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獭:地球上皮毛最厚的动物

2022-04-25马晓惠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2022年4期
关键词:海獭河狸皮毛

马晓惠

海獭作为海洋哺乳动物,与体形硕大的鲸、海豹、海狮相比,可以说是小不点儿了。海獭擅长潜水,一般会潜到水下3~10 米处活动,有时则会潜到50 米深的海底寻找食物。但与其他海洋动物相比,海獭的游泳速度比较慢,为10~15 千米/ 小时,也是因此,海獭很少到陆地上活动,也从不远离海岸。

白天,海獭还能控制自己的身体不被海浪卷走,但到了晚上,海獭睡着了又该怎么办呢?于是,为了防止睡着以后被海浪卷到外海或撞上礁石,海獭便想出了两个妙招儿:

妙招儿一

手拉手、头碰头,睡觉觉。都说团结力量大,海獭也不例外。海獭会采取你拉我、我拉你的方式,共同对抗海浪的冲击。

妙招儿二

系上“安全带”,安全有保障。海带属于亚寒带藻类,是北太平洋特有的品种,海带会牢牢“扎根”在海底岩石上。海獭睡觉时,会把海带缠在身上,或干脆用四肢抱住海带,用海带固定住身体。一旦系上“安全带”,海獭便不用担心会被海浪卷走,也不怕会沉入海中。

根据动物学家的研究,海獭是由栖息于河川中的水獭,在500 多万年前移居近海而进化出来的海洋动物。海獭主要生活在北太平洋的寒冷海域,为了应对北太平洋的寒冷,体内的脂肪不够厚的海獭便拥有了厚厚的皮毛。海獭皮毛的防水能力取决于皮毛的洁净度。如果可隔绝海水的皮毛上有什么脏东西,海水就会浸透皮毛,海獭体内的热量会迅速散失,它就会因为失温而死!因此,梳理皮毛对海獭来说,是生死攸关的头等大事。

海獭可能是全世界最尽职的“发型师”了,它每天都会花费大量时间来梳理皮毛,另外,由于它的骨骼异常柔软,所以每次梳理皮毛时它都能做到从头部到尾部,绝无死角!海獭梳理皮毛时,主要是清洁皮毛、解开打结的毛发、去除松散脱落的毛发、挤出毛发中的水分、向皮毛中吹气。

中文学名:海獭

所属科属:鼬科、海獭属

分布:北太平洋的寒冷海域

种类:3 个亚种

外貌:脸颊有硬须,口腔上下各有8 对牙齿。前肢短而裸露,呈圆形;后肢长而扁平,呈鳍状,趾间有蹼。尾巴呈扁平状,约占体长的四分之一,游泳时起到舵的作用。身体圆滚滚的,除鼻尖与脚掌外,全身都覆盖着浓密的毛。

体形:刚出生时,体长为50~60 厘米,体重为2~2.5 千克;成年后,体长为130~150厘米,体重为30~50千克,尾长为30~40厘米,雄性的头部与颈部比雌性的更粗壮,体重也略重一些。

寿命:一般为10~15 年

性情:好奇心强烈,很合群

特殊技能:终日漂浮的“仰泳大师”,擅长使用工具

食物:主食为贝类、海胆、螃蟹等,偶尔也会吃点儿海藻或鱼类调剂一下

天敌:大白鲨、虎鲸

食量:每天要吃约等于体重的三分之一的食物,绝对是动物界的“大胃王”

生活方式:喜欢过定居生活。喜欢热闹,总是几十只甚至几百只聚在一起,过群居生活。除非食物匮乏,否则绝对不散伙。

18世纪末之前,海獭的足迹遍布北太平洋海域,到了20 世纪初,海獭却进入了“濒危物种”

行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说到海洋哺乳动物的体形,我们的第一反应总是“胖墩墩”。其实它们之所以“胖”,是因为拥有一身厚厚的脂肪,只有这样才能抵御海洋中的“冷”。但海獭不一样,海獭体内的脂肪厚度不足以抵挡北太平洋海域的“冷”,所以就进化出世界上最厚的皮毛,每平方厘米皮肤上的毛发多达12.5 万根,堪称动物界之最。这惊人的“发量”不仅是人类发量的几百倍,也把第二名龙猫远远地抛在了后边。

海獭的毛发分为色泽为暗褐色至红棕色的细密绒毛和色泽为浅褐色至黄棕色的粗长针毛两类。这些美丽的色泽为海獭的皮毛增添了“高级感”。但也正是这所谓的“高级感”,为海獭家族招来了灭顶之灾。

1741年,维塔斯·白令率领船队对北太平洋进行了第二次探索,回程途中,该船队在科曼德尔群岛遭遇海难,幸存的船员踏上科曼德尔群岛后,发现了大量海獭。俄国船员便依靠海獭的皮毛抵御寒冷,并在解决所有困难返航回国时将海獭的皮毛也带到了俄国,海獭的噩梦便从此开始。

18世纪的欧洲上流社会,正兴起“皮草热”。人们对皮草的追捧不亚于现代人对顶级奢侈品的追捧,河狸帽甚至成为上流社会的“标配”。“进入上流社会必须拥有至少一顶河狸帽”已经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在当时,仅英国每年就能出售500万顶河狸帽。海獭皮毛相较于河狸皮毛,不仅面积大而且质地好,自船队将皮毛带回俄国后,海獭皮毛便迅速“引燃”市场。也是因此,海獭在当时被称为“海河狸”。

“海河狸”皮毛的热销,让俄国人看到了“钱景”。科曼德尔群岛的海獭灭绝之后,更多的俄国冒险家和皮毛贸易商便前往阿拉斯加,在那里设置皮毛贸易点。海獭生性谨慎,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海里,很少上岸。俄国冒险家自己搞不定海獭,便用武力搞定熟知海獭习性的当地居民。他们强迫当地居民为自己捕猎海獭。“海河狸”皮毛贸易刚开始时,从加利福尼亚到阿拉斯加,再到俄国和日本的岩礁,都能看见“海河狸”的身影。等英国和美国的皮毛贸易商也加入捕猎海獭的行列后,仅一百多年,海獭的数量就从几十万只减少到了几千只。

为了不让海獭像大海牛、大海雀那样灭绝,美国、日本、俄国和英国在1911 年签订了相关协议,禁止捕猎海獭。濒临灭绝的海獭,这才得以生存下来。之后,海獭的数量也确实有所回升。

20世纪80年代,阿拉斯加海獭的数量由几千只增加至十万多只。然而好景不长,阿拉斯加海獭的数量很快又开始减少。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于当地鱼群减少,迫使虎鲸等海洋掠食者改变了传统的食谱,而海獭不幸进入了它们的新食谱中。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不明原因使海獭的数量减少。因此,时至今日海獭仍是濒危动物。

猜你喜欢

海獭河狸皮毛
爱“梳发”的海獭
海獭手牵手
海獭的“吃播”秀
海狸建筑师
河狸颜士州
怕水的小海獭
皮毛工厂斗匪记(上)
动物玩家之“狐狸”
皮毛温暖
忙碌的河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