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系’现象看似偶然, 实则必然 ”
2022-04-25姚成二
姚成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双创学院常务副院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管理学院教授
科大国盾量子公司总裁
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决策》:近年来,中科大先后孵育出包括科大讯飞、科大国盾等“明星”科创企业,创造了“科大系”现象,对此,您有何观察?
朱东杰:“科大系”现象不仅局限在安徽,科大校友遍布全球,最典型的是科创板。开板一周年时,统计发现,160多家上市企业总市值近2.8万亿元,“科大系”企业超过了3000亿元,占整个科创板的1/10以上,这个比例是相当高的,这从侧面为“科大系”创新创业提供了一个注脚。
“科大系”创业具有硬核科技特征,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观察。
一是从国家发展阶段来看,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逐渐从过去跟跑到现在逐渐要进入到并跑,甚至领跑的新阶段,单纯靠资源规模、人口红利等优势,已经很难实现。
就像任正非所讲,过去国家修桥、修路、修房子,习惯了只要“砸钱”就行,但是芯片靠“砸钱”行不通,得“砸”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为什么?
因为只有基础研究突破了,才会有颠覆式的创新,才能引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从这个维度上来看,无论是中国基础研究工作,还是基础研究的人才,都提出了很迫切的要求。
二是从学校特色来看,中科大是中国科学院创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具有医学和人文特色的综合性大学。60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同时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
在过去60多年中,科大始终坚持基础研究工作,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数理功底和科教报国的使命感,也就是“红专并进”。
所以,无论是对于科大,还是对于科大人,处在这样一个新发展阶段,尤其是新一轮产业革命到来之际,更要做出科大人独特的贡献。
从这两个维度来看,“科大系”现象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这也为外界加强对科大的了解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决策》:中科大在推动“科大系”创新创业上有哪些好的做法?如何更好推动“科大系”与安徽发展同频共振?
朱东杰:科大在人才培养上,特别注重学生的数理基础和前沿交叉学科的探索创新能力,这为学生未来创新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科大也非常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过去多年里,科大在“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里,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科大讯飞创始人刘庆峰,就是从校园走出来,通过参加挑战杯,走上创业的一个典型代表。
2019年11月,中科大正式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学院成立之后,提出“四个金”,打造“金课”体系,培育“金奖”项目,建设“金牌”导师团队,培植“金字”招牌,以“四个金”作为依托,统筹全校创新创业教育,打造具有科大特色的双创教育体系。
同时,在全国首创公益性的创新创业基金,每年都有上千万的基金来支持学生和校友的早期创新创业项目。
2021年12月,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考察了科大创新创业学院,深入了解了学生和校友的创新创业项目,十分赞赏这种做法,学校领导、师生、校友都倍感振奋和鼓舞。
特别是2022年以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加大对科大学生和校友的早期创新创业项目的支持,希望把科大的科技资源优势,学生和校友的创业优势转化为安徽省的创新优势和产业优势。
这就是要与安徽的发展同频共振。近期,科大也正在制定新的方案,希望能够系统性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将早期项目的培育和安徽省“三地一区”建设紧密衔接在一起,通过科大的努力,带动全省高校为安徽创新发展提供人才项目和智力支持。
《决策》:在您看来,“科大系”创新创业有哪些特点?
刘志迎:一是前沿性。科大实验室的成果走向商业化,一定是前沿技术,代表着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二是影响力。科大人创业,能够得到投资者信赖,比较容易获得各种投资方的青睐。
三是协同性。既有专业技术人才,又有商学精英加盟(科大EMBA/MBA学员),科技与管理融合,协同作战更容易成功。另外,实验室继续为创业团队提供研究支撑,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形成了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决策》:“科大系现象”背后,离不开国元证券的“资本推手”,国元证券是如何创新“投行+”服务模式的?
沈和付:运用好资本市场专业优势,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一直是国元证券长期以来的坚定选择。
科大讯飞、科大国盾、科大国创、科大智能……这些成长之初就带着“科大基因”的企业,他们从高校起步,快速成长为行业细分领域的“佼佼者”甚至行业领军企业,创造出“科大系现象”。
这背后,国元证券的“资本推手”起到重要作用,是国元证券运用“投资+投行”模式,通过多种资本运作,陪伴企业由小到大、成功实现IPO上市的典型。概括起来说,至少有四点。
一是产业赋能,国元服务的上市公司很多,“科大系”企业有技术,如果能做起来,国元总是全力支持,牵线“科大系”进入国元承做客户的供应链上下游,助力企业扩大产品应用和销售,提供应用场景;如果不能做起来,可以并购给其他的优势企业。
二是资本赋能,发挥资本的力量。包括“科大系”在内的科创企业刚开始大多只有“硬核”技术,没有固定资产,到银行贷不到款,但是国元是用资本的思维来看,愿意为有未来有前景的“科大系”企业投资。同时,国元还会向资本市场讲好“科大系”的创业故事。
实际上,很多科学家只会讲技术,资本市场“听不懂”。国元通过资本市场的语言翻译,将科学的语言变成浅白平实的语言,告诉投资者。比如量子纠缠,科学的语言是世界总有两粒量子,始终纠缠在一起。国元翻译过来的语言是,量子纠缠就像双胞胎一样,一个做动作,另一个立马就会感应出现同样的动作。
三是资金赋能,创业过程中需要流动资金贷款,特别是在发展初期及成长期,资金对企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国元充分发挥价值发现功能,既通过“投早”、“投新”的价值投资能力,同时也采用“投资和贷款”联动方式解决企业流动资金问题,用更专业化的投资和管理水平服务中小型企业的成长发展。
四是资本市场服务赋能,国元证券利用其丰富的资源、人才优势、专业优势,为“科大系”企业提供跟踪陪伴式服务,比如规范内部管理制度,财务管理规范,业务发展规划等,用专业化的资本市场服务,让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少走弯路。
《决策》:释放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离不开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如何优化“科大系”在安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朱东杰:青年的创新创业,尤其是科技自立自强,这两个维度上的交集,比较完美的体现在科大学生和校友的创新创业上。他们可能还未必今天成为明星,但是代表着希望和未来,是明日之星,我们更早的去关注这些团队,给他们提供更好的环境、平台、机会和曝光度,不仅有利于他们的成長,也有利于安徽形象的塑造。
过去的两三年里,科大孵化了140多个团队,虽然大多数的团队并没有去注册企业开公司,但是在我们眼里看,他们都不是失败者。
这140多个项目背后的几百名学生,他们都经历过实战的创新创业训练,这些训练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了种子,在未来5年、10年甚至可能更远,种子会生根发芽,也许就会成为在未来产业发展创新中,起到决定性和关键性作用的人。
以东超科技来说,刚开始非常艰难,科大给了很多指导,也提供了很多支持,但前期研发投入大,一度弹尽粮绝。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东超带来了新的转机和市场。现在,东超市值接近20亿元,这个增长速度是任何传统行业发展都不具备的。
所以,“科大系”创新创业的效益,不是简单的一笔钱就能算出来的。如果营造一种能催生更多类似东超这样的企业的创新土壤和氛围,不仅眼前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更长远的是,可以让这个区域成为新兴产业领域里具有引领性和龙头性的地位,这也契合了安徽“三地一区 ”的打造。
应勇:中科大的最大价值,就是源源不断为社会产出高层次人才,如果安徽有着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把一定的比列能够留在安徽,为他们筑巢引凤,那安徽的未来是不可限量的。
科大国盾就有很多科大的,特别是企业高管层,既有安徽本地的,也有外地留在安徽的。这个价值,一定要牢牢抓住。
《决策》:安徽省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将“科大硅谷”打造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地的示范工程,您有怎样的看法?
应勇:“科大硅谷”不能只炒概念,要做实,要有实实在在的能够落地的内容和举措。像科大讯飞早期牵头打造的中国声谷也是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才逐步落地做实的,聚集了一批企业,成功打造出中国声谷的品牌。
美国硅谷不是政府引导,也不是投资就做成的,而是先集聚了一堆企业,完全自发形成之后,社会评价其为美国硅谷。
“科大硅谷”的概念,现在大家都在消费,不能与科大有关联的就是“科大硅谷”的产出,必须要有顶层设计,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机制体制,那只是一个概念。
刘志迎:“科大硅谷”建设正在酝酿中,希望早日进入实施阶段。如果能够在安徽省委省政府和合肥市委市政府大力促进下,将科大东区周围、中区周围房屋资产通过资产置换方式,腾出空间让科大优秀学子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将来在高新区校区周围建立孵化基地,将会形成一大批实验室成果“就地就近”孵化成为科技型小企业。
就地就近,就是要节约学生的时间,这些科大学子太聪明了,他们有很好的基础,也有很好的创意,有实验室的成果,如果就地就近孵化得好,就能够产生很多优秀的小企业。有一本书叫做“浪潮之巅”全面解读了科技顶尖企业与大学的关系,希望“科大硅谷”的谋划能够尽快走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