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的组织策略
2022-04-25田慧平
田慧平
通过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我园调整教育观、课程观,号召教师反思自身教育行为、调整工作措施,努力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观察者、引导者和支持者,和幼儿共同构建学习的支架。我们立足实践,结合我园绘本特色课程,不断地研究幼儿、研究绘本、研究方法,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绘本活动组织策略。本文将以绘本活动《我的幸运一天》为例,从四个方面阐述我园绘本活动的组织策略。
一、阅读学习,夯实理论基础
扎實的理论支撑能让教师在观察儿童、分析绘本、设计活动时更有依据。因此,我们花了近三个月的时间,精读了相关图书,筛选出一些适合不同层次和需求教师阅读的书目,如:郝广才的《好绘本如何好》阐述了绘本创作的脉络和方向;彭懿的《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和《图画书应该这样读》详细介绍了图画书的构成要素以及阅读图画书的方法;《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对谈话、讲述、语言游戏、文学活动、早期读写这五种幼儿园语言活动形式的特点及内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有力的师幼互动——促进幼儿学习的策略》告诉教师如何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创造一个教与学的最佳机会,把日常的互动转变为有力的互动,从而有效支持幼儿的学习……这些精神食粮为教师开展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提供了明确的行动纲领。
二、精挑细选,寻找适宜的绘本
以往我们认为,市面上出现的绘本应该都是经过甄别、筛选的,可以拿来直接用,但事实并非如此。在童书出版事业发展迅速的当今,绘本质量良莠不齐,更何况不同的绘本,其适用的阅读场景和方式也不尽相同。那么,该如何选择呢?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积累了一些解读绘本的经验,了解了关于绘本创作和出版的一些信息,梳理出了遴选绘本的几个原则,总结如下:
1.获奖绘本。荣获国际绘本大奖的作品,都是经过一层又一层严苛的选拔、激烈的角逐评选出来的,是非常值得给幼儿欣赏的作品。比如:儿童文学界知名的“国际安徒生奖”,被称为图画书界奥斯卡的“凯迪克奖”,为了纪念19世纪伟大的童书插画家凯特·格林威女士所创设的“英国格林威奖”,还有在华语世界知名的“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信谊图画书奖”和“东方娃娃原创绘本奖”。
2.知名作家的经典绘本。绘本大师的代表作不会因为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失去价值,一代又一代的儿童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收获好奇、满足、爱和幸福,等等。如:大卫·香农的《大卫,不可以》《鸭子骑车记》,安东尼布朗的《我爸爸》《大猩猩》,李欧·李奥尼的《一寸虫》《小黑鱼》,周翔的《荷花镇的早市》《一园青菜成了精》,庆子·凯萨兹的《我的幸运一天》《獾的美食》《猪先生去野餐》,等等。
3.能让人产生共情的绘本。我们相信,只有教师自己与所选的绘本产生共情,被绘本中的故事、情感等吸引,有了深刻的情感认同,才能在和幼儿共读中恰当地运用眼神、体态以及语音、语调等去传递绘本的情绪情感,从而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这本书的内容。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生活体验、最近发生的故事、面临的问题等,有针对性地选择出适合的绘本,让幼儿在绘本中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生活,这样绘本才会成为幼儿无声的“导师”和心灵的“伙伴”。
只要综合以上三点,选出来的绘本基本上都是质量精良且容易被孩子喜欢的作品。比如庆子·凯萨兹的《我的幸运一天》,主角狐狸和小猪是幼儿比较熟悉并且感兴趣的动物,幼儿认识中两个角色的性格特点与故事所刻画的不同,这种冲突感让幼儿在阅读时更有新鲜感。绘本的画面有很强的跳跃感,恰到好处的构图和细节让故事极具戏剧性,幼儿在阅读时,自然会主动去“寻找”线索,在“寻找”中感受“发现”的快乐,而这样的快乐又会激励他再去“寻找”、继续得到“发现”的快乐……在这种正循环过程中,幼儿的图像思考能力、想象力、建构理解的能力均能得到发展。
三、开放创新,基于幼儿特点的活动设计
1.目标的制定——绘本活动的标杆和导向。
以往在制定绘本活动目标时,教师往往比较迷茫:阅读活动的核心价值是什么?绘本活动到底能达到什么目标?幼儿能提升哪些方面的能力?后来我们发现,在学习、理解、内化《指南》中各领域对不同年龄段幼儿发展目标的阐释后,教师对某一个活动对幼儿的价值、能达成的目标也就有了较为明确的想法。
在组织绘本《我的幸运一天》阅读活动之前,我们首先详细分析、解读绘本,然后结合大班幼儿的阅读经验和最近发展区,从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确立了具体可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的目标:
(1)仔细观察,能关注到画面细节(环境、物品、狐狸及小猪的表情等),积极参与讨论,讲述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2)能联系上下文对绘本情节进行大胆预测,并用较为流畅的语言讲述自己的猜想。
(3)愿意继续阅读绘本,感受绘本的幽默和趣味性,体验阅读活动的快乐。
2.形式的创新——绘本活动的调味剂。
传统的绘本活动,往往是教师带领幼儿逐页讲述,边讲边提问,或者完整讲述一遍故事,再通过提问来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从而巩固对故事的理解,最后再完整欣赏一遍。这个过程是在教师的高控下完成的,忽视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我们对绘本活动的设计进行了反思,并根据《指南》中的教育建议重新构建了绘本阅读活动。
(1)封面导入,启动阅读。封面是绘本的脸,一定程度上概括了故事的内容和风格。教师要充分利用封面上的图画,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故事内容,激发幼儿的阅读欲望。绘本《我的幸运一天》的封面上有一只狐狸和一只小猪,两人开心地对望着。教师通过“封面上的狐狸是什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它是一只凶恶的狐狸”“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猪”“从哪里看出它很开心”等提示语,引导幼儿观察狐狸和小猪的表情、动作、神态,并结合书名大胆猜测“这会是谁的幸运一天”,幼儿对绘本的阅读兴趣一下子就被勾起来了。
(2)捕捉细节,深度阅读。绘本中的每一幅画面都隐藏着“秘密”,如果不仔细看,很容易会忽略掉。对于那些跟故事情节高度相关的细节,教师要注意引导,用恰当的方式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那些关键细节上,让他们把画面细节与故事情节建立联系,这样幼儿才会对文本有深入理解。比如《我的幸运一天》的前7页,我们重点引导幼儿观察狐狸家里的物品(扫帚、鱼钩、木桶、草帽、墙上狐狸的肖像照等),概括出这只狐狸的特点——讲卫生、爱生活、善捕猎,为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看似荒诞的情节埋下伏笔;我们还提示幼儿注意观察小猪发现自己敲错门时的表情和动作,对“这会是谁的幸运一天”展开合理而又丰富的猜想。
(3)营造悬念,跳页阅读。根据情节组织幼儿跳页阅读,是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中常用的策略。绘本《我的幸运一天》第7页的情节是:狐狸一把抓住送上门来的小猪,两眼放光,眼看着小猪马上要被狐狸吃掉。在幼儿为狐狸会清蒸还是烤这只小猪而争论时,教师操作PPT,将画面直接跳到第11页狐狸给小猪洗澡的情节,意料之外的发展带给幼儿很大的悬念:磨好爪子的狐狸遇到送上门来的小猪,不但没有吃掉他,反而给他洗澡!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睁大了眼睛仔细看,不放过任何一个画面细节,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各种猜想和推测。跳页阅读不只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也让幼儿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4)专注部分,自由阅读。跳页读图带给幼儿的是悬而未解之谜,因此他们会迫不及待地希望阅读中间的页面,从中找到答案。在本活动中,教师看到幼儿一双双充满困惑、想要赶紧找到答案的小眼睛,让他们拿起手里的绘本,自由阅读第1~11页(第12页到最后一页用夹子夹住),寻找答案。此时幼儿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激发出来,虽然是自由阅读,但注意力非常集中,而且会自发地开始讨论。
(5)完整呈现,整体阅读。在读完整个故事后,教师最好带着幼儿完整地阅读一遍,这样有助于幼儿对情节发展、角色特征等有较为整体的理解。本活动中,教师借助“故事宝盒”,用纸戏剧表演完整地讲述故事,过程中采取适宜的戏剧策略与幼儿进行分角色互動,让幼儿感受到狐狸为什么最后会累晕,小猪又是如何从危险中脱身的,并结合封面和封底重新思考这个故事。
(6)开放式讨论,升华阅读。读完绘本后,很多教师喜欢进行封闭性总结,把故事中蕴含的某些“大道理”、书里某个角色的优秀之处、故事中那些好的做事方法等分析给幼儿听。这固然是出于对绘本价值的充分挖掘,对幼儿的美好期许,但很多时候幼儿不见得能听懂。实际上,绘本阅读的目的不是要告诉孩子一个道理,也不是把阅读活动变成单调的知识传授和训练,而是通过阅读启发孩子去思考、去发现,至于能发现些什么、思考些什么,“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而且没有对与错。在活动《我的幸运一天》的最后,我并没有总结狐狸愚蠢、小猪机智勇敢,而是以“这到底是谁的幸运一天,我们到阅读区继续阅读,也许你会有不同的发现”来结束。这种结束并非终结,而是激起幼儿再次阅读的兴趣,引起他们更多的探索。
以上列出六种绘本阅读活动中常见的阅读形式,但实际上教师不应该被形式框柱,而是要不拘一格,根据不同的绘本、不同年龄的幼儿,选择适宜的活动形式,让阅读活动更精彩,让幼儿的发展更全面。
四、适度留白,跟随幼儿兴趣的活动延伸
在本次活动结束之后,幼儿对“到底是谁的幸运一天”仍持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是小猪的,有的认为是狐狸的,一直争论不休。基于幼儿的表现,我们生成了新的活动——辩论赛,目标定位于“敢于在同伴面前说出自己的观点”。辩论中,认为是狐狸的幸运一天的幼儿为一方,认为是小猪的幸运一天的幼儿为另一方,他们需要各自说出观点并在绘本中找出支撑自己观点的画面加以解说。幼儿的兴趣点再一次被激发,他们反复阅读绘本,时不时找人讨论,尝试打磨语言,让自己的表达更准确、有说服力……所有幼儿都积极参与,他们的思辨能力、读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辩论中得到很大提升。
《指南》关于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教育建议中提道:“鼓励幼儿用故事表演、绘画等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图书和故事的理解。”绘本阅读活动虽然聚焦于语言领域,但实际上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点非常多,而且还有学习品质的发展渗透其中。绘本《我的幸运一天》的集体活动看似结束了,但幼儿对这个故事的兴趣依然高涨,延续到了区域游戏中。在表演区,他们分角色演绎故事;又因为发现狐狸和小猪两个角色不易区分,而与美工区联动制作狐狸和小猪的头饰,以及美味点心等道具;布置场景时,又和建构区联动修建狐狸的大房子……幼儿的热情让活动延续了两周的时间,他们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升华了对故事的理解,也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