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健身计划指导下广东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2022-04-25陈波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风尚 2022年6期
关键词:绿道体育产业全民

陈波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在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的战略指导下,我国出台体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各省市应该着手发展休闲体育产业,重视国民健康,增强居民休闲体育的热情,根据其健身项目的兴趣倾向层面,总结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路径。广东省体育总局以“健康中国”规划为背景,采取多样化发挥措施,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优化并创新全面休闲体育活动形式,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已经获得良好成效,休闲体育市场已然向大众化、专业化、合理化过渡。

一、问题的提出

(一)全民健身计划

全民健身计划以提高居民身体素养、拓展体育交流为根本目标,是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1]。在我国逐渐迈向体育强国的关键发展阶段,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拉动健身内需、增强人民体魄、满足多样化产业需要、提升居民健身意识、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成了指导纲要的主要内容和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弘扬体育文化,方便群众就近就便健身,激发全民健身活力,强化全民健身发展重点,提供多姿多彩的活动形式,通过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可以有效增加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彰显新时期体育潮流,成为经济增长点的新型动力源。

(二)休闲体育产业

休闲体育是社会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指在居民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内,进行一定的身体锻炼活动,主要以满足精神需要为主、竞技为辅,以快乐为基础,居民大多数是主动参加,具有非功利性的特点,从而实现娱乐身心、获得最佳心理体验、提高生活质量、增进身体健康、完成自我愉悦的目的。休闲体育产业主要由“休闲体育”衍生和发展而来,具体指社会参与部门提供产品、服务包括体育实体产品的生产部门一切经营活动的总和,比如:体育旅游业、体育用品业、体育培训业、体育竞赛表演业、全面活动健身业等,为城市体育供给空间规划指明发展方向和道路,推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丰富休闲体育项目,并且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实现“体育”与“产业”的延伸融合,成为发展健身战略的新手段,改变传统的产业结构。

二、广东省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成效展示

广东省体育总局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成立工作机构,全面开展多样化体育产业与活动,已经与“全民健康实现深度融合”,取得的具体成效如表1所示。

表1 2020年广东省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成效

由此可见,在2016—2020年实施全面健身计划的5年中,广东省已经取得良好成效,在全民健身建设事业中形成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三、广东省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广东省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宏观层面来讲,体现出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的目标迈进期,该省全民健身工作区域仍然存在范围性的休闲体育发展不协调问题,城乡差距依然存在、健身群体的单一性仍需改善,在配套服务建设设施的供给中仍需完善。从微观层面来讲,居民休闲健身活动频率不高,难以长期坚持[2]。在休闲体育消费层面,消费支出并不普遍,居民对休闲体育认知层面还不够丰富。

因此笔者认为,在今后工作中,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应该抓住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机遇,制定《2021—2025年广东全民体育休闲建设计划》,具体情况见表2、表3:

表2 2021—2025年广东全民体育休闲发展目标

表3 2021—2025年广东全民体育休闲发展任务

通过以上发展目标,制定未来工作方向,优化工作路径,突破产业发展的现实困境,将多种工作方式相结合,提升广东省体育休闲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广东休闲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路径探析

(一)以“海洋体育休闲产业”为创新点,拓展全民体育海陆空间交错性

广东省位于我国沿海地区,民俗各异,海岸文化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更多的居民仍然更加习惯于陆地活动,比如“广场舞”“社区活动”“公园活动锻炼”等,不能否认的是,这样的体育休闲方式具有一定娱乐功能,为群众文化生活和业余生活注入活力,达到了休闲体育的目标,但是该种活动逐渐体现出“趋同化”的特征,项目规划与设计形式单一,可选择性项目虽然多,但是难以凸显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优势性和特色化。笔者认为在今后工作中应该拓展全民体育海陆空间交错性,融入海洋体育休闲发展理念,加强海洋闲项目产品的宣传[3]。对休闲项目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规范滨海体育休闲旅游和健身市场,开发具有民俗特色、海洋特色、自然景观的体育休闲健身项目,打造休闲体育健身品牌,学习并借鉴其他地区项目开发经验,明晰广东海洋体育的休闲健身产业属性,优化管理体制。利用当地资源禀赋,进一步增强广东省休闲体育核心竞争优势,做好休闲特色开发,打造大湾区全面特色健身文化,也可以利用“体育+教育”的形式,拓宽全民健身的群体范围,融入大中小学教育中,组织一些适合学生们休闲娱乐的海洋健身项目,比如户外运动挑战赛、水域钓鱼公开赛等,给孩子一个户外运动锻炼的机会。

(二)在共生理论视域下,发展“绿道体育”,做好休闲体育产业规划

在当地相关体育部门的支持下,广东省绿道体育事业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健身休闲产品的多层次、多方面、多维度需求,健身休闲市场供应不足,资源供给不均,供给体系非均衡发展,直接导致绿道体育发展进入瓶颈期,即使当前部分领域的体育服务已经实现“迸发式”增长,但是其他领域还是面临产业结构供需问题,服务供给“错位”现象严重,矛盾性问题突出。因此笔者建议在今后工作中,应该提升室外健身器材、公共自行车的供给率,多举办绿道体育活动,比如:骑行大赛、轮滑娱乐项目等,整合公园慢道,打造区域特色运动项目,以沿线发展节点为依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布置景区水道、登山步道,举办一定的绿道定向大赛,总结全面健身休闲重心任务。“供需两侧”必须协同发力,打造休闲式绿道体育产品,驱动健身休闲产业供应链运转[4]。有效满足绿道体育需求,开发休闲式绿道骑游产品,提升健身休闲组织效率,引导绿道体育产品发展高端化趋向,以绿道体育公益人员为切人点,充分发挥健身精英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扩大绿道体育资源的流动性,颁布关于绿道体育运营管理的规定,提高绿道专项资金覆盖率,对绿道体育重点健身项目进行必要的资金支持,探索“一业多会”机制,在共生理论视域下,健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三)统筹规划产业布局,坚持政府市场合作供给

在全面健身规划立体纵深背景下,应该逐渐推进体育强国等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多业态融合,完善全民健身体系,优化公共服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立体育组织网络,加强组织领导,优化产业硬件基础建设。统筹规划产业布局,避免区域同质化开发与建设,政府市场二者展开合作,避免无效供给,增加多元化全面健身产业供给,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5]。比如中国银行与当地体育协会和社区展开合作,举办“幸福时光亲子露营嘉年华”活动,让更多的市民感受广州户外运动乐趣,其次广州市体育总会逐渐普及全国户外安全教育系列讲座,开展“城市骑游”线上挑战赛,利用“户外运动节”这一机会,为城市健身定向运动创造新内容,并且将体育与“本地文化”“历史文化”“旅游文化”“休闲游戏”相结合,创新全面健身的活动形式。让城市居民在健身活动的参与过程中,融合“文旅轻运动”模式,体会这座城市的变化。在众多健身休闲体育活动中,该省始终坚持政府市场合作供给,构建产业之间的联系性和联动性,增加优质产业产品供给,利用“看不见的手”使得广东休闲体育事业发展深入人心,助力广东体育产业的供给侧改革。

(四)创设“休闲特色小镇”,提升农村居民参与热情

在前文笔者已经提到,当前广东省在健身休闲体育事业发展中存在城乡发展不平均的困境,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当地相关部门应该聚焦休闲体育小镇的发展与建设,做好主导产业定位,从“休闲型”“赛事型”“产业型”“康体型”(健身型)这四个层面,提升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参与热情。比如广东省已经建立联安小镇(汕尾市陆河县)、中山国际棒球小镇、五华横陂足球小镇、东洲鹿鸣体育小镇的验收和考察,并正式在2019年投入市场,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可持续运行,将生态理念融入小镇建设,坚持将全民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事业与“精准扶贫”“生态旅游”“文化传播”事业相结合,在政策解读、政策引导方面发挥优势,满足运动休闲需求,避免出现定位不准、盲目发展的情况,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提升小镇的核心竞争力,探索多元化休闲体育建设路径。

(五)落实休闲体育健身服务保障,开展健身公益课

保障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在“大体育”的工作视域下,完善相对应的配套服务,比如:开展全民健身公益课,由当地社区组织计划,或者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线上休闲体育运动赛事,通过“云竞技”的方式,将拍摄记录和运动情况进行上传,提升公民休闲体育的参与热情,健全四大网络,注重项目网络建设、服务网络建设、区域网络建设和产业化网络建设。全力打造三级国民体质监测网络,本着为民便民服务群众的宗旨,掀起全民健身热潮[6]。创新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项目,将教育教学、体育运动、生态景观相融合,创新休闲体育载体,促进文体产业、文旅产业的相互融合,推动社会体育相关活动开展,让更多群众免费享受体育设施,致力于“线上火热+线下联动”的全新产业模式,满足市民大众的运动需求,因地制宜开展多项特色活动,化民生关切为民生动力,树牢群众体育繁荣发展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不均衡的结构性问题。

五、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广东省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存在一定不足。面临居民休闲健身活动频率不高,难以长期坚持,健身群体单一,设施供给有限等情况,应该加快“生态+产业+旅游+体育”融合发展,坚持政府市场合作供给,开展线上休闲体育运动赛事,聚焦休闲特色小镇的发展与建设,统筹规划体育产业布局,拓展全民体育海陆空间交错性,创新休闲体育载体,发展“绿道体育”,做好休闲体育产业规划,本着为民便民服务群众的宗旨,掀起全民健身热潮。

猜你喜欢

绿道体育产业全民
全民·爱·阅读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环湖绿道游憩机会谱构建及应用——以南京市玄武湖为例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可持续全民医保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湖北省体育产业突破性发展思考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