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战事已现拐点
2022-04-25谢奕秋
谢奕秋
硕大的办公楼现出孔径达楼高一半的窟窿,残留着门头招牌的购物中心成了大小汽车的焚场,一座座连接大城市的桥梁被乌军防御性炸毁,脸色僵白的女狙击手躺在裹尸袋里香消玉殒,小有名气的作家、运动员一个个参战牺牲……无论俄乌谁宣布最终获胜,这场战事都带来了无尽的人道灾难。
“胜利意味着尽可能多地拯救生命。”非凡的政治家,知道何时将战事导向终点。但倘若它变成代理人战争,那么这个期限可能会很长。遥控乌克兰作战的拜登,明白地吐露了内心想法:“这场战事不会在几天或几个月内获胜。我们需要为未来的长期斗争做好准备。”
既然乌克兰发挥主场优势和北约情报支援的优势,接连狙杀多名俄军将领,迟滞甚至局部逆转了约20万俄军的攻势,那么俄罗斯采取战术变通,收回包围基辅的那只手,专心拿下乌东地区的顿巴斯外围,尤其是足以“打通”顿巴斯和克里米亚半岛的战略港口城市马里乌波尔,也是可以想见的选择。
未来,在先进武器外援下业已全面动员的乌克兰,与正从国内外调遣志愿兵/雇佣兵的俄罗斯,还将有怎样的殊死对决?
3月下旬以来的战事变奏,包括俄军撤离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乌军夺回基辅附近部分城镇,乃至乌直升机越境空袭俄储油槽,是指向整个战场攻守态势的转换,还是俄罗斯“佯退”技法的重施?
中立的专家倾向于认为,战事拐点已经出现,但整体尚未到“乌攻俄守”的时候。俄军是在进行战略转移和换防休整,而就像俄军最初的精确制导空袭效果不能被高估一样,在乌克兰南部攤大饼式步步为营的俄军也不宜被低估。
战事始终是政治的延续,俄方暂时的国内动员能力瓶颈,并非无法打破的约束。普京已经下令开展年度春季募兵,目标是13.45万人。要避免战事的螺旋升级或迁延不决,需要参战各方一同冷静下来,从历史中更多取鉴。
一方面,在对付入侵的外患时,俄军的总体纪录尚可。瑞典的查理十二世、法国的拿破仑和德国的希特勒挥师进入俄罗斯,最终都损兵折将、大败而归。
另一方面,多民族的俄军部队在开进陌生文化区域时,很容易水土不服。莫斯科在20世纪初的日俄战争中,面临一系列尴尬和彻底的失败;沙皇1914年入侵德属东普鲁士,以灾难告终;一战结束后波兰发动苏波战争,遭到苏俄反攻,但俄军在随后的华沙战役中失败。
更为人熟知的是,苏联1939年对芬兰的袭击,很快就变成了血腥的泥潭;半个世纪后,苏军对阿富汗长达十年的占领,也以悻悻撤军告终。
至于乌克兰民族,得了哥萨克自由战士的真传,向以骁勇善战闻名,如今还有大量外籍战士助阵,脊梁可不会轻易弯折。
俄乌战事爆发至今,已逾五周。接受《大西洋》月刊采访的一名美国前海军陆战队成员说,过去几周的大部分时间,他都待在基辅西北部的战壕里。“俄罗斯人没有想象力,他们会炮击我们的阵地,以大队进攻,当他们的进攻失败时,会重新开始。与此同时,乌克兰人会夜以继日地小队突袭俄罗斯防线,把他们拖垮。”
很多人说,这是一场混合战争(杂糅网络战、经济战等形式),正在向代理人战争演变。考虑到在侵入和反击之间,界线不再像以往那样鲜明,对俄军战力的评估,或许要综合不同的历史经验,并且随事态的变化调整。
目前,普京已经更换了至少8名将军,迹象表明这只是开始。战事陷入泥淖,防长绍伊古罕有露面。
在乌克兰这边,北约援助的反装甲武器堪称“游戏规则改变者”。即便是俄军最先进的装甲系统,如T-90系列主战坦克,也被证明是脆弱的,它们烧焦的外壳散落在乌克兰的道路上。最近,美国还向乌提供100架“弹簧刀”爆炸性无人机。这是继在阿富汗之后,这种低价高效的轻武器第二次在海外部署。
当然,也不宜过高估计“标枪”“毒刺”“星光”等单兵武器的杀伤力。尽管乌军作战英勇,但其空军、海军和防空系统损失惨重;俄军先进的“伊斯坎德尔”战役战术导弹,与乌军的“圆点-U”导弹形成了代差;而不久前首现战场的俄制“匕首”高超音速导弹,更是连北约都没有的新一代突防利器。
巷战和持久战之下,乌克兰固然有熟悉地形、全员征兵,以及一周内接受1.7万件反坦克武器援助等优势,但作为主战场,它也有城市被毁、经济陡降等劣势。据估计,其经济损失已超5000亿美元。
况且,近来被围的是基辅、哈尔科夫、马里乌波尔、苏梅等乌克兰城市,只有极少的俄罗斯城镇遭到乌克兰导弹精准度有限的打击。乌军公布的俄军战损情况,并未得到西方情报机构的普遍认可。
许多西方人呼吁,北约飞机在乌克兰上空建立一个禁飞区,以阻止俄军轰炸乌克兰城市。但这是一个可怕的主意。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以宣布禁飞区来对抗敌对的核大国。
作为反俄联盟“牵线人”的拜登,并不希望直接走向前台迎接第三次世界大战,所以他阻止了以北约名义向乌克兰转让波兰的战斗机。
美联社新近解密的美方情报认为,普京被他的军事顾问“误导了”才作出开战决定,但细读普京在2月24日的讲话就会发现,他并非对俄安全形势不断恶化没有认知。
普京当时说:“俄不能再坐以待毙,坐以待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他提到了一个历史教训:1940年和1941年初,苏联曾千方百计试图防止或至少拖延战争爆发。“为此,(苏联)全力避免挑衅潜在的侵略者,放弃实施或推迟为筹备应对侵略所必要的行动。而最终采取行动时,为时已晚。”
在3月18日莫斯科足球场的“克里米亚回归8周年纪念庆典”上,普京现身,誓言所有作战目标都会得到实现,8万现场观众喊出了各种支持口号。
而在美国的主流舆论中,俄罗斯早已被妖魔化。从好莱坞电影中粗暴的纹身光头反派,到政坛攻讦里将阿尔法银行说成是特朗普“里通俄罗斯”的媒介,再到最近特朗普反击称“普京可能知道为什么莫斯科市长的妻子给拜登家族350万美元”,美国左右翼都在猛踩俄罗斯。
现在,拜登又冒失地提出“普京不能再继续掌权”。这种口含天宪的傲慢,作用可能适得其反。這里可以对比35年前,里根之所以在柏林勃兰登堡门前喊出“推倒这堵墙”,是因为有与戈尔巴乔夫之间的基本互信做背景。
除了舆论战,西方鹰派还指望用金融战和贸易制裁,把莫斯科打成“伏尔加河流域的德黑兰”。这种策略不能说影响不深远,但对于当前战事是缓不济急的。
近日英国外交大臣丽兹·特拉斯宣布,她“绝对支持”那些想自愿为保卫乌克兰而战的英国公民。这话忽略了未来的风险:代理人战争具有内在的升级风险,它们很少像最初看起来那么快结束或便宜。
来自大国赞助人的支持,可能会鼓励代理人承担过度风险。当地合作伙伴总是有自己的目标,可能与赞助方的目标不一致。在最坏的情况下,代理人战争可能会将赞助方缠绕在他们试图避免的战争中。
一些观察家盯着战场上的俄军,认为普京最多只能派出约20万非义务兵(合同兵+军官)出境作战,而且西部军区、南部军区已基本全军投入。但普京投入的兵力,是根据最初的取胜计划设计的,一旦发现计划不可行,而调整目标又不划算,很可能扩大调集兵力;手段比如延长国内义务兵的一年服役期(本应在今年4月结束),在战场上部署曾在非洲和叙利亚作战的瓦格纳集团雇佣军。
而北约原本预计“挺乌”可以迫使普京收手,发现无望后只能跟着追加对乌援助和对俄制裁,甚至号召成员国的志愿兵亲自上阵。这样,双方都会加倍投注。
西方赌俄罗斯经济撑不住,但最近卢布汇率又回到了俄乌冲突前的水平,以至于波兰总理哀叹西方对俄制裁效果不如预期。俄罗斯则赌乌克兰国力不支、民意盼和。日前乌克兰总统顾问承认,俄军几乎摧毁了乌克兰所有的国防工业。
不同于俄军的集中指挥控制系统,乌军采用了北约军队标志性的分散任务式指挥和控制结构。之前乌军已经有过把各种民用设施当作战斗堡垒、并大量征募女兵的记录。如果乌方战斗人员躲在位于波兰边境的庇护所远程打击俄军,俄方的误判可能导致波兰被动卷入战事。
即使乌军遵守常规的作战规则,代理人战争的前景也是严峻的。外国干预增加了弱势代理人的谈判筹码,往往会延长军事行动的持续时间。比如,在俄方降低谈判门槛的同时,乌方却把原本愿意让步的部分作了后撤,要求多国提供安全保证并诉诸全民公决。
在西方看来,如果任由乌军孤军奋战,那很可能导致俄罗斯获胜。而如果在让俄军付出沉重代价的基础上缔结和平,则有可能像19世纪的克里米亚战争那样,使得莫斯科的战略重心不再聚焦于西部,从而减轻对于欧盟的直接军事威胁。
对西方尤其是美国来说,也许这场战事持续得久一些,可以更多消耗俄罗斯的战争潜力。但这样做的代价就是,乌克兰百姓要付出更大的牺牲,而且战事也会变得更暴力血腥。
据媒体报道,俄军的士气呈两极分化:那些被派上战场的“一年服役期”义务新兵(按俄法律,他们出境也只能维和),不少人因是被火线转为“合同兵”,消极避战甚至以自残谋求回国;受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辐射尘伤害的俄士兵,也处于惴惴不安中;而参与围攻马里乌波尔的车臣兵,则在“网红总统”卡德罗夫带领下,显得斗志昂扬。
令人担心的是,随着战事胶着,饱和轰炸可能越来越不区分军民目标。
早前,莫斯科出于后续争取占领区民心的考虑,对俄语区的城市刻意手下留情。但这种怀柔手段效果并不明显。即便是乌克兰的亲俄在野党,也反对俄方的“特别军事行动”。随着俄方开始在占领区筹组管理机构,这种期待中与实际民意的落差,会进一步反映出来。
总之,乌军通过战术改进、全民动员和西方军援,成功拖住了俄罗斯大军。但俄罗斯基于国内政治现实,无法不带着战利品离开。而分裂乌克兰、沿第聂伯河划江而治,对莫斯科仍有着很大吸引力(那样的话,乌克兰绝大部分海岸线将归俄方控制)。如果代理人战争升级,白俄参战或者北约维和部队进驻乌克兰,也并非不可能之事。
向代理人战争方向演变,就意味着悲剧的延续。很难否认美西方在这种“演变”中所扮演的角色。但无论何种政治目的,都不应成为延续悲剧的理由。这场战争的结束,美西方应该负起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