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拼贴艺术与现代国潮色彩的碰撞

2022-04-25徐溪泽关蓓蓓

流行色 2022年3期
关键词:国潮艺术家色彩

徐溪泽 关蓓蓓

沈阳化工大学 辽宁 沈阳110020

一、拼贴艺术概述

(一)拼贴艺术的概念理解

拼贴艺术从属于表现性艺术领域,这种艺术表现形式被广泛应用在了现代艺术运动的绘画中,材料的色彩与肌理在画面中通过同构、并置、叠置、切割、碎片等多种的表现手法进行重构和再组织以达到多视角全角度的视觉传达效果,对拼贴艺术的考量又分为狭义角度与广义角度两个层面。

拼贴艺术从狭义角度考量,就是在拼贴艺术的发展之初,其单指在绘画领域的解析与重组,此时的艺术家们追求几何形体与排列组合式的相对性的美感,他们对创作的主体进行解析、拆分、重组,并且进行不断的块面堆积和交错堆积,以此凸显破裂的碎片效果。其创新性地选取不同寻常的非传统性艺术材料,并将多角度的视觉形象置于同一个画面中,以此丰富画面的完整性和多样性。

拼贴艺术从广义的角度考量,即经历过多个艺术流派的继承和发展后,拼贴艺术的概念早已不只局限于绘画领域,其创作元素早已渗透到其他的领域。更为重要的是拼贴作为一种艺术理念,其所强调的反叛精神和重组的手法,无一不对21世纪的艺术创作产生长远且深厚的影响。

(二)拼贴艺术的起源

西方艺术的发展主要以19世纪后印象派的出现作为一个界线,大致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分别是再现性艺术阶段和表现性艺术阶段。在再现性艺术阶段中,画家们重视物象的再现,其如实地描绘主体形象;而在表现性艺术阶段中,画家们则更重视艺术形象的塑造,常常对主体形象进行夸张和变形,在这种社会普遍性艺术思维的影响下,拼贴艺术就应运而生了。

艺术世界是连贯互通的,文学艺术巨匠安徒生先生与雨果先生不仅给世人留下了温暖浪漫的童话故事与脍炙人口的诗歌,同时他们也拉开了拼贴艺术的帷幕,他们以剪纸艺术作为前身,将各国报纸与书籍上的画作拼接起来并赋上灵动的诗歌,文字在画作中徜徉,同时宣召着拼贴艺术的诞生。

时间推移到现代艺术百家争鸣的时代,此时战火连天,艺术家们自由而反叛的创作意识更加的鲜明,以布拉克与毕加索为主导的先锋立体派艺术家们继续进行探索,最终突破了具体形象对艺术创作的束缚,将形式艺术表现形式引入了拼贴艺术领域,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将拼贴艺术逐步发展完善。

二、拼贴艺术构成要素—色彩的多元运用

拼贴艺术的构成要素丰富而多元,点线面等基本造型元素在拼贴艺术创作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纵观实际作品分析,艺术家们跳跃的思维使得他们创作更加肆意,行为性的增强推动着形体感与造型性的减弱,拼贴艺术构成元素中色彩的运用也就顺势上升到至关重要的位置,其表现性更强也更适合这种充满活力的艺术创作过程。

拼贴艺术中的色彩元素往往由两种以上色彩组成,这是由于色彩虽富有视觉性冲击魅力,却无法摆脱具体固态形体而独立创作,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需考量形体与色彩的协调关系,站在色彩组合与对比的角度综合考量,从三原色的联系中迸发灵感的源泉,那么何为三原色呢,除众所周知的红黄蓝以外,学者伊顿给出了更新颖的看法,即原色、二次色和三次色组合排列形成了色相环,继而红黄蓝三原色以等边三角形的形式状态出现。同时在拼贴艺术色彩元素运用过程中,纯度、色相、明度等作为色彩构成重要的三个因素,他们相辅相成相互协作,各自维度的对比与重组以期达到营造画面丰富氛围和色调的效果,色彩重组需要先破裂,再分解,最后彻底解构重新排列;而色彩对比又分为纯度对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等,可以说色彩元素深深扎植于拼贴艺术之中,与其有着密不可分的深刻联系,堆叠的色彩关系将拼贴艺术推向表现性艺术的高峰,以强烈的视觉表达形式给予人们无限的色彩冲击遐想。

三、国潮色彩的概念与特征

(一)国潮色彩思维概念

在文创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国潮”成为了近年来一个非常炙手可热的新词汇,尤其是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下,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消费升级都对文创产业有着重大的影响,在国家对文创产业的大力扶持下,国潮艺术也在文创经济从引进学习到探索创新的发展历程中应运而生,在服装、餐饮、旅游、电商等领域发展迅猛、遍地开花,并成为年轻人竞相追捧的潮流趋势。学术界和艺术界、设计界对于“国潮”的关注度很高讨论也一直很热烈,国潮风俨然已经成为了抽象意义上的热门IP,人们对其的追捧与喜爱使他成为“跨界联名”的首要选择。

(二)国潮色彩表现性特征

清华大学的《国潮研究报告》中指出,民族风必须同时具有三个必备要素才能称之为“国潮”,即: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前沿的审美和技术趋势、具有世界视野并展现中国自信。国潮艺术无论是外在形式还是传播的内容、价值观都有着强烈的中国元素和中国精神,是由内而外地地道道的“中国特色”,这正是“国潮”艺术风格区别于其他艺术风格的核心基因,是国潮的“身份证”,国潮风在元素造型上多选取代表中国特色具有符号意义的物品,在色彩上多选取朱红、兰青、藤黄等明度高、亮度强的纯色调,强烈的对比更能体现中华民族艺术创作者们如火的热情。那些曾经一度被国民认为“土气”的民族特产,如蓝印花布、东北大花布、解放鞋、搪瓷茶缸等,在经历改革开放40周年的今天,都一跃而成为了时尚界的新宠,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和追捧。

毫无疑问,“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唯有不断深耕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汲取其真正的精华,国潮才能真正地引领世界的“风潮”。我们已经走过了大打情怀牌、怀旧牌和卖萌牌的国潮初级阶段,从“民族化的形式”上升到“民族化的内容”,从“民族化的内容”上升到“民族化的体验”,层层推进“国潮文创”的层次和深度,让民族文化在这场国潮文创中能够大放异彩、焕发新生直至影响世界。

四、国潮色彩在拼贴艺术中的运用

拼贴艺术诞生于西方跳跃艺术思维中,发展成熟于东方浓郁的文化底蕴中,并在民族性国潮主义的兴起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国,独具匠心的拼贴艺术被归为工艺美术的范畴,相比于西方单一的创作手法,融入了国潮主义后的拼贴艺术区别于西方传统拼贴艺术展现出三点不同之处。

首先,东方艺术家们创造了更为多元丰富的艺术技法,他们突破了艺术各门类的限制,融汇贯通,巧妙的将国风形象、传统书法、诗词歌赋等极具国潮韵味的其他文艺形式融入拼贴艺术的视觉形象中;同时东方艺术家们也不再局限于常见的拼贴艺术材料,他们因地制宜,赋予绢帛、陶瓷、绳结等中国特色物产以艺术生命,东方艺术巨匠们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纹理和色泽特性,巧妙通过中国传统布局结构特性,最大程度的展现出民族特色和装饰美感;最重要的是,在国潮主义的推动下,拼贴艺术也积极的摆脱西方艺术对阶级的限制,艺术创作者群体变得更为大众化,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画笔传达思想感情,艺术接收者群体也变得越来越大众化,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艺术作品来欣赏属于拼贴艺术独有的美。

(一)国潮色彩与拼贴艺术结合的优势

单一的文化因素无法长久地在艺术长河中立足,多元的文化因素构建的艺术门类根基会更加的稳固,所以我们从拼贴艺术的长远发展上来看,我们应积极推动国潮风格与拼贴艺术的深度融合,具体的优势作用可以分为以下三点。

第一,极大地丰富了拼贴艺术表现形式。拼贴艺术在与国潮风格结合后,极大地发挥了各地区的材料美与自然美,沿海地区的人们吸纳来自大自然的馈赠,采用贝壳作为创作的主材料,创作出的艺术作品也都蕴含着如海洋般浩瀚波澜的艺术力量;西北地区的同志们经常以人们赖以生存的草原作为创作灵感的来源,并且使用皮草、羽毛等材料,开创了如草原般宽广多元的艺术风貌;江南地区的艺术家们更倾向于选择使用陶瓷、砖瓦等作为创作材料,其细腻的纹理与柔和的色调无一不在诉说着吴侬软语般典雅温婉的艺术特征。

第二,使拼贴艺术获得更多的公众认可度。拼贴艺术的雏形来自西方艺术家们跳脱的艺术思维中,饱含着西方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传入中国后,虽然艺术家们对其进行积极的再创造,但对于观赏者而言,他们依旧残留着晦涩的余韵,人们并不能从拼贴艺术作品中窥探揣摩出创作者热烈而高昂的创作意图,而拼贴艺术在与国潮风格进行充分地融合后,接收者们更容易从中产生共鸣,从而使拼贴艺术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三,宣扬国潮艺术风格,讲好中国故事。近年来随着国立提升民族自信,国潮艺术风格俨然成为当今最火热的流量密码,但这也导致了国潮风格的粗放化,红色的、夸张的、鬼神式的艺术特征竟然成为了国潮艺术的标签,故讲好中国国潮故事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而拼贴艺术恰好能有效解决中国问题,众所周知,拼贴艺术的诞生要经历多视点观察、解裂、重组等一系列艺术创作过程,这种繁琐的艺术过程能有效地避免粗制滥做的出现,同时作为起源于西方的拼贴艺术也能更好地宣扬东方气韵。

(二)国潮拼贴艺术在当代的表现手法

在国潮风席卷流行的现当代,拼贴艺术虽然仍以分解、破裂与重组为基本美学思想,但从根本上考量,设计协调性依旧占据着不可撼动的核心地位,这里的协调性可理解为元素与元素、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适配度与融洽度。天马行空的发散思维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拼贴艺术的创作过程对基本理念的遵守,故拼贴艺术种类的划分讨论在当代被推向了新的高峰,理解好国潮拼贴艺术种类界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规划好设计方向,也能使画面更具表现力,我认为拼贴艺术大致可分为三个种类,分别是文字拼贴、图形拼贴与综合拼贴,划分理由如下。

书画同源墨香流溢,文字在中式拼贴艺术设计中散发着别样的文化底蕴,中华文字博大精深渊源流传,篆隶楷行草等字体模式形态各异,他们本身便是艺术的具象化表达,故在国潮背景下中国艺术家们常以文字作为拼贴艺术作品的主体,他们将文字进行巧妙地排列组合,不仅能达到直抒胸臆、一针见血的直观效果,更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国潮艺术的传播与发扬。

图形与文字相比,其在视觉上具有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增贴了几分招贴画的特殊色彩,具有广告的宣传功能,他与国潮风格的适配度也更高一些,中国当代艺术家们从报纸、杂志或照片上截取与国潮相关的代表性意象符号,按照各元素之间主次、远近等关系进行重构,标志性的国潮风拼贴艺术便跃然于纸上,丰富的层次感极大地调动着观者的五感,并强化了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图1 文字拼贴示例

图2 图形拼贴示例

图3 综合拼贴示例

综合拼贴对设计者布局安排的考量更为严谨,许多人认为综合拼贴即为单纯的文字拼贴与图形拼贴简单相加,其实不然,综合拼贴还包括多种材料的复合运用,以中国艺术圈层来看,现当代艺术家们常以陶瓷、髹漆等工艺碎片元素入图,多样的工艺制法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让消费者从另一角度欣赏、认识、了解中国传统工艺。

(三)国潮拼贴艺术在当代的实践成果

国潮拼贴艺术发展至今已不再停留于书面理论层面上,无数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并与传统工艺锦灰堆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中国艺术家们通过对丹青名帖书画佳作的拼合与复制,在笔余游戏中,创造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拼贴画样式,其中尤以新一代八破艺术家耿学知为代表。

他2016年的新作《玉兔迎春》更是集大成者式的佳作名篇,其从女儿的儿童画中获取灵感,从孩童天真纯净的眼光与角度对这个世界进行重新考量,创意地采用极具国潮象征意味的春联、1950年代的小人书、人民日报等材料,并融入中国传统工艺剪纸艺术,朱红青蓝、楷隶并行,好一派贺新春的昂扬气韵。据了解,耿学知先生的艺术作品不仅奏响了中国式拼贴艺术的先锋号角,还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扬海外,韩国(光州)官方数次邀请耿学知先生远赴当地进行交流学习,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更是多次进行拍卖收藏,并在其Lee展厅呈现了一场名为“抱残守缺:中国八破画”(China‘s 8 Brokens: Puzzles of the Treasured Past)的展览,涵盖多位中国现当代拼贴艺术家们超过40件中国挂轴、扇面、瓷器、鼻烟壶等综合拼贴艺术产品。这是一场意义非凡的展览,它展现了国潮风格与拼贴艺术碰撞迸发的闪耀火花,更是一次近乎完美的文化输出,其真正做到了艺术品应“讲好中国故事”的核心宗旨。

总结

拼贴艺术似浩荡长河,从西方历经百年奔流而来,翻越崇山峻岭,穿过柳叶繁花,容纳战争岁月,沉淀沧海桑田,最终与国风元素紧密结合成为交叉艺术的代表之作。目光投至当代,新时代的风帆已然拉起,拼贴艺术的又应如何继续发展呢。

李可染先生的“应用最大的功夫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进来”这句话,我觉得用来指导拼贴艺术的再发展最为贴切不过。打进去是继承,打出来是创新。继承是创新的基础,来源于西方的拼贴艺术何时都不能磨灭掉自身特有的跳脱活跃艺术思维,离开继承的拼贴艺术将会沦为虚无主义;创新是继承的目的,由于欣赏者文化年龄、地域民族上的不同,为更好地在艺术洪流中站稳脚步,拼贴艺术家们应更好地将本民族国潮风格融入多元艺术领域。

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艺术都是在继承和创新的辩证统一中向前进步,“推陈出新”与“融汇贯通”的方法论,是我们处理好拼贴艺术方向与发展的正确指导方针。

猜你喜欢

国潮艺术家色彩
让国潮成为时代的主流
MADE IN CHINA
MADE IN CHINA
“国潮”崛起,东方IP趁势乘风破浪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