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

2022-04-25董勇勇段广斌杨磊波王慧慧

健康之友 2022年9期
关键词:力线髌骨骨性

董勇勇 段广斌 茹 嘉 杨磊波 崔 勇 王慧慧

(山西省晋城市人民医院骨科 山西 晋城 048026)

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骨科疾病,以中老年人为主要人群,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局部疼痛、功能受限等症状及体征,若病情严重则非常容易诱发肢体变形及走动困难,甚至是残疾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肢体功能均造成了较大的影响[1]。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多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单髁置换术作为治疗该病的常用手段,但如何正确的对二者进行选择仍尚无定论[2]。有研究报道认为,单髁置换术相比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时具有创伤较小、恢复速度较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预后结局较好等优势。现我院就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讨,并将其与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对比,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05例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54)与观察组(n=51),对照组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50至68岁,平均(58.44±4.12)岁,病程1至5年,平均(3.78±1.02)年,左侧38例,右侧16例,术前 Kellgren-Lawrence 分级分别为:Ⅱ级16例,Ⅲ级25例,Ⅳ级13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23例,年龄48至65岁,平均(58.57±4.23)岁,病程2至6年,平均(3.65±1.11)年,左侧30例,右侧21例,术前 Kellgren-Lawrence 分级分别为:Ⅱ级14例,Ⅲ级23例,Ⅳ级14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均在我院行临床症状及体征、影像学检查后确诊;经过保手治疗无效,需要实施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均签署了关于本次试验的知情权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肝肾功能障碍者;合并出现炎症性关节炎或者感染性关节炎者;存在膝关节活动性滑膜病变;合并存在恶性肿瘤性病变或者全身情况较差者;血液性疾病以及凝血功能障碍者;临床资料缺失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⑴术前采取积极的方法对各基础内科疾病进行处理,在手术时结合患者情况给予使用椎管内麻醉或者是全麻,帮助患者摆放仰卧位,对患肢实施气囊结扎止血带(大腿根部);⑵在患者的膝关节前正中部位行一个长约15至18cm的切口,经髌旁内侧进入后,将髌下的脂肪垫进行切除,随后将髌骨翻向外侧,以充分显露操作部位。对患者的关节内软骨、滑膜以及半月板病变情况进行观察,必要时将组织切除后送入至病理实验室检查;⑶充分暴露出胫骨平台之后,采用髓外定位外将截图模板骨进行固定,以此保持截骨面与胫骨纵轴的垂直,同时保证矢状面适当的后倾,截取10 mm厚度骨面。在股骨侧采用髓内定位法,将9mm的股骨远端鼓面进行截除。随后对伸直位间隙进行测定,之后在使用四合一截骨板完成股骨远端的截骨;⑷安装试模 再一次的对屈伸间隙及关节稳定性进行测试,同时对髌骨稳定性进行测试,判断无误后对骨水泥进行调和,之后在安放假体,选择高低合适的垫片,对关节腔冲洗之后,常规放置引流管。在关节周围注射适当的止痛药物,逐层将伤口缝合。在关节腔内注射1g的氨甲环酸,随后夹闭引流管4至6h;⑸在术后24至48h内将引流管拔除后,进行常规抗感染、补液、抗凝等药物治疗,嘱咐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观察组给予单髁置换术治疗:⑴术前处理及麻醉方法、体位摆放同对照组,将患肢部位使用止血带绑定,保证髋关节实施轻度的外展摆放屈曲位,将托架垫在患者屁股后,小腿摆放自然下垂位;⑵在患者的髌骨上缘、斜向外下至胫骨结节上内侧一适当大小的切口,切口的长度为8至10cm,随后将髌旁支持带及关节囊进行切开,进入到关节腔内;⑶将髌骨牵拉到外侧对关节内的结构进行观察,对外侧间室、髌骨关节间室软骨退变情况以及前交叉韧带的完整性进行判断,一旦发现外侧间室或者是髌骨室出现了软骨韧带、交叉韧带功能不全的情况,则需要改为全膝关节置换;⑷将出现增生的骨赘清除干净,较为常见的部位包括了胫骨平台内侧、平台前上方、踝间窝,随后采用胫骨髓外定位装置安装好截骨导向器,所进行的截骨量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判断,在清除时避免对内侧副韧带以及交叉韧带股骨附着点造成损伤;⑸在股骨部位采用髓内定位,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安装股骨截骨导向器,先截股骨后踝,采用磨栓对股骨远端进行初次研磨,随后安放胫骨模板及股骨试模,屈膝20°之后,对伸直间隙进行测量,确定好研磨的深度,对研磨栓调整后进行二次研磨;⑹对胫骨及股骨试模进行安装,之后放置好半月板试模,对关节活动度及运动轨迹进行观察,以此判断力线是否良好,假体是否稳定,半月板是否发生脱位等,之后安装假体,放置负压引流管;⑺随后术后处理及操作与对照组相同。

1.3观察指标

⑴常见的围术期指标包括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术期输血率。⑵HSS量表评价项目包括了疼痛(30分)、功能(22分)、活动度(18分)、肌力(10分)、屈曲畸形(10分),稳定性(10分),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膝关节功能越好[3]。⑶ROM及下肢力线偏移度通过利用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X线检查观察判断。⑷VAS量表满分为10分,根据患者自我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说明疼痛越重[4]。⑸常见不良反应包括了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感染、假体松动、假体磨损等。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学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x ± s)表示,采取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F检验。以 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住院时间较短、围术期输血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

2.2两组术前及术后HSS、ROM、下肢力线偏移度及VAS评分对比

观察组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分别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相比HSS评分较高、ROM较高、下肢力线偏移度较低、VA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前及术后HSS、ROM、下肢力线偏移度及VAS评分对比

2.3两组随访观察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两组随访观察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随访观察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例(%)]

3 讨论

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退行性关节疾病,以不同程度的关节软骨蜕变磨损、半月板磨损、软骨缺失、关节边缘骨质增生等作为主要的临床症状及表现,在发病早期,该病会受限对某一间室造成影响,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病变将不断扩展至全膝关节[5]。当前临床工作中,用于治疗该病的方法以全膝关节置换术、单髁置换术等为主,但如何采取最佳治疗方案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及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就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讨,并将其与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住院时间较短、围术期输血率较低,围术期指标表现更好,同时术后HSS、ROM、下肢力线偏移度及VAS评分表现更高,原因是单髁置换术的应用相比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时具有更加显著的临床优势,创伤较小,术后恢复速度较快与既往研究报道基本一致[6]。原因是单髁置换术的应用所需要的切口较小,无法暴露出全部的膝关节,仅需要将病变的软骨进行截骨以及增生的骨赘进行清除,而需要对前后较差韧带进行切除,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剩余正常间室的骨量,这在改善膝关节功能,调整ROM、下肢力线偏移度,缓解疼痛方面也具有较高的优势[7]。

不过在实施单髁置换术时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微创 在实施切口时需要尽可能的采取微创切口,在一般情况下,8cm的切口即可充分的暴露出手术视野,同时充分的显露出存在病变的部位,尤其是在应用期间需要避免对股四头肌等伸膝装置所造成的损伤,避免对髌上囊造成破坏,避免外翻髌骨;⑵适当的矫正畸形 理想的下肢力线应该是负重状态下经过胫骨平台中心或者是位于中心的稍内侧,若出现过度的矫正畸形则非常容易加速退行性病变的发生,增加人工假体的负荷,缩短人工假体的使用寿命;⑶不松解或者是有限的松解内侧软组织 需要在应用期间不松解或者是有限的松解包括内侧副韧带在内的内侧软组织,以此达到适当矫正平衡畸形的目的[8]。

综上所述,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的短期临床疗效要明显优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指标总体表现更高,并发症风险较低,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力线髌骨骨性
不同力线位置高位截骨术治疗KOA的临床疗效研究*
寻找最“长寿”的膝盖
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治疗髌骨软骨骨折的疗效
骨性Ⅰ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颏部形态的三维研究
走路膝关节总是发软当心髌骨脱位
PR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二分髌骨患者合并髌骨骨折诊断治疗1例
内侧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后的冠状面下肢力线是翻修的影响因素
骨性Bankart损伤合并Hill-Sachs损伤对盂肱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关节镜下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僵硬短期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