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乾隆朝河源探索与《黄河源图》

2022-04-25席会东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2年4期
关键词:星宿乾隆帝河源

席会东

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在古代中国,这不仅是一个地理问题和历史问题,还是一个事关王朝法统、疆域建构的政治问题和解读《尚书·禹贡》《汉书·地理志》的经史问题。因而,探索黄河源头也成为历朝经史著述的重要命题之一。从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派都实和阔阔出探索河源开始,古人对黄河源头的探索和叙述上升为由皇帝和政府主导的官方行为,《河源志》等河源专著和《黄河源图》《河源之图》等专题黄河源图相继出现,推动了古人对河源思想认识的进步。清朝前中期,康熙帝、乾隆帝都将黄河治理作为施政重点,并相继派人探索黄河源头,绘制黄河源图。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康熙帝派侍卫拉锡、舒兰对河源进行了准确探测,采用西方的测绘方法,绘制出较为准确的《星宿海河源图》,影响了其后的黄河图的绘制范围,提高了清朝地图中河源地区绘图的精度和准度,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为解除持续数年的河南黄河河患,乾隆帝效法其祖父康熙,派宫廷侍卫阿弥达进一步探索河源,并编绘了《黄河源图》,全图尺幅纵110厘米,横347厘米,原本为纸本彩绘长卷,现分切为10幅装裱,每幅纵60~62厘米,横66~68厘米,上下2排,每排5幅,拼合为一幅总图。原藏于清内务府造办处舆图房,现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黄河源图》的绘制参照了康熙年间绘制的《星宿海河源图》,图的上方是上谕及乾隆帝亲自撰写的《御制河源诗》《御制读<宋史·河渠志>》两篇文章,皆用满、汉两种文字撰写;下面是墨绘涂彩的黄河源头地区地图。图从右向左展开,即从河流的源头向下游视读,大致方位为上南下北、左东右西。绘制范围东起甘肃兰州、河州(今甘肃临夏)和洮州(今甘南临潭),西至青海噶达素齐老(蒙古语北极星石之意)天池、巴尔布哈山和鄂敦他腊(星宿海)。该图以形象画法描绘出了从黄河源头到甘肃省兰州府城附近的黄河上游源头的河泉、河道及其沿线的山川城镇。全图以绿色描绘山脉、森林,以不规则绿色斑块描绘诸泉汇聚形成的星宿海,用立体城墙形象绘出西宁、碾伯、平番(今甘肃永登县)、庄浪、河州、洮州、兰州等府、州、县城池,以红色点线描绘交通道路,以白色描繪蒙藏牧民帐篷,以红色梯形尖顶和庙门表示佛教寺庙,以黄色双曲线描绘黄河。图中用满汉双文对照标注的地名共有53个,包括城郭、山川、湖泊及兰州至天池的交通驿道。图中另用4处黄色贴签标注了拉锡、阿弥达所到之处:策克淖尔处有黄签题写的“即拉锡所到之鄂凌淖尔”;鄂敦他腊处有黄签题写的“此系拉锡所到之地”;阿拉克淖尔处有黄签题写的“即拉锡所到之札凌淖尔”;天池处有黄签题写的“此系阿弥达所到之地”。这表明在绘制此图时,绘图者参照了拉锡在康熙年间奉命绘制的《星宿海河源图》。

《黄河源图》的绘制主要有两个背景:一是乾隆帝效法其祖父康熙的施政方针,把治河作为重要施政内容之一,不但效法康熙六次南巡阅河,而且还效法康熙派人探索河源;二是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黄河在河南开封兰阳县北岸青龙冈决口,乾隆帝派谙熟河务、多次勘河的大学士阿桂自甘肃赶赴河南,会同江南河道总督李奉翰、河东河道总督韩鑅督办堵塞决口事宜,但由于阿桂等人急于求成、仓促兴工,致使青龙冈坝工刚合龙就又被冲决,直到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青龙冈黄河决口仍未成功合龙。于是,乾隆帝就效法其祖父康熙帝,派遣阿桂之子、宫廷侍卫阿弥达前往青海河源地区“穷河源告祭河神”,以求河神保佑青龙冈坝工能成功合龙,从源头上解除河南黄河河患。

阿弥达受父亲阿桂指点,深知乾隆帝用意,他踏着康熙年间侍卫拉锡探索河源的足迹,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向河源上游探索,到达阿勒坦郭勒(河)源头和噶达素齐老山之天池,比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拉锡探查的河源(星宿海)更深入西南300余里。事毕之后,阿弥达回京复命,在其父亲的指导下,他按定南针绘图具说呈送乾隆皇帝御览。阿弥达在奏折中对河源所在及其附近的地形地貌进行了详细描述:“星宿海西南有一河,名‘阿勒坦郭勒’。蒙古语‘阿勒坦’,即‘黄金’;‘郭勒’,即‘河’也。此河实系黄河上源,其水色黄。回旋三百余里,穿入星宿海。自此合流,至‘贵德堡’,水色全黄,始名‘黄河’。又阿勒坦郭勒之西,有巨石高数丈,名‘阿勒坦噶达素齐老’。蒙古语‘噶达素’,‘北极星’也;‘齐老’,‘石’也。其崖壁黄赤色,壁上为天池。池中流泉喷涌,酾为百道,皆作金色。入‘阿勒坦郭勒’,则真黄河之上源也。”

乾隆帝看了阿弥达呈上的奏折和舆图后,对其此次探河源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和嘉奖,并御笔亲书《御制河源诗》及《御制读<宋史·河渠志>》连同其上谕一并置于《黄河源图》之上,并命四库馆臣将相关图文编辑成《钦定河源纪略》一书,《黄河源图》被置于《钦定河源纪略》书首。其后,乾隆帝还命内务府造办处舆图房在阿弥达等人绘本图的基础上,将此图分成五幅,雕版印刷,使此图广泛流传,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因此,《黄河源图》传世版本众多,除了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绘本图外,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等收藏单位都藏有刻本的《黄河源图》。其中,国家图书馆藏本钤有“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三枚御玺,表明其曾被乾隆帝珍藏御览,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阿弥达等人深入星宿海黄河源头西南300余里,到达阿勒坦郭勒(河)源头和噶达素齐老山之天池,本应更加明了黄河原委,绘制更加精准详尽的黄河源图。但因乾隆帝笃信传统史书,重新沿用《汉书·地理志》中黄河伏流重源旧说,认为黄河“一出葱岭山,一出于阗。于阗在南山下,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皆以为潜行地下,南出于积石,为中国河云。”将康熙年间本已探明的河源以及阿弥达等人所见的真实情况弃之不顾。

总体来看,由于此图是在乾隆帝授意下编绘而成,反映了乾隆帝对河源的意见和主张。此图用传统旧说将康熙朝《星宿海河源图》中本已廓清的关于河源的认识推翻,可以说是河源探索史上的进步,但也是河源认识史上的倒退。不过,乾隆朝《黄河源图》反映了清朝阿弥达第二次探索河源的重要史实,在康熙朝《星宿海河源图》的基础上,将中国传统地图绘制方法和西方现代测绘方法相结合,进一步描绘了星宿海上游的情形,具有较为重要的史料价值,在黄河探源和地理思想史上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作者系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副院长)

猜你喜欢

星宿乾隆帝河源
天文动手做/中国古天文系列 三垣与二十八星宿的关系
天文动手做/中国古天文系列 星官、星宿与星座
山西岚河源省级湿地公园湿地恢复技术措施
从这个秋天开始
SL流量计在特殊河段的应用——以河源水文站为例
皇帝偷枣
清代西苑三海楹联研究
为一条河命名——在白河源
“天人合一”与中国古代星宿
清乾隆后期饬禁剧曲策略的调整及撤局问题——兼谈乾隆帝对戏曲的真实态度