感兴趣的劳动活动。例如,教师在设置课程内容时,应尽可能要求学生采取团队合作形式,由学生自主完成相关任务,淡化教师主导。

(三)多元打造介体

一是教材选用要严谨。教材是劳动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行业高校应在选用国家统编教材的同时,集中专业骨干教师编写具有专业特色的劳动课程教材。例如,农林类高校劳动课程教材应以我国丰富的农耕文化实践为内容,结合当地农林生产特色,整合校外场站基地,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科技支农帮扶等内容编写乡土教材。二是课程体系设置要合理。行业高校要结合行业特点,科学设计各专业的劳动课程教学体系,将立德树人贯穿劳动教育的全课程、全过程、全领域。例如,本科一年级以基础理论为主,二年级以劳动实践为主,三年级以专业实训为主,四年级以就业创业为主,研究生以科研创新为主,分层分类、本研贯通。三是课程教学方法要科学。行业高校可以利用贴近实践、贴近社会的办学优势,坚持理论联系实践、传授启发统一,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例如,行业高校可以成立“耕读会”,建立耕读教育基地、乡村振兴青年实践基地,组织广大学生参与定点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具体工作,在农业生产一线开展服务性、创新性劳动实践。

(四)系统构建环体

一是建立劳动教育运行制度。行业高校应积极探索劳动教育规律,出台严格的运行制度和工作计划,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例如,行业高校可以成立学生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全校劳动教育体系设计、教学管理、劳动教育的组织协调和争议仲裁等工作,定期分析、研讨、解决劳动教育实施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二是完善劳动教育投入机制。行业高校应统筹各类劳动教育资源,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资力度,积极引进和培养劳动教育人才,全面开展劳动教育课题研究。例如,行业高校每年定期划拨劳动教育课程专项建设经费、课题研究经费,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劳动教育人才给予职称评审、绩效分配倾斜,聘请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鼓励二级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制定具体劳动教育措施,成立劳动教育虚拟教研室,落实系室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开发劳动教育评估系统。行业高校应定期对劳动教育进行有效评估,认真分析评估结果,及时改进劳动教育的不足。例如,在学生学习层面,将学生劳动实践完成情况纳入学业预警考评范畴,督促学生如期完成规定学习内容;在学校工作层面,将学生劳动教育纳入日常督导与学院年度考核,以督查促落实,以督查促整改,确保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张振振.高校劳动教育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创造能力的实践路径探究[J].枣庄学院学报,2021(6).

[2]李帅田.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背景下机械类专业金工实习探索[J].科技风,2021(30).

[3]朱文辉,许佳美.从分立窄化到固本创新:我国劳动教育的发展历程与价值取向[J].教师教育学报,2021(6).

责编:初 心

基金项目:2021年度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高校经济学思政教育、劳动教育与專业教育的课程融合路径研究”(编号:JMJY-202103);2021年度河南工业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XYJ2021024)

作者简介:李治(1989— ),男,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粮食经济。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课程建设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