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支付平台与财务管理工作探析
2022-04-25苏莹
作者简介:苏莹,(1986.6.13),女,汉族,天津市人,本科学历,中级会计职称,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大数据工具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支付形式正在以便捷的优势替代现金、银行卡支付,成为支付过程中的新宠。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微信、支付宝、零钱通等支付方式先后兴起,尤其是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兴起,为其他支付形式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聚合支付平台是第三方平台之后新形式的“融合支付形式”。聚合支付平台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将一个以上的银行、非银行机构或支付组织融合到一起,为客户提供“支付服务”、“对账服务”、“运营维护”等多种服务内容,减少了商户接入和维护成本,提升服务效率。本次研究过程中以新兴起的聚合支付平台为基本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聚合支付平台下存在的风险,以及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应对风险的举措,这对于更好的促进聚合支付平台下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升意义重大,也为其他支付形式下的财务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通过本次内容的研究意在更好将聚合支付平台与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更好的融合,提升聚合支付平台自身的市场占有率及核心竞争能力。
关键词:聚合支付平台;财务管理;探析
1聚合支付平台的概念及特点
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兴起,在第三方支付后又出现了第四方支付形式,即聚合支付平台。聚合支付平台从服务内容上来看集成了当下手机微信、支付宝、百度钱包、银联等众多支付形式,从支付环节来看,聚合支付平台也是借助二维码形式进行扫码完成付款的,属于支付服务集成商。与第三方支付平台不同的是聚合支付不是介于银行和商户之间,而是介于第三方平台和商户之间,这种方式彻底的打破了支付许可牌照的限制,成为了当下应有较广的一种多功能综合支付服务模式。
按着聚合支付平台的内容,聚合支付平台特點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聚合支付平台灵活性强。目前聚合支付平台在进行日常服务过程中不涉及资金的清算,但是,却能针对各行各业客户的需求制定完善的个性化服务方案,方案灵活性强,还在一定程度上与客户形成了资源互补的双赢模式;第二,便捷性更为突出。聚合支付平台整合了多种支付方式的功能,在支付的过程中更加的便捷;第三,多元化。聚合支付平台不是针对一种形式进行单一的收款,除了收款功能之外还具有技术对接服务、运营维护服务和差异处理等服务,因此,从服务的模式来看,呈现多元化的服务模式。
2聚合支付平台下实施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2.1迎合时代发展需求
在未来支付市场的发展中,市场不可能被一个支付方式所垄断。在这种情况下,聚合支付平台以时代发展为基本依据,彻底的打破了微信、支付宝等支付工具的局限性,对支付市场进行了资源整合,迎合了时代发展需求,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聚合支付平台日常的经营管理中存在各种风险。这种情况下实施财务管理,能够及时反应聚合支付平台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结果,结合自身的控制手段能识别和规避各项财务风险,提升聚合支付平台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
2.2保证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根本需求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的内容越好越全面。当前,从聚合支付平台的财务管理内容来看,已经覆盖了聚合支付平台管理的方方面面,没有仅仅局限于财务内容,通过科学的财务政策,准确的财务目标,有效的衡量聚合支付平台发展中各方利益关系,促进了资源合理的分配和利用,是现阶段聚合支付平台以最小的资源换取最大经济效益的手段,更是聚合支付平台成本费用控制最为直接的途径,也为聚合支付平台经济利润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思路。
3聚合支付平台存在的风险
3.1运营系统风险系数大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信息显示,2014年聚合支付规模只有1000亿元,但是到2019年,在短短的五年时间内,聚合支付规模就达到了40万亿元,可见其规模发展速度之快。在聚合支付平台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运营系统的风险日渐凸显。聚合支付平台现阶段主要是在支付结构与商户之间起到了桥梁的链接作用,改变了原有第三方支付平台于商户信息结构网状链接模式,将支付平台与商户链接模式范围拓展为新型链接模式,这种链接模式囊括范围更广,功能更加全面。这种情况下,聚合支付平台使用商户只要按着平台需求进行报文申请,就能进行对接使用。聚合支付平台系统将各种应用接口与服务器进行聚合,没有针对不同的会员积分、优惠券等内容进行全面的界定和隔离,这种情况下,在运营系统中很容易导致应用相互攻击的问题出现,加之现阶段我国的聚合支付平台终端服务商企业众多,市场竞争压力大,因此聚合支付平台在运营中存在巨大的运营系统风险。
3.2信息安全风险客观存在
聚合支付平台实施的基础是依托互联网完成的,运营过程中互联网又是开放的状态,这种情况下信息安全存在风险。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从聚合支付平台的性质来看,其自身属于经营服务型企业,由于在支付过程中涉及到相关的密码、用户名等信息,因此,一旦管理不当将会造成这些信息的泄露,为聚合支付平台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隐患,例如,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2020年10月份统计的信息显示,仅仅“钱方好近”就在短短的一个月期间,遭受到了40余次非法访问和5次黑客入侵,仅仅2020年,由于信息安全风险就为自身造成了超过2万元的经济损失;第二,在上述研究中分析聚合支付平台服务商户的过程中采取的是一对一的接入,这种情况下,商户对聚合支付平台的系统依赖程度过高,聚合支付平台在日常的维护中一旦出现系统故障,那么不仅仅造成商户收款服务终端出现问题,甚至还会导致商户相关信息丢失,影响商户的粘合程度;第三,聚合支付平台在服务与商户的过程中自身存在网络痕迹、日志、数据库等内容,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监督管控不利情况,很容易出现信息安全敏感问题。
3.3收单主体责任被弱化造成虚假商户入网的管理风险
现阶段我国支付市场中聚合支付平台服务企业众多,这种情况下,平台与平台之间为了获得经济利润最大化不断的抢占客户,希望通过聚焦更多的客户群体,提升自身的支付市场占有覆盖率。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现阶段聚合支付平台在与商户合作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商户的信息进行严苛的审核,加之商户对聚合支付平台的依赖程度高,为了短时间内增加商户数量,忽视了收单主体责任问题。例如,在进行收单的过程中,聚合支付平台需要根据商户的营业执照、税务证等资料进行全方位的审核,但是聚合支付平台在商户拓展的过程中使用虚假材料的现象存在,如果收单机构缺乏有效的审核机制,那么很容易出现虚假客户情况,这也将为聚合支付平台带来较大的管理风险。例如,根据新京报2020年4月披露的数据信息显示,在办理入网的过程中,有超过10家聚合平台能在10分钟之内办理完成,针对虚假入网的乱象,16家聚合支付平台被点名限期整改。
3.4外部政策及其他风险不容忽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因素环境瞬息万变,这种情况下国家实施的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支付市场变化因素都会对聚合支付平台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根据中国电子银行网站统计信息来看,2017年-2020年我国针对聚合支付平台发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开展违规“聚合支付”服务清理整治工作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持续提升收单服务水平规范和促进收单服务市场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整治工作的通知》等12个文件。在大环境的影响下聚合支付平台如果不能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的调整经营的内容,就很容易出现违规交易等风险,这对于聚合支付平台的发展十分不利。不仅如此,聚合支付平台虽然发展速度较快的,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现阶段支付市场第三方支付仍然占主要地位,这种情况下,聚合支付平台还面临着巨大的同质化竞争风险。
4聚合支付平臺下财务管理的优化策略
为了保证聚合支付平台的发展前景,还需要从自身的角度不断的完善管理水平,识别和规避风险,聚合支付平台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4.1细化权责,构建风险识别环境
权利和责任的细化,对于构建风险识别环境十分重要,聚合支付平台在实务操作的过程中可以从如下几个内容入手:首先,聚合支付平台的领导者要对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众多风险有正确的认识,改变平台“重利润、轻管理”的思想,将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细化,融合到日常的聚合支付平台管理过程中,自上而下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实施环境;其次,积极的实施岗位责任制。聚合支付平台与一般的生产性企业财务管理存在差异,因此,要切实的强化责任制度的落实,减少出现问题各个岗位相互推诿的现象发生,在日常的财务管理过程中真正的做到有计划就有方案,有方案就有执行,有执行就有责任,有责任就要监督,从而有效的保证财务管理的作用发挥出来;最后,财务管理想要达到理想的效果,不是一个部门能够完成的,需要聚合支付平台各个部门的协调和参与,所以,在思想建设过程中,还要形成财务管理文化。这对于平台应对内、外部运营风险,强化自身的管理能力有着一定的助益。
4.2完善组织结构建设,夯实聚合支付平台下财务管理基础
聚合支付平台在实施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组织结构的构建,这主要是因为组织结构不同与平台场景搭建,很多设备设施只要通过采购就能完成,组织结构构建水平直接决定了财务管理最终实施效果。第一,根据聚合支付平台的服务内容,设置相关的商户服务岗位、支付通道拓展岗位、营销服务岗位、数据分析岗位等基本岗位,保证聚合支付平台日常运营操作的稳定性;第二,甚至后勤服务相关岗位,包括平台的财务、监督、审核、风险管理等岗位,通过这些辅助岗位的设定,保证聚合支付平台的能更好的监督和管控日常的基本活动。通过组织结构内容的完善,能够保证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夯实聚合支付平台下财务管理基础。
4.3强化凭证管控,提升应对风险能力
凭证是聚合支付平台财务工作开展的基础,凭证管理则是保证聚合支付平台财务数据信息可靠的核心内容,因此,强化凭证管理,对于聚合支付平台自身的风险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强化有价单据和空白单据的保管。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其次,强化对凭证的监督和管控,在这个过程中监督和管控的凭证不仅仅包括财务凭证,还包括与商户签订的一系列凭证,通过对这些凭证的审核,保证与其合作的商户信息都是真实、可靠的,从而减少虚假商户入网情况发生,这对于聚合支付平台的整体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4.4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降低风险发生概率
建立聚合支付平台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过程中可以从如下内容进行:第一,创新风险管控理念。在聚合支付平台风险管控的过程中,很多内容没有与财务管理建立有效的联系,还停留在传统的风险控制中,这种风险控制往往是事后控制,缺乏事中、事前控制的配合,因此,在创新风险管控理念的过程中,应该将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内容与财务管理进行融合,结合聚合支付平台基本情况,评估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处理好风险预警、风险控制与财务管理的关系,为降低风险系数做好准备。例如,在事后财务管理过程中构建完善的财务活动考核指标体系和激励机制;第二,健全风险控制和预警体系。通过健全风险预警机制,从聚合支付平台存在风险的内容入手,把控风险节点,制定完善的风险应急策略,提升平台风险预防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例如,可以根据聚合平台运营的特点,建立多机构联通、多金融并轨和多渠道渗透的应急方案,一旦平台出现风险,能够第一时间的保证系统的正常操作和衔接,降低聚合支付平台风险,形成多元化的竞争优势;第三,强化预警保障。聚合支付平台还应该结合市场发展趋势,制定一定的财务制度保障风险预警机制的顺利进行,例如,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在平台内部建立财务预警模型,设定变动范围指标,一旦超过波动范围系统自动提示报警,这对于聚合支付平台长远发展而言十分重要。
4.5以政策内容为指引,完善财务管理机制
2017年1月针对聚合支付平台发展的现状,中国人民银行向各个分管部门发布实施了《关于开展违规“聚合支付平台”整治工作的通知》,在通知中对明确的规定了要各个分管部门对现有的聚合支付凭平台进行摸底式清查,这是聚合支付平台发展以来,国家首次发布相关的政策和文件。针对这种情况,聚合支付平台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针对各项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为基本指导,根据“通知”中划定的红线,积极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进行内容的调整和完善,保证自身发展过程中不触碰国家法律法规的同时,更好的实现信息安全、技术安全等内容操作。与此同时,2017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发布了《关于持续提升收单服务水平、规范和促进收单服务市场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这个过程中更加详细的明确了聚合支付平台在进行供应链管理和数据分析个性化服务过程中应该遵守的内容,因此,财务管理机制要结合这些内容进行系统的完善,从而更好的保证自身的财务管理战略贴合国家政策要求。
4.6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
在聚合支付平台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财务人员素质高低也是影响管理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聚合支付平台实施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财务人员素质的培养,强化整体队伍素养。平台应该针对财务人员的现状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专业技能培训,通过专业技能的培训提升财务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财务人员招聘的过程中,要注重专业技能和经验内容的双重考核,建立定期财务人员考核制度,通过定期的对财务人员考核,针对财务人员专业技能和经验上的漏洞进行不断的完善和补充,这对于提升财务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必要。与此同时,聚合支付平台还应该积极的提升工作的吸引力,尽可能的吸引外部复合型人才的加入,通过吸引外部复合型人才的加入,及时的为财务管理提供新的思路,也为聚合支付平台的财务管理储备人才力量。
5结论
2021年10月13日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2021〕259号)》(以下简称“259号文”),其中详细的规定了 “对于具有明显经营活动特征的个人,条码支付收款服务机构应当为其提供特约商户收款条码,并参照执行特约商户有关管理规定,不得通过个人收款条码为其提供经营活动相关收款服务。”由于聚合支付平台自身在手续費、便利性等方面优势较为明显,“个人码”用户向“聚合商户码”的转化,将相应提升各个从业机构支付的规模以及扫码份额的增长,这对于聚合支付平台而言十分有利。因此,在完善聚合支付平台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的探索风险出现的原因,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完善组织结构建设,强化凭证管控,提升应对风险能力,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完善财务管理机制,通过财务的角度,更好的规避平台各项风险,为平台的战略实施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白煜. 基于聚合支付的共享经济支付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2]关天宇. A公司聚合支付业务的营销策略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8.
[3]邓俊雄. i聚合支付平台商业计划书[D].闽江学院,2018.
[4]潘敏耀.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影响与对策[J].福建金融,2019(03):67-69.
[5]刘兆露.我国的第三方电子支付模式--以支付宝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3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