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型IBS-D临床Meta分析
2022-04-25许延彬王倩孙雪陈时琴赵晓莉郭军雄
许延彬 王倩 孙雪 陈时琴 赵晓莉 郭军雄
摘要:目的:拟对痛泻要方衍生方临床治疗IBS-D的疗效进行Meta评价。方法:通过检索中文常用三大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按照预设的纳排标准,检索及筛选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痛泻要方衍生方治疗IBS-D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独立研究者提取文献资料和评价质量,进行交叉核验。采用RevMan5.3对文献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8篇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P=0.22>0.1,I2=27%),并经Meta分析,合并效应量OR值为2.78,可信区间95% CI(1.95,3.95),P<0.00001,痛泻要方衍生方疗效优于对照组。倒置“漏斗图”亦未见明显的发表偏倚。结论以痛泻要方基础的衍生方治疗IBS-D临床疗效确切,但由于符合标准的纳入文献数量偏少,质量参差不齐,且无相关外文文献,今后仍有待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
关键词:痛泻要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Meta分析
中图分类号:R256.34文献标志码:A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组以腹胀、腹痛、或腹部不适,并常伴大便性状出现异常及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1]。IBS全球发病率为7%~21%,我国患病率为6.5%左右[2]。因其复杂症候,不但给患者带来躯体的不适感,甚至诱发抑郁、焦虑等产生,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IBSD作为国人临床分布最为多见的一种亚型,临床以“痛”“泻”为为要的临床特征,故肝脾功能失调是IBS-D发病的关键[3]。而痛泻要方为主治肝脾不和之痛泻的经典名方,亦为中医临床治疗IBS-D的有效基础方[4]。临床运用痛泻要方及其加减方治疗IBS-D取得良好疗效的报道甚多,但由于普遍存在临床病例数过少,诊断标准及疗效判断各异,故本项目组采用Meta软件,系统性评价痛泻要方加减方治疗IBS-D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
1.1.1研究类型
随机或涉及“随机”“半随机”等临床报道文献。
1.1.2研究对象
不限种族、年龄和性别等;符合国内外IBS的诊断依据和中医肝郁脾虚证的诊断标准[5-7]。
1.1.3干预措施
试验组患者为服用以痛泻要方为基础的衍生方(必须含有白术、白芍、陈皮和防风)治疗IBS-D,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包括匹维溴铵片、洛哌丁胺片、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单纯或联合应用)治疗。并参照文献[8]的疗效标准,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显效率与有效率)。
1.2排除标准
1.2.1文献类型
痛泻要方全方或加味衍生方治疗IBS的动物实验文献,重复文献,文献综述和个人临床经验及病例报告文献等。
1.2.2干预措施
痛泻要方或以痛泻要方为基础的衍生方合并影响疗效评价的其他药物或疗法。
1.2.3研究对象
文献中虽有IBS或IBS-D字样,但无明确诊断标准或无肝郁脾虚证,临床疗效的评价指标不明确者。
1.3文献检索
(1)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尽量保证文献的全面性,避免漏检;(2)检索时间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3)中文检索词为:痛泻要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等;(4)英文检索词为IBS或irritable bowel syndrome和TongXie Yaofang。
1.4资料提取
由2名研究者依据既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及提取数据,若出现分歧时,交于第3人讨论解决。方法学质量评价以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 5.1.0评价偏倚风险为标准。
1.5统计分析
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选用相对危险度(riskratio,RR),两者的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表示效应量。各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采用χ2检验判断,对无统计学异质性(P>0.1,I2<50%)的研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对存在异质性(P≤0.1,I2≥50%)的研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
2结果
2.1文献检索结果
根据检索策略初步检索出痛泻要方治疗IBS-D相关文献80篇中文文献,未检索出外文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通过阅读和筛选后最终纳入8篇[9-16]符合标准的文献,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如图1所示。文献纳入的基本特征见表1所列。
2.2方法学质量评价
纳入的8篇[9-16]RCT文献均未描述退出与失访情况,设计未使用盲法,相对来说文献质量评价不高,可能存在偏倚风险。
2.3纳入研究的有效率分析
纳入的8篇文献[9-16]进行RCT异质性检验,χ2=9.52,P=0.22>0.1,I2=27%<50%,表明同質性较好,故运用固定模式进行Meta分析,合并效应量OR=2.78,可信区间95% CI(1.95,3.95),P<0.00001,如图2。提示痛泻要方及其衍生方治疗IBS-D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2.4偏倚分析
对IBS-D疗效结果分析采用RevMan 5.3.0软件绘制漏斗图,结果见倒置的漏斗图图形基本对称,说明未出现明显的偏倚,如图3所示。
3讨论
IBS-D是一种全球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慢性疾病,常以腹痛、腹泻以及腹胀或胀气等常见的临床症状,迄今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明确,一般认为可能与内脏敏感性增加、肠道动力改变、免疫异常脑-肠轴功能障碍、肠上皮屏障受损等多种因素有关[3]。现代医学对IBS治疗主要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和不适程度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包括止泻药、导泻药、解痉药、抗菌药、抗抑郁药及其他微生态制剂等,但大多数存在长期用药副反应多、停药后又易复发、部分顽固性患者疗效并不理想等缺点。中医学虽无“IBS”或“IBS-D”的称谓,但究其以“痛”“泻”为临床特征,多归属于中医学“痛泻”“腹痛”“郁病”等病证范畴。盖脾喜燥恶湿,脾虚最易生湿,湿邪困阻脾土,脾清胃浊不分,而发泄泻,然人为有情之物,肝主情志,情志抑郁,肝气不疏,木郁伤土,脾运失健,升降失常,清浊不分而发,肝气亢逆则腹痛,脾气虚弱则泄泻,故肝失疏泄和脾胃虚弱是IBSD主要病机。“痛泻要方”为主治肝脾不和之“痛泻”病症的常用方。方中白术苦甘而温,健脾燥湿以治土虚,有研究报道[17],白术对胃肠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用于治疗类似消化道功能紊乱诸症;白芍酸苦微凉,柔肝缓急以止痛,其有效成分白芍总苷,能抑制副交感神经兴奋性而解痉[18];陈皮辛苦而温,理气燥湿,醒脾和胃,已有研究证实陈皮对胃肠道自主活动有抑制作用,能明显拮抗组胺或乙酰胆碱引起的肠肠管痉挛性收缩[19];防风辛甘微温,疏肝理脾,胜湿止泻,研究表明防风多糖具有抗炎镇痛、提高机体免疫活性的作用[20]。四药配用,敛肝健脾、燥湿行气、缓痛止泻,使脾健肝和,痛泻自止[21]。临床实践表明[22]痛泻要方及其衍生方对缓解IBS-D病情方面均取得满意疗效。
上述研究表明,运用痛泻要方及其衍生方治疗IBS-D优势明显。但由于本次研究存在所纳入文献良莠不齐,高质量文献较少,并不排除低质量小样本临床研究的可能、文献研究评价标准不一致等不足,尚有待经过严格设计的多中心、高质量、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来支持和验证本研究的结论,以便为临床运用痛泻要方及其衍生方治疗IBS-D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黄绍刚,林仰锦.从五脏相关角度探讨肠易激综合征核心病机[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3):243,245.
[2]卓冰帆,张彦卿,宁晓燕.痛泻要方合四君子汤加减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脑肠肽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5(1):25-28.
[3]郭军雄,马丽,康万荣,等.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型D-IBS大鼠结肠组织p38 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其靶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0,26(4):1-8.
[4]陈治水,张万岱,危北海,等.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5,13(1):65-67.
[5]DROSSMAN D A.罗马Ⅳ:功能性胃肠病[M].4版.方秀才,侯晓华,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611-625.
[6]李军祥,陈誩,唐旭东,等.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26(3):227-232.
[7]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64-366
[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01.
[9]傅睿,陈明显,刘赛月,等.新加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志,2018,33(6):2681-2686.
[10]卓冰帆,宁晓燕,张彦卿.痛泻要方合四君子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7,38(23):3669-3671,3675.
[11]吴耀南,黄墩煌.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5例临床观察[C].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2008:304.
[12]孔梅,邢长永,王莺.痛泻要方颗粒剂干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结肠黏膜VIP、SP表达的临床研究[J].中药材,2010,33(10):1668-1671.
[13]曹玉军,何昌生.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肝郁脾虚证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0):1816-1818.
[14]李倩.痛泻要方加味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观察[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
[15]陈建林,陈锦锋,邓健敏,等.加味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清脑肠肽水平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16,33(4):82-83.
[16]黄培容,戴福海.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6例[J].中医杂志,2008(1):56-57.
[17]王晶,张世洋,盛永成,等.白术治疗胃肠道疾病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36(12):2854-2858.
[18]刘汉珍,刘爱荣,李孝良,等.白芍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4):54-57.
[19]官福兰,王如俊,王建华.陈皮及橙皮苷对离体肠管运动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2):65-67.
[20]张宝娣,万山红.防风的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近况[J].中医药信息,2003,20(4):23.
[21]周胜强,黄孟君.痛瀉要方方证病机探讨[J].中医药通报,2014,13(1):43-44.
[22]房志科,马新蕾,何景儿,等.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6,35(11),1069-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