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民居人文色彩的适老化设计研究

2022-04-25李敏林

流行色 2022年3期
关键词:吊脚楼湘西民居

李敏林

吉首大学美术学院 湖南 张家界 427000

湘西传统民居是湘西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建筑形态,它们反映了湘西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文化修养,具有历史性、连续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吊脚楼作为湘西传统民居中最常见的建筑形式之一,也是最贴近湘西人们生活的传统民居建筑,通过研究湘西吊脚楼的老年人居住问题,探索湘西吊脚楼民居适老化改造的的设计策略,从而为湘西吊脚楼民居适老化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

一、湘西传统民居形式及特征

湘西吊脚楼是湘西特有的一种传统民居建筑,是干阑式建筑的一种,穿斗式木结构,使用榫卯技术搭建而成。吊脚楼分几种,一种是滨水型,靠近江水或河水的一侧,由多个长而直的木头插入水里,和岸上的另一侧地基一起撑起整栋吊脚楼;另一种是山地型,吊脚楼一侧的木桩插入山地地势低的位置,同另一侧的地基一起把吊脚楼撑起。还有一种是平地起吊型,同样用多根木头把建筑从平地上撑起的。吊脚楼底部可以通风、防潮、同时也能够避免毒蛇猛兽的侵袭,不论滨水式或者山地型吊脚楼都很好的结合了地势,也尽可能的降低了土地面积。

二、湘西传统民居吊脚楼适老问题

湘西吊脚楼民居作为一种湘西传统老旧民居建筑,其空间布局及室内环境与当前老年人的居住需求大相径庭。通过对湘西吊脚楼民居的实地调研及民居特点分析的基础上,从老年人的基本特征及居住需求出发,对湘西吊脚楼民居空间在空间布局、室内构件、室内设施这三大方面存在的适老性问题进行了总结。

(一)空间布局问题及分析

在湘西吊脚楼民居中,由于传统的木结构施工技艺建造,每个空间的尺寸和布局基本上在房子建成之初就已固定,使得空间规划较为死板。其次湘西吊脚楼民居空间中并未根据老人身体的各个健康状况和各个阶段,进行空间布局的变化和调整,但从实际出发,在适老化方案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群体的实际身体状况,并根据自理型、介护型和失能型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做出针对性的适老化方案设计。

随着老人岁数的增加,其生活居住方式可能由原来的一二代人过渡至三代甚至四代人,这将引起家庭居住需求的改变与提高,因此室内空间设计的空间可持续性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对住房需求的持续增加,相同平方米或更有限土地范围的室内空间也可以改变,成为老年人居住空间首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条件。

在湘西吊脚楼民居中,多为主屋加附属建筑所组成,其中主屋大多是三开间(见图1)的形式,由某一空间到另一空间有时需要绕到屋外或通过其他功能空间才可到达,各主要功能空间之间的易达性也不足。

图1 湘西传统民居标准三开间(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二)室内构件问题及分析

湘西吊脚楼的住宅门多为木质门,其木质门因为时间久远在密闭性、保温性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而且其木质门的门把手大多为上锁的铁链,不利于老人使用。其次湘西沿用了我国古代建筑中"高门槛"的建筑特征,导致了湘西吊脚楼民居中门口和各功能空间之间的通道门都采取高门槛,高差在400毫米-500毫米。高差在400毫米-500毫米。对身体萎缩,抬腿不便,或者坐轮椅的老年人来说,越过门槛台阶,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湘西吊脚楼民居中,多为老旧的木窗,由于其所用时间过长,大部分只留下了镂空的窗花纹样,而且木窗没有设置防风的格挡层,从而导致安全性以及保温性都较低,尽管有部分家庭也采用了玻璃窗进行分隔,但却只能单纯的用窗户玻璃完全挡住,造成了窗户只能透光而无法通气,也带来了不便。

湘西吊脚楼住宅中楼梯主要为无扶手的简单木制阶梯,每级踏步都是由一块木料简易制造而成,其稳定性和安全系数都不好,由于阶梯踏步的整体长度和踏面长度均狭窄各级踏步的标高较高且不一致,台阶整体也较陡峭。对身体条件不好的老人而言,爬楼梯到二层更是变成了不可能的事情。

湘西民居空间中地板饰材基本都为木质,包括墙面、天花等,部分家庭的卧房也选用木质地板,湘西地区由于地处山区,常因天气因素产生回潮问题,大量使用木质地板及饰材,产生其稳定性和保温性不足,以及隔热效果较差等问题。

(三)室内设施问题及分析

在湘西地区吊脚楼民居室内空间中,都未在老年人常起身或者常通行的地方配备扶手,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起居都会有很大的不便利。而且针对于那些介护型老人来说,没办法依靠自身的力量上到二楼,必须利用一些无障碍器具。

湘西因为其地理位置较接近于中国西南部区域,所以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在室内空间中也较少配备现代化智能设施,生活便利程度较低。其次,由于当地老年人以及其子女的医疗医护意识一般都较低,所有对于老人容易突发病情或者事件的室内空间都未配备一键报警的装置。另外,像居家安防方面的智能装置也很落后且欠缺。

(四)空间色彩分析

湘西传统民居普遍使用当地乡土材料,如木材、石材等,这些乡土材料的色彩成为村落建筑的主题色彩。小青瓦在湘西民居建筑也被大量使用,形成“木结构加青瓦屋面为主”的民居建筑(见图2)

图2 湘西传统民居建筑(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三、湘西传统民居空间更新的适老化设计策略

(一)空间布局的适老化改造

湘西民居吊脚楼,因为其传统的建筑营造技术与建造结构,吊脚楼居住的空间内部功能分区大多相对固化,而且尺度较小,想要进行适老化改建,就必须在原有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加以科学合理调节,使原来常规的空间组织形态逐步向人性化的适老空间的组织形态进行调整和改变,以更好的适应老人在健康生活中可能要处理的一系列居住问题,为老年人的生活环境、行为活动提供方便。一是针对不同的健康类别的老年人(自理型、介护型、失能型)规划不同的空间布局。,以处理空间布局不符合老年人不同健康类型特性的问题。二是通过利用可变化空间、预留空间、空间重构和调节,综合处理空间设计灵活性欠缺、空间规划可持续性的适老化居住问题。三,利用空间重构和功能动线的合理规划,解决湘西吊脚楼民居中功能流线规划不合理的空间居住问题。

(二)室内构件的适老化改造

湘西门槛的高差情况,如若考虑成本造价等因素,可将门槛高度降到15 cm以下,并设置坡道的方式进行处理。对于没办法减少高差的情况可选择加无障碍坡度,尽可能缩短斜坡的长度和坡度。这样既可以保留湘西传统民居的"高门槛"的建筑特点,也达到了老人适老化的居住需求。

将木窗加以修复或翻新,保留木制材料,增加帘窗层,因为湖南西部地方在夏季的蚊子数量较多,且吊脚楼建筑一般都位于山区,所以蚊子量相较城市地区则更多,加帘窗防止老人被蚊子咬,再通过添加玻璃等现代建筑材料以增强其稳定性、气密性和保温性能等。

首先需要降低楼梯坡度,其次还需要增设楼梯的二边扶手。调节楼梯踏面深度和楼梯踏面高度,使楼梯踏面高度与深度均达到安全性和合理性的要求,并保证踏面和地板平行,不产生倾斜,同时在楼梯的材质选用上也应选用承载能力更强,且自重轻的材质,避免加大对吊脚楼楼板以及构造上的压力。

湘西吊脚楼的墙壁都是木质材料,木质的隔热效果不佳,保暖性也不够,同时因为湘西吊脚楼开窗小,窗台面积较小,使得房间通风采光不够,显得房间比较黑暗。因此可以在适当的墙体增设防水保温层、隔热层和软性保护面层,在色彩和纹理的选用上尽可能选取色彩鲜艳、纹理简洁,并能够与原本房间的格调融为一体的墙面饰材。

(三)室内设施的适老化改造

无障碍设施设置必须首先确定通过区域的通畅性,以避免妨碍轮椅的正常通行。对室内台阶和楼梯进行坡道管理或增设便携式坡道,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并且增加辅助设备,在老年人起座活动较频繁的地方增加扶手。卫生间做到干湿分离,并在坐便器及淋浴位置设置扶手和座椅(见图3),方便老人搀扶,保障老年人的安全。

图3 增加无障碍设(图片来源:yankodesign.com)

医疗方面,利用电子感应器等装置及时采集了老人的心率、体温等全身数值,然后接入手机上的APP,并通过将数据上传至后台,从而将计算得出的结论及时反映至手机上,使老年人以及家庭成员都能够在第一时间知道老年人的全身健康状况。其次,可在老人卧室、茅屋、澡堂等的特定范围内,设置老年人紧急一键型自动安全报警器系统,其自动报警装置可直接联系医疗服务站点,并及时告知老年人的家人亲属,以及时应对和处理老年人疾病以及他突发状况。

居家安防方面,在灶房空间设置危险气体的检测设备、在茅屋和淋浴间等空间设有发生意外状况(摔跤、晕倒)的感应装置等。通过网络技术将相关数据上传至手机的APP中,当异常情况出现时,也可启用报警功能给预设的应急联系人发送报警提醒。

家居生活方面,使用手机或其他智能装置帮助老人将室内设施设备一键打开或关掉的功能。如照明灯具、门窗、空调、影音装置等。

心理陪伴方面,使用具有AI交互智能音箱等设备,与老年人开展情感沟通与交流,包括了市面上最常用的天猫精灵、小度智能音箱以及小爱智能音箱等。此类AI产品,使用简单而且通过语言也能够进行交流,非常便于老年人的使用。通过这种陪伴互动型的智能设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年人的一些心理问题。

(四)空间色彩的适老化改造

背景色主要体现在室内空间中的墙面、地面、天花为主。墙面部分赋予的直观感受最为直接,因此对墙面色彩的选择应该根据空间功能属性设置。例如:居室空间采用柔和温暖的颜色,营造安定温馨的氛围(见图4)。

图4 居室空间与绿植点缀色(图片来源:花瓣网)

主体色主要为空间家具的体现,家具颜色的选择以低纯度、低明度色彩为主,色彩间隔既不要过分“暧昧”又不要过分跳跃。另外,还应取得色彩力度上的均衡,对于大面积的色彩应适当降低其纯度,小面积的色彩适当提高其纯度,以便保持色彩间的均衡调和关系,从而选择真正符合老年人心理的家具色彩。

(1)紧急报警装置、安全提示装置。紧急呼救以及安全提示与老年人的安全健康息息相关,对于此类需要警示的装置上需要设置最为醒目且跳跃的颜色,增加其辨识性,保证老年人在紧急求助时使用的精准性从而从一定程度保护老年人的生活安全。

(2)绿植。在室内空间中适当加入绿植点缀、增加空间的观赏性(图4),营造清新自然的美感。绿植在起到净化室内空气的作用的同时,弥补老年人的精神空虚,激发他们的乐观情绪,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结语

目前我国在城市居民住宅的规划设计研究中已进行了大规模的适老化设计研究,但对于人口老龄化较严重的农村区域的适老化研究较为缺乏。因此在城市高龄化和空心化的大背景下,应当关注和重视农村的适老化设计,将理论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并结合最新的技术手段不断完善农村适老化环境的建立,以此提高农村老人生活居住水平。

猜你喜欢

吊脚楼湘西民居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苗族吊脚楼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
巴渝文化——吊脚楼
吊脚楼(外三首)
欢乐湘西
湘西 国画
奇趣民居
探析重庆吊脚楼对山地建筑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