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河奔涌,文化地标耀卡口

2022-04-25程亮孔祥宇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2年4期
关键词:文化园东阿河务局

程亮 孔祥宇

文化地标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艾山卡口就因其“黄河下游最窄处”的地理位置成为黄河的一张独一无二的文化名片。为了激活“黄河下游最窄处”这一文化符号,艾山卡口地理标志文化园应运而生。

2021年,东阿黄河河务局聚焦“黄河下游最窄处”主题,将艾山卡口险工花园进行改造创新、提档升级,建成以党建、防汛、地理文化等为主题,集多重区域于一体的文化园,以将东阿黄河文化发扬光大。

举旗定向明思路,立足优势谋规划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保护、传承、弘扬好东阿黄河文化,我们必须要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东阿黄河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在2021年年初的文化建设推进会上,东阿黄河河务局副局长侯仰山传达局党组会议精神时讲道。

2021年,东阿黄河河务局党组紧跟山东黄河河务局和聊城黄河河务局的步伐,在“河润山东”文化品牌的统领下,深入落实“一点三线”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立足东阿黄河实际,提出了以打造“一场一园三线”(东阿黄河法治文化广场,艾山卡口地理标志文化园,遗产保护线、文化传承线、文明建设线)为总目标的东阿黄河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并制订文化建设方案,明确思路,科学系统地规划了东阿黄河文化建设。

文化为基,组织为力。为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走深走实,东阿黄河河务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文化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力量,广聚英才而用之,挑选出一大批热爱治黃事业、热衷弘扬黄河文化的业务骨干,组成了东阿黄河文化建设小组,负责东阿黄河文化建设事宜。

立足文化重传承,集思广益出新彩

政策实不实,关键在落实。东阿黄河河务局将打造艾山卡口地理标志文化园作为重点任务,多措并举、有条不紊地实施。

文化因交流而出彩。为开拓文化园建设的思路,东阿黄河河务局副局长侯仰山带队赴德州黄河河务局开展文化交流,学习兄弟单位文化建设经验。为使东阿黄河文化在与时俱进中焕发强大的生命力,东阿黄河河务局还举办了“青春心向党、建功幸福河”东阿黄河文化作品比赛,在全局范围内征集文化园建设方案。比赛活动开展后,东阿黄河河务局的青年职工表现出极大的创作热情,共提交文化作品20余件。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东阿黄河河务局文化建设小组积极与东阿县文旅局沟通联系,前往档案室和文化馆,翻阅大量地方志书,深挖文化资源,厚植文化沃土,整理出井圈险工、艾山文化、大禹治水、油用牡丹、黄河鲤鱼、治河传说等大量有关黄河文化的资料。

在文化方案设计过程中,聊城黄河河务局党组高度重视文化园建设,多次到艾山卡口开展实地调研。“黄河出峡谷过孟津后,便来到了黄河下游……艾山卡口素来被称为黄河下游河道从宽变窄的分界线……我们文化园建设的主题就应该是‘黄河下游最窄处’。”聊城黄河河务局党组为推动文化园的进一步建设点明思路。

东阿黄河河务局根据山东黄河河务局和聊城黄河河务局的指导意见,与山东皓琳文化产业公司开展合作,多次修改文化园升级方案,大到每一处版面和造型,小到每一块材质及颜色,都反复进行推敲打磨,经过30多次修改,敲定了最终方案。

多元设计提亮点,强化内涵塑品牌

“打造文化地标,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具有地标性的建筑元素,辅之以其他文化元素,众星捧月般点缀在文化园里,让地标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在文化建设小组会议中,东阿黄河河务局办公室主任张国庆提出。

2021年7月,一座高5.464米、上刻“艾山卡口地理标志文化园”的石碑稳如泰山般耸立在广场正中央,这座象征母亲河全长5464千米的石碑成了艾山卡口的地标性建筑,也是东阿黄河人献给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生日礼物。广场前方,带有黄河标志以及沿黄9省(区)简介的挡车石,与地标石碑交相辉映,寓意着沿黄9省(区)在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奏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硬平台是横坐标,软实力是纵坐标,纵横坐标的交汇点是创新,艾山卡口地理标志文化园建设背后的三个重要因素使文化园彰显出独特魅力。

黄河艾山卡口以上河段的河道宽一般在5~10千米,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大肚子”,艾山卡口往下的河段则变成“窄肠子”,河道宽仅1.5千米左右,而艾山卡口就像是“小蛮腰”。有诗云:“秋观浪涌冬观冰,正月十六放河灯。黄河鲤鱼跳卡口,艾山脚下锁蛟龙。”东阿黄河河务局职工运用近似对称、抽象等艺术手法,将艾山卡口的“艾”字与艾山附近的河道、鲤鱼跳卡口和禹王锁蛟等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设计出艾山卡口地理标志文化园的品牌形象标识,使艾山卡口地理标志文化园成为具有东阿黄河特色的文化品牌。

文化是印记,更是精髓和灵魂。在艾山卡口地理标志文化园两侧,“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和“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的文化造型互相呼应,展现出东阿黄河人治黄的初心和使命。文化园的党建文化区域将文化与党史学习教育深度结合,通过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治黄事业、除害兴利的历程,让更多人了解治黄事业发展的艰苦不易,更加深刻地理解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防汛知识长廊以平阴黄河大桥为造型,涵盖河道变迁图、“悬河”图、卡口设防标准、防洪工程及抢险知识科普等版面内容。此外,东阿黄河河务局还将视角放眼到整个聊城市,在艾山卡口地理标志文化园内开辟区域详细介绍大河之水润聊城的辉煌成就。

内外兼修固成果,以文化人促共鸣

艾山卡口地理标志文化园建成后,面貌焕然一新,版块和廊道有机结合,满足沿黄群众亲水、乐水的精神需求,吸引众多游客,成为“网红”打卡地。东阿黄河河务局在做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运行管理,制定艾山卡口地理标志文化园管理相关规定,明确了管理责任人,培养了一批讲解员,致力于将艾山卡口地理标志文化园打造成一个讲好黄河故事和宣传黄河文化的宣介平台。

联学联动,以文化人。艾山卡口地理标志文化园建成后,东阿黄河河务局联合驻地开展的志愿服务、研学活动等层出不穷。东阿黄河河务局机关一支部与大桥支部在此结对共建,共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聊城市委市直机关工委的“新党员入党第一课”在此举办,让新党员一览黄河文化风采……

目前,艾山卡口地理标志文化园已被列入东阿县黄河康养度假区、艾山风景区等文化旅游项目,成为当地特色的文旅品牌。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艾山卡口地理标志文化园累计接待调研活动10余次、研学活动20余次、游客5000余人次。东阿黄河对外交流合作力度不断加大,社会认知度不断提高,黄河“朋友圈”越来越大。在山东黄河河务局公布的山东黄河文化建设示范点运行管理效果通报表扬名单中,艾山卡口地理标志文化园榜上有名。

文化地标展示着东阿黄河的历史和风貌,凝聚着东阿黄河人的品格和精神。当滔滔的黄河水从上游流到艾山河段时,便被挤压在狭窄的河床内,翻腾、奔涌、怒吼,反复不停地冲刷着河床,这股劲头就像东阿黄河人骨子里百折不挠的品质,而留下的泥沙就像是东阿黄河的文化积淀。

立足新发展阶段,东阿黄河河务局将继续讲好黄河故事,发挥好艾山卡口地理标志文化园的窗口和示范作用,将治黄文化建设与各项治黄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久久为功,保护、传承、弘扬好东阿黄河文化。

猜你喜欢

文化园东阿河务局
水利部标准化管理工程:黄河水利委员会新乡黄河河务局封丘黄河河务局堤防工程
惠和石文化园
在东阿阿㬵的世界里寻找DNA的足迹
中华回乡文化园
秦玉峰:这一生都献给东阿阿胶
许慎文化园简介
第二十三回 东阿镇盛产东阿胶 慈禧后喜得小皇子
河长制在破解黄河河道清障工作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增强沧州河务局凝聚力
东阿阿胶直销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