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粱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控技术

2022-04-25冯新德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高粱病虫害防控

摘 要:该文分析了高粱生产中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并结合高粱生产各阶段的特点,提出了不同阶段病虫害的防控技术和保障措施,以期为高粱病虫害的防治及优质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粱;病虫害;原因;防控

中图分类号 S435.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2)07-0101-02

邓州市地处河南省西南部地区,具有北亚热带往暖温带过渡的气候特点,受季风转换的影响,四季分明,降水量较多,有着较为丰富的光照、热量等自然资源,比较适合高粱等作物的种植。高粱是我国种植最早的一类禾谷类作物,目前是邓州市重要的农作物之一。近年来,邓州市积极结合当地优越的自然、地理等方面优势,对当地种植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布局的重点放在种植高粱尤其是酒用高粱上,有效实现了种植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 高粱病虫害发生原因

1.1 气候变化异常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异常,受温室效应的影响,气候逐渐变暖,加快了病虫害的代谢,提高了其繁殖速度,导致病虫害的发生范围更广、发病程度更重。

1.2 病虫害类型增多 多年来,我国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等物资的过量使用导致病虫害的抗性不断提高,繁殖速度也较之前呈几何式增加。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背景下,高粱等农作物生产中病虫害的类型日趋增加。河南省为农业生产大省,四季分明,气候条件较为温和,降雨量年均水平居中,春季气温多变,雨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这种气候虽适合农业生产,但也容易滋生各类病虫害,再加上农药的过量使用,病虫害的抗性水平增加,大大增加了高粱等农作物生产中病虫害的防治难度。

1.3 不重视防治工作 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不同的气候环境、土壤环境下农业生产中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类型有所不同,但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种植人员缺乏专业基础,整体生产力水平不高,还是沿用传统方法,对提前预防病虫害的理念及意识不强,一般等田间病虫害症状表现出来后才喷洒农药防治。

1.4 防治缺乏统一标准 目前,我国一些地方在农业病虫害的防治方面未建立起统一的技术标准,采取传统防治方法的占比还较多,防治中存在较大的盲目性,防治效果也大打折扣,导致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不断加重。

2 高粱生產各阶段病虫害防控技术

2.1 播种前 一是选择抗性强且适合在邓州市种植的高粱品种进行种植。一般来说,高粱种子抗性强,则感病几率大大降低,有助于减少农药用量,甚至是不用,降低成本[1]。目前适合在邓州市种植的高粱品种有泸红2号、五粮红、红缨子等。二是推广轮作倒茬制度,合理做好生产布局,不可连续几年在同一田块上种植高粱。三是提前做好消毒处理。前茬作物收获后对土壤进行深翻(25~30cm),以将土壤中的病源灭杀。播种前将种子与药剂按照合理比例进行拌种处理消毒。四是施足基肥。结合田间土壤肥力情况以及高粱对肥料的需求特点,科学施肥、配方施肥,为高粱的健壮生长提供足够的肥力条件。

2.2 苗期 苗期高粱容易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根腐病(由真菌引发,导致植株根部发生腐烂,影响植株对养分及水分的吸收)、玉米螟(又有玉米钻心虫之称,在高粱、玉米等作物上为害较多,为世界性害虫)、苗枯病(在我国各高粱生产区均可发生,在高粱植株长出4~5片叶片时即可发病)、棉铃虫(为鳞翅目叶蛾科,属于钻蛀性害虫,主要对花、嫩叶等产生为害)、顶腐病(苗期发病可导致植株死亡,发生后植株上部叶片颜色失绿)、蚜虫(属于植食性昆虫,是农作物中最具破坏性的一类害虫)等,可结合病虫害类型以及发生态势针对性开展防治。此阶段顶腐病、苗枯病、根腐病的防治可选择25%多菌灵粉剂450g/hm2、25%吡唑醚菌酯乳油300g/hm2,以及有机水溶肥料、0.1‰芸苔素内酯180mL/hm2,对水300kg/hm2,拌和均匀后对准高粱发病部位进行喷洒,也可在病害刚发生时选择生物叶面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混合后对准高粱茎叶进行喷雾防治,防治效果均较好。蚜虫、蓟马等刺吸害虫的防治可选择2%~3%溴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等药剂。鳞翅目害虫处于3龄前,可选择0.4‰二氯苯醚菊酯粉剂30~37.5kg/hm2等进行喷粉。

2.3 拔节抽穗期 高粱处于拔节抽穗阶段时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纹枯病(真菌病害,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发,在禾本科植物上比较常见,发生严重时可导致植株倒伏、死亡)、玉米螟、茎腐病(发病后植株青枯萎蔫、果穗下垂)、棉铃虫等,应积极开展统防统治。病害的防治可在刚发病时选择20%~30%多菌灵450g/hm2+20%~30%吡唑醚菌酯300g/hm2等对水均匀喷雾,或者用45%~55%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45%~5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进行喷雾。

2.4 灌浆期 高粱处于灌浆期时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大斑病(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第2年孢子萌发后产生侵染,危害严重期在每年的7月左右)、黑束病(主要对叶片产生为害,病斑形状为长梭形,刚发病时有不规则状的轮纹出现)、炭疽病、穗腐病、玉米螟、穗蚜等。病害的防治可在刚发病时及病叶率约20%时,选择广谱性杀菌剂开展兼防,包括25%多菌灵粉剂450g/hm2+25%吡唑醚菌酯乳油300g/hm2+有机水溶肥料+0.1‰芸苔素内酯180mL/hm2等对水300kg/hm2进行喷雾,也可选择70%~8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等进行防治,为了提高防效,可每周喷1次,连续喷2~3次。高粱开始抽穗扬花后,如遇过多阴雨天气,田间相对含水量高,穗腐病等容易发生,可结合天气情况选择45%~5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30%吡唑醚菌酯乳油300g/hm2等对准穗部进行施药。害虫的防治上可选择或3%~4%甲维盐·氯氰800~1200倍液、2%~3%溴氰菊酯乳油2000~4000倍液等药剂。

2.5 贮藏期 高粱储藏期容易发生粒霉病以及各种虫害,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保护。首先要确保贮藏条件合理,高粱贮藏的原则为温度低、空气干燥,具体贮藏方法有低温法、密封缺氧法、干燥法等,企业、农户等可结合条件以及贮藏高粱的量合理选择。除此之外,为了减少高粱贮藏期间的病虫为害,还可在入仓前将高粱籽粒中的虫源清除干净,严格控制籽粒中的含水量,入仓后选择56%磷化铝片剂进行化学熏蒸处理。高粱贮藏期间发生霉变现象的一个直接原因即为微生物的大量繁殖,这与环境中的温度、水分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严格控制贮藏期间籽粒含水量及温度条件。一般来说,含水量在13%左右时,高粱的温度应低于30℃;当含水量在14%左右时,高粱的温度应低于25℃;当含水量在15%左右时,温度应低于20℃,即含水量每提高1%时,高粱相应的贮藏温度应降低5℃左右。高粱储藏期间要求环境空气流通效果较好,环境中相对湿度低于70%,确保高粱的安全贮藏,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3 高粱病虫害防治的保障措施

3.1 有效识别病虫害类型,针对性开展防治 要确保高粱等农作物生产中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要提高种植者的技术水平,培养其重视病虫害防治的意识,使农业生产人员能够把握及了解高粱等农作物的生长特点、规律以及各阶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以便针对性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必要时进行防治。提高农业生产人员对病虫害危害严重性的认识,有助于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尽量将病虫害的发生控制在最初状态,降低经济损失。

3.2 积极推广病虫害防治先进技术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农业生产中病虫害防治技术也不断进步,实际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成效明显。但由于目前很多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文化水平不高,一些新技术、新器械的推广受到了影响,需要相关部门重视对农业生产者文化素养的培养,加大培训力度,并积极鼓励农业生产者用科学的方法及新仪器进行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生产,确保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得到广泛的推广,以达到降低病虫害危害、减少损失的目的。

3.3 重视环境保护,减少农药等的施用 以往我国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施用过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病虫害种类不断增多,很多虫害对药剂的抗性增强,防治难度大大增加。因此要重视环境保护,为天敌生物的繁衍创造良好的条件,增加天敌生物的数量,维持天敌—有害生物之间的动态平衡状态,达到降低农药施用、减少病虫害危害、促进高粱等农作物优质高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燕飞.浅谈有机高粱种植中病虫害的防治方法[J].新农业,2021(4):31.

[2]林华春.高粱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究[J].广东蚕业,2021,55(6):63-64.

[3]劉素华.高粱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乡村科技,2020(15):81-82.

[4]邢治俊.左权县高粱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5):153-154,157.

[5]何自强.酒用高粱病虫害防治探究[J].农家参谋,2020(24):48.

[6]金清.高粱种植中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研究[J].种子科技,2019,37(4):135,137.

[7]王艳.高粱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J].种子科技,2019,37(17):41,44.

(责编:徐世红)

作者简介:冯新德(1968—),男,河南邓州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21-12-20

猜你喜欢

高粱病虫害防控
高粱名称考释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金秋时节高粱红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