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初中历史教科书关于近代农民起义的表述探究

2022-04-26靳欢欢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科书历史教学初中历史

靳欢欢

[摘   要]近代农民起义作为影响中国近代史进程的重要历史事件,是历史教科书中的重点内容。民国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对近代农民起义的表述与现行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有很大不同。文章对民国时期“国定教科书”[主要是《初级中学历史(第四册)》]中有关近代农民起义的表述进行了深度探讨,挖掘其时代价值与历史局限性,以丰富读者对民国初中历史教科书的认识,并为教科书的编写和初中历史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近代农民起义;初中历史;教科书;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04-0058-03

历史教科书是中学历史教育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其编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近代农民起义作为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在不同时代的教科书中有不同的表述。1943年国民政府组织编撰的“国定教科书”对我国初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关于近代农民起义的表述具有时代和阶级的特征。

一、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表述

“国定教科书”[本文主要指《初级中学历史(第四册)》]指出,太平天国运动是清中叶以来以农民为中心且带有宗教色彩的政治革命运动和社会革命运动。这个表述基本上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反清性质,对其评价也基本客观,但是为什么要强调其革命性呢?原因在于中华民国是经过反清民族革命建立起来的,对同样是反清的太平天國运动抱有同情。尤其是民国建立后,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民族革命的性质已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派人士的共识,且在此后很长一段时期里成为国民党人认可的观点,也成为他们为自己政权正当性辩护的论据。

现今使用的部编版教科书则是从客观角度对太平天国进行表述,认为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突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且突出太平天国运动是一种“运动”而非“革命”。众所周知,革命意味着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制度。根据史实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只是农民运动,并没有明确的纲领,建立的政权也是换汤不换药,依然具有封建性,因而算不上革命。相较之下,部编版教科书的表述更为科学,更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

“国定教科书”在详细论述这次运动爆发的原因时追溯很远,注重介绍清王朝的统治措施,如此表述有利于学生理解整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编者还在教科书中融入了民生主义,这符合国民政府时期三民主义的教育方针。部编版教科书则从鸦片战争的失败引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再加上自然灾害严重,农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最终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国定教科书”在表述“拜上帝会”与反清之间的关系时,认为洪秀全在广州应试时得到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于是信仰上帝,创立“拜上帝会”。据史料记载,“拜上帝会”是洪秀全出于反清的政治目的,将基督教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相结合而创建的一种政治色彩浓厚的宗教组织。他所信仰的上帝并不是基督教中的上帝,而是自己塑造出来的“皇上帝”,“国定教科书”在这一点上表述不明。“拜上帝会”与之后的反清运动有什么逻辑关系呢?“国定教科书”没有提及“拜上帝会”的教义是反清,会使学生难以理解其中的逻辑。部编版教科书在“人物扫描”栏目中叙述到,洪秀全是在广州参加科举考试期间得到一本小册子《劝世良言》,受该书启发创立了“拜上帝会”,自称是上帝的次子,传教反清。在正文部分提到洪秀全和冯云山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发展两千多名贫苦农民加入“拜上帝会”。为什么这么多贫苦农民会加入“拜上帝会”反清呢?部编版教科书对该历史事件的表述并不连贯,没有提及“拜上帝会”宣扬平等思想和积极反清的教义这一重要的历史细节,这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困惑。

“国定教科书”深刻探析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一是革命理论错误,二是革命根据地不牢固,三是领导人的腐化与内讧。部编版教科书则是从科学的历史观角度出发,指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但是肯定太平天国运动对打击清政府和外国侵略势力的积极意义。“国定教科书”在内容上渗透政治主张,而部编版教科书的表述则更为客观。

“国定教科书”大篇幅介绍了曾国藩领导的湘军战胜太平军的过程,并没有把湘军定性为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维护自身统治的走卒,不过能够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影响到了清王朝政权结构的变化。而部编版教科书则客观地叙述了湘军战胜太平军这一过程,根据史实得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即遭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太平天国反抗满洲贵族的斗争,极大启发和鼓舞了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对其“革命排满”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民国建立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成为国民教育的指导思想,影响着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国定教科书”之所以基本肯定太平天国运动,与孙中山有着密切的关系。孙中山从小就喜欢听太平天国的故事,曾自称是“洪秀全第二”,立志继承洪秀全未完成的事业。由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反清立场,孙中山对其大加赞扬,称其具有典型的“民族主义”,因而民国时期的历史教科书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正义性。

二、关于义和团运动的表述

不同于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肯定态度,“国定教科书”认为义和团运动是一种仇教排外运动,认为其爆发的原因一是受到外力的压迫,二是被清政府利用。“国定教科书”的编者从资产阶级的立场出发,对农民起义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上文提到中华民国是通过反清民族革命建立起来的,而义和团运动以“扶清灭洋”为口号,这与民国时期的主流价值观是相悖的,因而当时的教科书对义和团运动多持否定态度。部编版教科书则从宏观角度叙述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即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最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部编版教科书从客观的角度来评判义和团运动的性质,这不同于“国定教科书”对义和团运动性质及原因的阐述。

“国定教科书”在叙述义和团进入北京时,偏重批判其“拆铁路,毁电线,焚教堂,杀教士”的行为,强调其带来的破坏性。部编版教科书则辩证叙述了义和团为表达对帝国主义侵略行为的愤怒而做出的一系列排外行为,肯定了人民群众的爱国之情。

“国定教科书”在表述义和团运动时,没有考虑到农民的认知水平,也没有看到义和团在抗击外敌侵略中的贡献,对义和团运动多持否定态度。部编版教科书则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辩证地评价了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中国处于被列强瓜分的危险边缘,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社会各界掀起的救亡图存运动先后失败,这时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阶级站起来反抗外国侵略势力的压迫。农民阶级虽然出于本能盲目排外,但是他们不怕牺牲的爱国情怀与勇于斗争的精神还是值得赞扬的。部编版教科书从唯物史观的角度阐述义和团抗击侵略者这一史实,更能唤起学生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国民政府作为代表资产阶级的政府,力图实现大工业生产,建立现代工业体系,因而以否定的态度看待知识水平不高且迷信愚昧的义和团。“国定教科书”受到国民政府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对义和团运动持否定态度。而部编版教科书以唯物史观贯穿,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而在表述义和团运动时突出了群众的力量,肯定了民众的反帝爱国之情。

三、对“国定教科书”的评价

(一)优点

1.从民族主义立场来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出于反清立场,“国定教科书”彻底否定了清政府,基本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近代史观。相比部编版教科书,“国定教科书”的内容较为翔实,详细写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原因和过程。“国定教科书”在表述近代农民起义的原因时,偏重对清王朝内部争斗进行描述,既为民国建立的正當性做了辩护,又揭露了腐败的封建王朝已穷途末路的事实,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与历史教育性。

2.课本标注提要,概括主要内容

“国定教科书”在表述近代农民起义这样宏大的历史事件时,注重对其每一个阶段做一个简洁的概括,这有利于学生对该历史事件的理解。初中阶段的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且消化新知识需要一定的过程。“国定教科书”对历史事件的细节表述较多,这有利于学生理解但是不利于学生记忆。农民起义的相关内容较为繁多,教科书在合适的地方标注提要,有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该历史事件。

3.围绕中心,详略得当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历史事件的细节是无法在课堂上全部向学生展示的,因此教科书对历史细节的叙述十分重要。“国定教科书”加大篇幅描述了农民起义的部分细节,有利于教师在讲课时明确重难点,同时也照顾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是值得现代教科书借鉴的。

(二)局限性

1.具有阶级局限性,忽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是紧密相连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只有对国家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富强、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国定教科书”在表述义和团运动时,多持否定态度,并没有提及义和团在天津大沽抗击联军所展现的爱国情怀,忽视民众抗击外国侵略者的作用,这样失之偏颇。编写者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表达主张,难免缺乏客观性。

另外,历史教科书具有权威性,学生对其中阐述的观点大都深信不疑,因而历史教科书在表述义和团运动的影响时需要从多角度着手,以便让学生全方位了解义和团运动。

2.插图使用少,地图使用不到位

历史教科书是学生与历史进行对话的桥梁,在教科书中添加与历史事件相关的图片资料,有利于将历史事件鲜活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进而结合文本内容形成自己的独特认识。“国定教科书”对近代农民起义的表述很详细,但是对相关图片的使用非常少,尤其是缺乏相应的地图展示。初中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普遍不强,如果教材在讲述起义过程时没有搭配相关的地图进行说明,那么学生可能较难理解农民起义的规模与发展速度,就会觉得历史教材乏味难懂。图片资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文字所述史实的补充和说明,恰到好处的插图设置能使历史人物更加立体、历史事件更为鲜活,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部编版教科书设置的插图非常丰富,比较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金田起义浮雕”展现了农民揭竿而起的雄壮场面:太平天国起义军手持刀剑、锄头,浩浩荡荡前行,要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学生看到此幅图片,再结合文本内容,就能更深刻地理解太平天国起义爆发的原因,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对太平天国运动这一历史事件的好奇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课后习题在形式上比较单一

中学历史学科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意义等,而且要求学生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时不仅要了解历史知识本身,而且要对历史发展的本质及规律有所了解,这样才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定教科书”中的课后习题基本都是单一的概括性问题,偏重于知识灌输,不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拓展与理解。而部编版教科书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设置课后习题,题型较为丰富,既有检查基础知识的题目,又有辩证性和开放性的题目,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总之,近代农民起义作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历史事件,其在教科书中的表述具有时代特征。本文对民国时期初中历史教科书(即“国定教科书”)中有关近代农民起义的表述进行探究,以期为今后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提供一些借鉴。

(指导教师:张    林)

[   参   考   文   献   ]

[1]  何成刚,李美.清末民国时期历史教科书中的“太平天国运动”[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3):76-81.

[2]  张文,石鸥.国定教科书:时代价值及其局限[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6):50-55.

[3]  曾选.民国时期初中历史教科书中义和团运动表述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8.

[4]  曾昕.中国大陆初中历史教材关于“农民起义”叙述内容的比较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教科书历史教学初中历史
打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