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南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2022-04-26梁杰
摘 要: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的教育类型,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逐步明确,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这也为河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当前河南省职业院校与乡村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南职业教育应对标乡村振兴目标,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紧扣乡村振兴主旨,完善职业教育培养内容,对接乡村振兴需求,改革职业教育培养方式,从而明确职业教育发展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职业教育;发展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都强调人才支撑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其中,《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这为职业教育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河南职业教育的现实价值
(一)担当乡村振兴战略赋予的时代使命
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始终被放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位置。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职业教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大力发展面向乡村需求的职业教育,加强高等学校涉农专业建设;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强调,整合利用农业广播学校、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院校、农业龙头企业的各类资源,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强调,要面向农民就业创业需求,发展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基地。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对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时间表,梳理2018—2021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我们不难看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职业教育被赋予新的时代使命。发展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人力资源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等,是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和路径的明确指示。高质量和充足的乡村人才供给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文化繁荣、生态文明和组织建设的基础。职业教育作为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类型教育,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农业的现代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需要一大批具备综合能力且愿意从事绿色产业、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的新型职业农民,他们要懂农业、懂技术、懂管理,敢创新、能创新、善经营。职业教育在培养乡村人才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一是职业教育相较本科教育更加注重实践性和技能性,职业教育能够为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民提供急需的生产管理技术;二是职业教育的生源结构中来自乡村地区的学生居多,职业教育有更大可能培养出一批“愿意回、干得下、留得住”的具有乡村建设情怀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三是职业教育现有的教学内容和资源已具备开展相关技术技能培训的条件,能够为农村的职业农民、外出务工返乡群体、基层组织干部等提供乡村职业培训。
(三)深化河南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职教20条”颁布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相继启动了一系列标志性、引领性的职业教育改革举措。2021年4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就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改革做出了重大部署。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是 “十四五”及未来更长一个时期内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河南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发布了《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技能社会建设,大力发展面向乡村需求的职业教育,紧跟农村现代化发展趋势,不断提高职业教育与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适配度,培养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在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开创河南乡村建设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贡献职教改革新动能。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南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河南作为人口大省、人才大省,一直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河南省教育厅公布的《2020年度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和《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1)》显示,2020年全省有中等职业学校414所,在校生143.74万人,有经教育部备案、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94所,全省专科高职院校全日制在校生约88万人。职业教育为河南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人才,有效促进了河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对标河南乡村振兴战略,职业教育还有待加强。
(一)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乡村产业需求存在偏差
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乡村产业发展密切相关,但目前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乡村产业需求存在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乡村产业发展对接不够。目前,较多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相对于乡村产业发展来说有一定的滞后性,更新周期较长。不少院校未能主动深入基层乡村进行调研,不能合理设置乡村振兴发展所需专业。第二,涉农专业与农业产业需求存在差距。《2020河南统计年鉴》显示,2019年河南省涉农职业院校在校生为248万多人,在全省人口中占比较少,其中农林牧渔类专业学生为9万多人,在涉农职业院校在校生中的占比仅为3.6%。第三,乡村人才培养过于集中在教育、医学、种养殖等专业方向,忽略了目前乡村振兴对经济管理、农业生产、信息化技术、创新创业等专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第四,专业设置模式与乡村产业振兴的融合发展相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相对独立,存在三大产业割裂的现象,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专业集群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职业教育培养内容与乡村技能需求脱节
职业教育服务于乡村振兴,就要培养符合乡村发展特色的专业技能人才。然而,多数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与不同乡村地区的因地制宜发展脱节,缺少具有乡村地方特色的专业课程,且未根据乡村实际技能需求及时安排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不同程度地导致技能培养与乡村振興实际需求脱节。同时,职业院校的培养内容偏重于专业教育,缺乏对青年学生助力乡村振兴责任担当的素质培养,缺少对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培养,没有较好地向学生传达各地政府出台的各项返乡建设鼓励性政策,影响了学生返回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从而影响了乡村振兴的人才队伍建设。
(三)职业教育培养方式与乡村实际需求存在偏差
第一,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培养方式缺乏实践性。近年,产教融合发展平台的建设和校企合作激励政策的出台,使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合作更加广泛,为各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实用型技术人才,保证了产业的转型升级,也提升了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但我省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契合的实践性人才培养仍有待加强。第二,围绕农村建设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乡村职业教育培训结构体系不够清晰,没有对类型结构、层次结构进行明确划分,反而对有培训意愿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同质化培训。部分高职院校将扩招来的退役军人、城镇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直接插班到普招班里,无差别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职业教育培养方式与多元化乡村人才需求产生了一定的矛盾。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南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分析
(一)对标乡村振兴目标,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
针对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乡村产业需求之间存在的偏差,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调整。
1.适度调整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建立对接乡村产业调整的联动机制
要及时适度调整相关专业结构,紧贴河南乡村发展建设情况,注重调查研究,不盲目跟风设置热门专业,在有条件的职业院校根据乡村发展需求开设涉农类相关专业。在乡村振兴战略阶段性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建立对接乡村产业调整的联动机制,通过及时增减专业等途径满足乡村产业需求。
2.设置门类齐全的专业类别,培养乡村振兴重点领域专业人才
不仅要培养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类专业人才,还要加快培养农业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专业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专业人才、乡村基层治理专业人才和农业农村信息科技专业人才,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高水平的农业农村现代化。
3.促进职业教育专业融合发展,探索建设乡村振兴专业群
拓展乡村多种功能,向广度、深度进军,通过拉长产业链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让“一产”优起来,“二产”强起来,“三产”旺起来。这就需要建设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相对应的专业群,实现专业间的交叉融合。引导更多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向农村倾斜,更好地服务集农业种养、产品加工、旅游消费为一体,同时又集一、二、三产业于一体的产业链条,支撑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
(二)紧扣乡村振兴主旨,完善职业教育培养内容
1.加强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建设,培养多样化乡村振兴人才
依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根据河南各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状,围绕农村的特色产业和龙头产业,因地制宜科学设置相应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在与乡村振兴相关的专业领域,不断拓展课程内容,如电商直播营销手段、农村农产品销售、农村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乡村观光旅游和健康养生、大数据物联网等内容,使学生在掌握一门专业技能的同时能够服务乡村多种产业发展,从而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振兴人才。
2.深入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
结合思政课和就业创业指导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形势与政策课和就业指导课,加强对国家和省内“三农”政策的宣传,引导学生全面、深刻地认识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潜力和机遇;开展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转变部分学生唯金钱论的就业价值观;将服务“三农”的思想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助力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将青春的汗水挥洒在乡村的广袤大地上;邀请已经毕业并返乡就业创业的优秀学子开展经验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到发展比较成熟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参观学习、实践锻炼,引导学生在就业创业时把农村作为施展自己才华的第一舞台。
(三)对接乡村振兴需求,改革职业教育培养方式
1.建立校地合作、多元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关系到毕业生返乡后能否无缝衔接融入乡村发展。职业院校可以借鉴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实践培养模式,充分利用校地结对帮扶资源优势,组织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深入结对乡村开展调研和实践。此外,职业院校可直接与乡村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如校地共建乡村振兴产业园、劳动教育基地等,培养学生参与农村生产经营管理的实践能力,并通过结对帮扶、送技术下乡等培养乡村农民的职业技能,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2.建立分类、分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河南的发展实际建立分类、分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贯通培养职业教育体系,让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对应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层次需求。针对职业院校扩招的学生单独编班,设置弹性学制;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需求,在实践中坚持分类培养,分层次教学;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对于思想前卫、乐于接受新事物、学习能力较强的年轻劳动力,可以通过宣讲产业政策、传授创业技能等多方面引导和专业化培训,将其培养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针对综合素质不高、年龄偏大但乡土情结比较浓厚的农村劳动力,可以加强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培训,让他们依靠一、二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EB/OL].(2017-10-18).https://www.chinanews.com.cn/m/gn/2017/10-18/8355181.shtml.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EB/OL].(2018-02-04).http://www.gov.cn/
zhengce/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
[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19-02-19).http://www.gov.cn/zhengce/2019-02/19/content_
5366917.htm.
[4]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EB/OL].(2020-02-05).http://www.gov.cn/zhengce/2020-02/05/
content_5474884.htm.
[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2020-11-03).http://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
责编:瀚 海
基金项目:2022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面向乡村振兴的河南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编号:2022-ZZJH-210)
作者简介:梁杰(1970— ),女,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