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灸联合早期综合护理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响
2022-04-25朱璇璇李长亮
朱璇璇,李长亮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医院 骨伤科,江苏 新沂 221400)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种慢性免疫性、自身性疾病,表现为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本病常以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为结局。目前全球发病率约为0.18 %~1.07 %[1],我国患病率约为0.32 %~0.38 %,累计超过450万人[2],男女罹患本病的比例约为1∶3。目前尚无根治RA的方法,临床上主要以缓解病变关节炎性反应、减轻关节疼痛、延缓关节破坏、预防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为目标。西医常用的抗RA类药物虽有一定疗效,但长期使用可合并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而传统中医药治疗RA历史久远,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优势。艾灸作为外治法之一,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优势,被广泛用于治疗临床多种疾病[3~4]。早期综合护理的护理理念较一般护理更加的系统化、先进化、人性化,重视综合效果。本研究采用雷火灸联合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并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新沂市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70例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5)与对照组(n=35)。观察组中,男13例,女22例;平均年龄(46.36±12.13)岁;病程(3.94±1.72)a。对照组中,男16例,女19例;平均年龄(47.06±11.61)岁;病程(3.13±1.81)a。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的标准,辨证分型符合寒湿痹阻型。
1.2.2 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欧洲抗风湿联盟(EULAR)所制定的RA诊断标准[6]。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西医及中医诊断标准;②年龄18岁~75岁,近3个月未使用过甲氨蝶呤;③患者处于活动期,DAS28评分>2.6;④患者同意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疾病诊断标准;②年龄小于18岁或者大于75岁;③哺乳期或妊娠期的妇女;④心脑血管、造血系统、肝脏、肾脏等严重疾病;⑤不能按要求完成治疗者;⑥合并其他结缔组织病者;⑦近3个月内曾经用过生物制剂者;精神病患者;⑧DAS28评分<2.6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口服祛寒除痹汤加减,每日2次;同时对症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每天1次。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雷火灸联合早期综合护理。
2.2.1 雷火灸
患者取仰卧位,选用重庆市渝中区赵氏雷火灸传统医药研究所生产的直径3 cm、长10 cm、质量为25 g的雷火灸条;将灸条固定于单孔雷火灸盒内,使其保持距皮肤2 cm~3 cm高度,对准阴陵泉穴、足三里穴、关元穴、气海穴、三阴交穴及曲池穴;使用医用胶带分别固定每个灸盒后以长毛巾覆盖灸盒,6个穴位同时施灸,以患者皮肤发红、有温热感为度,治疗20 min,每周3次,隔日1次,持续4周。在施灸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并询问其感受,注意防烫伤,不定时刮去艾条表面灰烬;在治疗后,嘱患者饮用适量淡盐水。
2.2.2 早期综合护理
关节疼痛护理:每日对关节部位进行中药熏洗,将配置好的中药装入纱布袋中,放入足量的水,煎煮半小时,待水温降到43 ℃以下,将中药汤倒入熏洗桶内,浸泡膝关节,每日1次,每次20 min~30 min。熏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发现不适,应立即处理,熏洗完毕后,用干毛巾擦干皮肤,嘱患者卧床休息,注意保暖。
饮食护理:指导患者清淡饮食,适当增加维生素、蛋白质的摄入,保证荤素搭配,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选用鱼油和植物油,此类食物对类风湿关节炎有改善的作用,减少红肉(如羊肉、牛肉等)的摄入。患者可食用具有消肿止痛和清热解毒的食物,如马齿苋、丝瓜、苦瓜等。
心理护理:选择合适的心理疏导方法,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交活动,转移疾病的注意力,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给予适当的反馈,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用药护理:告知患者药物的使用方法,不得擅自停药、减量,需坚持用药的重要性,提高用药的依从性。
康复功能训练的方法:早期康复训练对长期卧床导致的肌肉萎缩、乏力、关节活动度降低和骨质流失等[7]有很好的疗效。训练原则以适量为主,并有针对性进行康复训练,以肌肉收缩、关节活动等为主,从潜意识进行诱导训练,在出院后仍要坚持康复训练[8]。在急性期,可指导患者进行等长训练及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训练,指导患者在床上自主做肌肉收缩、肘膝关节及腕关节屈伸等交叉训练,训练3次~4次/d,以预防关节的挛缩;在亚急性期,根据患者病情和关节病变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运动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肌肉收缩训练,每天锻炼2次~3次,以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和减少残疾;缓解期,指导患者进行四肢关节活动训练,以内收、屈伸、外旋运动等为主,训练各个关节,可促进关节血液循环,缓解僵硬,预防肌肉萎缩。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3.2 统计学方法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干预前后RF、hs-CRP、ESR及DAS28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RF、hs-CRP、ESR及DAS28比较
3.3.2 两组干预前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积分比较分)
4 讨 论
类风湿关节炎,当属祖国医学“尪痹”“痹病”范畴,痹证多属本虚标实,风寒湿三气是痹证发生的诱因。正气亏虚、卫外不固是痹证发病的内在因素,外感邪气是痹证发病的外在因素,风寒(热)湿邪、痰浊、瘀血等痹阻经络、流注关节,不通则痛,发为痹证[10]。艾灸通过激发人体的精气,调动免疫系统,刺激免疫细胞的增生[11]。艾灸有抗炎、镇痛、代谢调节和免疫调节等作用,可明显减轻炎性肿胀,提高痛阈[12],有效改善RA临床症状及相关理化指标[13]。本研究选用的赵氏雷火灸,雷火灸又称之“雷火神针”,属传统艾灸方法的一种,其成分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等功效。但雷火灸相较于艾灸药力更强,有研究[14]表明,其远红外辐射可达5 μm~15 μm,近红外辐射为0.3 μm~2 μm,可辐射到人体的组织深部,消炎镇痛功效可发挥到最佳。选脾之合穴阴陵泉,可疏通经络,温阳散寒,疏利关节;足阳明合穴足三里,能疏通经络,理气止痛,温中升阳;任脉交会穴关元,为阴中之阳,主一身之元气,可补益精血、温通阳气;任脉之气海穴,能通百脉,益中气;取手阳明经上合谷穴和曲池穴,有散寒祛风、通利关节的功效。足三里、关元合用能强筋骨、行气血、通络止痛[15~16]。
早期综合护理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早期的系统的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克服疾病的自信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延缓畸形的发生,提高健康意识。
本研究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RF、hs-CRP、ESR及DSA28评分水平优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雷火灸联合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寒湿痹阻型)疗效较好,能有效减轻缓解关节疼痛及肿胀程度,缩短晨僵时间,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